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论_周国强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主题教育研讨发言

社区矫正主题教育研讨发言

社区矫正主题教育研讨发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我想对今天能够参与社区矫正主题教育研讨会感到非常荣幸。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改善社会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社区矫正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共同推动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

一、社区矫正的背景和现状社区矫正是指将犯罪分子转移到社区进行教育、矫治、帮助,以降低其再犯率,实现社会融入和重新健康成长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近年来,随着犯罪形势的复杂化和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社区矫正工作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社区矫正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人员不足是制约社区矫正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区矫正人员与被矫正对象的比例不合理,导致工作量过大,难以做到精准矫正和个案管理。

其次,社区矫正人员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再次,社区矫正的设施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和设备储备存在不足。

此外,社区矫正的家庭帮扶、心理疏导和职业培训等工作也亟待加强。

二、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价值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

首先,社区矫正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刑罚执行方式,降低被矫正对象再犯率,实现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融入。

其次,社区矫正可以有效缓解和减轻监狱的负荷,提高监狱的管理效率。

同时,社区矫正还能够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社区的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要解决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大对社区矫正的政策和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共同努力解决社区矫正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被矫正对象的帮教力度,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四、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人为本、综合施策。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修正总结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修正总结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修正总结报告前言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修正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

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原有价值观进行审视和调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对我所参与的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修正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提出改进的思路。

1.评估与分析在价值观修正工作开始前,我们首先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通过采用心理测试、访谈等方法,我们发现大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动荡和价值观的混乱,这些价值观的失衡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违法行为。

2.建立理论模型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包括个体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社会认同等要素。

在模型中,我们明确定义了正常的价值观形成过程,并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价值观失衡的原因。

3.制定个体化修正方案基于理论模型,我们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了个体化的价值观修正方案。

针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和问题根源,我们选取了一系列的修正手段,如心理疏导、认知重构、职业培训等,以期达到价值观的修正目标。

4.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在进行修正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与社区矫正对象的辅导关系的建立。

通过与他们密切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和需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具针对性和效果性。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注意倾听、理解、尊重,帮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改变负面环境困扰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价值观修正工作中,我们努力改变社区矫正对象所处的负面环境。

与社区组织、家庭成员和社会资源合作,为他们提供积极正面的社交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远离不良社交和价值观侵蚀。

6.引导参与正面活动通过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各种正面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将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

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区矫正“入刑”后的应然走向

社区矫正“入刑”后的应然走向

社区矫正“入刑”后的应然走向周国强【摘要】社区矫正的“入刑”,意味着社区矫正由政策调整转入法律规范的新起点上.在这个重要节点,厘正制度走向极具现实意义.立足操作层面,规划“入刑”后的社区矫正的应然走向应为:以扩大假释为突破口,破解现行社区矫正对象狭小化的瓶颈;以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为契机,型塑社区矫正专业化管理模式;以“风险/需求”模式为理论进路,展开社区矫正风险管控实践.【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社区矫正;假释;社会工作嵌入;风险管控【作者】周国强【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法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81自2003年7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在我国已然走过十余年的历程。

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盘点社区矫正本土化的进程,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仅社区矫正在实践中成效初显,而且社区矫正在刑事立法中“修成正果”,社区矫正制度在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和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分别得到确认。

社区矫正的“入刑”,意味着社区矫正活动将由过去的政策调整转入法律规范阶段,社区矫正制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此时,进一步明确该制度发展目标和适时调整具体方案,厘正制度走形现象,极具现实意义。

”〔1〕本文立足于操作层面,就“入刑”后社区矫正的应然走向进行具体规划。

试点阶段社区矫正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

对于上述五种对象,学术界和实务部门质疑较多的是被剥夺政治权利(下称剥权者)的罪犯。

如有学者认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外服刑人不具有社会化行刑的条件”〔2〕,不宜作为社区矫正的对象。

调研发现,将剥权者与其他四类犯罪人员共同纳入社区矫正,增加了社区矫正的管理难度,因为无论从剥权者的主观认知,还是法律的客观规定,都很难找到继续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依据。

社区矫正论文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社区矫正论文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社区矫正论文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社区矫正制度是指对刑满释放、假释、暂时出所人员进行社区服刑和社区矫正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作为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实现其自我改造和人生重建。

然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1. 人员配备不足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依赖于相关人员的配备和工作效率。

然而,目前社区矫正机构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导致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和辅导不够到位。

加之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不足,使得社区矫正的效果大打折扣。

2. 管理机制不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在管理机制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监管措施不够细化,对矫正对象的具体行为缺乏明确规定和指导,容易导致监管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另一方面,社区矫正机构与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导致矫正工作无法有机衔接,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3. 社会观念的困扰我国传统观念中对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社会对矫正对象的孤立和排斥,不利于其融入社区,也容易导致矫正对象产生自卑感和对社会的逆反心理。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出路1. 完善人员配备要改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执行效果,首先需要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配备力度。

政府应增加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资源支持。

同时,制定详细的监管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各个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提高社区矫正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 倡导开放与包容的社会观念要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观念也需要进行转变。

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

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

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社区矫正是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社区矫正的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其对我的价值观进行调整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责任意识、包容与理解、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回答,并总结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个人成长社区矫正不仅帮助我认清自己的错误,还为我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接受了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通过与专业辅导员的深入交流,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所带来的后果,并开始反思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以及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通过反思和成长,我逐渐建立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二、责任意识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接受了工作安排,肩负起社区责任。

通过参与各类社区活动,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为社区的发展尽力而为。

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让我明确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更加磨炼了我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我不再视自己为社会的受益者,而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区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包容与理解社区矫正期间,我与各种社区成员进行了交流,并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差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境。

这种包容与理解的能力,使我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谦和、友善,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四、社会责任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我深入了解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困境,并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和责任,也激发了我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热情。

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

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

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对象指的是在犯罪行为后被判定需要进行社区矫正的人群。

社区矫正旨在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改造,使其重新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道德观念对社区矫正的重要性道德观念是人们对善恶、对理念和规则的认知和判断。

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观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其行为和思想,因此重视培养和改善道德观念成为社区矫正的重要任务。

三、道德观念的缺失对社区矫正的影响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前通常存在着一定程度上道德观念的缺失。

这一缺失使得他们容易陷入犯罪的循环中,无法摆脱罪恶的行为。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要从根本上重塑这些人的道德观念,将其回归社会的正轨。

四、文化与道德观念的关系道德观念是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的结果。

社区矫正工作要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通过对文化元素的保留和弘扬,使其重新认识和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五、价值观念对社区矫正的影响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的追求和取向,也是社区矫正对象道德观念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通过重新塑造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他们重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减少犯罪行为。

六、家庭与社区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塑造家庭和社区环境是社区矫正对象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恶劣的家庭和环境容易导致道德观念的扭曲与缺失,因此社区矫正工作需要通过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环境条件,培养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

七、教育对道德观念的影响教育是培养和改善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要求和自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八、劳动教育对社区矫正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参与劳动,他们能够获得一技之长,提高社会竞争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社区矫正对我的人生观影响

社区矫正对我的人生观影响

社区矫正对我的人生观影响一、受到社区矫正的影响我曾经犯过错误,进入了社区矫正系统。

经历了这段艰难的时期,我深刻感受到社区矫正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自省与反思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我被迫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开始自省和反思。

我开始反思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影响到自己,还会波及到他人。

三、承担责任社区矫正要求我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接受自己犯错误的事实。

我必须承认自己的过错,承受相应的惩罚,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补偿。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都要承担起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重新审视价值观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我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意识到,金钱和名利并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提升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五、培养自律能力社区矫正要求我保持纪律,按照规定的要求执行自己的行动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律的能力。

我学会了按时完成任务、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成长经历,它让我明白只有自律才能实现人生的进步和成就。

六、重建社交关系由于过去的错误行为,我失去了一部分社交关系。

社区矫正给了我重新建立社交关系的机会。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我重建了友谊和亲密关系。

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是一个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

七、改变生活方式社区矫正要求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过去,我放纵自己,不注重健康饮食和运动。

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加健康地生活。

我开始关注饮食和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这个转变让我体验到了健康生活的美好,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八、学习与进修社区矫正鼓励我学习和进修。

我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和课程,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我意识到学习是终身的过程,不论年龄和状况如何,都应该不断学习和进修。

罪犯处遇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定位——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分析视角

罪犯处遇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定位——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分析视角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Reality Orientation Of
Criminal Treatment
作者: 周国强
作者机构: 江苏大学法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出版物刊名: 法学杂志
页码: 62-6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处遇 模式 监狱矫正 社区矫正
摘要:罪犯是社会人口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罪犯既是犯罪的主体,又是处遇的客体。

如何对待罪犯,选择何种处遇模式,关涉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程。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罪犯处遇历经多方面的嬗变:处遇技术从身体到灵魂的递进、价值诉求从惩罚向矫正的更替、处遇场所从监狱到社会的转换。

这种嬗变不仅是惩罚类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权力技术的革新"。

直面当下,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标志着我国行刑处遇体制和行刑处遇模式的重大转向。

但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区矫正只能是作为监狱矫正的补充和"配角"存在于我国行刑体制和格局中,这种关系定位是由我国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政策语境和刑法环境所决定的。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依托累进处遇制实现罪犯处遇的宽严相济。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是针对罪犯在非监禁环境下实施矫正的刑事执行活动,旨在通过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罪犯矫正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二、社区矫正理论基础1. 矫正理念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在于矫正理念,即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尊重罪犯的人身尊严与价值,引导罪犯主动改变行为恶习。

通过在社区中实施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辅导与行为规范引导,促使罪犯完成再社会化过程,重获人格尊严。

2. 心理修复心理修复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

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如自责、焦虑、抑郁等。

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三、社区矫正现状分析1. 实施现状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逐步实现了对罪犯的个性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与全面化服务。

然而,仍存在一些地区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2. 存在问题(1)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地区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资源分配不均: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部分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3)社会认同度低:部分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存在误解与偏见,认为社区矫正对罪犯的惩罚力度不够,影响社会治安。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1. 完善政策与制度建设完善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建设是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加强对政策与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同度。

2. 加强资源投入与整合加强资源投入与整合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的关键。

应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3. 强化心理修复与社会支持心理修复与社会支持是帮助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

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社区矫正对象是指犯罪后被判处社区矫正的人员,他们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一、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的困境社区矫正对象由于犯罪行为的存在,常常面临着就业、社会关系、家庭问题等困境。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困境使得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不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是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遍意义。

三、社区矫正对象对核心价值观的初步理解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对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和与正常社会生活的隔离,使得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初步理解相对薄弱。

他们往往只能模糊地理解其中的某些概念,而不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把握。

四、矫正机构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社区矫正机构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向社区矫正对象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意义。

他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劳动实践、文化活动等,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核心价值观素养。

五、矫正对象的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抗拒在矫正过程中,社区矫正对象会通过自我反省和与他人的互动来认同或抗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部分对象能够意识到自身犯罪行为与核心价值观背离的问题,并积极接受矫正机构的教育,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六、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转变与价值观实践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试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学习技能、改善人际关系等行动,以实践核心价值观。

这种实践有助于他们逐渐融入社会并重建自我认同。

七、核心价值观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实践对社区矫正对象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2009年 7月 第 11卷 第 4期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ly 2009 Vo1.11 No.4
社 区矫 正 中的社 会 力量参 与
周 国 强
一 、社会力量参与社 区矫正的价值蕴涵
公众参 与罪犯矫 正是现代 行刑发展 的世界性 趋势 。不断 高涨 的被 害人 权 利运 动 、日益增 加 的 社 区矫 正措施 和监 禁 替代 措 施 的使用 等 ,都 促进 了公众 对矫正领 域 的关 注和 了解 ¨¨∞。志 愿工作 者是美 国矫正 工 作 队伍 中一 支重 要 的组 成 部分 ,
契合 全球行 刑 社会 化 的趋 势 ,应 因我 国 自由 刑行刑 由监禁矫正 单轨制 向监禁矫 正与社 区矫正 双轨制转 换的 内在需 求 和外 在 压力 ,我 国 自 2003 年 以来 开始施行 社 区矫正 制度 。社 区矫正 是与监 禁矫正 相对应 的刑 罚执 行 方式 ,它 是将 人 身 危 险 性较小 、无 需关押 的罪犯 置于社 区 内,由专 门 的国 家机关在 相关社 会 团体 、民间组 织 以及志 愿 者 的 协助下 ,矫正其犯 罪心理 和行为恶 习 ,并促 进其顺 利 回归社 会的非监 禁性刑 罚执行 活动 。作 为一种 “舶来 品”,社 区矫正 在我 国的定 位与 西方 国家不 同 。西方 国家 的社 区矫正 制度是作 为预 防犯 罪 的 社会辅助 措施发 展起 来 的 ,社会 力 量在 其 中扮 演 了十分重要 的角 色。 囿于 我国法律 文化传统 以及 刑 罚制度 的特点 ,社 区矫 正 只能 定位 为 一 种非 监 禁 刑罚执行 活动 ,它 仍然 属 于刑 罚权 力 的组 成 部 分 。较之传 统 的监禁 矫 正 ,社 区矫正 更 多地 需 要 动用 和整合 社会力量 ,并在社 区环境 中矫治罪 犯 。 基 于这样 的认 识 ,社 区矫 正 的推 行及 其 效果 很 大 程 度上取决 于社会 力量的 支持 与参 与。

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与行为调整探讨

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与行为调整探讨

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与行为调整探讨近年来,社区矫正成为了社会矫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惩罚,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

本文将从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调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价值观的调整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着价值观偏差的问题,例如对法律的尊重、对他人权益的认同等方面。

如何调整他们的价值观成为了社区矫正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进行法制教育。

社会矫正机关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知识普及,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条例和法律法规的内容,从而重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法治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进行道德伦理的引导。

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道德观念的缺失。

社区矫正机关应通过一系列的道德伦理教育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重建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第三,要进行心理辅导。

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价值观偏差的原因之一。

社区矫正机关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行为的调整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调整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其行为的引导和调整,使其摆脱犯罪行径,重新融入社会。

首先,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缺乏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使得他们在重新就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社区矫正机关应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其次,要进行就业帮扶。

社区矫正对象在找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

社区矫正机关应与相关部门合作,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推荐,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保证他们的生活来源。

第三,要进行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在犯罪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交隔绝,导致他们在重新融入社会时很难适应。

社区矫正机关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要进行家庭关系的修复。

社区矫正理论基础

社区矫正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1、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思想反映在刑罚观上,表现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犯人以人道的待遇和自新的机会。

这便成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2、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新社会防范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同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和社会成员,而不是对个人的惩罚;(2)通过使个人和社会分离和隔绝的方法,或者通过对个人适用矫正措施和教育措施的方法,把犯罪者变为合法的公民;(3)刑罚的“人道化”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内容要以恢复犯罪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前提;(4)刑事政策的着眼点是对犯罪的个人预防,而不是犯罪的一种预防;(5)主张刑事司法体系应是一个注重罪犯品格研究的人道化过程。

3、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人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

将个人的发展与适应性问题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家庭、教育、商品和服务、就业、政治、宗教等)是相互作用的,认为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

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个人社会适应问题,为个人的成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一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提供资源。

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可以分为3个层次:(1)个人网络工作。

它是指一个人通过亲戚关系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与他人发展相互的接触,而这些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保护个人免受失调。

个人网络的分析内容包括:网络的大小,即自我认为周围可以并愿意伸出援手的人的数量;关系的基础,即来自6个不同影响范围的愿意提供援助的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和其它的援助者;网络成员提供资源及运用资源的能力;评估资源和实际提供援助时的愿意程度。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转变方法及效果评估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转变方法及效果评估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转变方法及效果评估社区矫正是一种旨在通过社区监督和重建个体行为的矫正方式。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价值观的转变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转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社区矫正对象在长期的犯罪行为中往往形成了偏颇的价值观。

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观念,并寻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

心理治疗师通过与社区矫正对象的沟通,识别出他们的价值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帮助他们转变错误的价值观。

二、社会支持与角色转变社区矫正对象在融入社会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他们进行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发展,使他们逐渐融入社会,并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

三、法律教育与依法行为培养社区矫正对象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偏差。

通过法律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规范。

同时,依法行为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引导他们进行依法行为,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四、家庭重建与亲子关系修复对于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重建家庭并修复亲子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提供家庭重建的支持和帮助,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社区矫正对象可以逐渐摆脱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五、社区服务与志愿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转变自身的价值观。

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并且通过参与社区,逐渐形成积极的社会角色认同和正能量的价值观。

六、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社区矫正对象经常将自己的错误归因于外部因素。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问题,并主动寻找改变的途径。

通过刻意培养积极的价值观,社区矫正对象能够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调整思考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调整思考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调整思考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重新教育,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而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调整则是社区矫正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调整的思考。

一、犯罪原因与价值观社区矫正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犯罪者的犯罪原因。

犯罪的背后往往有复杂而深层的社会问题。

例如,家庭环境的问题、教育程度的欠缺以及就业机会的不足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从而导致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些个体的价值观并加以调整。

二、培养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社区矫正的目标是帮助犯罪者重建正确的价值观,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他们能够感受到对他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同时,他们也应该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通过强化这些观念,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意识到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改变消费观念和满足感需求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消费观念和满足感需求。

犯罪行为往往与物质追求密切相关。

通过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认识到过度追求物质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醒他们寻找更加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满足感,建立起内在的幸福感,从而减少对物质的过分依赖。

四、提升自尊和自信心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具有较低的自尊和自信心,这也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心理辅导和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同时,也可以通过把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五、打破刻板印象和歧视社区矫正对象在重返社会时常常遭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刻板印象。

这些负面观念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加重他们的压力,阻碍他们的重新融入。

因此,社会需要做好教育工作,打破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刻板印象和歧视,营造一个包容和谅解的社会环境。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社区矫正是一种惩罚措施,旨在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现状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具有犯罪前科,面临着就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他们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常常受到负面影响。

二、就业与自我价值就业是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的关键因素。

由于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缺乏工作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受到打击,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

三、教育与重塑自我形象教育是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或高等教育,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增加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四、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能够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心理辅导与自我价值思考心理辅导是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自我价值思考的重要途径。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调整消极的心态,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六、社区活动与社交关系建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交团体,他们能够改变邻里对其的负面印象,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七、法律保障与自我责任意识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需要法律保障和自我责任意识的双重支持。

法律保障能够确保他们充分享受公民权利,而自我责任意识则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八、心理健康与自我认同心理健康是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挑战。

九、社区矫正制度改革与支持服务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和健全的支持服务能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第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第二节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矫治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与积极性的“人道主义”思想及价值观具有密切的联系。

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主要包括:1、承认每一个人生而平等且都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2、承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与社会的有机体;3、承认人类生而自由;4、认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个人与他人与社会是互相依赖的。

因此,个人和社会彼此都有责任维护双方的发展。

社会应该帮助个人排除其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5、认为人类需要不断努力,设法改进,重建社会,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的发生;6、人人均有尊严且应该得到尊重;7、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人道主义思想成为整个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社会工作基本假设:尊重他人、人是独特个体以及人有改进能力等,其核心内容就来自于人道主义价值观念。

这样的思想运用于罪犯的矫治上,就是相信人有潜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给予机会才能充分发挥。

人的可塑性和尊贵正在于此,因此,纵然偶一失足犯法,也绝不该受轻视或唾弃;反之,应该保障其个人权利,给予机会自新。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于指导矫治社会工社的理论有多种类型,有些理论重在解释罪犯犯罪的内外原因,有些理论则着眼于罪犯的人道化矫治。

1、社会解组理论社会解组理论是从社会结构角度来解释个人越轨或犯罪。

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系统,通常情况下,这个系统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

一旦出现某事件改变了某部分功能,其他部分必须重新协调来适应这种变化。

否则会使各部分彼此脱节,丧失其功能。

各部分之间缺乏适应或适应不良就会产生社会解组现象,进而造成个人越轨直至犯罪。

(2)一般而言,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出现社会解组:a.缺乏足够的社会规则来引导人们行为;b.各种社会规则相互矛盾以至于人们无所适从;c.传统崩溃使社会失去控制力。

而社会解组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对个人造成紧张、压力、失范,导致个人解组和个人行为越轨。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完善对策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完善对策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完善对策作者:张朱盟龚雪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4期【摘要】社区矫正是惩罚犯罪人的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最早由《刑法修正案(八)》将其引入我国的刑法规定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社区矫正机构体系不够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不够健全以及社区较真经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社区矫正在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人员管理人员监控一、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理论概述(一)相关概念阐述1.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为各国普遍采用,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引入我国。

一般来说,社区矫正就是指由专门国家机关执行的,对特定的犯罪人,在特定时间内,指定特定的区域,对犯罪人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通常社区矫正的执行,还需要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个人的配合。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可知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犯罪人”是指“罪行不重、社会危害不大”的犯人;“特定时间内”是指被宣告执行社区矫正的期间;“特定的区域”则一般是指犯罪人在未犯罪之前生活的社区。

此外,社区矫正这种执行方式具有强制性,但相较于其他刑罚执行方式而言,强制性较弱。

社区矫正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即刑罚执行性质和非监禁特征。

而且,社区矫正的功能是多面的,主要包括惩罚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改造功能。

在笔者看来,我国引入社区矫正是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我国已经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实情,对传统的社区矫正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使之成为了更能满足我国刑事司法实践需求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也就是社区矫正过程中的服刑人员,指的是能通过在社区接受改造来消除自身的社会危险性的犯罪人。

根据法律规定,能成为社区矫正人员的(也就是能被判处执行社区矫正这一刑罚的),一般是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人。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与人生规划思考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与人生规划思考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价值观与人生规划思考汇报社区矫正对象是指前因犯罪或违法而被判定需要接受社区矫正的个人。

他们在社区的矫正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其中之一就是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转变以及他们如何进行人生规划的思考。

一、价值观转变的挑战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过程中或长期接触犯罪分子的环境中,常常会形成一套不健康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往往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阻碍着他们的矫正过程。

例如,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可能认为“以强凌弱”或“逍遥法外”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行为准则。

二、价值观转变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转变十分必要。

首先,他们需要明白什么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准则,进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其次,价值观的转变对于他们融入社会和重新建立亲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三、价值观转变的途径价值观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种途径的配合。

首先,教育是关键,通过教育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此外,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心理专家的指导也起到关键的作用,他们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人生规划的意义人生规划是社区矫正对象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合的关键一步。

通过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和计划,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明确自己的方向,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五、人生规划的要素人生规划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

社区矫正对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人生规划的实施人生规划的实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人脉关系,也有助于他们在人生规划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七、人生规划的障碍人生规划的过程中,社区矫正对象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例如,他们可能会面临就业歧视或社会歧视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他们需要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寻找解决办法。

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论_周国强

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论_周国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收稿日期:2005-12-23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研究项目(04S J D 820001)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论周国强(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212013)摘 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

社区矫正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宽容精神;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终极目标。

在实施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可以通过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以及生活扶助三个平台得以实现。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道主义;价值中图分类号:D 92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6)02-0130-03作者简介:周国强(1966-),男,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从事刑法学研究。

21世纪伊始,我国在认真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刑罚人道主义为社区矫正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养分。

而社区矫正制度本身也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又把刑罚人道主义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刑罚人道主义:社区矫正演进的思想渊源对受刑人进行矫正的思想,最早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产生于18世纪的刑事古典学派针对封建主义制度下罪刑擅断、滥施酷刑、监狱黑暗等种种反人道现象,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和刑罚人道三大原则,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罪犯处遇的人道化进程。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古典学派没有能够提出系统而有效的矫正理论。

“在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理论中,只有惩罚的概念而没有矫正的概念。

[1](P 100)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汹涌的犯罪浪潮宣告了刑事古典学派刑罚理论的破产。

于是,以有效抗制犯罪、防卫社会为己任的刑事实证学派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收稿日期:2005-12-23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研究项目(04S J D 820001)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论周国强(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212013)摘 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

社区矫正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宽容精神;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终极目标。

在实施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可以通过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以及生活扶助三个平台得以实现。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道主义;价值中图分类号:D 92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6)02-0130-03作者简介:周国强(1966-),男,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从事刑法学研究。

21世纪伊始,我国在认真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刑罚人道主义为社区矫正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养分。

而社区矫正制度本身也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又把刑罚人道主义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刑罚人道主义:社区矫正演进的思想渊源对受刑人进行矫正的思想,最早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产生于18世纪的刑事古典学派针对封建主义制度下罪刑擅断、滥施酷刑、监狱黑暗等种种反人道现象,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和刑罚人道三大原则,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罪犯处遇的人道化进程。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古典学派没有能够提出系统而有效的矫正理论。

“在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理论中,只有惩罚的概念而没有矫正的概念。

[1](P 100)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汹涌的犯罪浪潮宣告了刑事古典学派刑罚理论的破产。

于是,以有效抗制犯罪、防卫社会为己任的刑事实证学派应运而生。

刑事实证学派基于对自由意志的否定,将刑法学关注的中心由抽象的行为转向具体的行为人,使人格成为刑法学中的一个基石概念,这就为矫正思想进入刑法找到了一个理论支撑点。

[2](P 21)但总体而言,近代学派的刑罚观更强调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罪犯的矫正完全是从属于社会防卫目的的,由于这种犯罪对策“过高地评价打击犯罪的社会利益,从而导致个人权利被不人道地贬值”。

[2](P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争期间被忽视的对人的尊严的保护和对个人的尊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意大利学者格拉马蒂卡的大力倡导,社会防卫运动应运而生。

格拉马蒂卡认为,社会防卫的本质目的在于“改善那些反社会的人”,使之回归社会。

国家承担着使个人得到改善,使反社会的人重新社会化的义务。

[3](P 312)格拉马蒂卡的观点尽管有些过激,但是他反对报应主义的刑罚观,强调改善个人、保障人权的思想,洋溢着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继格拉马蒂卡之后,法国刑法学家安塞尔执掌社会防卫运动的大旗。

安塞尔修正了格拉马蒂卡的过激观点,自立一派,称为新社会防卫论。

安塞尔是人道主义刑事政策的倡导者,他坚决反对传统的报复性惩罚制度,认为对各种不正常的人或罪犯,首先应考虑的是教育而不是刑罚;他承认犯罪者有复归社会的权利,社会有使犯罪者复归社会的义务,认为能够把犯罪者教育改造成为新人复归社会是真正的最高的人道主义。

[3](P 331)安塞尔从DOI :10.16273/j .cn ki .53-1134/d .2006.02.034社会防卫运动注重批判、关注社会并与人文科学紧密联系的基础出发,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监狱与人们对监狱的期望相去甚远。

监狱已经从与犯罪作斗争的工具蜕变成为重新犯罪的学校。

鉴于监狱的种种弊端,安塞尔提出监禁刑“只能是在任何其他方式和方法都行不通以后采取的与犯罪作斗争的最后手段”。

尽管目前还不能用一项法律条文来废除监狱刑,但安塞尔认为目前可用以下方法替代监狱刑:(1)以“开放监狱”、“周末监禁”等方式来对传统的监禁制度进行改革,罪犯释放前应予假释一段时间;(2)扩大缓刑的适用;(3)推广原苏联的“不剥夺自由的劳动改造制”和英国的“公益劳动制”:(4)适当地用罚金刑替代短期监狱刑,可用“日数罚金制”等方法对罚金刑进行改造。

[3](P324-325)可见,社区矫正制度的演进史,实质上是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史。

刑罚人道主义思想为社区矫正制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养分,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又把刑罚人道主义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二、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解读人道,是现代刑法追求的三大价值目标之一。

人道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出于良知而在其行为中表现出的善良与仁爱的态度与作法,即把任何一个人都作为人来看待。

[4](P76)社区矫正立足于人性的基本要求,以人性关爱为出发点,以罪犯人性的复归为归宿点,真正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真谛。

对社区矫正人道价值的解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社区矫正体现了一种宽容精神。

房龙认为,无论是人类思想史,还是刑罚史,都是为宽容而斗争的历史。

[5]宽容是刑罚人道主义的重要标志,只有人道的宽容精神才能化解对于犯罪和犯罪人的仇恨心理。

我国学者曲新久教授指出:“刑罚人道主义与宽容、柔和、人性等德行词汇相联系,与野蛮、残酷、恐怖、折磨等形象相对立。

刑罚人道主义表现出国家在规定和运用刑罚时对反在以及犯罪之实施者的一种宽容态度”。

[6](P538-539)对实施了反社会行为的罪犯,国家和社会并不抛弃他们,而是给予他们重返社会的希望和机会,并且为罪犯的矫正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使矫正对象在宽容中感受人性关爱。

这些正是宽容性的体现。

其次,社区矫正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

罪犯尽管危害了社会,被判罪服刑,但他也有与正常人一样的需求和情感,社区矫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罪犯的需求和情感。

如罪犯被判刑入狱,就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导致家庭残缺,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而社区矫正使罪犯保持健全的家庭生活和稳定的婚姻关系,从而使其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再次,社区矫正以罪犯的复归社会为终极目标。

我国学者指出,行刑人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使罪犯的人格得到改造并健康发展,实现其作为人的价值。

[8](P677)以人格矫正为前提、罪犯复归社会为目标的社区矫正制度,集中体现着行刑的人道价值。

①社区矫正的实施可以让罪犯继续保持与家庭利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塑造罪犯的“公民人格”。

犯罪学的研究表明,犯罪人的家庭和社会资源,是帮助犯罪人改过自新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任何其他的力量都不能取代的改造力量。

[9](P73)②社区矫正可以避免监禁矫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监狱化”人格的出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S y k e s指出监禁刑会给受刑人带来五大痛苦:自由之剥夺、物质与接受服务之剥夺、异性关系之剥夺、自主性之丧失和安全感之剥夺。

[2](P88)这些痛苦对服刑犯的人格和自我价值感构成巨大的威胁,极易造成自律力萎缩、意志力丧失、孤僻和颓废等“监狱化”人格现象。

可以较好地矫正其反社会人格,从而使罪犯顺利地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目标。

三、社区矫正的人道诉求(一)权利保护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和保护公民权利,通过对罪犯实施刑罚来剥夺和限制他们的一定权利,以示惩戒。

但罪犯作为“人”的资格和罪犯仍然是“人”的事实并不因罪犯服刑而丧失和消灭。

正如国外学者所言:“在民主社会里,罪犯遭受的损失就是失去自由,所有其他权利,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教育上的权利,都应象其他公民一样地保留。

”[2](P79)尽管与社会上的人相比,在社区矫正的罪犯,其权利是不完整的,表现为罪犯的某些权利(如人身自由权)虽然没有被剥夺,但是基于刑罚的性质和矫正的需要,这些权利必然被烙上刑罚的印痕。

但是,在社区矫正的罪犯,其权利仍然自成体系,体现为三个层次:即生命的尊严、人性生活的尊严和个性尊严。

这三个层次可进一步具体化为生命权、人身及财产权、个人发展权、救济权等。

[5]罪犯权益的存在与享有,意味着社区矫正机关有保障这些权益的职责和义务。

平等地将罪犯当人看待。

德国刑法学家耶赛克指出:“作为刑事政策基础的人道主义不再是每个人对于事物所持的同情态度这样一种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对于犯罪现象所应承担的共同责任问题。

对于犯罪人的关怀不再是一种恩惠,而是法制国家一项义务性的社会任务。

”[10](P11)因此,社区矫正机关应当切实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使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真正落到实处。

(二)罪犯处遇处遇,是矫正理论发展的产物。

矫正理论认为,罪犯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们人格存在一定缺陷或者说他们在社会化中的某些缺陷而犯罪,因此他们是社会中的“病人”,既是病人,当然需要t r e a t-m e n t。

[11](P4-5)在社区矫正领域,罪犯处遇包括三种有机联系的措施:(1)公益劳动。

中外罪犯矫正史告诉我们,劳动具有重要的人格矫正功能。

因此,在社区矫正的罪犯,应当参加一定时数的公益劳动或社区服务,使他们在劳动中矫正恶·131·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培养健康的情感,重塑全新的观念。

(2)罪犯教育。

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格矫正价值:①教育可以提高罪犯的理性;②提高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③促进罪犯人格向善的方向发展。

[12](P225-226)在社区矫正中,矫正机关应当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努力向善。

(3)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在罪犯矫正中具有重要价值:①改变罪犯认知;②调整罪犯情绪;③矫正行为;④减轻、消除异常心理。

”[12](P228-230)国外在社区矫正的开展中十分重视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它们吸收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国外在选择缓刑官时需要考虑医学、心理学或者适合性标准[9](P147),目的就是有利于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

从我国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地区来看,有的已经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

例如,北京市在试点过程中,广泛发动包括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东城区通过区卫生局,依托社区精神预防康复中心,组建了由各区各医院专职医师组成的社区心理矫正队伍。

同时,针对社区矫正工作对心理咨询与矫正工作的特殊要求,东城区还聘请了犯罪心理学教授,开设了系列讲座,使工作人员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规范有序地开展心理矫正工作。

[13](P189)试点街道针对矫正对象制定心理矫正方案,在详细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扰以及心理压力之后有针对性地请有关专家给其做一个辅导方案,以有利于他尽快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14]但从试点地区传来的信息表明:目前社区矫正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缺乏富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因而作为矫正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矫正”工作开展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