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引论复习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民族性

二、广义的“文化”包括哪几个层次?

答:①物态文化——人加工自然而成的各种器物,如衣食住行,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制度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如法律、婚姻、家族、经济、宗教。

③行为文化——人在社会实践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民风、民俗。

④心态文化——通过人类实践尤其是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而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这其中又包括着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方面。所谓社会心理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未经加工,是大众心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指那些对社会心理经过加工、升华形成的,受制度、物态影响并通过典籍固定、流传下来的精神状态。

三、中国民族的远祖分为哪几个文化集团?

答:分为三个文化集团,分别是发源于黄土高原的华夏族、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的东夷,以及江西、浙江方向的苗蛮。

四、人类在婚姻关系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群婚,亦可称为杂婚,第二阶段为血缘婚,第三阶段则是族外婚。

五、原始宗教崇拜大致可分为哪几大类?

答: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以及自然崇拜。

六、商、周、秦、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商文化特点:神本思想、尊神重巫。例如: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最初用于占卜的甲骨文等。

周文化特点:以人为本。例如:宗法制的确立,礼乐制和分封制的产生。

秦文化特点:宏阔。例如:兵马俑、长城等。

汉文化特点:大气。例如:汉赋、史记、丝绸之路等。

唐文化特点:开放、包容。例如:景教、伊斯兰教、西域乐曲、西域舞蹈、西域乐器等。

宋文化特点:随意、精致。例如:官学、书院、勾栏瓦肆、南戏、皮影等。

明文化特点:文化专制、典籍整合、变新。例如:文字狱、《永乐大典》、《崇祯历书》等

清文化特点:高压压制、书籍总结、西学东渐。例如:禁书毁书、

《四库全书》、《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等。

七、周代礼制的内容与主旨是什么?

答:“周虽旧邦,其命为新”——周代已经在政治上确立了宗法制,而宗法制的外化便是礼乐制度,“礼”就是仪式,强调的是“异”,即人的等级划分。“乐”强调的则是“同”,即人类的共同认知感。所谓礼乐制度,其主旨便是确定尊卑关系,而同时,也要维护血缘情感。

八、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文化背景。

答:①社会大变动,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变化,原属于贵族阶层的士摆脱了对贵族的依附,获得了独立的人格。同时,诸侯谋求霸业,渴求人才,助长了士的发展。社会出现专门从事劳心(即精神创造)的阶层。

②兼并战争打乱了原来静止、孤立的文化格局,学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为文化重组提供了契机。

③战乱时期,列国林立,社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学术交流自由,环境宽松,促使人们进行独立的文化创造。

④战乱使得文化下移,那些专门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走向列国推动了私人文化团体的形成。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九、儒家“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儒家“仁”学中的“仁”,代指的就是两个人,也就是说,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着眼于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其思维模式也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仁”学看重血缘人伦,提倡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爱人,“仁”学也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秩序,重今、重人事,并将捍卫典章制度作为自身的使命。

十、先秦时期的儒家与道家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儒家强调入世,注重人在世间的活动,道家强调出世,对回归大自然,与万物共同闲趣非常向往。

②儒家倡导有为,道家则提出了针对“有为”的“无为”思想,并对现实社会中的小国寡民充满了渴望。

③儒家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责任,而道家则倡导人对社会的超越。儒家践行“达则兼济天下”,道家也崇尚着“穷则独善其身”。

十一、先秦法家和阴阳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答:先秦法家学说的核心是认为矛盾不可调和,治国主张为严刑峻法,并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法治国。其代表人物有管仲

商鞅、子产等。

而阴阳家们则认为矛盾双方互为消长,互为统一,万物乃由阴阳消长而生,五行相克,并用五行变化解释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朝代的变更,其历史观乃是循环论。这一学派较著名的代表人物乃是战国时期的邹衍。

十二、秦朝从哪几个方面建立统一的文化?

答:①书同文——统一了各国文字,减省大篆笔画改为小篆,使其成为官方字体。

②车同轨——规定车轮距为六尺,车型也进行了统一,并修建了帝国公路网。大大方便了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以及各地经济文化的往来交流。

③度同制——统一度量衡以及货币。

④行同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让大家遵守法律规定。但为统一思想而进行的焚书坑儒,却窒息了自由思想的风气。

⑤地同域——废除分封制、井田制,打破了贸易壁垒,实行大规模移民政策,迁北方、闽南,将中原文化带至边疆。

十三、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为统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不仅扼杀了自由思想的种子,更为后来的覆灭埋下了恶因。然而,为了维护国家安定,必须对思想进行统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对策“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想法,意在用行政方法控制意识形态,将儒学定为中国思想的正宗。此方法成功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至千年之后,却并未引起如秦朝时那般强烈的反抗,不论是汉武帝还是董仲舒,都实乃古今第一人也。

十四、先秦儒学和汉代经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种流派,是一种政治学说,而汉代经学则是由儒学发展而来,它是在传述、注释儒家经典时发展成专门的学问,史称经学,实际上,它是一种神学化了的儒学。

十五、汉代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区别在哪里?经今古文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答:区别是,今文经微言大义,讲述阴阳灾异,将其视为教科书,学风活泼、较为入时。而古文经讲述章句训诂、典章制度,将其视为历史资料,学风复古、朴实。然而,今文经却也不免流于空疏,而古文经则稍显繁琐。二者争端的实质却是利禄问题。

十六、什么是魏晋玄学?其主要命题和代表人是什么?

答:玄学是魏晋时期对文人影响最深的,汇合儒、道思想而成的一种学说。其宗旨为贵无,即推崇自然。玄学的最高主题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索,其主旋律是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分别是曹魏中期正史玄学的代表人物何晏、王弼,他们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影响了玄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还有魏晋交替时期的竹林玄学代表人物阮籍、嵇康,他们提出的命题为“越名教而任自然”。最后是西晋时期太康玄学的代表人物郭象和向秀,他们针对阮籍等人的命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名教即自然”,意为现存即是合理,为司马政权的合理性找出了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