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课件第八章 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重点
1.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 2.直接镜检有诊断意义的细菌有那些? 3. 病毒的分离培养的方法。 4.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指标。 5.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应用 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6.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PFU 。 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无菌操作
1)细胞形态学改变: (1) 致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包膜病毒
(三)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长有诊断价值。 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常用血清学诊断
试验名称 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SPA协同凝集试验 中和试验
疾病(举例) 伤寒、副伤寒(肥达反应);斑疹伤寒、恙虫 病(外斐试验);布鲁菌病、土拉热、钩体病; 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G-弧菌,暗视野内穿梭样运动 G+竹节状排列,有荚膜的大杆菌,串珠试验阳性
G-两端浓染的球杆菌,可呈多形态性 G+棒状,奈瑟氏染色可见带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外, G-肾形双球菌 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外, G-咖啡不豆状双球菌 G+带荚膜呈矛头状的双球菌 抗酸染色呈红色的分枝状杆菌,背景蓝色 抗酸染色呈红色的束状分枝杆菌,背景蓝色 镀银染色,棕黄色密螺旋体,两端尖直 暗视野中间僵硬,两端带钩呈C或S型 G+ 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G+ 链状排列的球菌
(五)细菌的L型检查
血液、骨髓等标本 → 高渗和等渗增菌培养 脓液、尿液、分泌物→ L型培养,可见油煎 蛋样菌落,多形性、G+菌和G-菌混杂现象。 →通过返祖回复后进行细菌属、种、型的鉴 定.
(六)药敏试验
四、细菌学快速鉴定
1.微生物数字编码分类鉴定法
将生化反应项目排序并分组,确定每组试验的检 索编码。可将细菌鉴定到属、种或生物型. 具有简 易微量化、商品标准化等优点。
构;分类细菌。
常用的复染色法有 革兰氏染色法
染色方法 结果判定
抗酸染色法
原理 医学意义
?
形态学检查有意义的细菌 P148表
病原名称
霍乱弧菌 炭疽芽孢杆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白喉棒状杆菌
淋病奈瑟菌 流行性脑膜炎球菌 肺炎链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染色形态特征
2)二倍体细胞系 在体外分裂50代 后仍保持二倍染色 体数目的细胞,如 人胚肺细胞
应用:可用于病毒 培养,制备疫苗.
3)传代细胞系 来源于肿瘤细胞,能无限分 裂传代的细胞,如Hela细胞 (人宫颈癌细胞)。病毒敏 感性稳定,易于传代,被广 泛应用于培养病毒,但不能 用于生产疫苗。
2.细胞内病毒增殖指标
梅毒(VDRL、RPR);Ascoli 实验 ;Elek平板 毒力实验
脑膜炎,细菌性痢疾 脑膜炎 细菌性痢疾
风湿热、链球菌咽部感染
(四)动物实验
主要用于:
病原菌分离鉴定; 测定细菌毒力; 制备免疫血清; 建立致病菌动物模型; 生物制品或药品的安全、毒性、疗 效试验. 常用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家 兔、绵羊等。 注射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取材(无菌 适宜部位 适时采集的标本) 增菌液(血液、脑脊液)
接种于适宜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鉴别培养基 糖-发酵管、EMB;或营养培养基-血平板) 培养(需氧或厌氧或5%CO2培养) 菌落特点;形态特征 生化反应试验 血清学鉴定 p149-① 必要时进行毒力测定和 抗生素敏感试验
全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可在24小时内准确鉴定出 常见的致病菌。
2、快速检测细菌特异抗原 免疫标记技术;凝集试验;免疫电泳技术等
3、核酸检测: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多聚酶联反应(PCR)技术 细菌的16S rRNA的基因十分保守,故有鉴定 “金 指标”之称。能快速鉴定细菌的种和属
4、气-液相色谱法 利用气-液相色谱法 =测试细菌终末代谢产物(脂肪 酸和醇类),并与已知对照菌的色谱比较,约1.5~2 小时内鉴定完毕。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
也可检测病毒核酸
检测病毒颗粒、病毒 抗原、病毒核酸
用于检测潜伏期较短 的病毒感染。
一、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基本原则同细菌,强调以下原则。 1.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抗原 早期取材、无菌操作、加“双抗”(PC/SM)杀菌、
保冷速送。 3.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
早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增高有诊断意义,通常取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S2〉S1 4倍以上有诊 断意义。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专性细胞内寄生,活细胞是病毒生存和复制的基本条件
感染诊断“金标准” 分离培养和鉴定病
常用方法: 鸡胚接种法 组织细胞培养法 易感动物的接种法
(一)鸡胚接种
1.羊膜腔和尿 囊腔-有血凝素 的流感病毒、 腮腺炎病毒;
2.绒毛尿囊膜-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3.卵黄囊-嗜神经病毒如 狂犬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 鸡胚材料廉价,不易发生污染,易 于消毒管理。
(二)动物接种
• 常用动物有: 小鼠和豚鼠等
乙型脑炎病毒、 狂犬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分离鉴定常用动物接种。
(三)组织细胞培养
将离体的活组织块或 分散的活细胞培养, 统称组织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仍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
1常用细胞株分为三种类型:
1)原代和次代细胞系 来源于 动物、鸡胚、人胚组织的分 散单个细胞。只能传2~3代, 即退化衰亡.
适宜部位取材
提高检测率
三、病原菌检验程序和项目
感染性疾病诊断 分离鉴定出病原菌是金标准
分离鉴定程序 分离培养→菌落观察及形态学检查(与标准菌株比较)
血清学 鉴定;
分子生 物学 鉴
定
抗生素敏感试验;毒素检测。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不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运动。
染色法- 单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
复染色法-观察形态,结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病毒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 临床症状复杂,早期快 速诊断很重要.
病毒学诊断基本原则是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初步判定,再根据可疑病 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患者所处病程确定病毒学 诊断方法。
病毒学诊断方法
病毒的分离、鉴定 原因不明 的病毒感染
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对潜伏期较长或易产生 持续感染的病毒感染,
1.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 2.直接镜检有诊断意义的细菌有那些? 3. 病毒的分离培养的方法。 4.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指标。 5.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应用 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6.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PFU 。 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无菌操作
1)细胞形态学改变: (1) 致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包膜病毒
(三)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长有诊断价值。 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常用血清学诊断
试验名称 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SPA协同凝集试验 中和试验
疾病(举例) 伤寒、副伤寒(肥达反应);斑疹伤寒、恙虫 病(外斐试验);布鲁菌病、土拉热、钩体病; 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G-弧菌,暗视野内穿梭样运动 G+竹节状排列,有荚膜的大杆菌,串珠试验阳性
G-两端浓染的球杆菌,可呈多形态性 G+棒状,奈瑟氏染色可见带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外, G-肾形双球菌 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外, G-咖啡不豆状双球菌 G+带荚膜呈矛头状的双球菌 抗酸染色呈红色的分枝状杆菌,背景蓝色 抗酸染色呈红色的束状分枝杆菌,背景蓝色 镀银染色,棕黄色密螺旋体,两端尖直 暗视野中间僵硬,两端带钩呈C或S型 G+ 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G+ 链状排列的球菌
(五)细菌的L型检查
血液、骨髓等标本 → 高渗和等渗增菌培养 脓液、尿液、分泌物→ L型培养,可见油煎 蛋样菌落,多形性、G+菌和G-菌混杂现象。 →通过返祖回复后进行细菌属、种、型的鉴 定.
(六)药敏试验
四、细菌学快速鉴定
1.微生物数字编码分类鉴定法
将生化反应项目排序并分组,确定每组试验的检 索编码。可将细菌鉴定到属、种或生物型. 具有简 易微量化、商品标准化等优点。
构;分类细菌。
常用的复染色法有 革兰氏染色法
染色方法 结果判定
抗酸染色法
原理 医学意义
?
形态学检查有意义的细菌 P148表
病原名称
霍乱弧菌 炭疽芽孢杆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白喉棒状杆菌
淋病奈瑟菌 流行性脑膜炎球菌 肺炎链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染色形态特征
2)二倍体细胞系 在体外分裂50代 后仍保持二倍染色 体数目的细胞,如 人胚肺细胞
应用:可用于病毒 培养,制备疫苗.
3)传代细胞系 来源于肿瘤细胞,能无限分 裂传代的细胞,如Hela细胞 (人宫颈癌细胞)。病毒敏 感性稳定,易于传代,被广 泛应用于培养病毒,但不能 用于生产疫苗。
2.细胞内病毒增殖指标
梅毒(VDRL、RPR);Ascoli 实验 ;Elek平板 毒力实验
脑膜炎,细菌性痢疾 脑膜炎 细菌性痢疾
风湿热、链球菌咽部感染
(四)动物实验
主要用于:
病原菌分离鉴定; 测定细菌毒力; 制备免疫血清; 建立致病菌动物模型; 生物制品或药品的安全、毒性、疗 效试验. 常用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家 兔、绵羊等。 注射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取材(无菌 适宜部位 适时采集的标本) 增菌液(血液、脑脊液)
接种于适宜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鉴别培养基 糖-发酵管、EMB;或营养培养基-血平板) 培养(需氧或厌氧或5%CO2培养) 菌落特点;形态特征 生化反应试验 血清学鉴定 p149-① 必要时进行毒力测定和 抗生素敏感试验
全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可在24小时内准确鉴定出 常见的致病菌。
2、快速检测细菌特异抗原 免疫标记技术;凝集试验;免疫电泳技术等
3、核酸检测: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多聚酶联反应(PCR)技术 细菌的16S rRNA的基因十分保守,故有鉴定 “金 指标”之称。能快速鉴定细菌的种和属
4、气-液相色谱法 利用气-液相色谱法 =测试细菌终末代谢产物(脂肪 酸和醇类),并与已知对照菌的色谱比较,约1.5~2 小时内鉴定完毕。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
也可检测病毒核酸
检测病毒颗粒、病毒 抗原、病毒核酸
用于检测潜伏期较短 的病毒感染。
一、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基本原则同细菌,强调以下原则。 1.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抗原 早期取材、无菌操作、加“双抗”(PC/SM)杀菌、
保冷速送。 3.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
早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增高有诊断意义,通常取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S2〉S1 4倍以上有诊 断意义。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专性细胞内寄生,活细胞是病毒生存和复制的基本条件
感染诊断“金标准” 分离培养和鉴定病
常用方法: 鸡胚接种法 组织细胞培养法 易感动物的接种法
(一)鸡胚接种
1.羊膜腔和尿 囊腔-有血凝素 的流感病毒、 腮腺炎病毒;
2.绒毛尿囊膜-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3.卵黄囊-嗜神经病毒如 狂犬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 鸡胚材料廉价,不易发生污染,易 于消毒管理。
(二)动物接种
• 常用动物有: 小鼠和豚鼠等
乙型脑炎病毒、 狂犬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分离鉴定常用动物接种。
(三)组织细胞培养
将离体的活组织块或 分散的活细胞培养, 统称组织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仍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
1常用细胞株分为三种类型:
1)原代和次代细胞系 来源于 动物、鸡胚、人胚组织的分 散单个细胞。只能传2~3代, 即退化衰亡.
适宜部位取材
提高检测率
三、病原菌检验程序和项目
感染性疾病诊断 分离鉴定出病原菌是金标准
分离鉴定程序 分离培养→菌落观察及形态学检查(与标准菌株比较)
血清学 鉴定;
分子生 物学 鉴
定
抗生素敏感试验;毒素检测。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不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运动。
染色法- 单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
复染色法-观察形态,结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病毒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 临床症状复杂,早期快 速诊断很重要.
病毒学诊断基本原则是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初步判定,再根据可疑病 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患者所处病程确定病毒学 诊断方法。
病毒学诊断方法
病毒的分离、鉴定 原因不明 的病毒感染
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对潜伏期较长或易产生 持续感染的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