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设计施工监测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工程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工程应用
方量大的特 点。在这样庞大体积 的混凝 土内且散 热条件又
O 0 2 4 4 8 7 2 9 i0 14 18 6 2 4 6
时问 ( h)
不好的情况下 , 水泥的水化热将 在混凝土内部 积蓄 , 从而引
起混凝 土内部温度上升 。 如果内外混凝 t温差过大 , 产生的
M i s n a d Ap l a in o a sCo c ee x Dei n pi t fM s n r t g c o
HU NG Y n—bo A u a LU Ja I in—zo g h n MAO Yo gi . nl n
前 言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 (A S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 义是 J S5
度 的均匀性是非常有利的 。
3 5
3 O
2 5
2 O
l 5
l 0
时间 () h
利 于减少大体积混凝土 内部温度的上升。
但 由于中热水泥的资料相当有限 , 了水利工程外 , 除 在
桥梁、 建筑等工程 , 大体积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更 多的是矿
图 2 不 同 粉 煤 灰 掺 量 时 水 泥 的 水 化 热
【 日 2o_ _ 收稿 期]o57 2 01 【 作者简介]魅 ,1 -, 工 , f 技推 工 黄  ̄9 )珲撕 从 术广 作 (7 助 0 事划.
化放热曲线和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曲线 , 不掺粉煤灰 、 3 % 掺 0
大体积混凝 土配合 比设计 中主要考 虑降低 水化热 ,减 小混凝土的绝热 温升 , 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 从原材料优
粉煤灰和掺 4 %粉煤从 时水 泥的 7 水 化热分别为 30/ 、 5 d 0J g
2 1/ 和 25/ , 4 %粉煤厌 和掺 4 %粉煤灰时混凝 土 6J g 2J g 掺 0 5 的 1d的绝热温升相差 3 0 ℃左右。 试验表 明粉煤灰可 以很 明

深厚覆盖层释水变形理论与工程应用-河海大学科技处

深厚覆盖层释水变形理论与工程应用-河海大学科技处
河海大学
饱和非饱和软土渗流变形模型
庄超
10
博士研究生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多层含水系统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河海大学作为本项目的独立完成单位,在项目的立项、研究、成果凝练和工程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项目中起到总体方案策划和技术路线制定的关键作用,并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科研工作落实、成果整理、评审鉴定等工作。
河海大学深厚覆盖层释水-变形特性与基础施工安全控制课题组长期从事覆盖层变形特性及其工程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满足深厚覆盖层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及大型工程安全需求,十多年来围绕深厚覆盖层变形机理、水文地质参数获取技术、大型工程地层变形控制及监测测试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软土释水-变形规律及参数确定方法、控制沉井基础安全施工的注水助沉技术、基础外水压力控制技术和周边地层变形安全控制技术、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监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水文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解决深厚覆盖层大型基础施工及控制问题,先后在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市地铁工程、南京市过江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相关监测测试技术和方法已推广应用于水利水电、电力、矿山等行业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申请发明专利
(1)周志芳,赵燕容,王锦国,王仲夏。一种智能控制钻孔地质参数测量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410391692.7
(2)刘国庆,周志芳,吴蓉,王锦国。多孔介质含水层水-热耦合砂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320092133.7
实用新型专利
(1)周志芳,杨建,余钟波,吴蓉,黄勇。钻孔振荡式渗透系数取值试验气压式水头激发装置,实用新型,ZL200820030982.9

润扬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分析解析

润扬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分析解析

(4)锚碇
采用重力式锚体、预应力锚固系统。锚体长64.272m、宽53.7m、高 42.59m,主要由锚块、散索鞍墩、鞍部后浇段、后锚块侧墙及预应力 锚固部分组成。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对锚碇基础分别采用冻结法、 地下连续墙、沉井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为稳妥起见,最后采用带 案投标方案。 南锚碇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大伍西村,距江边大堤540m,距达标大堤 270m。南锚碇基础围护结构采用冻结排桩方案,基础平面尺寸为 70.5×52.5m矩形结构。共布置140根φ1.5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 距1.70m,桩底平均标高-32m。在排桩外侧利用冻结工法形成冻结止 水帷幕,冻结深度-37m,冻结壁厚1.3m,冻结帷幕底脚注浆保护。围 护结构形成后,共分7次开挖土体,分层设置支撑,支撑采用对撑加角撑 结构形式,直至开挖至基岩▽-26m。开挖完成后,分层分块浇注底板、 填芯砼、顶板。 北锚碇位于镇江市丹徒县世业洲尾部南侧,是润扬大桥控制性工程,采 用钢筋砼结构,砼方量达16万方,建成后将承受6.8万吨的主缆拉力。 北锚碇基础外包主体尺寸为69m(长)×50m(宽)×48m(深),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m厚的地下连续墙,墙体平均深度约53.0m。
润扬大桥工程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以下简称润扬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 路主骨架和跨长江公路通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联同江至三亚、 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沂淮江高速公路),南接上海至成都国道主 干线(沪宁高速公路)。建设润扬大桥对于京沪、沪蓉两条国道主干 线的联接畅通,完善我国和我省公路网总体布局,缓解过江交通难的 矛盾,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强镇江与扬州两市联系,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共 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润扬大桥北自扬州南绕城公路起,跨经长江世业洲,南迄于312国道, 北联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南接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工程全长 35.66公里,由北接线、北汊斜拉桥、世业洲高架桥、南汊悬索桥、 南接线和南接线延伸段6个部分组成 。其中南汊主桥为主跨长 1490m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目前位居 “中国第一、世界第 三”。北汊主桥采用(176+406+176)m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 梁斜拉桥。从扬州南绕城公路至镇江312国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 路标准,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南接线延伸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 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总投资约57. 8亿元, 建设工期5年,于2000年10月开工,2005年5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

润扬大桥养护手册

润扬大桥养护手册

润扬大桥养护手册一、引言润扬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长江两岸。

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延长使用寿命,特编写此养护手册,给予桥梁维护人员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养护流程。

二、桥梁概述润扬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斜拉桥,全长3500米,主跨1200米,桥塔高度达到215.5米,设计寿命100年。

桥梁主要由桥面、斜拉索、塔柱和基础组成,其中斜拉索是支撑桥面荷载的关键部分。

三、养护原则1. 定期养护:进行常规巡检和维护,遵循预防维护的原则,提前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防止桥梁损坏扩大。

2. 及时响应:对于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应立即响应和采取相应的紧急维护措施,确保桥梁安全。

3. 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养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养护内容及频率1. 桥面养护:a) 清扫:每周清扫一次桥面,清除积水、杂物和泥沙。

b) 洗刷:每季度洗刷一次桥面,保持干净整洁。

c) 防水涂层:每年检查一次桥面防水涂层,并进行修补和更新。

2. 斜拉索养护:a) 定期巡检:每月对斜拉索进行一次巡检,主要检查张力、锚固和连接处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腐蚀和断丝等情况。

b) 清洁养护:每季度对斜拉索进行一次清洁,去除积尘和杂物,防止腐蚀。

3. 桥塔养护:a) 表面清洁:每年对桥塔进行一次清洁,去除污垢和沉积物。

b) 混凝土修补:每两年对桥塔混凝土进行一次检修和修补,防止腐蚀和裂缝扩大。

4. 基础养护:a) 监测:每周对桥梁基础进行一次监测,特别关注地基沉降和土壤腐蚀情况。

b) 维护: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如补强地基、修复腐蚀等。

五、养护工具和设备1. 清洁工具:高压水枪、扫帚、清洁车等。

2. 检测仪器:张力计、超声波探伤仪、地基位移监测仪等。

3. 维护设备:混凝土修补设备、防腐涂层喷涂机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预案1. 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应立即关闭桥梁,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和抢修。

润扬长江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于2000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她跨江连岛,北起扬州,南接镇江,全长35.66公里,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53亿元,工期5年,2005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

润扬大桥连接京沪、宁沪、宁杭三条高速公路,并使这三条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同三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互连互通,成为长三角地区又一重要的路网枢纽。

关键技术:1 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工程润扬大桥悬索桥北锚碇位于长江中间的世业洲尾部,基础距长江大堤仅70m,锚区内断裂带、破碎带分布广泛,基岩风化程度极不均匀,局部裂隙发育,基岩面局部起伏大。

以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细砂为主的覆盖层厚度约50m,地下水位高,与长江的水力联系密切。

在此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下,北锚碇要承受主缆传递的约6.8万吨的拉力,基础结构形式的选取是关键。

通过带案招标,由专家评审选取了有利于永久结构受力的基础形式——矩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

基础平面尺寸69×50m,基础底标高-45m,开挖深度达50m,支承在弱、微风化岩顶面。

作为挡土及防渗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墙体厚仅1.2m,平均深度53m ,最大深度达56m,嵌入弱风化、微风化岩中。

如此规模的超深基坑被中科院孙钧院士称为国内第一、世界罕见。

2排桩冻结法的首次采用鉴于南锚锚区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该项工程采取“带案招标”的方式,经过专家组对众多投标方案——沉井、地下连续墙、冻结、地下连续墙加冻结、排桩加冻结等方案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采用排桩冻结基坑围护方案进行基坑施工。

排桩冻结法施工方案基本思路是以人工制冷冻结含水地层,形成冻结帷幕墙体作为基坑的封水防渗结构,以排桩及内支撑系统抵抗水土压力。

排桩冻结法是一种全新的基坑施工工法,应用于桥梁基础工程,在国内属于首次,尚未检索到国外使用该工法进行敞开式、大面积、深基坑施工的实例。

3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润扬大桥悬索桥南北锚碇基坑均属超大深基坑,国内尚无类似设计和施工经验,在开挖过程中,全面采用了信息化施工方法,对结构的内力、位移、变形及水土压力、温度变化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监控,并运用正、反演分析,对基坑施工及时提出有效的指导性意见,为施工中科学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基坑施工的快速安全。

润扬长江大桥南锚碇超深基坑围护冻结法施工温度场全过程模拟

润扬长江大桥南锚碇超深基坑围护冻结法施工温度场全过程模拟
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位于镇江市润洲区, 锚 碇中心距江边大堤 4@AB。锚碇基础为 .A C 4/ C -DB 的深大 基坑。基坑围护的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和冻结壁止水帷幕 的形式。冻结法施工过程中, 由于土体温度的改变, 造成土 壤中水分及下部地下水迁移冻结成冰产生冻胀作用, 致使土 体产生不均匀变形, 而钻孔灌注桩及水平支撑构成的围护在 一定程度上约束其变形, 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 拟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按大体积超静定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 方法来模拟施工过程中冻土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冻土与围护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根据有限差分计算, 得到各施工工况土体二维不稳定温度场, 按结构温度应力的 计算方法, 应用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法, 再对各施工工 况冻土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 为下一步
(在 !/ 边界上 ) (- )
+% +%
(在 !- 边界上 ) (4 )
(! , (! , (! * ( 0 ) (: ) .% +& .& +’ .’ " ! !1 (在 !4 边界上 ) (% (& (’
指标。 -2 -2 : 假定拥有第三类边界的单元,其第三类边界只 在 T6 边上。 -2 4 计算模型 以地表面基坑长跨度中点作为坐标原点, 垂直向下取为 长跨度方向取为 O 轴。依据原型的对称性, 取一半 Q 轴正向, 作为计算模型。模型墙背侧取 /H-2 56, 依据计算假定, 地表 ::6 以下为新鲜花岗岩,故墙底方向取 4/6,取至地表以下 共 .76。计算域范围为 -7H U .76。采用三节点三角形单元, 划分单元 -H:: 个, 节点 /:.- 个; 计算模型如图 / 所示。 钻孔 灌注桩和土体的材料特性如表 /。

工程测量技术变形监测:后方交会法水平位移监测

工程测量技术变形监测:后方交会法水平位移监测

等级
相邻基准点 的点位中误
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 误差(″)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一等
1.5
<300 <150
0.7 ≤1/250 000 1.0 ≤1/120 000
二等
3.0
<300 <150
1.0 ≤1/120 000 1.8 ≤1/70 000
三等
6.0
<350 <200
1.8 ≤1/70 000 2.5 ≤1/40 000
xp
xB
xBp
xB
a Kb 1 K2
y p yB yBp yB K xBp
a (xA xB ) ( yA yB ) cot
b ( yA yB ) (xA xB ) cot
c (xC xB ) ( yC yB ) cot
d ( yC yB ) (xC xB ) cot
四等 12.0
<400 2.5 ≤1/40 000
作业要求
按国家一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测角后方交会
• 基准点:A、B与C
• 观测量:角度a与β • 求点P的平面坐标
后方交会法水平位移监测
武汉长江大桥
1957
南京长江大桥
1968
九江长江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安徽省芜湖市的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16米,是 目前中国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跨江主桥长2193米, 大桥主跨312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公铁两用桥中跨 度最大的桥梁
铜陵长江大桥
安庆长江大桥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_裴捷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_裴捷

第28卷 增刊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8 Supp. 2006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6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裴 捷,梁志荣,王卫东(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11)摘 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长的悬索桥,它的锚碇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南锚碇基础深基坑支护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排桩加多道支撑挡土,2 m厚冻土薄壁隔水的新型设计和施工工艺,称为排桩冻结法。

这种方法是国际首创,必然面临许多未知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是冻胀和冻胀力,开挖后产生的温度应力和锚体混凝土的设计等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工程实测,得到了若干初步结论。

关键词:排桩冻结法;冻胀;冻胀力;温度应力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6)S0–1541–05作者简介:裴 捷(1945–),男,上海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基基础理论研究。

Enclo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of south anchor cushion foundation pit in Run-YangChangjiang River Road Suspension BridgePEI Jie, LIANG Zhi-rong, WANG Wei-dong(Shen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200011, China)Abstract: Run-Yang Changjiang River Road Bridge is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and its anchor foundation is also the largest in China at present. Filling piles and multilayer support and new design and execution technique of 2-m thick frozen soil thin wall water gushing are adopted in South Anchor Cushion Foundation Pit, namely the freezing method of row piles. The method is first brought forward internationally, so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ould be met, such as frost boiling and frost boiling force, temperature stress after excavation and concrete design of anchor cushion. Some primary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es and actual measurement.Key words: freezing method of row piles; frost boiling; frost boiling force; temperature stress1 设计特点和难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由南汊悬索桥和北汊斜拉桥组成。

润扬大桥南锚碇基坑排桩冻结法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润扬大桥南锚碇基坑排桩冻结法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常州工 学 院学报
20 0 8正
现象 , 实质 是 冻 结过 程 的湿 度 场 问 题 。 由数 理 其 方程 得到 的相 似 准 则 方 程 分析 : 几 何 相 似 的条 在 件下 , 只要 模 型 材 料 为原 材 料 、 度 场 相 似 , 度 温 湿 场可 以达到 “自模 拟 ” 而相似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l 20 0 8年 6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a fCh ng ho nsiu e o c n l y o r lo a z u I tt t fTe h o og n
V o . N o. 1 21 3
但可 以使工程 中发生 的现象 在实验 室 中再 现 出来 , 而且还可 以对试 验 中的 主要影 响 因素 进行 独 立 控
试验二: 施工卸压孔情况下 , 在冻土墙形成过 程 中排 桩受 到 的冻胀 力大 小 ;
试验三 : 坑开 挖过程 中 , 基 冻胀 力 的变化 规律
以及基 坑 的稳定 性 。
的较大变形 , 至破坏 。研究冻 胀力 可采 用理论 分 甚 析、 现场实测 、 值模 拟 和 物理 模 拟 等 方法 。 由于 数
地质条件 和土的本构关 系的复杂 性 , 响冻胀力 的 影
试 验一 : 土墙 形成 过程 中 , 桩受 到 的冻胀 冻 排 力 大小 ;
有些 因素 尚需 进一步研 究 , 因而求其 理论解 在数 学 上存在着极 大 的 困难 。采 用物 理模 拟 试验 方 法 不
证数值 计 算结果 , 动 态设计及 信 息化施 工提 供 了必要 的技 术参 数和 科 学依据 。 对
关 键词 : 排桩 冻结法 ; 相似 理论 ; 物理 模拟 试验 ; 冻胀 力 中图分 类 号 : U 7 . T 4 2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l 0 3 (0 8 0 0 0 0 17 一 4 6 2 0 )3— 0 5— 5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1)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1)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1)摘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全长7371m,南汊主桥为主跨1490m悬索桥,北汊主桥为主跨406m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本文重点介绍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和科研创新工作。

关键词:建设条件技术标准总体布置主桥结构技术特点科研创新1.前言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五处跨长江公路通道规划中的项目,北联同江至三亚、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南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同时联接镇江、扬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大桥的建设对完善我国交通网络总体布局、促进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繁荣、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条件地形地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下段。

长江南侧为宁镇山脉隆起区,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长江北侧为长江冲积平原。

桥址区地势平坦,地表高程3~4m,属长江冲积平原河漫滩地。

世业洲分长江为北汊和南汊,长江河道在该段为江心洲河型。

河道基本特征世业洲汊道上接仪征水道,下连六圩弯道,主流长约。

南汊为主汊,长约,形态弯曲,汊道平均河宽1435m,平均水深。

北汊为支汊,长约13km,为顺直河型,平均河宽785m,平均水深。

目前,世业洲汊道北、南汊分流比为1:,分沙比为1:。

历史上镇扬河段河势不稳定,1983年开始镇扬河段一期整治工程,1993年结束,经10年整治,对制止崩塌、稳定江岸、抑制主泓摆动、初步控制分流比,已取得明显效果。

水文镇扬河段属于感潮河段,其潮水位为非正规半日潮型,水位变化明显,每日水位两涨两落,涨潮历时3小时多,落潮历时近9小时。

受上游径流控制,年内水位变幅较大,历年最大变幅达,最小变幅也有。

设计百年一遇流量为95000m3/s。

通航根据199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世业洲汊道南汊为主航道,北汊(仪征捷水道)全年限588kW、200总吨以下船舶航行。

路桥主力军 润扬新品牌——记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

路桥主力军 润扬新品牌——记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

— —

在 国 内外首 创 并成 功 应 用 了富含 水地 下 深大 基坑 施 工新 技术
排桩 冻 结法 。


首 次 采 用 了排桩 冻 结 围护 结 构 的大 型 物理 模 型试 验 , 究 了 研
了放 索试 验 ;在 架设 现 场 ,制 定 了一 系列 行 之有 效 的 措施 ,如 采 用
国建 桥 水 平 .把 润 扬大 桥 建设 成 国 际一 流 的 现代 化 大桥 做 出
了 突 出贡献 。
南锚 碇 多项 首创 和 突 破
锚 碇 是 悬 索桥 的命 根 子 ,其技 术 难 点主 要 集 中在 锚 碇基 础 上 。 由于 南锚 碇 所 处 的地 形 地 貌 和 地 质条 件 具有 复 杂性 和 特 殊性 .选 用恰 当的工 程 技 术方 案 显得 尤 为重 要 。 南 汉悬 索 桥 南锚 碇基 础 工程 在 国 际 上首 次采 用 了排 桩 冻 结 工法 .即以 1 o L直径 为 1 米 的 嵌岩 钻 孔 桩作 为 基坑 的挡 4}  ̄ 5 土 结 构 利 用地 下冻 结 技术 在排 桩 外 侧 形成 厚 1 米 的 冻土 帷 3 幕 作 为 基坑 的挡 水 结构 .实现 了两 种技 术 的 优化 组 合 。基 础
维普资讯
均 匀 。为 此 ,组 织 了科 研 、设 计 、施 工 、监理 单位 和 资 深 专 家进 行 研 究 论证 , 采取 了局 部 液氮 补 强 冻结 、 基坑 外 侧增 加 卸压 槽 等 措施 ,
主 缆采 用预 制 平行 钢 丝 索股 法进 行 架设 , 先 将牵 引 系统 由单 首 线往 复 系统 转 换 为 双线 往 复 系统 。牵 引系 统 由置 于北 锚 后侧 的 2 吨 5 牵 引卷 扬 机 、直径 3 6毫米 钢丝 绳 、拽 拉 器 、导 轮组 、门架 等 组成 , 该 牵 引系 统可 实 现 全程 连续 牵引 , 快 速 、顺 畅 地通 过 塔顶 、鞍 部 、 能 门 架 ,大 大提 高 了 索股 架设 的 速度 。采 用 2 吨 变频 牵 引 卷扬 机 ,具 5 有 智能 化 测速 ,测长 、测 力功 能 ,对牵 引 系 统的 绳速 、位置 、张 力 进 行 全程 跟 踪 显示 和 自动 控 制 。 主缆 架 设过 程 中 ,为 避免 出现 呼拉 圈 ” 、散 丝 、鼓 丝 、扭 转 、 弯 折 等 问题 ,从 工厂 制 索开 始 就研 究 索股 的 放 索性 能 ,并成 功 进行

重庆鱼嘴长江大桥锚碇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重庆鱼嘴长江大桥锚碇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而朱德珍等则运用分形几何理论, 通过润扬长江公路
大桥 大量 的混凝 土/ 岗岩粗糙胶结 面的抗 剪强度 试 花
验, 探讨了两相介质胶结面粗糙度对其抗剪强度参数 大小 、 切变形 特性 以及 剪 切破 坏 机制 的影 响 , 到 剪 得
了胶结 面粗糙度 分 形工程的建设,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成熟 , 林伟平等 人撰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抗 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对于桥梁锚碇混凝土与基岩 J
接 触 面抗 剪 强 度 的试 验 研 究较 水 利 工程 要 晚 一些 。 由于近年来 桥梁工程 发展迅猛 , 目前对 于锚碇 混凝 土 与基岩接 触面抗 剪 强度 参数 问题 也进 行 了不 少试 验 研 究 。陈友 亮通过对 虎门大桥混凝 土 / 体胶结 面 的 岩
但影 响程 度有限 ; 混凝 土与基 岩接 触面在高水头 、 长时间水浸 泡状态 下抗 剪强度参 数 的降低程 度有待更 深入地 研
究 。③较 高强 度混凝土与坚硬基岩接触面 的剪 切破坏都 呈典 型的脆性破坏特征 。
关 键 词: 鱼嘴长江大桥 ;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 面;抗剪强度 ; 影响因素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 号 :U 5 . T 492
地质构造位 于大盛场 向斜东 冀。在桥 位区穿越 地 段, 呈单斜构造 , 岩层倾 向 2 1 , 角 1。 9 。倾 6 。区内构 造较简单 , 未发现断层 , 且远离区域性大断层 。桥位 区地貌总体属长江岸坡地貌 , 桥位区 内表层零星覆 盖 第 四系全 新 统 残 坡 积 亚 粘 土 、 积 砂 土 、 石 土 洪 卵 等, 下伏岩层为侏 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与粉砂
质 泥岩 呈不 等厚 互 层 。 根据 设 计 , 南北 岸 锚 碇 持 力

深基坑-冰冻法

深基坑-冰冻法


3、结束语深基坑“冻结排桩”围护新技术 在润扬大桥南锚碇基础工程中应用取得圆 满成功,是我国岩土工程基础施工法的一 个技术创新。该方法使结构物深基础嵌岩 问题变得简单易行,这是地下连续墙、沉 井等施工方法难以逾越的。通过工程实践, 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如何 有效地控制冻结墙体厚度;如何降低冻胀 力对结构的影响;研究新的卸压手段等。

1.1工程地质状况南锚碇位于镇江岸农田内, 距江边大堤540m,距达标大堤270m。地处 下扬子板块前陆褶皱冲断区宁镇冲断带。 锚区地面高程+3.0m(黄海高程系统,以下 同),,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以软塑淤泥质 亚粘土、亚粘土与粉砂互层为主,底层为 3~5m粉细砂,总厚27.80~29.40m。基岩的 岩性为二长风化花岗岩,层面总体上较为 平缓,标高在-24.80~-26.40m之间,但全风 化层和强风化层分布不均匀。在基坑西侧 岩石呈碎裂结构,裂隙发育。

2.2.1排桩结构设计沿基坑四周布置 140φ150cm@170cm(172.5cm)钻孔灌注桩,桩 长35m,嵌岩6m。基坑内设7道钢筋混凝土 水平支撑,并由29根钢格构作为水平支撑 的支承立柱。

2.2.2冻结帷幕设计冻结帷幕布置在排桩外侧,设计 采用单排冻结孔冻结封水,与排桩插花布置,间距 1.70m(1.725m),距离排桩中心线1.4m。冻结孔 数量为144个,孔深40m,冻结帷幕入岩11m。为了 保护冻结帷幕不会因地下水绕流冲刷融化,同时增 加封水深度减少基底的涌水量和扬压力,沿基坑一 周共设置74个注浆孔,在冻结前,对深度37~45m 范围内的基岩裂隙进行地面预注浆封堵。含水地层 经冻结后产生冻胀,当这种冻胀受到约束时,就会 产生冻胀力。为了降低冻胀力对排桩结构不利影响, 设计采取在冻结帷幕外侧覆盖层土体内设置 288φ25cm卸压孔。为了有效地释放冻胀力,卸压孔 内注满优质泥浆。以防孔壁坍塌。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摘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全长7371m,南汊主桥为主跨1490m悬索桥,北汊主桥为主跨406m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本文重点介绍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和科研创新工作。

关键词建设条件技术标准总体布置主桥结构技术特点科研创新1. 前言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五处跨长江公路通道规划中的项目,北联同江至三亚、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南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同时联接镇江、扬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大桥的建设对完善我国交通网络总体布局、促进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繁荣、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设条件2.1 地形地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下段。

长江南侧为宁镇山脉隆起区,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长江北侧为长江冲积平原。

桥址区地势平坦,地表高程3~4m,属长江冲积平原河漫滩地。

世业洲分长江为北汊和南汊,长江河道在该段为江心洲河型。

2.2 河道基本特征世业洲汊道上接仪征水道,下连六圩弯道,主流长约51.5km。

南汊为主汊,长约15.5km,形态弯曲,汊道平均河宽1435m,平均水深13.79m。

北汊为支汊,长约13km,为顺直河型,平均河宽785m,平均水深7.35m。

壳埃?:3.13,分沙比为1:3.48。

历史上镇扬河段河势不稳定,1983年开始镇扬河段一期整治工程,1993年结束,经10年整治,对制止崩塌、稳定江岸、抑制主泓摆动、初步控制分流比,已取得明显效果。

2.3 水文镇扬河段属于感潮河段,其潮水位为非正规半日潮型,水位变化明显,每日水位两涨两落,涨潮历时3小时多,落潮历时近9 小时。

受上游径流控制,年内水位变幅较大,历年最大变幅达6.25m,最小变幅也有4.54m。

设计百年一遇流量为95000m3/s。

2.4 通航根据199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世业洲汊道南汊为主航道,北汊(仪征捷水道)全年限588kW、200总吨以下船舶航行。

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

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

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
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
作者:张志荣;金仓;张雪松;肖开军;聂宁
作者机构: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陕西,西安,710065;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陕西,西安,710065;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陕西,西安,710065;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陕西,西安,710065;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陕西,西安,710065来源:桥梁建设
ISSN:1003-4722
年:2004
卷:000
期:004
页码:54-56,63
页数:4
中图分类:U448.25;U445.2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悬索桥;锚碇;预应力管道;锚固系统;施工
摘要:主要介绍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中的预应力管道的定位测量、控制及安装,并简述了锚固系统的张拉与管道压浆施工工艺等.。

桥44-猫道设计与施工

桥44-猫道设计与施工

猫道设计与架设工艺1前言猫道是位于主缆之下,沿着主缆布置,作为完成现代大跨度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垂度调整,紧缆,索夹、吊索安装,加劲梁架设,主缆缠丝及防腐等一系列施工作业的通道和临时承重结构,是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所需的大型和必不可少的临时工程。

猫道的使用贯穿整个悬索桥上部结构安装工程始终,周期长,如何提高其抗风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且做到施工简便、费用节省,是猫道系统设计与施工的关键问题。

2猫道的主要作用猫道作为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重要的临时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主缆架设阶段,承托主缆索股牵引工序中的全部重量和施工人员及设备的重量;主缆成型后,作为主缆紧圆、索夹吊索安装的工作平台;猫道转挂至主缆后,整个架梁期间的通道;主缆缠丝、涂装防护及主缆检查验收的通道。

3猫道的主要构造猫道通常由悬吊在塔与塔、塔与锚碇之间的几根平行承重钢索、横梁组成,其上铺设铅丝网面层、防滑木条、栏杆角钢立柱、扶手钢丝绳等。

为了架设主缆等工作时施工人员的过往通行,同时起到增加两猫道横向稳定性的作用,两猫道间还需设置若干刚性横通道。

为提高猫道的抗风性能,防止其摇摆和起伏,一般还需在猫道下部设置抗风索或者采取其它的制振措施。

3.1猫道承重索猫道承重索为猫道的主要受力体,悬索桥两侧猫道各有若干根猫道索。

猫道作为大型临时结构,承重索选择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其经济性与重复使用的可能,通常采用捻制钢丝绳制作。

承重索两端锚固在塔顶的预埋件上和锚碇前墙,并于锚固构件外设置长度调节装置,亦可锚固于塔顶或散索鞍前的可调节长度的锚箱内。

猫道索需选择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耐疲劳性、柔韧性能优越、徐变小的材料,其两端配以热铸合金锚头。

猫道系统为临时施工结构,因此在选用承重索、扶手绳、抗风缆及抗风拉杆的材料时,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其经济性及重复利用的可能。

由于构造和制造工艺的原因,国产多股缠绕式钢丝绳普遍存在如非弹性变形大(一般为0.1%一0.16%)、弹性模量小的特点,使得主缆架设期间的猫道线型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悬索桥上部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图文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图文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一、工程概况国家重点工程——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简称润扬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路主骨架和南北跨长江公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扬州南绕城公路,跨经长江世业洲,南迄于沪宁高速公路,连接京沪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宁杭高速公路,同时连接镇江、扬州二座历史文化名城。

工程全长35.66km,由北接线、北引桥、北汊桥、世业洲互通高架桥、南汊桥、南引桥、南接线及南接线延伸段等部分组成,在桥址处长江被世业洲分隔成南北两汊,其中南汊为长江的主流,主要通行海轮和船队;北汊是支流,主要通航200t以下的船只。

南汊主桥采用主跨1490m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其跨度在目前已建成的桥梁中,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北汊桥采用176m+406m+176m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引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于2000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2005年4月30日建成通车。

润扬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从扬州南绕城公路至镇江312国道互通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km/h,从镇江312国道至丹徒枢纽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20km/h,车辆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烈度采用基本烈度7度,桥面全宽32.5m,南汊通航净高为海轮50m、江轮24m,净宽为海轮390m、江轮700m,北汊通航净高18m,净宽210m。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1.冻结排桩工法。

南锚碇基础成功采用排桩冻结围护方案进行基坑施工。

排桩冻结法是一种全新的基坑施工工法,应用于桥梁基础工程在国内属于首次,尚未检索到国外使用该工法进行敞开式、大面积、深基坑施工的实例。

排桩冻结法将两种成熟工法有机结合,解决了南锚碇基坑围护结构的嵌岩问题,也解决了防渗封水的问题,施工可操作性强,风险可控,工程费用与其他施工方案相当,工期短。

2.微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

北锚碇基础底板混凝土方量达158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仅用92h连续浇筑完成。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北锚碇地下连续墙工程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北锚碇地下连续墙工程
(3)成槽质量控制及检测 ①槽7L深度。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槽7L深度原则以设计孔深控制。为确保嵌岩深度 满足设计要求,从岩面开始,每20rrn取样一次,根据岩样情况,终孔深度可适当加深或减小。 ②成槽质量。成槽质量除了以先进的设备与工艺予以保证外,同时加强了过程控制:钻机 和抓斗作业,每钻进或抓取I~2m,检测槽口钢丝绳的位置;液压铣用机载测斜仪即时监测;所 有槽孔施工过程中经常用超声波测井仪检测槽壁轮廓,及时纠偏,成檀后,每槽用超声波测井 仪检测5个断面,画包络图。本工程共用测井仪检测量达7056延米;所有槽孔均下设钢筋试 笼(高度12--15m),进一步检测槽孔质量。上述做法保证了成槽质量,槽孔平滑顺直,孔斜率 小于1/300,钢筋笼均顺利下设.准确到位。 (4)固壁泥浆与清孔换浆 固壁泥浆用膨润土拌制,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湖南澧县钙基膨润土。成槽泥浆配比(重 量比)为:水:膨润土:Na20鸭=1 000:70-80:4。上述配比的泥浆很好地满足了成槽的需要,槽 壁稳定。 由于特大型钢筋笼的下设耗时很长,清iL换浆后至混凝土开浇平均为36h,为减少孔底淤 积厚度,我们在清孔换浆时使用掺加增粘剂(Q配)的膨润土泥浆,加量为0.5kg/m3.泥浆的马 氏漏斗粘度为37s。 清孔方法为反循环法,即用6PS砂石泵(或Bc一30液压铣潜水泵)抽取孔底钻渣和泥浆, 送入zx一200型(或BE--500型)泥浆净化机,除去砂、砾,然后送回槽孔。清孔时应用适量的 上述优质新浆置换槽内泥浆,换浆量一般控制在120~1500/槽。清}L换浆结束后,马氏漏斗 粘度应凋糗至33§以上,以悬浮粉细砂及粉粒。 由f采用了优质泥浆和先进的清孔换浆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清孔换浆后的泥浆指 标为:密度1.104;粘度35.9s;含砂量0 4%。从清孔换浆结束至钢筋笼下设完毕历时平均高 达28h。在42个槽孔中.钢筋笼下设完毕淤积小于10cra的有35个,占83.3%,淤积超标需进行 二次清}L的7个槽孔均为一期槽,3个是拐弯处的“r形槽,4个在断层破碎带槽孔。分析原 因:一是“I。”形钢筋笼重心偏移刮下的泥皮落入槽底;二是v形钢板接头填袋冲击所致。这些 超标的槽孔进行二次清孔后,淤积厚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3.3墙段连接 (1)v形钢板接头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在A、B和E型槽段的钢筋笼上焊接上预制好的v形钢板,并固定上阻止混凝土向接头孔 绕流的厚度为0.75ram冷轧钢板或高强机织布(其结构如图4所示),将钢筋笼下设到位后,在 接头孔内填入砂袋或插入大直径钢管,在一期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拔出钢管,并将砂袋和少 量绕流的混凝土清除后,即在两期槽孔中间形成V形接缝。 (2)混凝土绕流的防止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1-24(第2层土方完成) 2002-3-20(第3道支撑完成) 2002-5-20(底板浇筑始) 2002-6-13( 基坑填芯)
I 2 - I 1 4 冻胀历时曲线图
-200 -150 -100
-50
0 0
50
100
150
200
1
250
300 m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坑长边 0.35MPa 0.40MPa 0.40MPa 0.30MPa 0.10MPa 0.50MPa 0.75MPa 0.50MPa
基坑短边 0.40MPa 0.45MPa 0.40MPa 0.30MPa 0.20MPa 0.55MPa 0.70MPa 0.40MPa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 380个温度传感器 # 389个各类应力应变传感器
24 根35~40米测斜管 44 个水平垂直位移测量观测点 30 个地下水位监测点 所有传感器测读一遍就达2779个数据 整个监测期间共测读了50多万个数据
J
P134
P126
I
P121
P118
A
B
P12
P21
C
P30
*
*
*
* *
P100
H
P91
冻涨率 %
6。45
4。80 3。26
现代设计集团据实测反算的冻涨力
工况 0~3米 3~13米 13~24米 24米以下 一 0.18MPa 0.18MPa 0.18MPa 0.00MPa
二 0.18MPa 0.78MPa 0.58MPa 0.00MPa
河海大学据实测反算冻涨力
工况 一

深度范围 0.0~3.0M 3.0~13.0M 13.0~24.0M 24.0~29.0M 0.0~3.0M 3.0~13.0M 13.0~24.0M 24.0~29.0M
-26.000
φ1500钻孔灌注桩
坑底
-25.000
-30.000 -32.000 -35.000
I-I剖面图
22
温度(℃)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3732
测点二
14941 18604 20638 17489 15064
8353 2424
测点三
14941 18604 20638 17489 15064
冻土的生 成与地下 水的流动 有关
冻土的温 度控制不 变,但冻 涨还不断 增加
I2-I14实测位移曲线图
-200 -150 -100
-50
0
0
1
50
100 150 200 250 300
m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深度 m
0 -200 -400
12月27日 1月28日 2月15日 3月1日 3月7日 3月16日 3月23日 3月26日 3月30日 4月2日 4月8日 4月15日 4月22日 4月28日 5月4日 5月11日 5月17日 5月26日 6月1日 6月7日 6月13日 6月19日 6月25日 7月1日 7月10日 7月24日 8月4日
冻结管
-5.000
I
冻胀力测孔及冻土壁温测孔截面展开图 (截面号:A、B、C、F、G、H、J) I
图例: 测斜孔 测温孔
水平土压力测孔
φ1500钻孔灌注桩
冻结管
冻土壁(设计值)
-10.000
图例: 温度传感器
水平土压力计
-15.000
-20.000
I
冻胀力测孔及冻土壁温测孔截面展开图 (截面号:D、E、I)
土体测斜管
-25.000
φ1500钻孔灌注桩
FT4-7
-30.000
-32.000
图例: 温度传感器
-35.000
温度
FT3温度变化历时曲线图
18
FT3-1
FT3-2
13
FT3-3
FT3-4
8
FT3-5
FT3-6
FT3-7
3
FT3-8
-2
-7
-12


-17





底 板
基坑填
结 停
-22


第3~7层土方开挖
3
9
10
设计和施工中的要点和难点
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
冻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冻涨力的控制和温度应力
隔水,降水设计和施工:
冻土封闭的判断 基岩涌水大于土体中疏干能抽出的水
锚碇基础混凝土块体:
是否要配筋,怎样配? 基坑维护结构的影响
严密的监测是保证工程实施的关键
监测的重点是冻土的生成和对结构的影响 布置了数量众多的各类传感器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深度 m
2 0 0 2 - 3 - 2 0 (第3 道支撑完成) 2 0 0 2 - 5 - 2 0 (底板浇筑始)
2002-6-13( 基坑填芯)
冻土冻涨力,冻涨率试验结果
土层名称
亚粘土
亚粘土粉砂互层
粉砂层
冻涨力 MPa 0。52
0。63 0。69
20 10 0 -10 -20
温度 (℃)
30
FT1-6(-25m)
25
FT2-6(-25m)
FT3-6(-25m)
20
FT4-7(-30m)
15
10
5
0 11月5日 -5
11月25日 12月15日
1月4日 时间
测斜管
1月24日 支撑2围月檩13日 3月5日
FT1-6
-26.000
FT2-6
坑底
FT3-6
G
*
P82
F
P49
D
P56
P61
E
P64
A 表示监测剖面

监控排桩(监 压顶水平位移 土体测斜(共1 W 水位观测孔( 支撑内力
* 立柱沉降、位 冻胀力测点及 冻土区 坑外地表垂直位移 按10m等间距布置
I
冻土壁(设计值) φ1500钻孔灌注桩
冻结管
测斜管 支撑围檩
3.000 自然地面
土体测斜管
0.000
单位:吨


Z1-3 Z2-3 ZJ-3 Z4-3 Z5-3 Z6-3 Z7-3


第3~第7层土方开挖


结补 强 冻


Z-3轴力测点轴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不变的实测冻涨力作用下的 计算轴向力支撑道数Biblioteka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测点一
23002 28969 33232 28161 24256 13474




-27 11月 11月 12月 12月 1月9 1月 2月8 2月 3月 3月 4月9 4月 5月9 5月 6月8 6月 7月8 7月 8月7 8月 10日 25日 10日 25日 日 24日 日 23日 10日 25日 日 24日 日 24日 日 23日 日 23日 日 22日
冻涨与土 层性质有 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