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报道及时透明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的消息,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公众 公布。人们在不到几分钟时间就迅速从电视、网络、 广播、手机等工具中获知灾情。权威的电视、广播 等媒体中断了正常播出,以24小时直播的方式, 全面、深入、准确地滚动报道灾情和抗震救灾的进 展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四川省每天召开新闻 发布会,及时准确地通报有关情况。
中国政府在5· 12地震处理中对危机管理 的分析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成为很多国外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惊讶于中国政府对灾 难的反应,惊叹中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
动员部署快速到位 救援措施以人为本 媒体报道及时透明
危机动员举国参与
国际救援彰显开放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三)
我们面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 相对于年初的雪灾,应该说这次汶川地震 的应对能力还是有进步的,但在那么多生 命突然消失的情况面前,还是显得力量不 足。协调不足、调配困难、反应迟缓、技 术落后、时间观念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对救 援工作的顺利展开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关建议
(一)完善法治建设,加强群众的危机教育和引导 建立一整套相互匹配、协调运作的法律法规 体系是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我们要将 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保证危机事件应 对处理措施的正当性和高效性,形成统一协调,具 有可操作性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公共 危机管理有法可依。同时要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 对普通民众广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危机防范 意识和承受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方法,提高民众 的危机应对技能,防患于未然。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
汶川地震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 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 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 的中国大地。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 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失踪17923人。 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立即采取有 效措施,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保 障人们的财产安全,及时发布信息 制止地震蔓延的谣言,并成功地处 理了堰塞湖泄流问题,积极进行灾后重建。
相关建议
(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在危机发生前,建立高效的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和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对可能的危机进行预测、制 定具体危机处理策略和方案、监控危机,搜集实时 信息,形成高效反应机制;建立全国危机管理委员 会作为危机管理的中枢决策机构,以法律法规明确 其相应的职责。由其在危机发生后集中、统一行使 危机状态下的紧急处置权,制定有效地危机处理方 案和对策,确保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转和合理化使 用;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政府要积极引导构 建社会民间救助组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 会资源分担政府的危机处理压力。
不足之处(二)
公共应急立法滞后,一些政府官员、公共管理 者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地震 ,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 指导,确保救灾工作的及时性与高效性。
此外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还缺乏群众参与与 沟通机制,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显得十 分薄弱,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不足之处(一)
危机信息预警工作不到位 此次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 但是事前相关部门并没有提供任何预警信 息,致使政府进行危机处理时稍微被动。 诚然目前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 可入性,及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等不确定因 素致使震前预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 题,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放松信息预警机 制的建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语
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 统工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须 不断努力学习他国经验,总结处理各类事件 的亮点与不足,尽快推进我国的公共危机管 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 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 标。
动员部署快速到位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 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立即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 有力的措施。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之快、效率 之高创许多历史之最,不仅表明了党和政府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而且表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危机快速反应 机制正在走向成熟。
相关建议
(四)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各国之 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种形势下,公共危机一旦 爆发,意味着爆发国经济损失的日益增大,整个世 界的经济形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 加强联系与合作,不断使得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健全 和完善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救援措施以人为本
如果说政府的快速反映部署让我们体会到政 府“执政为民”的理念,那么对生命权的重视则向 世界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四川汶川 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 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同时, 在第一时间温家宝总理就前往灾区指导救援工作,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救援工作的重视以及对生命的重 视。
危机动员举国参与
在公共危机面前,整个国家、社会都需要 凝聚力量,共同抗击灾难。“一切为了灾区, 全力支援灾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和自觉行动,华夏大地有力、有序、有效地 展开了一场举国参与的生死大营救。各地一 些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前往灾区,参与救援 工作。
国际救援彰显开放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 的援助,采取了一种开放和欢迎的态度,首 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纳国际专业救援队。 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四国政府派遣 专业救援人员赴四川地震灾区协助救援行动。
相关建议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群众 参与 危机事件发生时,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密 集搜集、及时发布和公开,这样做既是保障 公民知情权的客观需要,也是正确应对危机 事件的客观需要。只有客观及时的信息公开 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让社会大众积极 参与到政府的救灾行动中,共同战胜危机, 更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尽快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