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合集下载

(题目8)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题目8)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8.《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9.《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六国论》中作者呼吁六国“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两句也说明各诸侯国有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实现强国的心思。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而荀子《劝学》中则说:“,”。
6.7
1.“任重道远”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在《论语》中,“任重”具体表现在,“道远”具体表现在。
2.《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应以,的正确做法来强大自己以对抗秦国。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
9.《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生动概括了作者常年漂泊、老景凄凉的人生状态。
10.《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劝学》中则说:
理解性默写汇总题目8
6.1
1.《师说》中以,揭示从师的原因。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诗句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在梦后诗人自然吟唱世事痛苦的句子是,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
5.《赤壁赋》中,苏轼运用通感手法来表现箫声特点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苏轼运用通感手法来表现箫声特点的句子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答案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答案汇总

《劝学》1.学不可以已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而今安在哉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考部编版⾼中语⽂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必修⼀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们常说,活到⽼,学到⽼,荀⼦《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在《劝学》中说,君⼦需要通过⼴泛学习来提升⾃⼰的两个句⼦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是:“,,,。

5.《劝学》中强调君⼦并⾮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的⼀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

”7. 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并且从正⾯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如果⽤⼼专⼀也会有所成的句⼦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前波让后波。

”和荀⼦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可以超过⽼师或后⼈超过前⼈的思想。

9、“,。

”通过“⽊”于“⾦”的变化来进⼀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刻学习收获⼤的道理。

11、“”是说君⼦的天赋本性跟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然⽽最终却超过⼀般⼈,是因为“”说明了利⽤学习可以弥补⾃⼰不⾜的道理。

12、古代诗⽂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荀⼦.劝学》中则⽤“,”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荀⼦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必修⼀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高考古诗文必背72篇理解性默写合集

新课标高考古诗文必背72篇理解性默写合集

新课标高考古诗文必背72篇理解性默写合集新课标高考古诗文默写72篇理解性默写全集目录1.《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答案 (3)2.《劝学》 (4)《劝学》答案 (6)3.《屈原列传》(节选) (7)《屈原列传》(节选)答案 (8)4.《谏太宗十思疏》 (9)《谏太宗十思疏》答案 (10)5.《师说》 (11)《师说》答案 (13)6.《阿房宫赋》 (14)《阿房宫赋》答案 (15)7.《六国论》 (16)《六国论》答案 (16)8.《答司马谏议书》 (17)《答司马谏议书》答案 (17)9.《赤壁赋》 (18)《赤壁赋》答案 (18)10.《项脊轩志》 (20)《项脊轩志》答案 (20)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 (21)12.《报仁安书》(节选) (22)《报仁安书》(节选)答案 (22)13.《过秦论》 (23)《过秦论》答案 (24)14.《礼运》(节选) (25)《礼运》(节选)答案 (25)15.《陈情表》 (26)《陈情表》答案 (26)16.《归去来兮辞》(并序) (27)《归去来兮辞》(并序)答案 (28)17.《种树郭橐驼传》 (29)《种树郭橐驼传》答案 (29)18.《五代史伶官传序》 (30)《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 (30)19.《石钟山记》 (31)《石钟山记》答案 (31)20.《登泰山记》 (32)《登泰山记》答案 (32)21.《<老子>八章》 (33)《<老子>八章》答案 (33)22.《季氏将伐颛臾》 (34)《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34)23.《礼记.大学》 (35)《礼记.大学》答案 (35)24.《礼记.中庸》 (36)《礼记.中庸》答案 (36)25.《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37)《孟子.公孙丑上》答案 (37)2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38)《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答案.. (38)27.《谏逐客书》 (39)《谏逐客书》答案 (39)28.《兰亭集序》 (40)《兰亭集序》答案 (41)29.《滕王阁序》 (42)《滕王阁序》答案 (43)30.《黄冈竹楼记》 (44)《黄冈竹楼记》答案 (45)31.《上枢密韩太尉书》 (46)《上枢密韩太尉书》答案 (46)32.《古代文论选段》 (47)《古代文论选段》答案 (48)33.《诗经.静女》 (49)《诗经.静女》答案 (49)34.《诗经.无衣》 (50)《诗经.无衣》答案 (50)35.《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2篇部分篇目理解性默写

72篇部分篇目理解性默写

《石头城》1.《石头城》中直接描写昔日都城繁华不再,渲染了出悲凉的氛围的两句诗是:,。

2.《石头城》中以“明月”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感的两句诗是:,。

《石头城》答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1.诗中“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答案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剪梅》1、词中“ ,” 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2、词中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

3、“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词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

5、词中将“ 愁” 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

《一剪梅》答案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红藕香残玉簟秋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迢迢牵牛星》1、《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2、《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

3、《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迢迢牵牛星》答案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归园田居》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学的时候没有学好,到了大学或者工作中就会遗漏很多知识和技能。

我们可以把它改写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这个成语也是说基础不扎实,后面的研究或者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要爱惜自己的孩子,选择好的老师来教育他们。

我们可以改写为“教育孩子,从选师开始”。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要注意选择好的教育资源。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传承师道已经很久没有得到重视和继承了。

我们可以改写为“传统文化断层,师道失传已久”。

这个改写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要努力去传承和继承。

5.圣人无常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并没有固定的老师。

我们可以改写为“学无止境,圣人自师不休”。

这个改写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要不断自我研究和提高。

6.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弟子不一定比师傅差,师傅也不一定比弟子强。

我们可以改写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

这个改写强调了学生和老师在研究中的平等性和相互尊重。

7.XXX,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XXX十七岁时,喜欢古文,研究了六艺经传,不受时代限制,在我这里研究。

我们可以改写为“XXX年少有为,不拘泥于时代,向我研究古代文化”。

这个改写强调了年轻人的研究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疑”容易误写成“遗”,但两者意思不同。

“遗”表示遗漏、丢掉或遗弃、放弃,“小的方面倒要研究,大的方面却放弃了”;而“疑”表示怀疑、不确定,“大的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使用“遗”更能突出对比的鲜明性,增强论证说理的力度。

在古代,学生必须拥有老师。

老师的职责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人生来并不懂得道理,都有疑惑。

如果不向老师研究,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无法理解。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诵读)《静女》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

“”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3.《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以男子之口,说有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约他到城角楼上来见面。

4.《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5.《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

6.《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写娴静美好的女子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7.8.《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写男主人公见不到女子,以手指挠头,原地徘徊。

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

《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两句,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必修04-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必修04-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一、必修(10篇)0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解性默写72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解性默写72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解性默写72篇1、静女作者:佚名(先秦)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无衣《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离骚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4、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拟行路难作者:鲍照(南北朝)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全集(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全集(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8.《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9.《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10.《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11.《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一、必修(10篇)05《师说》(韩愈)shú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w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fúyōnɡ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zhǎnɡ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ji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jiāo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dòuyí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yuèdà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yú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yú其可怪也欤!tánchánɡxiānɡdān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pánhàozhuàn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1 -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师说》(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加点的是易错字,加波浪线的是难写字词,加下划线的是重点识记和理解的句子。

72篇必修部分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72篇必修部分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题目5)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题目5)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是: ,。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宾客依水而坐,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
取来饮酒赋诗。

《兰亭集序》中描写这一场面的句子是:,。

3.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方式,其中,对“静者”他是
这样概括的: ,; 而对“躁者”他是这样概括的: ,。

4.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
说:,,。

5. 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不觉中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年纪大了。

《兰亭集序》中也有类似的句
子: ,,,。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宾客依水而坐,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

《兰亭集序》中描写这一场面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方式,其中,对“静者”他是这样概括的: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而对“躁者”他是这样概括的: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 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不觉中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年纪大了。

《兰亭集序》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赤壁赋》篇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________________?”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形容洞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答司马谏议书》篇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

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

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论语十二章》篇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