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置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1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置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13例詹晓雁应灵妹谈伟芬吴小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等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也存在穿刺点持续反复渗液等并发症,严重者需拔管处理[1]。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留置PICC后出现渗液患者13例,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47~95岁,平均64岁;肿瘤化学药物治疗11例,长期静脉输液支持治疗2例;均采用Site-Rite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由有置管资质的专职PICC护士操作。置管部位均位于肘上。导管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规格为4F的Groshong PICC,敷贴采用施乐辉公司IV3000 10.0cm×1

2.0cm。操作方法参照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置管后常规小方纱置于穿刺点,Statlock和敷贴固定导管,两指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渗液出现在置管后2天8例,3~7天5例。渗液为黄色或无色,均排除导管破裂和感染可能。

1.2 常规处理措施

1.2.1 尿激酶溶液封管实施P IC C操作时,可能导致血管内膜不同程度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和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凝血因子激活生成凝血酶,导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维护不到位和留置导管时间越长,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概率则越高[2]。纤维蛋白鞘会阻挡药物回流至上腔静脉,从阻力最低的穿刺点流出。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每天输液后予3ml(5000U/ml)封管,连续3天。

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省中医院七病区

通信作者:詹晓雁,Email:471522072@ 1.2.2 加强换药,局部压迫出现渗液及时换药。穿刺点放置32层2.0cm×2.0cm小方纱或吸水性明胶海绵,敷贴固定导管,外用3M公司的自粘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湿透纱布或吸水性明胶海绵及时更换。严密观察穿刺侧手臂的肤色,有无出现苍白、发绀、疼痛、肿胀等现象,及时调节自粘绷带的松紧度。

1.2.3 补充人血白蛋白13例中有2例白蛋白<30g/L,遵医嘱予以血浆、人血白蛋白等静脉输注。无饮食禁忌者,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全身营养。鼓励患者抬高肢体,并多做握球锻炼。

1.2.4 穿刺点局部使用藻酸盐敷料藻酸盐敷料有海藻提炼纤维,能促进肉芽生长;快速、大量、垂直吸收渗液,形成凝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8倍的渗液[2]。取康维德公司无菌藻酸盐敷料5.0cm×5.0cm对折成2.5cm×2.5cm大小覆盖在以PICC穿刺点为中心的上方,外用IV3000敷贴,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根据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贴。

1.2.5 心理护理积极采取措施,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安抚、多疏导,及时消除紧张、消极情绪。选择适当时机与患者及家属分析渗液产生的原因,解释渗液可能与患者体质、营养状况、皮下组织松弛等自身原因有关,增强信心,取得支持、理解和配合。同时指导患者置管后应坚持进行规范功能锻炼。

1.3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使用

1.3.1 评估及知情同意评估确认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穿刺点及敷贴范围内无感染、皮肤无破损。向患者及家属沟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操作流程①除去原有敷贴,常规清洁皮肤,消毒待干;②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穿刺点及周围1.0cm范围,待干;③取出医用黏合剂的安瓿瓶,戴无菌手套,在助

【摘要】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PICC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患者13例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该科留置PICC后出现渗液的患者13例,经多种方法处理无效后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观察使用效果。结果13例带管患者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后均停止渗液,未出现过敏、感染症状,穿刺点附近和上臂无肿胀。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PIC C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效果满意。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非炎症性渗液;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12

2019年6月第26卷第11期

手协助下用吸管吸出医用黏合剂;④在距离皮肤1.0cm以上的高度沿着穿刺点一圈点上医用黏合剂(每滴约0.05ml);

⑤若穿刺点创口过大,可用棉签或无菌手套对合创面5~15s,待黏合剂完全固化成膜;⑥若用黏合剂过量,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擦除;⑦32层2.0cm×2.0cm小方纱或吸水性明胶海绵三折后按压穿刺点,敷贴固定导管,告知勿挠抓穿刺点,次日观察,根据需要是否加用。

1.3.3 注意事项①医用黏合剂遇水、酒精等会迅速固化,与其接触的物品需要保持干燥;②不能黏合涂有凡士林、硅油等油性物质的皮肤;③避免将PICC导管误黏合,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已感染的创面禁用。

2 结果

13例使用医用黏合剂后未出现渗液,其中治疗结束拔管出院9例,仍带管使用中3例,带管期间死亡1例,未出现过敏、穿刺点感染等不适。

3 讨论

PICC穿刺点渗液与患者自身疾病因素、穿刺因素、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相关因素、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1]。针对已发生的穿刺点渗液,采取相应措施。然而仍有部分患者采用多种措施都不能彻底消除渗液,以致持续反复发作。病程为数天至数月,置管术后至留置导管任何时间段均可发生。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因疗效显著、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整形美容科、急诊科等,是美国FDA和欧洲各国唯一批准体内使用的医用胶产品。其在弱盐基性物质如水(湿气)、醇等存在下,能在瞬间发挥强黏接作用。在创面血液、组织液中阴离子作用下,也能快速聚合、固化成膜。胶膜与创面镶嵌紧密,牢固地保持伤口的对合状态,强度可高达7N,起到黏合、封闭、防漏作用。胶膜将组织和细菌隔离,具抗感染和护创作用。胶膜作为一种物理隔断,防止粘连,2~3个月自然降解吸收[3]。因此,使用医用黏合剂治疗PICC穿刺点渗液效果良好。本文不足之处是样本量少,只针对单一品牌和规格的PICC,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仍需扩大样本量,以增强论证强度。

参考文献

[1]申屠英琴,祎

赵锐,陈春芳. 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31.

[2]侯雪琴,季英. PICC置管渗液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30(15):1365.

[3]张道焕. 康派特医用胶在急诊清创术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

旬刊),2014(4):59.

(收稿:2018-08-23)

(发稿编辑:高燕)

微量泵输注比阿培南延长给药时间治疗ICU重症感染效果观察诸霞群

入住ICU的患者往往伴随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免疫力低下,且长时间住院易出现院内感染,而ICU重症感染是较严重的一种,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比阿培南为新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各种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为此,笔者

作者单位:315324 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通信作者:诸霞群,Email:982282585@ 分别采用0.5、3.0小时微量泵输注比阿培南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确诊为ICU重症感染患者120例为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1~75岁,平均(53.2±1

2.6)岁;感染部位:肺部42例(35.0%),血液31例(25.8%),肠道26例(21.7%),

【摘要】目的观察微量泵输注比阿培南延长给药时间治疗IC U重症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ICU重症感染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微量泵输注比阿培南,对照组输注0.5小时,观察组3.0小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长微量泵输注比阿培南的给药时间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治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受影响,可缩短IC U停留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微量泵;比阿培南;给药时间;IC U;重症感染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