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合集下载

河源 调研报告

河源 调研报告

河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河源市一、引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河源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河源市主要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和农业。

制造业方面,主要以陶瓷和电子产业为主,其中陶瓷产业在全国享有盛誉,电子产业则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

农业方面,主要以水稻、油茶和蔬菜为主要种植业,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

2.经济增长近年来,河源市的经济增长较为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其中,制造业的成效明显,贡献了大部分的经济增长。

此外,河源市还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河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包括丹霞地貌、瀑布、溶洞等。

其中,丹霞地貌是河源市的特色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周边的山水环境也十分优美,是进行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2.人文景观河源市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古村落、历史遗迹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河源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四、环境保护情况1.水质污染河源市的水质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排放。

公共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隐患。

因此,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气污染河源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质量至关重要。

五、建议1.多元发展河源市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注重多元化,不仅依赖于传统制造业,还需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水质和大气的监测和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关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

关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

附件1广东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注:1.体系结构:包括七个部分56个指标。

这七个部分是:资源利用(14个指标)、环境治理(8个指标)、环境质量(10个指标)、生态保护(11个指标)、增长质量(5个指标)、绿色生活(7个指标)、公众满意程度(1个指标)。

2.指标类型:分为三类,标★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标◆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提出的主要监测评价指标或其他绿色发展重要监测评价指标;标△的为其他绿色发展重要监测评价指标。

3.指标权数: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三类指标的权数之比为3:2:1计算,★号指标权数是2.75%,◆号指标权数是1.83%,△号指标权数是0.92%。

6个一级指标的权数分别由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权数汇总生成。

6个一级指标的权数相加是100%,分别是资源利用(29.3%)、环境治理(16.5%)、环境质量(19.3%)、生态保护(16.5%)、增长质量(9.2%)、绿色生活(9.2%),公众满意程度是主观指标,没有赋予权数,另单独调查,单独测算。

4.测算方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测算,以2015年为基期,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测算分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和6个分类指数。

绿色发展指数由除“公众满意程度”之外的55个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而成。

5.指标置换的说明:“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权数是1.83),由于我省没有相关工作内容,故由“造林任务完成率”和“抚育任务完成率”替代,“造林任务完成率”和“抚育任务完成率”的权数都为0.92。

6.指标数据缺失的处理办法:对于有些地区没有的地域性指标,相关指标不参与总指数计算,其权数在一级指标分类内分摊至其他指标,所在的一级指标权数保持不变,体现差异化;对于目前暂无数据的指标,其权数不变,参与指数计算。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朱振中张梦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1期摘要; ; 本文介绍了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挖掘地方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组织技术培训、政府大力扶持、创新营销模式、做大做强板栗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板栗产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 板栗产业;现状;对策;广东东源中图分类号; ; F326.13;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23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河源市东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板栗一直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属全省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位,遍布21个乡镇,全县种植总面积达1.4万hm2,总产量约2万t,板栗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康的“绿色银行”。

东源板栗,也被称作“河源油栗”,以其肉质细嫩甘甜、果实营养丰富、果形玲珑、果色明亮而享誉省内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评为“中华名果”。

东源县的船塘镇是全省唯一的广东省板栗专业镇,2013年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板栗标准化示范区;作为2019年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东源县板栗产业园”已于2019年创建成功。

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方面,推动东源板栗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东源板栗在种植管理、产品加工、物流营销和抗市场风险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因此,寻找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推动东源板栗产业加快发展,对于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 东源板栗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东源县山地资源丰富,土壤与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板栗,当地农民有种植板栗的传统,种植历史悠久。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第3卷2004年第l期2月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唧alof(Ⅺan铲houum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01.3No.1Feb.2004文章编号:1671—4229(2004)01—0046一05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冯艳芬,曹学宝,夏丽华,王芳(广州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以县(市)为单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对广东省范围内的100个县(市)进行了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得出目前广东省内处于欠发达水平的县(市)共有46个,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西部、东部与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在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类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及障碍因子,并指出该类地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意义.关键词: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界定中图分类号:K90l文献标识码:A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的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J.1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无论在全国还是在一个地区,都是客观存在并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区域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省总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居前,但是省内同样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界定和评价,国际上一般常用人均GDP/GNP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惟一指标,并据此进行分类¨J.1.1界定标准广东省欠发达地区范围确定的标准主要参照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中的国家分类标准,世界银行根据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四种【21,具体标准如表1.按照此分类标准,广东省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728元,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下等收入水平.但是广东省地区经济差异较大,部分县(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6288元,因此可考虑将低收入线6288元作为划分欠发达地区的标准.有学者曾以此标准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进行过界定13j,但界定是以地级市作为单元划分,本文则探讨以县(市)级为单元进行划分,希望能对欠发达地区做出更准确的界定.表1国家类型及分类标准眺le1卟ecountry‟stypeaJldclassifiedcrite血注:此表数据按当年汇率进行了折算.1.2界定结果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从广东省2000年统计年鉴14J获取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结果如表2所示.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所属区域进行比较,可得人均GDP低于6288元的县(市)一共有46个,占全省100个县(市)的46%,因而将此46个县(市)界定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范围.它们主要分布在北部(占欠发达地区的30.44%)、东北部(占欠发达地区的30.43%)、西部(占欠发达地区的收稿日期:2003—03—12;修回日期:2003—06一17作者简介:冯艳芬(19r76一),女,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区域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研究万方数据第1期冯艳芬等: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4717.89%),此外,东部(占欠发达地区的13.04%)平.其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和西北部的几个县也处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水表2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各县(市)人均GDP水平T如le2neGDPperpersonatthecounty/townlevelinundeDdevelopedre舀onsinGuangdongPmvince元排名县(市)人均GDP排名县(市)人均GDP排名县(市)人均GDP排名县(市)人均GDP1五华县195813连山县344525平远县406837怀集县55942和平县233114佛冈县348626乳源县409138龙门县56163东源县233415连卅I市355127徐闻县41ar739汕尾市区56594紫金县241316雷州市358928陆河县432940广宁县57885连南县261917英德市359029始兴县437441阳东县58516丰顺县266318吴川市361030惠来县459542梅县58837龙川县270r719连平县368131南雄县462243曲江县60678兴宁县295520翁源县379432河源市区464644梅州市区62179大埔县302621乐昌市380633揭西县471345饶平县622710陆丰市306922新丰县381234遂溪县479246云安县623511阳山县314923阳春市399635阳西县504112清新县340624廉江市401l36郁南县5439注:排名按人均GDP从低到高的顺序图1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分布不意图Fig.1Distributionoft11eurlde池velopedre舀onsinGuaJl鲥ongPmvince(1)北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数目为全省最多,占30.44%.清远市、韶关市位于粤北地区,在它们的市域范围内,除了清远市区、韶关市区及韶关市的仁化县外,所属的各县(市)均处于欠发达水平.(2)东北部:其欠发达地区县(市)数目仅次于北部,占30.33%.除了梅州市的蕉岭县外,包括了河源市、梅州市的全部县(市)及惠州市的龙门县.在此区域,河源及梅州两个市区的经济水平较低,与其所管辖的县(市)都处于欠发达水平.(3)西部:除了湛江市区及阳江市区外,包括了这两个市管辖的所有县(市),共占全省欠发达地区数目的17.39%.(4)东部:东部欠发达地区分布较散,主要包括了汕尾市、揭阳市、潮州市这3个市的6个下属县(市),数目占全省欠发达地区总数的13.04%.(5)西北部:此区域的欠发达地区相对以上4个区域较少(占8.70%),主要包括了肇庆市与清远市交界的怀集县和广宁县,以及云浮市与肇庆市交界的郁南县和云安县.通过以县(市)为单元对全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可将某些县(市)从其所属行政区域中分离,使得对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更为合理.分析此类单元的划分结果可知,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欠发达县(市)内部差异也较大(如梅州市、汕尾市);欠发达地区在空间分布上也并非完全连片分布(如西部);在某些以地级市为单元界定的发达地区中依然有欠发达县(市)的存在(如惠州市、肇庆市).因此采取县(市)为单元划分更符合对全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2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特征分析2.1地理位置边远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地理位置较边远,主要集中在粤北、粤东及粤西等离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较远的地带,此区域的大部分地形地貌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大丘陵组成,部分地区位于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石灰岩地带.这种区位万方数据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卷条件决定了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信息可通性与时效性、经济交往便捷性和经济开发可行性在发展过程中都处于劣势地位l3I.2.2东北部相对而言更落后在全省46个欠发达县(市)中,虽然东北部欠发达县(市)所占的比例与北部地区相当,但在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水平的10个县(市)中,东北部就占了8个,且东北部两个市区(梅州市区与河源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低,仍处欠发达水平.2.3西部地区分布不连片在属于广东省的西翼中,唯独茂名市完全脱离了欠发达区域的范畴,因此形成了西部的湛江市与阳江市这两个欠发达地区分布不连片的现象.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相似但却出现湛江和阳江两市与茂名市之间的差距,这种情况值得这两个市域的县(市)探讨其中原因.2.4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显著按照上述世界银行对发达地区的界定标准,广东省处于上等收入类别的城市,即人均GDP大于25000元的县(市)主要有10个,它们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带,分别是广州市区、深圳市、佛山市区、江门市区、惠州市区、番禺市、南海市、珠海市区、东莞市与顺德市(见表3).其中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广州市区,为36062元,是欠发达地区最低人均GDP(五华县)的18倍多;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平均水平为30705.6元,是欠发达地区平均水平4151.2元的7倍多.2.5产业内部结构欠协调全省三大产业比例为3.7:49.32:46.95.由表3可知,广东省发达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低于10%,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均高于40%,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均高于35%(惠阳市区例外,因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高达75.43%).在46个欠发达县(市)中,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高于10%(只有梅州市区为9.35%),最高的是清远市的阳山县,它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高达56.60%,而人均GDP仅为3149元,只有全省人均GDP水平的26.85%;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低于40%的县(市)共有41个,其中最低的是湛江市的徐闻县,它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仅有15.52%,其人均GDP为4107元,是全省人均GDP水平的35.0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低于35%的县(市)共有37个,其中最低的为揭阳市的惠来县,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16.41%,人均GDP为4595元,只有全省人均GDP的39.18%.因此可看出,欠发达地区内部产业结构欠协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这是导致欠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表3广东省发达地区情况…I铀le3nestateofdevelopedre百onsinGuall和ongPmvince3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优势与障碍因子分析3.1优势尽管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区位条件欠缺,但要实现现代化建设仍有其特有的优势.3.1.1富饶的自然资源欠发达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海洋资源主要为东部及西部的欠发达地区拥有,其区域包括的海岸线长达2630多l【rIl,且港湾众多,因此东、西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将成为促进此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生物资源体现在北部、东北部及西翼地区,区域内生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保护及开发生物多样性成为此区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矿产资源中的黑色金属以钛矿居全国之首,有色金属以铅、锌居全国之首,因此合理开采此类矿产资源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欠发达地区多为山区,水力资源较丰富,而目前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尚未完全,因此其开发潜力仍较大.3.1.2优越的生态环境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万方数据第1期冯艳芬等: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49平较低,由于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较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也不高;再者欠发达地区较大部分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密集区,所遭受到的人为环境破坏较轻;欠发达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对于当地区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较明显的作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生态保护良好,是全省国土整治、生态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区域,是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也是下一阶段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_5J.3.1.3丰富的旅游资源欠发达地区拥有发达地区不可比拟的天然旅游资源:北部的韶关市、清远市具有独特的粤北风貌及民族风情;东北部是广东省客家人集聚之地,客家文化气氛浓郁;东部则是潮汕地区,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怕o;西部的阳光、海滩极具热带亚热带风情.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背景下,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开发将给欠发达地区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发展旅游业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创新优势的一张好牌.3.1.4与周边省份的接壤在全省欠发达地区中,大部分县(市)都位于省界边缘,与周边的各省份或自治区直接相连:北面与湖南省相交之处是清远和韶关市;东北面与江西省的相交则是河源与梅州市(部分);东面的潮州市及梅州市的大部分县跟福建省是一界之隔;西面的湛江市、云浮市则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欠发达地区中有这么多县(市)位于与周边省区的接壤之处,这一优势将会随着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市场开放而得到充分的发挥,尽管欠发达地区离省内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距离较远,但由于其与周边省份的联系,也可开拓边界市场,挖掘边界市场的潜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3.2障碍因子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除了区位的劣势之外,在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具体分析如下.3.2.1封闭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竞争、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等意识不强,用人唯亲、安于现状、稳求平均、畏惧竞争的状态仍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制约外部要素与资金流入和积累的重要因素.3.2.2僵硬的结构体制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机构改革尚欠深入,机构臃肿、人员繁多、人才欠缺,这是影响政府工作能力与效率的制约因素.企业“造血”能力较低,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都为外来投资,一旦外来资金撤消或合伙人退股,企业的生存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欠发达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但在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与管理模式上却未能很好地借鉴外来经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仍停留在农户单干、单产单销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上,未能走上农业现代化之路.3.2.3不完善的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山区、东西两翼还有6个市、46个县没有通高速公路.要进行这方面的建设,一靠国家的投入,二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三靠外来投资.而国家目前重点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建设比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更落后的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对广东省这部分区域的投资项目极少.而试图从政府的“吃饭财政”中挤出钱来投入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容易,且资金也不可能多.外来投资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现状经济的落后及发展前景的不乐观,致使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导致了越落后越难建设,越难建设越难吸引投资,越没外来投资则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局势.3.2.4模糊而变动的区域发展定位一个区域只有对本区域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进行了科学而可行的规划及定位并经论证之后,才能稳定区域的发展,不至于一任领导一种发展方向,导致区域发展的不连续.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缺乏明显的优势产业,难找到主导产业的突破口,因此领导工作思路难以明晰,加上决策领导层的变动,容易在客观上产生发展思路的跳跃性,难以产生区域经济的累积效应.3.2.5城市化严重滞后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强化小城镇功能、聚集小城镇经济能量、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内容∽j.而要推进城市化一定要有产业的支撑,要有人才的集聚,要有足够的财政投入.而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支柱产业的支撑,“人往高处走”的观念导致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而地方财政投入更是“杯水车薪”.这三点都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万方数据50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卷4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战略意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包括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建设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选择、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方面,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缩小差距是欠发达地区的必然选择,加快经济发展赶上发达地区是欠发达地区的目标.如果这些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继续扩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不仅事关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事关全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l8I.近年来,不少欠发达地区提出并实施了“超常规”、“跳跃式”或“赶超式”的战略,但事实LlJ说明这类战略并没使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且全省欠发达地区分布在不同地区,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会有差异旧J.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应在现实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本区域的优劣势,借鉴各地关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来确定地区的发展战略九11|.无论选择何种战略,欠发达地区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以资源和环境作代价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脚踏实地,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本区域的现代化.参考文献:〔1〕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2~102.LU“一jun.r111edevelopment0fdi商cteconomy龇1d山emodemizationin山eunderdevelopedre舀ons〔M〕.Be巧吨:ckna‟sEcono—InyPress,2002:32—102.〔2〕黄亦君.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开发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40—43.HUANGYi-jlln.nes吼te百calresearchin岫uIlrichdistdctofzhejiallgProvince….Are0飚e凹如。

基本活动测算过程与结果分析报告

基本活动测算过程与结果分析报告

基本活动测算过程与结果分析报告——采用次小值法测算广东省部分城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的比重一、测算过程:1、选取广东省部分城市主要选取了梅州、湛江、茂名、清远、韶关这五个城市。

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2中的各市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数据显示,梅州(43.27%)、湛江(37.26%)、茂名(35.92 %)、清远(47.65 %)、河源(40.18%),有这组数据得出所选取的这几个城市的城市化率规模大小相差不大,因为这考虑到采用次小值法计算广东省部分城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的比重,为了防止选定的城市的规模差异过大,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过大。

2、采用次小值法确定最低必要量(1)计算各个非农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部门所占的比重:在统计年鉴中分别找出各个市的“总的从业人口数”与“非农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部门的从业人口数”非农经济活动中某个部门所占的比重=非农经济活动中的某个部门的从业人口数/总的从业人口数*100%表1 非农经济活动各个部门的从业人口数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2012表2 非农部门经济活动职工人数比重单位:百分比(2)选出同一规模组城市中同一部门比重中的次小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门的最小需要量。

表3 城市各部门的最小需要量单位:百分比(3)根据最低必要量计算各个城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基本活动的部门职工比重和基本就业职工数。

①以城市各部门职工的实际比重减去最小需要量, 得到各部门的基本部分职工比重。

各部门的基本部分职工比重=Qi — Qmini②根据最低必要量法的公式:BEi = (Qi — Qmini)EiBEi 为I部门基本就业人口;Qi为城市I部门的比重;Qmini为一组城市中I部门比重中的次小值;Ei 为I部门全部就业人口。

分别计算出各个部门的基本部分职工比重和基本活动的职工人数。

表4 各个城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基本活动的部门职工比重单位:百分比表5 各个部门的基本活动的职工人数单位:人二、结果分析总体上从所选的各个城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基本活动的部门职工比重的合计来看,河源(28.45%),梅州(28.304%),湛江(23.424%),茂名(25.706%)清远(28.234%)。

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年)

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年)

前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把环境保护列为未来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考虑。

国务院、广东省先后颁布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指标,环境保护部也积极推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实施行业限批、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任务。

广东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则明确提出“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城市群、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并把粤北山区定位广东的生态屏障。

我市是一个山区城市,位于韩江上游,“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粤东城市群的水源地,也是广东的生态屏障,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优势。

但另一方面,我市整体经济在广东省处于落后位置,目前的经济结构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其发展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随着其主要资源煤矿的关闭,脆弱的山区经济面临着从资源型经济发展转型的趋势。

当前,梅州正处在乘势腾飞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致力于创建“三名城一基地”,拟用五至十年的时间,率先走出一条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的绿色崛起之路,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的生态名城、文化名城、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推动全市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

此时,应充分把握此种发展态势及山区特点,把握发展与保护的需求,继续解放思想,针对我市主导产业排污特征及区域承载力空间分布,引导产业合理空间布局,强化容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构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格局。

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加速,区域环境保护压力也持续增加这一复杂形势,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积极落实省人大常委和省环保局的有关决议、决定,提出编制《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作为“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全面把握全市环境现状,优化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区域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量)及其空间分布,引导经济社会合理布局,以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落实我市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我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广东省各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数据: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人均GDP(2017-2018)

广东省各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数据: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人均GDP(2017-2018)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第一产业
5.0
4.05.64.7Fra bibliotek7.5
6.3
5.2
6.0
3.7
4.5
9.7
4.7
4.1
4.3
6.0
3.4
7.8
4.7
6.4
5.0
6.3
4.5
3.1
4.5
6.6
4.4
0.2
5.1
0.9
4.9
4.7
4.8
2.3
5.1
3.3
4.6
3.1
4.8
4.5
7.0
5.0
4.4
3.0
3.4
8.0
3.7 6.6 6.6 7.1 7.8 3.1 4.7 3.4 5.7 5.2 6.9 4.7 6.8 6.1 4.9 4.6 4.2 4.9 0.2 6.0 5.1 3.8 2.5 5.1 3.0 2.4
—301—
5.3
5.9
3.3
6.9
怀集县
7.3
7.5
6.7
7.6
英德市
6.5
4.6
9.1
5.3
连州市
5.3
6.7
3.6
5.3
佛冈县
5.0
5.2
8.6
1.1
阳山县
4.7
5.1
0.9
6.1
连山县
5.3
4.7
3.7
6.5
连南县
0.5
6.3
-0.8
-0.9
饶平县
6.2
6.1
6.6
6.0
普宁市
5.1

月份河源市统计月报

月份河源市统计月报

1-8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1-8月,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发展,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一区六园”成效凸显。

全市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8.38亿元,同比增长57.5%,实现工业增加值58.52亿元,同比增长55.6%,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4.1和25.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6.74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工业增加值51.23亿元,增长68.4%,增幅同比分别提高31.5和34.2个百分点,增速均排在全省地级市第二位,比位居首位的清远市分别低14.2和11.7个百分点;全市“一区六园”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08.25亿元和29.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4.9%和58.1%),同比分别增长80.2%和74.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分别高出10.5和5.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3%,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13.9个百分点。

(二)地域工业加快发展,但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全市七个统计地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50.4~98.0%之间,地区之间工业增速差距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

发展最快的是和平县,同比增长98%,增幅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发展最慢的是连平县,增长50.4%,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其他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 源城区90.9%、紫金县89.7%、龙川县73.3%、市直69.4%及东源县66.7%,增幅同比分别提高51.3、48.4、22.1、42.9和5.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但工业投资有所放缓。

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2.42亿元,同比增长57.8%,增幅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投资速度明显放缓,完成工业投资额27.44亿元,同比增长54.1%,增速比全部投资慢3.7个百分点,比今年1-7月慢20.5个百分点。

15月河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5月河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5月河源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城镇居民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提供。

﹣23﹣目录经济运行简况 (1)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图 (3)1、经济总量 (8)2、农业生产 (8)3、全社会工业主要指标 (9)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9)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11)6、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2)7、“一区六园”主要经济指标 (13)8、用电量 (14)9、财政收支 (15)10、税收 (16)11、金融 (16)12、固定资产投资 (17)13、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 (18)14、全市重点项目投资 (18)15、国内贸易 (19)16、对外经济 (20)17、旅游 (21)18、物价 (22)19、人民生活 (23)1~5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1~5月,受外需减少与内需减弱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工业生产、消费需求、税收收入、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负增长状况亟需关注。

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但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41.77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同比回落15.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85.80亿元, 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比今年1~3月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三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回落20.7个百分点。

㈡区域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

全市七个统计地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5.1%~28.8%之间,地区工业增速差距达33.9个百分点,增速差距同比扩大了13.9个百分点。

发展最快的是和平县,同比增长28.8%, 最慢的是市直,负增长5.1%,增速同比回落了22.6个百分点。

其他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 龙川县25.3%、连平县17.5%、紫金县11.8%、源城区7.6%以及东源县0.5%。

珠三角九市区域经济数据(分地级)

珠三角九市区域经济数据(分地级)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EPS整理。
增加值(亿元) 中山市 396.50 539.40 637.90 753.37 850.63 904.42 1,074.10 1,223.25 1,353.64 1,463.70 江门市 425.10 425.40 514.60 615.66 737.49 777.45 872.21 997.27 960.82 1,013.00 肇庆市 195.50 113.40 149.40 201.60 262.81 319.67 456.67 587.30 669.31 791.10 广州市 1,627.10 1,844.00 2,221.00 2,592.48 2,956.57 3,117.34 3,644.96 4,140.59 4,264.16 4,754.90 深圳市 1,913.00 2,483.50 2,886.60 3,230.07 3,618.32 3,593.05 4,233.23 4,995.10 5,355.85 5,889.10 珠海市 261.40 315.50 388.00 465.19 509.38 506.76 619.39 714.29 720.25 775.60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EPS整理。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广州市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15.50 130.20 145.10 149.87 167.72 172.28 188.56 204.54 213.76 228.90 深圳市 14.20 9.70 7.00 6.94 6.66 6.69 6.47 6.55 6.30 5.20 珠海市 18.60 19.30 21.10 25.97 29.08 28.82 32.36 36.55 39.02 43.10 佛山市 82.30 75.80 75.70 82.18 95.18 95.77 105.40 118.86 130.53 139.10 惠州市 83.00 75.10 78.10 78.24 90.66 90.29 102.38 116.51 124.56 136.70 东莞市 27.70 19.60 11.80 11.90 12.30 14.79 16.57 17.88 18.76 20.10 中山市 30.50 30.80 31.90 38.02 44.33 45.26 50.74 58.45 62.17 66.90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一、规划范围东源县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至东源县与河源市区交界处,东至义合镇苏家围风景区,南至梧桐山山脉,北至桂山山脉,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全县综合实力进入山区县前列,成为环珠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宜休闲”的滨江园林城市。

四、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依托粤赣高速、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湛高速和205国道,形成“两主两副”的城镇发展轴。

1.两条发展主轴:沿粤赣高速和梅河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主轴。

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向两条城镇发展轴集聚。

优先在两条主轴沿线安排城市用地和产业用地。

2.两条发展副轴:沿205国道和汕湛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副轴。

支持沿线城镇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安排重大项目落户。

五、发展定位1.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承接地2.粤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3.河源市中心城区副中心4.客家山区滨水园林城市六、发展规模到2030年,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县域人口约66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七、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遵循集约集聚、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市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优化集聚,对部分已建成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形成“三片”、“十区”、“六组团”的发展格局。

1.形成三大发展片。

(1)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片。

梅河高速和东环高速路以东片区,拥有热水温泉、东江源度假村、东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生态和旅游资源。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功能,禁止新增工业开发,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

(2)中部特色产业发展片。

以仙银大道为界,向东延续至梅河高速,引导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重点发展制药、食品、高端定制等特色工业和园区原有传统产业。

1~6月份东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6月份东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五、财税
12165 9026 122759 9483 5593 65.31 93.13 563.19 51568.9 68758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 万 元 72567 3.9
东源县统计局编 财政收入(本级) 元 44837 2015 年 7万 月 17 日
财政支出(本级) 国、地税收入合计 其中:国税 地税 万 元 万 元 万 元 万 元 158811 60621 25216 35405
1 ~ 6月 份 东 源 县 国 民 经 济 主 要 指 标 ( 续三 )
指 标 计 算 单 位 2 季度 同 比 ± % 指 标
(续一)
计 算 单 位 本月止 累 计 上 年 同 期 累 计 指 标
(续二)
2015 年
计 算 单 位
6月
本月止 累 计
上 年 同 期 累 计
对比上 年同期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八、外经外贸
协议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 外贸出口总值 外贸进口总值
九、用电
全县用电量 工业用电量
十、旅游
接待人数 旅游收入
全市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县 指 区 标 源城 东源 和平 龙川 紫金 连平
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数 619149 437202 382993 533350 503479 414505 (万元) 增幅% 7.0 7.5 8.9 6.7 6.0 6.9 财 政 收 入 绝对数 193095 44837 (万元) 增幅% 20.7 22.9 国、地税收入 绝对数 315393 合计(万元) 增幅% 13.0 实际利用外资 绝对数 (万美元) 增幅% 工业用电量 (万度) 绝对数 增幅%
36489 134278 57765 27571 30194

河源——精选推荐

河源——精选推荐

河源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河源英文名称:headwater;river source;headwaters定义1:河流的发源地。

可为溪、泉、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定义2: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的地方。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文、水资源(二级学科);陆地水文学(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河源市城市夜景河源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中文名称:河源市别名:槎城面积:15821平方千米人口:334万(2006年)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政府驻地:源城区电话区号: 0762邮政区码: 517000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方言:河源话,客家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桂山,梧峰山,新丰江,东江火车站:河源站车牌代码:粤P民族:汉族、畲族、壮族,苗族目录编辑本的交通网络,形成粤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万绿湖风光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市[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文化广场广东省文明城市等国家卫生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筹办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古邑情,客家亲”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在本市隆重开幕,2010年12月1日圆满落下帷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客龟峰塔(南宋)家古邑,全境五县一区皆为客家人聚居地,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

以新丰江为界,槎城划分为新老城区。

前三季度河源经济运行简况

前三季度河源经济运行简况

前三季度河源经济运行简况前三季度,全市国民经济呈现“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强”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增速累创历史新高,增幅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

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钱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加速个百分点,增加速度再创建市以来新高。

我市经济进展速度稳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居清远市(增加%)以后,排在第二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占比明显提高。

从生产总值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加%;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加%;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加%。

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 优化为今年前三季度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全市工业化进程稳步推动。

三、县域经济加速进展,增速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

前三季度全市各县区的GDP增加速度均达20%以上,处在%~%之间。

县区GDP增幅同比全面提速,各县区的GDP增速按增幅高低依次为:连平县%,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增幅同比别离提高、、、、和个百分点。

四、农业生产平稳进展,农业效益有所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经济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取得恢复,特色产业形成必然规模且效益有所提高。

前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加%,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在农、林、牧、渔四大产业中,市场前景好的畜牧业与渔业进展速度明显加速,其产值增速别离为%和%,比农业总产值增速别离高出和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农人人均纯收入2673元,同比增加%,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五、工业生产高速增加,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在股分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迅猛进展的拉动下,工业经济持续在高平台增加。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冲破200亿元,达亿元,同比增加%,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加%,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增幅比今年一、二季度别离加速了个和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

引言
本报告针对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提供重要参考。

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数据研究报告对
关键因素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 (1)
第二节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指标分析 (7)
一、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占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比重统计分析.7
四、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七、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动分析 (9)
八、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统计表 (1)
表2: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4: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
表5: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
表6: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
表8: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河源东源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2: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占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比重统计表 (7)
表13: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7-2019)统计表 (8)
表14: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7-2019)统计表 (9)
表1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河源东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2018-2019)变
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