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合集下载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这一论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或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劳务总量的增加等。

其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ni)等。

但经济发展不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的投入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的内涵型转变。

但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要求经济质量的改善。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包括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能源消耗过度。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 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 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 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运行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优化国有资产布局
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 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04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
提升企业竞争力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 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升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扩大市场空间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 发展空间,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发 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主要措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 2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支出监督,建立全面规范的 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深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制度改革,优化 税制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3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 叠加效应,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阐述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首先,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能源消耗和高排放的方式,导致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转变发展方式,包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是质量效益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但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对较低。

全面挖掘和发挥我国内需潜力,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结构调整需要。

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均衡等原因,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性,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采取以下主要途径: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意识,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倡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解决。

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当前,中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适应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这是指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也就是从过去的量变推动发展,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重。

在新常态下,中国必须加强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的加速,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国际环境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数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优势产业,推动进一步开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加强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优质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节能减排社会,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推进全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普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掌握几个重点内容,一是理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概念,并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的历程;三是寻求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学习安排】5学时【学习内容】2010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当前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刻不容缓,要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这不仅昭示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而且也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

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以解读。

以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且取得广泛的共识。

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一)单纯追求GDP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

它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或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GDP)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仅仅强调的是数量增长。

这种单纯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1)单纯追求GDP会导致忽视发展经济的目的。

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为了增长的增长则把增长或追求GDP当作目的,这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文明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

(2)单纯追求GDP导致为了增长而不择手段,由此引起各地的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而且还对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激励,结果是污染环境,使资源不堪重负。

(3)单纯追求GDP还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如果GDP被当作唯一的目标或主要的目标,这会使地方政府形成GDP导向的政绩观,如此,数量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目标,提高质量或者为此需要的技术创新被忽视,其结果就是集中于制造环节这一产业链条的低端,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传统的经济增长采取的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环境相统一 。只有这样 , 发展才能更上 必 然 要 求 。
度, 以品牌 、 准 、 标 服务 和效 益为重点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 实行全员全过程的
层次 、 更有后劲 、 更可持续 。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是 实现 又好 又 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 构不合理是制约 结
( ) 二
经 济结构 与发展方式 是辩证 统一
质量监控 , 努力把 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
平。
我国经济发展 的主要症结。 国新
机之所 以对我 国经济 发展形成 巨大 冲 的。抓住 了经济结构调整 , 就抓住 了转 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 ,
新 型 储 能 等新 兴 产 业 。 发 挥 基 础原 材 务平 台 , 全 中小 企 业 服 务 体 系 。 充 分 济结构是否优化 、就业规模 是否扩大 、 要 健
21 0 0年第 0 期 , 4 总第 2 4期 3 5
月 度 聚 焦
FZA ・UDJ I AH NYEUUA J0
既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 的重要因素 , 也 加快发展 。 认真落实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 求突破 , 努力提高经 济发展 的质量和水 是增强经济竞争力 的战略制高点 , 对结 的政策措施 ,切实加强 和改善政府 服 平 。 构调整具有重大带动作用。 要发挥风能 务 ,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 降低 市场 准入 要在观念创新上求突破 。 最根本的 太阳能资源优 势, 建设 好酒 泉千万千 瓦 门槛 , 清理和禁止不合 理收费 , 以良好 是 把 发 展 科 学 的 要 求 贯 穿 于 经 济 社 会 级风 电基地和光伏发 电示范工程 , 同步 环境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 。 加快建设中小 发展的全过程 ,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 、 抓好新能源装 备制造 、高科技高载能 、 企业创业基地 , 完善信息网络和公共服 局部与整体 、 当前 与长远 的关 系 , 把经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

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一)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意义和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是以数量为主,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1.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提升国际竞争力: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以及低附加值等问题,难以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相匹配。

转型升级可以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制造业规模为核心,导致了投资过度和过度依赖出口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实现就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稳定。

同时,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增加劳动力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升级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革命。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6.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就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这些意义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时政专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政背景材料】
关注点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
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
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②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及工作原则所决定的。 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较量。
(4)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促进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①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 的重要职能。政府应调整发展思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 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应充分
持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3、企业的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企业要制定正确
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
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重视树立品牌和良好的信誉 形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财政和税收的重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充
分发挥的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需求对生产调整 与升级、对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要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实现
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 拉动转变。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的重要作用也要求消费者坚
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我 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汪瀚金融硕士S1*******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GDP总量已经世界排名第二,增长速度一直排在世界首位,即使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劣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我国GDP增速仍然在7.5%以上。

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性,但是最近两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也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的上台,经济转型一直是强调的重点。

当前我国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GDP的增速,更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1、粗放式发展模式仍占较大比重所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指在不考虑对环境等方面影响的情况下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可持续的低产出、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

以粗犷式发展的模式虽然会短期的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必然会长期对资源环境造成一系列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例如北京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周边城市的高污染企业的排放造成的,在2014APEC期间工厂的停产很明显的给北京带来所谓的“APEC蓝”。

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目前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GDP总值达到568,8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GDP10%,第二产业占比43.9%,第三产业占比46.1%。

虽然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为48.3%,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6.8%,略低于第二产业。

1虽然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与欧美发达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013年美国第三产业占美国GDP的77.9%。

同时我国区域发展结构不合理,东西部差距过大。

由于改革开放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之良好的交通自然环境的作用,我国东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人均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虽然目前政策有所倾斜但是发展依然缓慢。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打造崭新的泰州苏陈镇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打造崭新的泰州苏陈镇
◇高 教论述◇
科技 圄向导
21年第2 期 02 9
加 大经济 结构调整 力度
— —
加快转 变经济 发展方式
250 ) 2 3 0
如何打造崭新的泰州苏陈镇

【 摘 要】 强镇域 经济理论研 究, 加 推进镇 域经济科 学发展 , 对统筹城 乡发展 、 动新农村建设 以及促进城 镇化健康发展, 有十分重要的 推 都具 理论 意义和现 实意义。通过 近几年 的跨越发展 , 苏陈镇 与先进地 区的差距 已经在 逐步缩小, 主要 经济指标 的完成情况相 对较好 , 必须清醒地 但 认识到 , 与先进镇街相 比, 不少方面仍 然相 对滞后 , 响了泰 州市转型升级 的进度 。为此, 影 亟需打造崭新 的苏陈镇 , 动其 实现镇域 经济的科学 推
发展 。
【 关键词 】 泰州市; 苏陈镇 ; 镇域 经济; 经济结构调 整; 转型升级
镇 是我 国最基 层的行政 区单位 作 为城镇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区 镇 围绕上述基本路径展开思考 . 打造崭新 的苏陈镇其根 本的出路就 是介 于市与 乡之 间的较低层级 的城镇居 民点 它起着联 系城 乡经济的 在于加大经 济结构调整 力度 . 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 式 . 着力提 高开放 纽带和桥梁作用, 既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重要载体 。 也是乡村人 口和非农 创新水平 . 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镇情实际 . 制定切实 产业 的集聚地 。加强镇域经济理论研究推 进镇 域经济科学发展对 统 可行 的发展 目标 , 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亿 元 . 4 2 同比增长 1 . 7 %: 4 筹城 乡发展 、 动新 农村建设 以及促进 城镇化 健康发 展。 有十分 财政收入 17 推 都具 .5亿元 , 比增长 3 %: 民人 均纯收 人达到 17 0元 . 同 0 农 33 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 比增长 1%。 6 1打 造 好镇 域经 济 的 重 要 意 义 . 321 .. 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 “ 保增 长 、 促发 展” 加大结构 调整力度 , 力促进经 济平稳 、 , 全 作 为县域经济 的核心组成部分 . 镇域经济概 念具有两方面含义 : 一 快速发展 。一要做优做强工业经济 。积极引导企业 加大科研投 方面. 从行政 区的角度看. 镇域经济是指镇级行 政区范围 内的区域经 健康 、 提升 自主创 新能力 , 加快 构建 以企业 为主体 、 场为导 向、 学研 市 产 济, 它受到行政 区划边界 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 面_ 从经济 区的角度看。 入 , 突 加大扶持力度 . 倾力培植一批 镇域经 济是以镇为 中心形成 的开 放经 济系统 是镇域 范围内各种要素 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出培大育强 . 税收增长快 、 竞争能力强的企业 二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经 和产业有机构成 的经济综合体 。 镇域 的边界通 常以镇 的吸引或影 响范 发展前景好 、 济 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 主动接受火车站街 区和城东市场群 围来界定 。在这种情况下, 镇域 的边界将是模糊 的、 变化 的。 大力培育市场物流 、 服务外包和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 围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 的基础, 是壮大县域经 济总量 提升县域竞争 的辐射 , 合理规划好 产业布局 , 力争 力 的关键环 节 从沿海发达地 区的经验看。 省域经济 强往 往强在县域 绕泰州大桥北 接线纵贯苏 陈南北 的机 遇 . 确保实现服务业城镇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 而县域经济强则往往强在镇域经济 。同时作 为镇域经济 的核心 , 在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上有所突破 加大对房地产项 目的协调服务力度 着力推进欧亚 、 恒隆房地 小城镇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桥梁 和纽带 它架起 了融通城乡的桥梁 . 3 亿元 。 今年开发面积不少于 1 0万平方米 三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起 到承上启下 的“ 二传手 ” 作用, 了农业 和工业 、 促进 农村 和城市 的相 产建设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和城郊型 互影 响和互动融合 。 因此 , 和壮 大镇域 经济 对 消 除城乡二元结构 、 进程 进 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发展 高效农业 、 生态观光农业发展 快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继续加 统筹城 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招商 力度 . 花三年左 右的时间 . 步建成具有一 定影响 力的高效农 初 2泰 州 市苏 陈镇 的 发 展 现 状 . 三大合作组织 ”2个 . 1 新增投入 5 0万元 的高效 0 苏 陈镇是历史古镇 . 东与 省级姜堰经济 开发 区连 为一体 . 与泰 业示范 区 全年新增 “ 西 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 40 0 0亩 州海 陵区接壤 ,区位优势得天 独厚。全镇总面积 4 . 平方公里 . 4 8 9 其 规模农业项 目 6个 . 322加 大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力 度 . 进 镇 村 统 筹 发 展 .. 推 中 :耕地 31 万 亩 ,辖 行政村 1 .8 6个 , 个 居委会 ,3 1 2 8个村 民小组 ,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的重要方 面 . 也是统筹镇村 19 7户 . 08 总人 口 41 .5万。境 内水 陆交通便 捷 , 新老 通扬运河 、2 3 8国 充分 发挥镇 区对农 道、 宁启铁路穿境而 过 . 州火 车站位 于镇 北 。通过 近几年的科 学发 发展 的重要载体 必须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泰 一要重点拉开集镇框架。 尽快完成迎春路东延 、 晨 展、 跨越 发展 , 苏陈镇 与先进 地区的差距 已经在逐步缩小 , 主要经 济指 村 的辐射带动作用 。 两路” 红线范 围内的房屋搬迁 . 争取早 日开工建设 . 开集镇 拉 标 的完 成情况 相对较好 . 但必须 清醒地认识 到 . 与先进镇街相 比 . 不少 光大 道“ 改善镇 区交通环境 同时将道路两侧 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 , 发挥 方 面仍 然相对滞后 面对当前你追 我赶的发展态势 , 如果安于现状 . 不 框架 . 道路经济 的拉动作用 二要逐步完善镇 域功能 进一步完善垃圾 中转 思进取 . 么赶超 目标就难 以实现, 那 跨越发 展就是 纸上谈 兵。 站功能 . 协调垃圾 中转站早 日投入使用 加快新农 贸市场建设 , 下半年 3打造崭新苏陈镇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 搬迁 到位后 . 手彻底整治西 大街 。结合集镇实 际 , 着 争取群众支持 , 启 3 打造崭新 苏陈镇 的基本路径 . 1 动西支河整 治, 确保 整治效果 。 大冯农 贸市场进行 改造 , 对 进一 步改善 如何打造崭新 的苏陈镇 ?就是要推动 其实现镇 域经济 的科 学发 市场环境 。 展。 3 -着力保 障和改善 民生 . .3 2 推进和谐苏陈建设 科 学发展 观是一 种以人 为本 , 面、 调 、 全 协 可持续 的发展 观, 全面 是 坚持 把改善 民生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 置. 正确 处理好改革 、 发展 、 稳 发展 、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就 努力 建设 和谐美好新苏 陈 一要 着力提高人 民群众生活水 是在坚持 以人为本 的前 提下, 走全面发展之路 、 协调发展之路 、 可持续 定 的关 系 . 通过扩大就业 、 创业 、 鼓励 拓展投资领 发展之路 所谓镇域经济科学发展,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推进经济 、 平 进一 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 域 等方式 . 断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 。确保 全年新增就业 15 不 4 0人 、 创业 政治 、 文化 、 社会 和生态建设, 实现镇域 经济 社会的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培训 10人 、 6 新增创业 4 5人 。以完善基本 养老 、 2 基本医疗 、 最低生 活 发展, 形成经济繁荣 、 逐步 社会进 步 、 设施完 善 、 环境 优美 、 明和谐 、 文 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 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 二要大力发展各 特色鲜 明的镇域 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的来讲 , 实现镇域经济 的科学发 保 障为重点 . 项 民生社 会事业 。建立完善镇 村卫生服务体系 , 加大乡村 医疗卫 生室 展应 该走特色化 、 品牌化 、 专业化 、 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 建设 力度 , 提高镇村公共卫生和医疗 服务水 平。提高( 下转第 2 9页 ) 0 32打造崭新苏陈镇的对策建议 -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如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加速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那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呢?一、出发点: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和源泉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传统的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和源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推动内需扩大,提高消费水平,产生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新经济模式也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整个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落脚点: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落脚点,即实现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经济结构是指通过发展多个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增长点,而传统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协同发展。

同时,加快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措施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加快应对全球挑战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拐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新兴市场的崛起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了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措施。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会引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转型,而这其中包括了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个领域。

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紧密把握这些机遇。

只有依靠新的技术和创新,才能通过更高效率和更优质的产品来推动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新型增长。

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背景介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效益相较较高的发展模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1.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加强创新驱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3. 推进能源革命: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5. 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转向以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增长。

2.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环境质量改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速度型增长方式之下。

这种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生活品质。

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就真正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2、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3、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们要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

4、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

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1、要突出“一个重点、两个关键”一个重点: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迫切程度,并表达了“要毫不动摇”、“打好硬仗”的决心。

这说明旧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考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迫切程度,并表达了“要毫不动摇”、“打好硬仗”的决心。

一、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一)“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自身结构性缺陷的长期累积,形成的矛盾与问题日趋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在“硬道理”发展理念指导下,围绕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把改革经济体制,尽快扭转经济短缺,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从而形成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主导型”发展方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食定量供应制度,标志着我国经济短缺时代的彻底终结,到200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确立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2、尽管“经济增长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隐含了一些结构性缺陷。

缺陷之一:经济、社会、生态领域发展不协调。

“缺陷之二:公平与效率失衡。

缺陷之三:投入结构不合理。

缺陷之四:需求结构不协调。

缺陷之五: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

(二)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的新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倒逼”效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密市分校周明杰I.教学目的1.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2。

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

II.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讲授,使学员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III.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难点:经济发展的内涵以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IV.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于十七大,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得到深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实现这一转变,它与调整经济结构是高度相关、相辅相成的,其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现和依托.所以,本讲专题课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在剖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路径。

步骤二:讲授新课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一)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的快慢一般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我国的GDP数据: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一种增长方式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在原有技术水平基础上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实现。

另一种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演进,它不仅包括这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的质的变化.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还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经济量的增长;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涵义的最高境界是体现人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不协调

城乡发展差距大


区域发展差距大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
发展不可持续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

国际减排压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

质量 效益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结构 拓展深度 提高效益



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Hale Waihona Puke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改善需求结构:重点是消费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实体经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老少边穷地区 推进城镇化:重点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 径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富 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体思路、路径和任务
高林英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摘要】加强镇域经济理论研究,推进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发展,苏陈镇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镇街相比,不少方面仍然相对滞后,影响了泰州市转型升级的进度。

为此,亟需打造崭新的苏陈镇,推动其实现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泰州市;苏陈镇;镇域经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单位。

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区是介于市与乡之间的较低层级的城镇居民点。

它起着联系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

加强镇域经济理论研究,推进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打造好镇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镇域经济概念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从行政区的角度看,镇域经济是指镇级行政区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它受到行政区划边界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从经济区的角度看,镇域经济是以镇为中心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和产业有机构成的经济综合体。

镇域的边界通常以镇的
吸引或影响范围来界定。

在这种情况下,镇域的边界将是模糊的、变化的。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看,省域经济强往往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则往往强在镇域经济。

同时,作为镇域经济的核心,小城镇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它架起了融通城乡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二传手”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融合。

因此,发展和壮大镇域经济,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泰州市苏陈镇的发展现状
苏陈镇是历史古镇,东与省级姜堰经济开发区连为一体,西与泰州海陵区接壤,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全镇总面积44.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8万亩,辖行政村16个,1个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10987户,总人口4.15万。

境内水陆交通便捷,新老通扬运河、328国道、宁启铁路穿境而过,泰州火车站位于镇北。

通过近几年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苏陈镇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镇街相比,不少方面仍然相对滞后。

面对当前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赶超目标就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就是纸上谈兵。

3.打造崭新苏陈镇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3.1打造崭新苏陈镇的基本路径
如何打造崭新的苏陈镇?就是要推动其实现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观。

走科学发展之路,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走全面发展之路、协调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的来讲,实现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应该走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3.2打造崭新苏陈镇的对策建议
围绕上述基本路径展开思考,打造崭新的苏陈镇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开放创新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镇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7.4%;财政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30元,同比增长16%。

3.2.1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一要做优做强工业经济。

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突出培大育强,加大扶持力度,倾力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税收增长快、竞争能力强的企业。

二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经济。

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动接受火车站街区和城东市场群的辐射,大力培育市场物流、服务外包和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

围绕泰州大桥北接线纵贯苏陈南北的机遇,合理规划好产业布局,力争在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上有所突破,确保实现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着力推进欧亚、恒隆房地产建设,今年开发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三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郊型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发展。

快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力度,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效农业示范区。

全年新增“三大合作组织”12个,新增投入500万元的高效规模农业项目6个,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4000亩。

3.2.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镇村统筹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也是统筹镇村发展的重要载体。

必须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镇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重点拉开集镇框架。

尽快完成迎春路东延、晨光大道“两路”红线范围内的房屋搬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拉开集镇框架,改善镇区交通环境。

同时将道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发挥道路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要逐步完善镇域功能。

进一步完善垃圾中转站功能,协调垃圾中转站早日投入使用。

加快
新农贸市场建设,下半年搬迁到位后,着手彻底整治西大街。

结合集镇实际,争取群众支持,启动西支河整治,确保整治效果。

对大冯农贸市场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

3.2.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苏陈建设
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建设和谐美好新苏陈。

一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通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拓展投资领域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450人、创业培训160人、新增创业425人。

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社会事业。

建立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乡村医疗卫生室建设力度,提高镇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

提高人口计生服务水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5%以上。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镇宣传文化中心管理,逐步完善村居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要全力打造平安和谐苏陈。

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大调解、大防控体系,不断巩固“平安苏陈”建设成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干部大下访,妥善解决好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和历史遗留信访案件,切实做到化解矛盾、凝聚民心。

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