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 直线与角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 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
4.1.1 几何图形(2)
课时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第3学时
4.1.2 点、线、面、体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2.通过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 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1)
课时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几何图形,能根据几何语句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学习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2.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4.2 直线、射线、线段(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2.通过实例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三等分点的意义.学习重点:线段比较大小以及线段的性质.
学习难点: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4.3.1 角
课时目标::1.认识角,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 2.认识角度的单位;会初步进行角度的度、分互化运算.学习重点:1.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2.角度的计算.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学习重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在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 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2)
课时目标:1.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2.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重点: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角度的“除法”运算.
4.3.3 余角与补角(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2.了解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能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学习重点: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学习难点:推导“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 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4.3.3 余角与补角(2)
课时目标::1.了解用于表现方向的角——方位角的意义.,.
2.初步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体会方位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学习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小结与复习(1)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2.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以及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及其平面展开图.
学习难点:正确作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小结与复习(2)
课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及有关性质. 2.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3.能正确应用几何符号、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学习重点:线段、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线段与角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与复习(3)——练习课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