现代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案研究
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企业的转型和瓶颈,本质上是个效率问题。当前,企业发展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国内大部分产品进入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过剩时代。在各类成熟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标签:现代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方案
一、现代企业实施效率提升的必要性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前主要靠增加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实现,处于要素驱动阶段;18世纪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早期,机器大工业迅猛发展,步入投资驱动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的“现代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实现,大致可以说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我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到“十一五”前期,主要依靠高投资拉动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以来,作为全球制造生产加工基地,中国工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洗牌,发展速度规模上面临着巨大的收缩压力,更加现实的问题是,面临全新的产业环境变革,还在为生存而战,还没有达到基本的生存与质量,便集体遇到了转型和增长的瓶颈问题。
没有效率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也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企业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和效率提高两方面,因而一般用效率来衡量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从长期看,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会随着投入增加而出现收益递减,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趋于下降,企业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二、影响现代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生产效率方面
生产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系统,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反映生产型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生产效率的高低至关重要。在整个生产系统中,流程效率、设备效率、动作效率、配合效率、材料供应、作业计划、作业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布局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就笔者所在的企业而言,生产效率意识差,现场管理粗放,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导致综合效率低。
(二)技术效率方面
技术效率是指投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生产部门在既定投入水平下产出的最大能力,或者是在既定价格和生产技术下,生产部分投入要素的最优比例的能力,集中反映了对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的能力。提升技术效率是推动
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影响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技术投入,技术人才,技术管理等。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还存在技术投入不足、水平低下,管理能力薄弱,研发力量欠缺等诸多问题,仍处于粗放型低效率发展阶段,与现代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技术效率不高,有较大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经济效率方面
经济效率是指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投入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其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力成本。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靠的不是品质,也不是效率,而是充沛的劳动力及低廉的工资成本,也就是“人海战术”,这是影响现阶段企业效率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
三、现代企业效率提升实施方案
(一)坚持科技强企战略,实施创新增效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第一要素和战略焦点。现代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必须打破原有思维定式、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演变的新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重铸新的竞争优势。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必须主动面对市场、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探索中培育创新文化,在竞争中推进投资和研发,努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全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利用核心人才带动、技术入股等方式,全面优化引才育才软环境;健全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确保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二)发挥规模效益,实现规模增效
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市场应对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支撑。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就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衰退产业和落后产品,巩固和强化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的支柱地位,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升级转换的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产业、产品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的有机统一。所谓“高度化”,即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传统产业、产品的高新技术改造等方式,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目的。所谓“协调化”,即不仅要增强产业间和产业内产品的有机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产品序列,还应在投入品与中间产品之间,中间需求品与最终产品之间(下转第82页)(上接第80页)及最终产品与用户消费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结构效益最大化。
(三)加快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好与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作为现代企业,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练好内功提高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是企业有效行使管理职能的基础。要以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过渡或稳定性存在为前提,以是否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否在恰当的时机里进行调整或优化、是否能最大限度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为标准,将部门、岗位的设置与培养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的目标相结合,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最终实现部门职能清晰、分工明确、权责到位,企业更加高效运转。
(四)实施低成本战略,实现降本增效
企业只有实施低成本战略,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成本管理的变革,才能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为此,企业必须更新成本管控理念,认清所处的内外发展环境,深入實施内部市场化运作,构建符合市场化发展方向的成本运营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充分调动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减少隐形浪费和不必要投入。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成本管理手段,对涉及企业成本的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搜集、共享、综合分析,实现市场预测、物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等各管理环节的一体化、联动化管控。树立企业“大成本”管控的战略观,实行精细化成本控制。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围绕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盈亏目标,科学编制预算,在充分预测的基础上提出预算目标,根据产量变化规律实行弹性目标成本控制,确保成本控制目标始终满足外部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实际。
(五)强化质量品牌,实现提质增效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只有视质量如生命,才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中,必须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实力,增强集团持续发展的后劲。把制造高质量的产品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和发展基石,坚持以质取胜,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导入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围绕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一关键环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长效机制,持续改进产品品质,使其不仅能达到标准要求,而且能满足客户特性化需求,全方位顺应市场变化。从战略高度抓好产品换代升级,持续加快企业产品研发,全力打造优质精品,努力形成拳头优势产品的系列化、批量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势转化为产品、品种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制造体系,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的各个环节无缝对接、高效运转,确保高品质产品、特色产品和新产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并形成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