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项目初步设计编制

林业项目初步设计编制
林业项目初步设计编制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试行)

国家林业局

2006年8月

前言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便字[2004]001号文,《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

《编制规定》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咨询、设计单位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论证而形成了本《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是规范初步设计文件,保证初步设计质量,加强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

本《编制规定》是林业行业编制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

本《编制规定》共4章,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编制要求、有关样式。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刘德晶、闫平、王宏伟、刘明、宋子刚、李云、郭立新、杨开良、刁鸣军、邓立斌、李怡

主要审定人:姚昌恬、杨冬、刘跃祥、胡迎端、陈瑞国、高述超、曾德梁、杜滨宁、赵有贤、戴慎交

1 总则

1.0.1为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简称《设计》)文件的管理,规范《设计》文件的编制,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有关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林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于涉及建筑工程、工业项目建设内容的林业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除应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可参照国家和本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三同时”的要求。

1.0.6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2一般规定

2.0.2《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概(预)算书和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四部分组成。

1说明书部分由《设计》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组成。如果《设计》涉及专业(单项工程)较少或说明书篇幅不多,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可合并为《设计》说明书。

1)总说明书由《设计》总说明书前引部分和设计总说明组成。

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设计》编制人员名单页、前言(可选)、目录、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书由设计说明、建设项目总概(预)算表和有关附件组成。

凡涉及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应同时附有国家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森林(林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相应的资质(资格)证书。

2)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分别由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前引部分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可选)、《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可选)、《设计》编制人员名单页(可选)、前言(可选)、目录、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专业(单项工程)设计总说明书由设计说明、专业(单项工程)概(预)算表。

2图纸部分由《设计》图纸前引部分和设计图纸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可选)、《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可选)、《设计》图纸编制人员名单页(可选)、前言(可选)、目录、设计图纸。

3概(预)算书部分由《设计》概(预)算书前引部分和《设计》概(预)算编制说明、概(预)算表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可选)、《设计》编制单位职签

页(可选)、《设计》概(预)算编制人员名单页(可选)、前言(可选)、目录、概(预)算编制说明、概(预)算表。

4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部分由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前引部分和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可选)、《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可选)、《设计》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编制人员名单页(可选)、前言(可选)、目录、《设计》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编制说明、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

2.0.3基本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习惯或国内习惯用法。除此之外,对理解《设计》有重要影响的术语,应在《设计》总说明书中做出必要的定义。

2.0.4各类图纸等图形表示方式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规定。

2.0.5词汇宜使用汉语,必要时可在汉语词汇后加注相应的外文词汇并放在圆括号内。在确需使用无相应汉语词汇的外文词汇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若使用的外文词汇较多,应在《设计》总说明书中集中汇集为词汇表。

2.0.6使用缩略词汇或简称时,应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圆括号内注明非缩略词汇或全称。

2.0.7使用的计量单位除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规定。

2.0.8编排与印制

1说明书的章、节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l.1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节编号宜小于4级,章的标题用2号黑体,第一级节的标题用3号黑体,第二级节的标题用小3号黑体,第三级节的标题用4号黑体。

2说明书正文宜用4号仿宋字体,按每页排24行,每行排30字;《设计》说明书附表宜用A4(210mm×297mm)或A3(297mm ×420mm)标准白纸、仿宋字体两面印制;《设计》说明书附图宜用A4(210mm×297mm)或A3(297mm×420mm)标准白纸印制。

3说明书、设计概(预)算书、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宜用A4(2l0mm×297mm)标准白纸两面印制,左侧装订。同时宜制作电子介质副本。

4设计图纸宜采用晒蓝图纸,按A3(297r衄×420mm)大小折叠左侧装订成册。

3编制要求

3.1《设计》说明书

3.1.1《设计》说明书前引部分

1封面: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可选)、设计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制件。

3编制单位职签页: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可选)、设计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设计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

章)、设计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设计单位主管领导(可选)、《设计》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设计》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设计》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

4设计人员名单页:分专业列出编制人员名单。

5前言:(可选)

6目录:应列出二级以上目录;二级以下目录,根据需要取舍。

3.1.2《设计》总说明书通用编制大纲

l总论

1)项目提要

2)设计依据

3)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4)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功能)方案

5)设计的指导思想

6)项目总工艺流程(或技术路线)

7)环境保护

8)职业安全卫生

9)消防

10)节约能源

11)抗震防灾与人防

12)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13)项目总指标

14)提请初步设计审批注意(或需解决)的问题及对下阶段设计的要求(建议)

15)初步设计文件组成

16)重要参考文献(可选)

17)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可选)

2项目总平面设计(功能区划)

3各专业(单项工程)生产(功能)工艺(或技术路线)设计及工程设计’

4设备选型,

5建筑设计

6结构设计

7供电与通信设计

8给排水设计

9采暖通风设计

说明书附表

设计说明书附件

3.1.3《设计》总说明书通用编制大纲的说明

1 编制大纲中的节可进一步细化。

2 当大纲中部分内容没有选择时,后续相应的顺序号可依次调整。

3 大纲中部分内容可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容进行选择。

3.1.4总说明书编制要求

1总论

1)项目提要: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或项目区范围)、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名称、项目法人代表、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性质、项目建设目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期及建设进度安排、项目投资总概算与资金来源等。

2)设计依据:包括项目前期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审批文件;设计的气象、水文、地质及主要原料来源和储量报告等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等。

3)项目基本:隋况概述: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简要描述以下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地区相关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及面积,人口及其结构,工农业生产情况及人均产值,收入,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等。

——项目建设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概况:经营管理机构,人员,技术力量,设施设备,建设成就、经验及问题等。

——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有关其他概况:如营林生产情况,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劳力资源,种苗供应,生态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

4)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功能)方案:简要描述项目产品(或

功能)方案,建设规模,项目选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或主体工程建设方案)及主要辅助设施及公用配套工程

5)设计的指导思想:表述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6)项目总工艺流程(或技术路线):描述项目总的工艺流程或技术路线。

7)环境保护: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8)职业安全卫生:针对不同项目需要,对用电设备安全、野外防火作业、仪器设备操作安全、职业疾病防护等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9)消防:根据建(构)筑物的消防保护等级,考虑必要的安全防火间距,消防道路、安全出口、消防给水和防烟排烟等措施。

10)节约能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叙述能耗情况及主要节能措施,包括建设物隔热措施、节电、节水和节燃料等措施,说明节能效益。

11)抗震防灾与人防:提出项目建(构)筑物抗震防灾与人防措施等。

12)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设计的管理机构、项目定员(人员编制),提供项目年总运营费用(或经营成本)。

13)项目总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产品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主要建(构)筑物数量、投资测算指标、总投资概算及构成、投资来源等。

14)提请初步设计审批时注意(或需解决)的问题及对下阶段设计的要求(建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

15)初步设计文件组成:表述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

16)重要参考文献:包括《设计》文件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可选)。

17)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汇集《设计》中使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可选)。

2项目总平面设计(功能区划):针对不同建设项目,描述总平面(或功能区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营造林建设项目:描述土地落实及其它土地资源变动材料情况、小班核实与补充调查、营造林用地数据精度与可靠性分析、土地资源分布特点与利用现状、可用于营造林的土地资源数量、分布及其特点等营造林用地及森林资源调查情况;应用的经营区划系统并说明经营区划结果;说明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情况。

2)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说明自然保护区边界的确定、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区划、与外部的衔接条件、区内原有的工程设施、居民点、资源利用项目的标注等;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站、管理点、苗圃、码头、了望塔(台)、动物救护站、检查站、哨卡等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确定(含比较方案);描述交通运输路网、防火路网、防火隔离带网等布局(含比较方案)。

3)林木种苗建设项目:说明基地(场址)及周边环境状况、基地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基地(场址)供水、供电、

给水、排水、消防、环境以及交通等外部条件情况;说明基地(场址)分区布置情况、周边布置及扩建方案、仓库设施、消防安全保卫设施、土石方量计算及填挖方量平衡等;设计基地(场址)内外部运输、灌溉、排水、防洪及竖向布置等。

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项目:分别说明营林基础设施的示范林地道路的规模、等级和布置;设计简易观测记录站、监测预警的预测预报中心、区域预警中心、中心测报点、测报点、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中心、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检疫检验站、检疫除害设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培训中心、森防物资储备中心、防治设施及主要附属设施的组成、级别确定、规模、选址布局和总体布置。

5)森林防火建设项目:分别说明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的林火气象站,火险了望监测系统的地面巡护站、巡护道路、了望塔(台),林火阻隔系统的防火隔离带、防火林带、防火道路,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航空护林的停机坪、油库、道路,防火专业队伍营房等及其主要附属设施的组成、级别确定、规模、选址布局和总体布置。。

3各专业(单项工程)生产(功能)工艺(或技术路线)设计及工程设计:针对不同建设项目(或专业、单项工程),说明其生产(功能)工艺(或技术路线)设计及工程设计。

1)营造林建设项目(工程)

——建设任务量与建设期:根据项目布局,以小班统计表的

方式确定建设任务量、项目的建设期。前3年的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建设地点。

——营造林设计:应包括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划分林种并确定各林种面积、比重等内容的林种设计,选择树种的原则、造林树种及树种面积及比重等内容的树种设计,产品方向、造林技术、造林模型等内容的造林设计,中幼龄林培育(确定森林经营模型)、经营周期内产量预测等内容的森林经营设计,新造林前3年的抚育设计、造林施肥设计、抚育追肥,种苗需求量测算、种苗供应方案等内容的种苗供应方案设计,营造林用工量测算及构成、机械台班数量测算、劳力与机械台班分配和年度安排等内容的劳力与机械台班需求量设计。

——森林保护设计:包括防火线和防火林带,防火林带的造林树种、配置方式、造林方式及防火线维护、防火林带抚育管理措施等设计;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包括了望台位置、个数,了望台的建筑结构与高度、通信设备、交通工具、人员组织等;森林病虫兽害防治设计包括确定病虫鸟兽害发生面积、地点、种类,设计检疫、预测预报、防治措施、仪器设备、组织形式等;护林点设计,确定护林点位置、个数、护林员的数量、通信方式、建筑物与设备等;在围栏设计中确定围栏的位置、样式、材料、长度等。

2)生态保护项目(工程)

——说明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项目)的边界确定、自然保护

区(生态保护项目)内部功能区区划、与外部的衔接条件、区内原有的工程设施、居民点、资源利用项目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项目)管理局、管理站、管理点、苗圃、码头、了望塔(台)、动物救护站、检查站、哨卡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确定(含比较方案);说明交通运输路网、防火路网、防火隔离带网等布局(含比较方案)。

——保护与恢复工程设计:确界立标的界碑、界桩、标牌的数量和规格,碑、桩、牌的刻写内容等;保护管理站(点)的布局、建设规模和结构等。检查站(哨卡)的布局、建设规模和结构等。摩托车道和巡护步道设计的路的规模、路面宽度、等级及最大纵坡、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等;林(草原)防火工程设计的林火微波监控台、了望塔和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地点、数量、结构等设计;围栏建设地点、规模、种类和规格等设计;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工程的生动物救护站(点)的位置、结构、规模和具体建设内容等设计。物笼(棚)舍的布置、规格、材料和规模等;围网的规格、材料和规模等等设计;食物、饮水补充点的布置;生态廊道的布置、类型和规模;动物信道的布置、规模;鹰墩的布置、材料和规模等;隐蔽地/生物墙的位置、规格和规模;留放枯倒木的布置;人工洞穴的布置、分布密度和结构等。

——野生植物及生境保护工程设计。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地点、规模、保护措施和方法等;植物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结构、规模和组成等;珍稀植物苗圃的设计(参照相关设计

规范);树木园的设计(参照相关设计规范)。

——植被恢复工程设计。包括封山(沙、滩、湖)育林(草)的建设地点、封育方式和封育设施的设计等;人工辅助自然恢复区域和恢复措施等;防沙治沙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栖息地与生境改善设计。包括外来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情况和具体的控制措施;生境改善的区域、具体措施和方法等。

——湿地保护与恢复设计。包括湿地水源保护工程设计,其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设计按照国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执行;蓄水堰、缓坡水塘的建设地点、规模和结构型式;主退水汛道疏竣建设地点、流向、截面等;管护码头选点、斜坡码头坡道的坡度、宽度等;防护林带的种类、植物配植方式、具体建设地点和规模。

——科研与监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中心包括科研中心(站)的选址、结构、组成、设施设备配置等;生态、资源与环境监测设计包括各种监测站(点)的选址、结构、规模和监测对象;固定样地的位置、数量、形状、规格设计;固定样线的位置、数量、规格设计;鸟类环志站的设计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进行。

——宣传与教育工程设计。包括宣教中心和陈列馆的选址、结构和规模等。

——局、站址工程设计。包括管理局、分局和管理站选址、结构、规模、内容等。

——环境绿化工程设计,环境绿化的布置、植物配置方式和

树种选择等。

——生态旅游工程设计。包括容量设计;布局设计主要有包括功能区划分、出入口设计、游览道路系统设计、游览河湖水系设计和建筑布局设计等;游览线路设计主要有道路的路面宽、平曲线、竖曲线的线形及路面结构等;生态旅游建筑工程及其它设施设计有设施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等。

3)林木种苗建设项目(工程)

——苗木培育方式与生产规模设计。确定产品方案,各类苗木的产量、苗龄、苗木种类、育苗方式和育苗地点等。

——种子处理与储藏设计。说明设计原则、设计规模、工艺流程特点、处理方法、车间组成及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工厂化苗木培育设计。说明设计原则、设计规模、工艺流程特点、生产方式方法、车间组成及工艺设备布置;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成品和废弃物的数量、规格及去向,其中包括苗木生产所需原料的来源、供应方式,拟定原料准备(如基质等)方案;主要操作指标和能源消耗指标;主要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大田苗木培育设计。说明设计原则、设计规模、工艺流程特点和生产方法;培育前准备,包括整地、土壤改良、消毒和作垄;苗木培育,包括苗木来源、移植、嫁接、经营管理、出圃和再移植等设计;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温室工程设计。说明温室建设用地位置和现状、设计依

据、设计原则;温室功能设计,包括覆盖材料选择、温度调节系统设计、湿度调节系统设计、灌溉及施肥系统设计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温室主体结构及配套设备,温室外接参数(包括供电、总热负荷、供水等)、基础及地面工程、主体结构(包括型式、性能指标、结构及覆盖材料、顶部排水等)、内遮阳幕的技术参数和性能、灌溉系统的配置形式和设计要求、施肥、苗床、湿帘/风扇、喷灌机、计算机控制、供热和配电等的设计。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说明基地用地现状、用地结构、土壤性质和水源状况;灌溉、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和依据;井位和灌溉范围确定、灌溉方式选择、灌溉面积划分、灌溉系统管线平面布置、田间排水工程和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主要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种质资源保存与良种示范设计。资源保存:种质资源的来源、种类、数量及保存位置确定、整地方式、土壤改良、苗木种类确定、栽植时间和密度确定、抚育方式;试验示范测定;优良品系展示。

——环境绿化工程设计。包括环境绿化的布置、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等。

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项目(工程):对监测预警项目、测预报中心、域预警中心、测报站、中心测报点、测报点、检疫御灾、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中心、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检疫除害设施、隔离处治、森防物资储备中心及防治设施等进行设计。

5)森林防火建设项目(工程):对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险了望监测系统、了望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航空护林工程、防火专业队伍营房等进行设计。

4设备选型:说明主要仪器设备的选型、规格和技术参数。

5建筑设计: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

6结构设计: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

7供电与通信设计: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说明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外部电源情况及各工程对电源的要求、负荷等级、备用电源的运行方式项目、供电负荷计算、电源电压、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的确定及变电室设置情况;室外供配电线路布置、敷设方式选择、主要电气设备、线材的选择;防爆等级、防雷、防静电要求及设施;继电保护和功率因数补偿;电力拖动、控制和信号;照明电源、电压、容量照明标准及配电系统形式;通信系统形式。

8给排水设计: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说明各工程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部位及水量明细表及水量平衡方案;水源取水方案的选择和确定,由城市供水时说明接管点位置、水压、水量;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循环水、直流水和制冷水系统分别进行介绍。对消防用水量

计算原则,消防水池及消防泵选择应予以说明;室外给水管道材质、水工计算、管网压力、管网平面布置的确定;室外排水(包括雨水)系统划分及管道平面布置;各工程污水量及其成分、性质;污水处理方案及流程、处理深度及达到的标准及污水处理的主要设备及构筑物的选择。

9采暖通风设计: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说明锅炉、制冷、空调以及水处理等附属设备的能力、选型,说明选定设备的规格、技术参数、台数;室外管道平面布置、敷设方式确定、水工计算、管道材质及保温防腐措施等。

说明书附表:对设计说明的有关表格。

设计说明书附件:设计依据批复文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厂(场)址选择报告(建设项目选址方案)、资源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设计合同及上级有关批复文件;设计基础资料;项目有关协议;资金来源证明材料等。

3.2《设计》图纸

3.2.1《设计》图纸要求

1项目《设计》图纸应按有关要求全部签署。

2主要包括区域位置图,总平面(或区划)布置图(包括方案比较图),建(构)筑物的平、立、剖面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供电等各专业系统图和总平面图等。

3项目《设计》中的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设计图纸应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规定。

3.2.2专业(单项工程)设计图纸

1营造林建设项目(工程)

1)位置示意图:主要图素应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山脊线、山峰等)、行政区划界、经营区划界、道路和居民点等。

2)现状图:以小班调绘图为蓝本,主要图素有:地形、地貌(水系、山脊、山峰及计曲线等)、行政区划界、经营区划界(最小区划单元为小班)、居民点、道路、桥梁、了望台、苗圃、种子园、母树林和建筑物的位置,以及小班编号、小班面积、地类。以不同填充色、图案区分地类;现状图以建设区域为单位分幅。当图幅过大时也可以区划系统的次级单元为单位分幅;打印输出比例尺宜为1:25000或1:50000。当项目区总面积小于6万hm2时,比例尺可为1:10000。当项目区总面积超过40万hm2,且地类简单、图班较大时,比例尺可为1:100000。

3)立地类型图:主要图素、分幅、比例尺与现状图相同,地类代码改为立地类型代码。以不同填充色、图案区分立地类型。

4)总体设计图:除主要地形、地物、原有道路与居民点外,应标示新增设的道路、桥涵、了望台、苗圃、种子园、母树林以及建筑物。以不同填充色、图案标出各小班的造林模型、森林经营模型,并标注其代码。分幅、比例尺与现状图相同。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DL5021—93 批准部门: 电力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部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 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的通知 电办[1993]113号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1988]12号文批准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现予发布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起实行原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SD16985(试行)同时作废。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本规程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并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1993年6月2日

1总则 1.0.1初步设计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1.0.2本规程适用于大型及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根据工程任务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或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可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条件简单的大中型工程可以适当简化经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可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进行扩建改建及加固工程可参照使用 1.0.3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密切结合实际节约投资注重经济效益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1.0.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复核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确定工程规模选定水位流量扬程等特征值明确运行要求 (2)复核水文成果 (3)复核区域构造稳定查明水库地质和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特性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4)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 (5)确定电厂或泵站的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和输电方式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的型式选定泵站电源进线路径距离和线路型式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 (6)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7)选定对外交通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天然(人工)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和供电的需要量及其来源 (8)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核实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及工程占地范围的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 (9)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10)拟定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主要管理设施 (11)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利用外资的工程应编制外资概算 (12)复核经济评价 1.0.5初步设计文件应根据需要将下列资料列为附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专题报告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

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背景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不断增长,地下设施的数量、体量不断上升,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中心与副中心地区发展、城市交通设施、世博园区、城市防灾设施、城市绿地、“架空线入地”等项目建设,北京地下空间建设令人瞩目,在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与地面空间紧密相连,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本格局。 地下设施总量不断增长,一方面,综合性强、体量大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地下设施与人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限制和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北京还将持续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不仅对开发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地面空间相比,地下空间和地下设施是无法直观看见的。要使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得到合理应用;避免新建工程对已有地下设施的影响;保障已有地下设施安全运行,应对危及公共安全的灾害事故,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地下空间的现状,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分析功能辅助管理和决策。 基于这样的需求背景,北京于2005-2009年启动并完成了科教兴市重大项目《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以下简称“平台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平台研究项目对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法和工作模式进行了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为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项目”)于2011年被列为北京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初步设计方案将用于平台项目整体实施的控制和指导。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部署,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为界)为主要实施范围,建立以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地质地层等为主要对象,基于北京城市统一坐标系与地面空间信息紧密结合的地下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应用平台,为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提供信息和技术的支撑。 项目建设涉及数据建设、功能建设和示范应用三个方面,具体目标是: 数据建设:通过汇聚实施范围内包括地下管线和以交通类基础设施为主的地下构筑物数据,补充完善地质数据,初步形成对北京城市重要地下设施安全运行、安全监控的信息支撑。 功能建设:通过建立以地下空间数据共享、交换为主导的平台管理服务功能,使平台初步发挥地下空间综合信息服务中枢的作用,为北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地下设施安全运行提供信息服务。 示范应用:通过完成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和地下空间建设风险管理两方面的示范应用,探索建立平台信息服务与管理应用需求紧密结合的关联关系,推进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项目具体建设内容、现状基础等其它基本情况介绍参见《北京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附件。 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内容要求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本设计方案覆盖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需求分析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

一、总体定位 (一)三阶段划分 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制。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前言 绿水洞井田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绿水洞煤矿矿部设在华蓥市天池镇。井田位于华蓥山背脊脊部地带,南北长9.7~6.6km,东西宽3.2~2.2km,面积23.5km2。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井田范围内还有剩余地质资源量57.086Mt,可采储量39.96Mt。 绿水洞矿井划分为+790m、+6 60m、+528m、+350m等水平,开采标高为+999~±0m,自1981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初期投产的+790m生产水平现已开采结束,+660m水平仅剩643、615两个采区。+528m水平打锣湾背斜区域的工作面亦只能采5年左右,目前已延深部分工作面到+528m水平以下开采,+528m西翼南已经采完,西翼北急倾斜采区受开采技术限制暂未布置采区,+528m东翼南北适合综采,已布置两个采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Mt/a,现有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综采工作面均采大倾角煤层,炮采工作面为残采,根据矿井生产安排,预计5~6年后,+528m水平适合进行综采的区域将全部采完,+528m水平只能作为辅助生产水平,矿井急需进行+350m水平延深工作。受业主委托,我院编制了矿井+350m水平延深工程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7月4日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 10、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号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1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初步设计报告模板(自主开发类项目)

文件编号:PCITC/B05-C12 项目编号: 版本号:V1.0.0 记录号: 密级: 『项目名称』 初步设计 编制:业务技术部完成日期:2008年 7 月 10日 审核: ______ 审核日期:____年 _ 月 __ 日 批准: ______ 批准日期:____年 _ 月 __ 日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XXX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大纲(自主开发类项目) (V4.0) 编制单位:XXXXXXX XXXXXXX YYYY年MM月

编制说明 1、为规范信息技术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写,特编制本提纲,初步设计报告 必须按照本大纲要求的目录和内容进行编写。 2、初步设计定位主要是在可研报告基础上细化用户需求、总体架构及功能、 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3、本编写大纲适用于自主开发类项目,定义为:指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 主的软件开发项目,包括软件产品研发项目和以开发为主的工程项目。 4、在一、二级标题下的[ ]中注明要求编写内容。 5、初步设计报告格式要求按照《文档格式说明》进行编写。

目录 1.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1国内外发展趋势 (1) 1.2行业现状 (1) 2.需求分析 (1) 2.1业务现状 (1) 2.2信息系统现状 (1) 2.3用户业务需求 (1) 2.3.1数据需求 (1) 2.3.2功能需求 (1) 2.3.3权限需求 (2) 2.3.4其他需求 (2) 3. 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子系统目标 (2) 3.1范围和阶段 (2) 3.2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2) 3.3 建设内容 (2) 3.4子系统目标和内容 (2) 3.5设计原则 (2) 4. 总体设计 (3) 4.1总体架构 (3) 4.2子系统技术架构 (3) 4.2.1功能设计 (3) 4.2.2系统平台设计 (3) 4.2.3集成设计 (3) 4.2.4权限设计 (4) 4.3 技术路线 (4) 4.4关键技术及瓶颈解决 (4) 4.5安全设计 (4) 4.6标准化 (4) 5. 系统配置 (4) 6.实施方案 (4) 6.1开发策略 (4) 6.2组织机构 (4) 6.3进度计划 (4) 6.4风险评估及规避 (5) 6.5保证措施 (5) 7. 资金预算 (5) 7.1投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5) 7.2项目总预算 (5) 7.3阶段资金使用计划 (5) 7.4资金筹措 (5) 8. 项目验收指标 (5)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简况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经济概况 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 七、交通运输 八、电源、水源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构造 三、煤层及煤质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环境地质条件 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二、矿井储量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三、矿井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 三、水平划分 四、大巷布置 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四节井筒 一、主斜井 二、副斜井 三、回风平硐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形式 二、井底车场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

第三章大巷运输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 一、运输方式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矿车 一、矿车选型 二、矿车数量计算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 四、工作面回采方式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 三、采区巷道布置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 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 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

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

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 前言 根据水利部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在《水文水资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文计[2004]94号)试行的基础上,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2章24节和5个附录,对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章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概况,建设任务与规模,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结论与建议等12个部分。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 本标准主持机构: 本标准解释单位: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4) 3 综合说明 (5) 4 概况 (6) 4.1 水文 (6) 4.2 地质 (6) 5 建设任务与规模 (7) 5.1 现状与存在问题 (7) 5.2 建设任务与规模 (7) 5.3 附图、附表 (7) 6 方案设计 (8) 6.1 基础设施设计 (8) 6.2 技术装备 (12) 6.3 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设计 (13) 6.4 附图 (14) 7 施工组织设计 (15) 7.1 施工条件 (15) 7.2 施工布置与进度 (15) 7.3 施工交通运输 (16) 7.4 施工占地 (16) 7.5 主要材料供应 (16) 7.6 施工组织设计附图 (16) 8 工程管理 (17) 8.1 建设管理机构 (17) 8.2 建设管理内容及任务 (17) 8.3 建设管理原则及依据 (17) 8.4 规范化制度建设 (17) 8.5 项目运行管理 (17) 8.6 项目实施安排 (17)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XXXXXX系统 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九年十一月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方案版本说明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 1.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1) 1.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1.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2) 1.9主要结论与建议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3)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3) 第三章需求分析 (4) 3.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4) 3.2系统功能指标 (4) 3.3信息量指标 (4) 3.4系统性能指标 (4)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5) 4.1总体设计原则 (5) 4.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5) 4.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5) 4.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5)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6) 5.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6) 5.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6)

5.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6) 5.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6) 5.5应用系统设计 (6) 5.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6) 5.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6) 5.8网络系统设计 (7) 5.9安全系统设计 (7) 5.1010、备份系统设计 (7) 5.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7) 5.12其它系统设计 (7) 5.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7) 5.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7) 5.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7) 5.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8) 5.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8) 5.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9) 6.2项目实施机构 (9) 6.3运行维护机构 (9) 6.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9) 6.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 (10) 6.6相关管理制度 (10)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1) 7.1人员配置计划 (11) 7.2人员培训方案 (11)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12)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3)

初步设计编制规范

3 初步设计 一般要求3.1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3.2.3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xx。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

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1 / 41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xx、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

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1.一般要求 1.1.初步设计文件 1.1.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1.1.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1.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 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1.2.3.设计文件目录。 1.2.4.设计说明书。 1.2.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注: 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2.设计总说明 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1.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1.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 的文号或名称。 2.1.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2.1.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2.1.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2.2.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2.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2.2.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2.3.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3.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 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2.3.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2.4.总指标 2.4.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4.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2.5.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5.1.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 题。 2.5.2.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2.5. 3.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2.5.4.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 复时间的因素。 2.6.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总平面 3.1.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 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2.设计说明书 3.2.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a)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b)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 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 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c)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d)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编制说明

附件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20年7月10日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19年6月,水利部水规计[2019]189号文《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批复了任务书,由我院主持或主编开展2019-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设计规范等26项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批复计划中安排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初设规程》)的修订任务。2019年11月三阶段编制规程的三个前期项目均下达了部分资金。 我院认真组织、统一协调三阶段编制规程修订工作。 1.2 主要工作过程 1、编制、审查修订工作大纲。 2020年1月3日编制完成工作大纲初稿后,1月13日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了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工作方案和修编的思路及安排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订的初步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1月18日印发了三阶段编制规程修编征求意见函,印发单位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

共102家。对反馈的415条意见进行了整理与处理。 2020年2月组织编制了工作方案。 2020年3月11日下午,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启动会,对三阶段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对总体工作进行安排。 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日,23月3年2020.规程修订工作讨论会,对项建编制规程修订工作和三阶段规程总体工作进行安排。一是明确了项建规程修订维持投资深度要求不变,各专业在工作内容方面如确有必要简化且存在简化可行性的可适当简化。二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对于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应明确编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论证、工程总体布局(总布置)方案等专题要求,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2020年4月15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三阶段规程修订总则深度要求讨论会。 2020年4月22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水规总院关于《初设规程》修订工作进展、新增内容和主要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汇报,提出了修订工作大纲审查和进度安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节水、环境、信息化和水土保持等修订内容的编制原则和深度要求。 2020年4月29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初设规程》修订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审查,专家组认 为编制组提交的《大纲》内容全面,拟定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章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 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 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初步设计编制规范

3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试行) 国家林业局 2006年8月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便字[2004]001号文,《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 《编制规定》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咨询、设计单位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论证而形成了本《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是规范初步设计文件,保证初步设计质量,加强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 本《编制规定》是林业行业编制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 本《编制规定》共4章,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编制要求、有关样式。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1.0.1为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简称《设计》)文件的管理,规范《设计》文件的编制,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有关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林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于涉及建筑工程、工业项目建设内容的林业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除应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可参照国家和本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l.0.3《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应明确工程规模、建设目的、投资效益、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有关建议,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土地征(占)用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满足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同时”的要求。 1.O.4营造林建设项目可以总体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1.O.5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可参照本规定的深度编制设计文件。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6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1.O.7《设计》编制单位和主要设计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 1.O.8《设计》编制单位租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对编制的《设计》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一般规定 2.0.l《设计》文档名称为****(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2.0.2《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概(预)算书和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四部分组成。 1说明书部分由《设计》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组成。如果《设计》涉及专业(单项工程)较少或说明书篇幅不多,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可合并为《设计》说明书。 1)总说明书由《设计》总说明书前引部分和设计总说明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设计》编制人员名单页、前言(可选)、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

甘峪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 二O一四年十月

2设计原则与依据 2.1设计原则 (1)监测项目选择、仪器埋设、观测读数、资料整编与分析等符合《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2)密切结合甘峪水库目前的实际情况和1999年11月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在监测仪器的布置上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3)在仪器设备的造型上,遵循可靠、耐久、经济、实用的原则,力求少而精,且利于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4)在监测仪器、监测技术以及监测方法上力求先进。 (5)重要的监测项目除了自动化采集外,还要有人工手段进行对比测量,以检验自动化测量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6)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2.2设计依据 本系统设计主要依据的文件有: (1)《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发1991.3.23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 (3)《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27-2010 (5)《甘峪水库大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甘峪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7)《户县甘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西安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3项目总体设计 3.1监测项目 2008年户县甘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水库增设了大坝的外部监测项目,包括外部变形检测和岸边滑坡体位移监测,在大坝内部未埋设观测仪器,本次设计增设内观项目,依据《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结合水库大坝的实际情况,拟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大坝安全监测的主要项目: 一、变形观测(已设) 1.垂直、水平位移 2.坝肩滑坡体变形 二、渗流监测 1.坝体渗流压力 2.渗流量 3.绕坝渗流 三、环境量监测 1.库水位 2.气温、水温 四、入库站水位监测 五、放水洞水位监测 3.2系统结构 甘峪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选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通用性强,组态灵活,安装简便,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由传感器、自动测控单元、水库调度中心等组成。具体可参照图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