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
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1]。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2],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3]。
【赏析】
这三首诗写两夫妇别后相思。
诗从男女两个方面写,由于着笔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维妙维肖地传达出双方由心理、处境的不同决定着的表情方式的差异,所谓一种相思,两样别情。
这三首诗既独立成章,又语语相关。
诗的风格特点是微婉蕴藉。
夫妇分居异地,自然无法互相吐露别情;但彼此内心的思念就是没有出口的话语。
于是诗人代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
不难理解,双方的心理活动自有内在的关联呼应。
因此,诗人采取这种写法既新颖别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
女主人公因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打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或许有江南来的船吧!为什么她要关心江南来的船呢?因为她长久不归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
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
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为特殊情感的符号。
男主人公向来自故乡的客人询问“故乡事”,却只问“寒梅”是否已经开花,表层意思是关心故乡早春的情况,实则别有心曲。
“寒梅著花”藏着深层的情感信息。
因为第三首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说“已见寒梅发”。
联系起来,似乎寒梅花发是一个暗示某种特殊涵义的时间。
这个特殊涵义,只有男女主人公双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无从确切探知。
你可以解释为夫妇临别叮咛的归期,你也可以说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纪念的紧紧萦系两颗心的往事。
但无论怎样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
但“绮窗前”又确乎是一个副信息。
或者事情就是在“绮
窗前”一株梅树的环境下发生的。
时节正是梅花在雪中绽开的早春。
这一细节极大地加深了诗的内蕴。
这种写法,在王维之前也有,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难予以确解的某事的象征。
第三首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
“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
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
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
不仅如此。
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梅花开了,早春已过。
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
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
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
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
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
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
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
[1]孟津:亦称盟津,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地在今河南孟津县。
[2]绮窗:雕镂花纹的窗子。
[3]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