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长垣辫状河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长垣辫状河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X
卜 欣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第一油矿,黑龙江大庆 163156)
摘 要:通过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理论模式为指导,应用取心井岩心和密井网资料,对大庆长垣北部辫状河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层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辫状河沉积物以细砂岩为主,分选磨圆极好,矿物成分以稳定组分长石石英为主,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辫状河古水深为2m ~4m,表明该区辫状河类型为浅的砂质辫状河。

关键词:大庆长垣;辫状河;沉积特征;储层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45—02 大庆长垣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松辽湖盆北部沉积体系的大型叶状三角洲及部分下游河流沉积,总厚度约500m,由130多个小砂层与泥质岩交互组成,是一套典型的薄互层型非均质砂岩储层。

大型浅水湖盆特有的沉积作用控制了这套储层的非均质面貌,因此从沉积成因研究入手,是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区概况
喇南—北二西区位于大庆长垣北部,面积20.57km 2,共1827口井,平均井距在100m 。

萨葡油层埋藏深度870~1200m,为一套早白垩世中期大型陆相浅水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砂岩储层,河道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

其中葡I3小层为辫状河沉积体系[1]。

油田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针对不同开发阶段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开发的需求,先后进行了多次大的井网和注采层系调整。

经过4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已达95%以上,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集中、与低效无效循环共存的分布特征。

目前辫状河砂体聚驱后发现,厚油层内部及层间仍有大量剩余油未被驱替,是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重点对象。

2 辫状河沉积特征
研究区辫状河砂体形成时期构造迅速抬升,气候相对干燥。

由于构造抬升,所以尽管距物源有一定距离,却仍然保持了较大的河流能量。

干燥的气候使得地层更容易被侵蚀,而湖盆的萎缩使得葡I3时期
河流在冲积平原上广泛分布,该区特殊的沉积背景导致了辫状河砂体的独特沉积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研究区取心及录井资料显示,辫状河储层河道主体部位主要由细砂岩、粉细砂岩组成,局部地区为中砂岩,少有粗砂岩;在河底滞留沉积物中,以细砂岩夹深灰色呈定向排列的泥砾为主。

根据薄片鉴定结果,该区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石英含量20%~30%,长石含量40%~50%,颗粒粒级在0.12mm ~0.25mm 之间,颗粒排列较松,孔隙发育。

2.2 沉积构造
通过岩心观察,总结出该区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以及掀动构造等,反映了水浅流急的水动力条件。

2.3 粒度特征
通过对取心井粒度资料分析,制作出辫状河储层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图1),主要为两段式,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基本不存在滚动组分。

其中,跳跃总体含量60%~70%,倾角40°~60°,分选中等到好,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之间的交截点一般在(2.5~3.0)U 区间内。

反映水动力较强,河水反复冲刷形成的沉积物结构成熟度较高。

悬浮总体含量30%~40%,倾角较小,通常在10°~30°范围内;分选较差,多为河道砂体正韵律顶部细粒沉积物质,反映较弱的水动力条件。

145
 2012年第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
收稿日期5
作者简介卜欣(),女,助理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油藏地质动态分析工作。

:2011-12-1:1971-
此外,通过对该区5口取心井萨Ⅱ7+8(曲流河)、葡I2(曲流河)、葡I3层段145个样品点的粒度分析,制作了沉积物C-M图(图2)。

由C-M图分析,辫状河沉积样品点C值在200L m-800L m之间, M值在100Lm-400Lm之间,沉积物主要分布在PQ 段底部和QR段,几乎没有分布在均匀悬浮的RS 段。

说明葡I3辫状河砂体以细砂岩到粉砂岩的递变悬浮沉积为主,很少存在滚动组分,且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少,属于牵引流沉积。

3 辫状河类型分析
目前辫状河类型多样,较为通用的辫状河分类标准为Miall(1996)的分类[2],即把辫状河分为砾质辫状河和砂质辫状河,其中砂质辫状河又分为深的砂质辫状河,浅的砂质辫状河等。

不同类型的辫状河沉积具有不同的构型要素和空间组合关系,因此可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物特征还原古沉积环境,确定辫状河类型[3]。

根据前人对现代辫状河沉积和古代露头的研究表明,不同水深的辫状河,其沉积体的砂体几何形态及内部构型差别很大。

Leclair[4](1999)通过多条现代河流数据,总结出来交错层理系厚度与辫状河水深的关系:
H=(2.9±0.7)×h(1)
d m=(H/0.086)×0.84(2)
其中h:交错层理系平均厚度(m);H:沙丘高度(m);d m:辫状河水深(m)。

根据本区6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本地区交错层理系平均厚度7~15cm,根据公式(1)(2)计算得出本区辫状河水深为2m~4m,沉积古水深较浅。

此外,结合研究区辫状河沉积物以细砂岩为主,分选磨圆极好,矿物成分以稳定组分长石石英为主,综合分析研究区辫状河综合分析研究区辫状河为浅的砂质辫状河。

4 结论
4.1 根据取心及录井资料分析,研究区辫状河沉积物以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泥岩。

矿物特征表现为岩屑石英长石砂岩,颗粒排列较松,孔隙发育。

沉积构造主要为各种交错层理的河流沉积的层理特征。

4.2 根据粒度特征分析显示辫状河以细砂岩到粉砂岩的递变悬浮沉积为主,几乎不存在滚动组分,且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少,属于牵引流沉积。

4.3 应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按沉积背景、岩石学特征、层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辫状河古水深为2m~4m,为浅的砂质辫状河。

[参考文献]
[1] 刘波,赵翰卿,王良书,等.储层砂质辫状河的
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Ⅰ-
(2~3)为例[J].石油学报,2002,23(2):43~
47.
[2] Miall A D.T he 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6.
[3] 隋军,吕晓光,赵翰卿,等.大庆油田河流-三
角洲相储层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4] Leclair S F,Bridge J S.Interpreting the
height of dunes and paleochannel depths
fr om the thickness of medium scale sets of
G M
x G,,
14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3期 
cross strata//AA P Annual eeting
E pended Abstracts:AAP199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