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13防治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辨证与防治原则》课件

《辨证与防治原则》课件
痛风
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析不同病因、病机,采用中药调理,可以缓解 痛风的疼痛和症状。
失眠
中医辨证辩证发现,失眠多与心血不足、脾胃虚弱等有关,通过中药调理,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可 以改善睡眠质量。
月经不调
通过辨析月经不调的原因,并结合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正常,解决女性朋友的月经 问题。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辨证与防治的核心方 法,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调 理机体,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
针灸以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 功能,治疗疾病。是辨证与防治 中常用的非药物疗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部 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 身体状况,起到治疗作用。
辨证与防治的实践案例
辨证与防治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通过辨证辩证,中医师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疗效。
规范治疗
辨证与防治原则的指导下,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遵循 规范和科学的方法,提高临 床治疗的专业性。
传承发展
辨证与防治原则是中医学的 核心理论,通过对其深入研 究和应用的推广,可以促进 中医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辨证与防治的基本原则
1
辨证
辩证是辨证与防治的起点,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了解疾病的 表现,为治疗提供基础。
2
辨证பைடு நூலகம்型
基于辨证的结果,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如病位、病机、病性等,为后续治疗 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辨证论治
根据辨证的分型结果,选择适用的治疗方法和疗程,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辨证与防治的具体方法
辨证与防治具有多种具体方法,如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其中,中药治疗是最重要和常用的方法 之一,可以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中医学基础课件-防治原则
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脏腑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基础,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引发各 种疾病。
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01
损其有余
对于阴阳偏盛的情况,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即通过祛除多余的阳气
或阴气来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盛则热的实证,可采用清热泻火
的方法来治疗。
02
补其不足
对于阴阳偏衰的情况,应采取补其不足的方法,即通过补充不足的阳气
现代研究与发展
中医学防治原则源于古代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防治原 则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不断 完善和发展。
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防治原则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深 厚的实践基础。
02 预防为主原则
标本缓急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 的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主次先
后。
一般情况下,“治病必求于本”, 即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在特殊情况下,如标病甚急,危 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则应 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先解
决标病,再治本病。
标本兼治的方法
标本兼治是指在治疗疾病时, 既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又兼顾疾病的现象。
祛邪
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攻下、消导等,消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病理 损害,恢复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
1 2 3
扶正与祛邪相互关联
扶正有助于祛邪,祛邪也有助于扶正。正气充足 则邪气易去,邪气去除则正气易复。
扶正与祛邪主次分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主要矛 盾。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主次。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泻其阳盛:“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此
即“热者寒之”之意。 ②损其阴盛:“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
此即“寒者热之”之意。
(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虚证。 ①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
1.增强人体正气
(1)顺应自然 是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 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性调神 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 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心的生理功能是喜宁静,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 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 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时”,一是指自然界 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2)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 其标。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 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举例:肿瘤、哮喘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 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医生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 体征等来判断病变脏腑和经络。
脏腑经络学说还可指导临床治疗,医 生可根据病变脏腑和经络的特点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针灸、推拿、中 药等。
2024/2/2
17
04
病因病机理论
2024/2/2
18
外感六淫致病因素及特点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 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
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 变化的根本动力。
闻诊方法介绍
听声音
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 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以
分辨病邪性质和脏腑虚实。
2024/2/2
嗅气味
嗅病人身体、口气、分泌物、排泄 物等气味,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 病邪性质。
注意事项
要在安静环境下进行,避免噪音干 扰;要结合望诊和问诊,综合分析 判断。
25
问诊策略与技巧
问寒热
2024/2/2
运动调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 太极拳、八段锦等,注重调息 、调身、调心。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宁静,避 免过度情绪波动。
12
03
脏腑经络学说
2024/2/2
13
脏腑功能特点与分类
脏腑功能特点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和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中医防治原则—预防(中医基础课件)

中医防治原则—预防(中医基础课件)

01
预防

02
治则
学习目标
➢ 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 掌握治则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
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 ➢ 了解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预防
➢ 预防 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胜则阳病”,出现实寒兼阳虚证,则在散寒的同时配以扶阳。
2.补气不足——适用于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用于阴液不足, 阳热相对偏亢所致的虚热证。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用于阳气不足, 阴寒内生所致的虚寒证。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适用于肾阳虚证,治疗时于温补肾阳的方药中加入 适量滋补肾阴之品,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阳中求阴,适用于肾阴虚证,治疗时于滋补肾阴的方药中加入 适量的温补肾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素问遗篇·刺法论》
二、既病防变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
第二节 治则
➢ 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 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 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方面, “标”代表疾病过程中居次要地位和起次要作用的方面。
1. 急则治其标:是在标病甚急,若不先治其标,就会 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的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 治疗法则。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中医学PPT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课件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 之[1]。坚者削之[2],客者除之[3],劳者温之 [4],结者散之[5],留者攻之[6],燥者濡之[7] ,急者缓之[8],散者收之[9],损者温之[10], 逸者行之[11],惊者平之[12],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13], 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既病防变包括: ⒈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⒉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五脏相通,移 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
一、养生与预防 (二)既病防变
高血压防治: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糖尿病防治:补益气阴。葛根、山药、生地黄等 良恶性肿瘤防治:扶正消徵 哮喘的防治:补益脾肺,化痰
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 ,主要加减配伍药物 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 ,肺俞是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 、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 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2019年伏天时长4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戴原礼医案
戴原礼治松江诸仲文,盛夏畏寒,常御重纩, 饮食必令极热始下咽,微温即吐。他医投以胡椒煮 伏雌之法,日啖鸡者三,病更剧。戴曰:脉数而大 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也。椒发三 阴之火,鸡能助痰,只益其病耳。乃以大承气汤下 之,昼夜行二十余度。顿减纩之半。后以黄连导痰 汤加竹沥饮之,竟瘳。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 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具体内容: 热因热用:以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如《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条)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九章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九章防治原则

❖调摄饮食:
❖ 留意饮食宜忌及药膳保健。不宜 过饥过饱,养分均衡,抑制饮食偏嗜; 因时制宜,药食結合,酌情以人参、枸 杞、黄芪、黄精、淮山、莲肉、薏米、 百合等配以药膳,以强身健体。
❖ 此外,尚可通过药物调养预防疾病, 运用针灸推拿调整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2〕防止病邪侵害:
切断病邪侵入途径:防止环境、食物 污染,做好消毒、隔离避开感染病 邪。
如热厥一证,邪热郁盛于内,阳气 不能达于四肢而见手足逆冷,似寒象, 但综合分析,还可见腹热烦躁,溲赤等 热象。对其治疗应以寒凉药清其内热方 可。
②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 疗具有假热病症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 热证。
如用温热的通脉四逆汤治疗少阴病下 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 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2、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 某些状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准时 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和影响本病 的治疗,则应实行“急则治其标”的 法则;假设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 顾同治。
〔1〕急则治其标:
指在标症急重,如不准时解决,可 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故先 治其标。是紧急状况下的权宜之计.
法的实质即是正治,故皆同属于“治病 求本”的范畴。 〔2〕不同点: ①方法上有逆从之分:
正治是逆其病证而治 反治是从其病证的假象而治
②适应证不同:
A、正治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病症相全 都的病证。病情较单纯、较轻。
B、反治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病症不相 全都 的病证。病情较简单、轻重。
〔二〕治标与治本
1、标与本的含义:
〔1〕含义:是服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 治则, “从者反治”,又称“从治”。 反治:指特别规的治则而言。 从治:指顺以疾病的假象而言。

中医学基础13防治原则

中医学基础13防治原则
治标与治本 三因制宜
正治与反治
扶正与祛邪
调整阴阳
1.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 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 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 系。


按邪正关系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按病机与症状分: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按病之先后分: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按原发病、继发病分: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按表里病位分: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
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运用方法
单独 运用 同时 运用 先后 运用
扶正 祛邪 扶正兼祛邪 祛邪兼扶正
虚证、真虚假实证、正虚邪不盛 实证、真实假虚证、邪盛正不虚 以正虚为主,或正虚较急重的虚实夹杂证 以邪实为主,或邪实较急重的虚实夹杂证
先祛邪后扶正 ①邪盛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
顺应自然,远离各种致病因素; 药物预防。
2.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之后,应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预防伤残。 (1)先安未受邪之地 (2)阻截病传途径,预防并发症。
3.瘥后防复
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 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此时既要促进 康复,又应谨防疾病反复。
二、治疗原则
主导思想:治病求本 在治疗疾病时,必 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 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 治疗。
2.正治与反治
1)正治——疾病表现的征象与疾病的本质一
致时,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
疗。 疗。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
虚则补之: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药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邪泻实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国际视野
详细描述:加强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促进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下法
总结词
通过泻下通便来清除肠胃实热的 方法
详细描述
下法主要用于肠胃实热证,通过 泻下通便,使热从大便排出,从 而清除病邪。常用的下法包括寒 下、温下、润下和逐水等。
和法
总结词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和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不和 、脏腑功能失调等证。通过调和阴阳 、气血、脏腑功能,使机体恢复平衡 ,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温法
总结词
通过温阳散寒来治疗寒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温法适用于寒证,通过温阳散寒,使寒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常用的温法包括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
清法
总结词
通过清热解毒来治疗热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清法适用于热证,通过清热解毒,使热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清法包括清热泻火、养 阴清热等。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学防治原则 • 中医学治法 •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应用 •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现代研究
01
中医学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01
02
03
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
预防复发
补法
总结词
通过补益身体来治疗虚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补法适用于虚证,通过补益身体,使正气恢复,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补法包括益气、养 血、滋阴、温阳等。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景岳全书》。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常用 的方法有
①饮食调节(勿使过饥或过饱)
②药物调节(白术 山药 薏苡仁等)
③精神调节(防止思虑伤脾)
④针灸按摩等(摩腹 灸足三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保精护肾
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 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 的。
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神即精神活动。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形与神俱“ 形神共养 :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 要注意精神的调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养生的基本原则
静以养神:清静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 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达到强身的 目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养生的基本原则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养生的意义
禀受于父母,先天而生
(一)增强体质 决定体质的因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出生后受到饮食、起居、 劳动、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体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先天不足精选pp,t课件最后新 天可补”
5
养生的意义
(二)减少疾病 与发病有关的两个方面
发病的内在依据
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气
邪气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九章:防治原则
学习目标
❖ 掌握养生的含义及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 掌握预防、治则、治法的概念 ❖ 了解中医主要治则及其运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PPT

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PPT

(三)正治与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即采纳与 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 象相一致的病证
(1)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 (2)热者寒之: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 (3)虚则补之: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治疗 (4)实则泻之: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是故圣人不治已 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 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 1、重视调摄精神 2、注意饮食起居 3、加强身体锻炼 4、人工预防免疫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避其邪气,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扶正与祛邪相兼:主要适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 证。如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偏重者, 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 或攻补兼施
“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二)治标与治本
• 从正气与邪气来讲,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从病因与症状来讲,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 从先病与后病来讲,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 从新病与旧病来讲,旧病为本,新病为标 • 从病变部位来讲,脏腑为本,肌表为标 • 一般来讲,“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与起主要作用的方
(一)扶正与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 原则,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气虚者益气, 血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等
祛邪:即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与损害的一种治疗原 则,主要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 。临床可依照具体病证,选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 、祛湿、涌吐、化瘀等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扶正与祛邪
扶正——扶助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抗邪、
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
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运用方法
单独 扶正 运用 祛邪
虚证、真虚假实证、正虚邪不盛 实证、真实假虚证、邪盛正不虚
同时 运用
先后 运用
扶正兼祛邪 以正虚为主,或正虚较急重的虚实夹杂证
祛邪兼扶正 以邪实为主,或邪实较急重的虚实夹杂证
(2)防止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
顺应自然,远离各种致病因素; 药物预防。
2.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之后,应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预防伤残。
(1)先安未受邪之地 (2)阻截病传途径,预防并发症。
3.瘥后防复
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 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此时既要促进 康复,又应谨防疾病反复。
二、治疗原析出疾病的病因病 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 治疗。
治标与治本
三因制宜
正治与反治
扶正与祛邪
调整阴阳
1.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 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 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
按邪正关系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按病机与症状分: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按病之先后分: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按原发病、继发病分: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按表里病位分: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5.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 考虑治疗用药。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寒远寒,用 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及 人们的生活习惯,来考虑治疗用药。
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 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一、预防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3)瘥后防复
1.未病先防
在疾病没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 防止疾病的发生。
(1)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调摄精神,锻炼身体,饮食起居合理,劳 逸适度,适当药物保健。
2)反治——疾病表现的征象与疾病的本质不
完全一致时,采用与疾病所表现的假象性质相同的 方药进行治疗。
热因热用: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
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
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
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 真实假虚证。
2)补其不足
阴 阳 互 制 的 补 滋阴以抑阳
虚法
扶阳以抑阴
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阳互济的补 虚法 阴阳并补
回阳救阴
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在充分补阳的基础上, 配合以滋阴之剂 在充分滋阴的基础上, 配合以补阳之品 益气回阳固脱 益气救阴以固脱
阳偏衰 阴偏衰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亡阳证 亡阴证
先祛邪后扶正 ①邪盛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
②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 ①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
②病情甚虚甚实,而病邪胶固不易扩散者。
4.调整阴阳
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人 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1)损其有余——对阴或阳一方偏盛有余的
病证,应采用“实者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 “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的实寒证, “寒者热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