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真情无限激情燃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真情无限激情燃烧
【摘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各校开展,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理性教学模式”的现象。

这种模式偏重智力教育,强调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这与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严重背离。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想感情情感基础爱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才能“意切”,一个善于驾驭课堂气氛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师生的情感水乳交融,课堂教学真情无限,激情燃烧。

一从介绍时代背景、文学知识入手,奠定学生领略作品的情感基础
如今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不少作品背后还有感人至深又鲜为人知的故事。

教师要通过情真意切的讲述,使课堂教学先声夺人,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例如,在上《五人墓碑记》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应紧紧围绕“张溥及其《七录斋集》的故事”娓娓道来:张溥,明末著名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写。

抄写后朗诵几遍,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然后再烧掉,这样循环反复六七次,直到把书上的内容记得一清二楚,口能诵,笔能录,方肯罢休。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都磨出了老茧。

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手指受冻皲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几次,他仍不辍读书;
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他汗流浃背,也从不停止读、抄、烧的苦读“三部曲”。

他还得意地把自己的书房题为“七录斋”,以表示他这种独特的苦读方法。

由于长期的刻苦勤奋,他写作起来常常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以至四方之士慕名而来,向他索取诗文……上课伊始,教师就动情地介绍这一段文坛佳话,学生听后必然感佩不已,情不自禁地欲一读为快;若教师再辅之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则必然锦上添花,课堂气氛如日方升。

二从揣摩、分析饱含作者深厚感情的重点词句入手,引领学生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生于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浓厚的情感。

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或激越昂扬如烈火中烧,似溶岩翻滚;或含蓄深沉如幽兰暗香,似游丝飘空;或情意绵绵如蒙蒙春雨,似涓涓细流……我们只要用心揣摩这些富有浓情厚意的文字,方能见微知著,真正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从而领略作品的无限魅力。

例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一文,前三段叙述奉命出使的形势和动机,兵临城下国事危急,文武百官一筹莫展,满朝举荐势在必行,幻想一来说服元酋,二来乘机窥探军情。

再叙至敌营,不幸被投降派出卖,身陷囹圄仍殊死抗争。

接叙从敌营逃奔的艰苦历程:真州被逐,隐姓埋名,出没草野;敌人追捕,避难渚州;逃脱虎口,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至永嘉。

出生入死,历尽艰危。

叙述至此,作者百感交集,激情澎湃,如大江决口情不可遏顿
发悲声:“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连用十七个以“死”字结尾的排比句,倾泻死里逃生、壮志难酬的爱国深情:”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不测,几自刭死……”这一大段以“死”冠之的抒情文字,历述险境“非人世所堪”,倾吐“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和“死固付之度外”的爱国激情,催人泪下。

全文如挽弓放矢,拉弓如满月,劲射似流星,情怀激烈,感人至深。

老师应火眼金睛,深挖文本,与学生一起经受一次次精神洗礼和情感沐浴,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三从把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入手,进一步体会作品洋溢的爱憎情感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文无定法但又各得其法。

技法的运用是为了使文章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教学时,我们应把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三处用赋洋洋洒洒极尽渲染,但却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一处用赋是在本诗的第二自然段,它是以兰芝自诉的方式出现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连串的铺陈排比,以年龄的递增为经(十三、十四……十六),以劳作的对象为纬(从“织素”到“诵诗书”),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为读者清楚地剪辑出了一个从小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热爱劳动并且知书识礼的少女刘兰芝的美好形象,从而激起读者的无限怜爱。

第二次用赋是在兰芝被迫离开焦家时,作者着意刻画了刘兰芝的装束和神态:“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如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作者在这一段文字里用细致入微的笔触,从足、头、腰、耳,再到指、口,一直到步态,详尽地描述了兰芝离家时的妆扮和效果,从而活画出一个“精妙世无双”、美艳绝伦的女性形象。

两次用赋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后者着眼于人物外表的描摹,但两次用赋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至此,一个外表无可挑剔、内心纯洁美丽的完美统一体——刘兰芝的形象就这样血肉丰满地塑造出来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子却在封建家长的代表——焦母的压榨下无端被休,这就激起了读者的无限同情。

不仅如此,作者还在兰芝被遣回家后再次用赋,着力描写了府君家为婚事而作的铺张:——“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从而反衬出刘兰芝的非凡身价。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行无偏斜”的弱女子最后却被残酷地扼杀了。

读至此,人们不由得深感愕然: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在巨大的感情落差中体会作品的爱憎感情,进而思索本诗积极的主题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