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

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

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免疫细胞是重要的身体防御力量,能够抵御和消灭各种病原体。

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在生物学研究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发育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免疫细胞进行详细阐述。

一、免疫细胞的发育1. 先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育先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症性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对病原体进行快速的、非特异性的攻击,是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这些细胞的发育主要发生在骨髓中。

在骨髓中,这些细胞会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随后进入循环系统。

巨噬细胞等一些免疫细胞也在体内各器官中进一步发育成熟,形成特异的免疫组织,如肺泡巨噬细胞、肠道巨噬细胞等,等待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2.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育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病原体,并生成免疫记忆,提供长期的保护。

这些细胞的发育主要发生在胸腺和骨髓中。

T淋巴细胞会在胸腺中经历负选择,只有与自身组织相容的T淋巴细胞才能够存活。

B淋巴细胞则会在骨髓中经历切割和负选择,只有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的B淋巴细胞才能够发育成熟。

二、免疫细胞的功能1. 先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功能先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功能主要体现在针对外来病原体的快速攻击上。

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和分解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吞噬后将其消化并呈现给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进一步增强免疫效应。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检测并消灭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细胞,如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炎症性细胞能够产生炎性介质,在感染、损伤和疾病等情况下引起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

2.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功能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功能主要体现在特异性识别和针对病原体攻击上。

T淋巴细胞能够通过表面的T细胞受体识别特定的抗原,并激活对应的免疫因子进行攻击。

B淋巴细胞则能够通过表面的B细胞受体结合特定的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能够特异性地针对病原体进行攻击并消灭。

免疫功能检查PPT课件

免疫功能检查PPT课件
免疫功能检查ppt课件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功能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 常见免疫功能异常疾病 • 免疫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 未来免疫功能检查的发展方向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定义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的 网络系统,由多个器官、组织和 细胞组成,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 入侵,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在组织损伤后能够促进修复和再 生,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够根据不 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防止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02
免疫功能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血液免疫检测
血液免疫检测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免疫分子水 平以及免疫细胞活性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外来抗 原,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以及 调节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 脏等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器 官,负责产生和存储各种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 主要细胞,负责执行免疫 应答和防御功能。
免疫分子
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生物活 性物质,参与免疫应答和 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抵御病原体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如 细菌、病毒、真菌等,防止感染发生。
免疫系统能够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肿瘤 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调节免疫应答
常见的血液免疫检测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细胞因子 检测等。

免疫学中T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

免疫学中T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

免疫学中T细胞的发育与功能分析免疫学是研究人类免疫系统的科学,而T细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T细胞是一类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它们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细胞肿瘤、异体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

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分析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T细胞进行深入探讨。

一、 T细胞的发育T细胞的发育主要发生在胸腺中,分为正向选择和负向选择两个阶段。

正向选择是指T细胞在胸腺中被选择出那些具有较高亲和力的T细胞受体(TCR)的细胞。

这个过程是通过胸腺皮质上的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T细胞生成促进因子(TSLP)等共同完成的。

同时,胸腺还产生一种叫做胸腺抑制性细胞(Treg)的细胞,能够抑制高亲和力的T细胞的发育,防止自身免疫反应。

负向选择是指在胸腺中消除那些具有高亲和力的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

这个过程需要胸腺叶间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自身抗原和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在负向选择失调的情况下,T细胞会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 T细胞的功能T细胞在体内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介导作用来发挥其免疫功能。

1. CD4+T细胞和CD8+T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分子CD4和CD8的不同表达,T细胞可以分为两种类型: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配合。

CD8+T细胞则通过细胞介导作用,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和异体肿瘤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来杀死它们。

2. Th1和Th2CD4+T细胞可以分为Th1和Th2两种亚群,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特点。

Th1细胞能够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而Th2细胞则分泌IL-4、IL-5等细胞因子,促进体液免疫,增强抗体的产生和分泌。

3. Treg细胞Treg细胞是一类CD4+T细胞亚群,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们通过分泌IL-10、TGF-β等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和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保持免疫平衡和自身耐受。

医学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分析

医学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分析

医学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重要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的病原体,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

然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环境、遗传等。

因此,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功能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免疫细胞计数免疫细胞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功能分析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数量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免疫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通过测量这些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判断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二、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病原体,发挥抗体作用。

免疫球蛋白测定是通过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来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IgA等。

通过测量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抗体产生能力是否正常。

三、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的浓度来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等。

通过测量这些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是否正常。

四、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杀伤外来病原体。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是通过检测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方法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淋巴细胞杀伤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评估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是否正常。

免疫系统功能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常,进而指导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策略。

例如,在免疫细胞计数中,如果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可能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免疫分析原理

免疫分析原理

免疫分析原理
免疫分析原理是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来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方法。

免疫分析中通常采用抗原-抗体反应作为分析原理。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通过标记物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检测。

标记物可以使目标物质在检测过程中可见或可测,并通过标记物的信号来进行定量。

免疫分析的种类包括免疫荧光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免疫层析分析等。

其中,ELISA是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分析方法之一。

ELISA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添加酶标记的二抗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通过酶底物的反应产生可见的信号,如颜色变化。

免疫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肿瘤标志物等,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免疫分析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来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

7.免疫分析1

7.免疫分析1
19
20
免疫应答的动力学
当抗原引入动物的有关组织时最初引起淋巴细胞的分化,
特别是在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然后,一种称之为浆
细胞的抗体生成细胞便会增加。在注射入抗原和在血清中发
现抗体之间存在一个潜伏期,之后抗体的浓度增加到最大,
而后开始降低。如果抗原对动物是全新的,动物则表现出慢
的响应(初次应答).但若动物以前遇到过这种抗原,则会出
16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17
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从特定的抗原免疫动物中提取的含有抗体的 血清称之为抗血清。在许多分析应用中并不需要把抗体从 血清中分离出来。这种抗血清会因不同动物,甚至是同种 动物的不同的个体由于遗传性的差异,而导致所得抗体并 非均一物质,特别是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几乎每批产品 都不相同,通常称这类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除了上述考虑之外,任何一种分离方法都应简单、快速、 耗费低、易于自动化,并且适用于较多的分析对象。
32
8.2.2 分离方法的分类
免疫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33
二抗
抗动物种的二抗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 始使用的, 二抗是专门针对-球蛋白的一种抗体, 也称为抗抗体。二抗的使用,使免疫分析得到了巨 大的进步。
12
(3)抗原的免疫原性还与免疫原的分子表层基团有关, 对蛋白质抗原。它还与氨基酸的组成相关。例如, 多聚赖氨酸无免疫原性,在其外层接上一层丙氨酸 或甘氨酸,它仍无免疫原性,但若外层接的是酪氨 酸,则它会表现出免疫原性.由此可见,带芳香环 氨基酸,或者说结构较为复杂的氨基酸对免疫原性 有重要的贡献。
择哪一种方法与抗体的用途、对抗体纯度的要求、 及抗体的种类和来源有关,如抗体可以来源于血清, 培养上清液或腹水。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细胞测序技术慢慢地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包含单个细胞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这种高分辨率的技术可以进行非常细致的细胞测序和功能分析。

在免疫学中,单细胞测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拓展研究T细胞和B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的极好机会。

特别是在分析免疫细胞的功能时,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活化的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分子信号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近些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具体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对单个细胞进行高分辨率测序和分析的方法。

而这种技术对于研究免疫细胞功能,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方案的开发,更是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体如何应对感染和其他类似的疾病,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非常新颖的治疗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技术在免疫学领域中的应用,我们来看看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在肿瘤免疫研究中,T细胞(也称为T淋巴细胞)在癌症的抗体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单细胞测序技术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进行T淋巴细胞分析来获取有关肿瘤反应的更深入信息。

例如,利用单细胞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在具体疾病中哪些T淋巴细胞亚群被活化、招募和增殖。

单细胞测序技术还可以用来确定T细胞受体刺激后的基因表达和风险预测,以及肿瘤细胞抵抗机制的破解。

另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分析CD4+ T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在人类基因组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特定的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编码蛋白质的能力,这与变异细胞测序解决涉及T细胞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这种研究对找到更有效的免疫疗法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单细胞测序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和详细的方法来分析免疫细胞。

它可以使我们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转化,以及免疫疗法的效果。

通过探究细胞的基因表达以及分子信号传递,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免疫细胞功能,并为理解免疫学中文件机制的相关细节提供帮助。

干扰素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功能分析

干扰素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功能分析

干扰素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功能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时保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治疗和疫苗研发领域。

在免疫系统调节中,干扰素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干扰素的功能,阐述它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重要性。

首先,干扰素在免疫细胞的活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当人体面临外来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会被激活,产生干扰素以增强其吞噬和抗原递呈能力。

干扰素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杀伤能力,并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促进T细胞的激活。

通过这些机制,干扰素在免疫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次,干扰素在抗病毒免疫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病毒感染是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面临的威胁之一,而干扰素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干扰素能够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并促进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

此外,干扰素还能够增强天然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加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因此,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免疫系统调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错误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研究发现,干扰素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活跃。

干扰素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活化,并增强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抑制性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这些作用使得干扰素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

此外,干扰素还参与调节肿瘤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扰素能够促进天然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增强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

同时,干扰素能够影响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免疫系统作为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扮演着防御外来病原体侵入和控制内源性损伤的重要角色。

免疫系统的功能在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侵袭,但有时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确保身体的健康。

它由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初的防御机制,它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组成部分可以迅速识别和抵抗感染,并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侵入。

与先天免疫系统相反,获得性免疫系统是通过遭遇病原体后产生免疫记忆细胞来提供持久的保护。

因此,获得性免疫系统能够在二次感染中更加高效地对抗感染。

二、免疫系统的致病功能尽管免疫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和内源性损伤的侵害,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也可能对身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误认自身组织为外来侵入者,从而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等。

此外,免疫系统也可能处于低下状态,无法有效地清除病原体,从而导致免疫缺陷病。

这些疾病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三、免疫系统的临床意义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不仅会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还可能给临床医学带来挑战。

通过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首先,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的理解有助于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

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成为一种重要策略。

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针对免疫系统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相关症状。

其次,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还为感染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途径。

针对免疫缺陷患者,可以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和使用替代性抗生素等手段来提高其免疫功能。

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分析学习资料

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分析学习资料

信号的转导
抑制性受体胞内段带有ITIM招募PTP终止激活
信号的转导(抑制信号启动后,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即被阻断)
两类受体的表达在时相上有差别:PTP的招
募和激活往往在免疫细胞行使功能活化之后:既保
证正向信号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免疫细胞活化并 行使功能),也使得免疫应答在适度的水平发生。
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独特位—抗 体分子所特 有的抗原特 异性标志, 其表位被称 为独特位。
T1
T2
T3
B1
B2
B3
抗独特型抗体——针对独特型的抗体称为抗独 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Id)。抗独特型抗体有 两种:针对支架部分的称Ab2α型,针对抗原 结合部位的抗独特型抗体称Ab2β型。
抗独特型抗体Ab2β是针对Ab1抗原结合部位的, 因此它的结构与Ab1针对的抗原决定簇相似, 故能与抗原竞争结合Ab1。这种β型的抗独特 型抗体被称为体内的抗原内影像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免疫调节的概念,参与免疫调节的成分 及其机制 2.掌握各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类型。
3.熟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解原理和活化诱导 的细胞死亡及其意义。 4.了解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淋巴细胞一旦被激活,也就 为自身的死亡创造了条件
(二)AICD的失效引发临床疾病
二、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几 乎所有的免疫细胞均表达神经递质受体和内 分泌激素受体 皮质类固醇和雄激素等下调免疫反应 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 增强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
(一)AICD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 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这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生理性反馈调节,仅针 对被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免疫细胞 其目的是限制抗原特异淋巴细胞克后表达FAs增加,活化 的CTL和NK细胞大量表达和 分泌FasL,FasL与免疫细 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细 胞凋亡

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当我们患上某些感染性疾病后,医生会让我们去做免疫功能检测。

相信大部分朋友对于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并不了解。

本文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下面分别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含义进行讲解。

以便大家能够对相关知识起到一定的掌握。

一、什么是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作为人体防御系统,不但可以抵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的侵害,同时能够对已经衰老、突变及退化或死亡细胞予以清除,维护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主要构成部分分别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免疫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功能正常,是保持机体免疫功能比较稳定的保障。

淋巴细胞属于最基础的机体免疫器官组成单元,其于免疫应答期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大细胞群为例,淋巴细胞可见T、B及NK细胞等。

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查,能够对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予以有效诊断,从而有助于相关性疾病的明确,并且可促进发病机制的分析、治疗效果观察以及预后评价等。

二、免疫功能检测的意义1、总T淋巴细胞(CD3+)CD3+增加多发生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其中可见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若CD3+降低,可出现以下情况,如存在白血病、采取免疫抑制剂治疗、放疗过程中,以及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2、Th细胞(CD3+CD4+)Th细胞减少常见于艾滋病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人。

还可发生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时Th细胞减少。

但对Th细胞的增多较罕见,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才可见到。

3、Ts细胞(CD3+CD8+)艾滋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病人体内Ts细胞会发生显着升高。

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和干燥综合征中则以Ts细胞减少为主。

4、Th/Ts细胞Th/Ts细胞比值降低常发生于艾滋病,恶性肿瘤和骨髓移植恢复期,但Th/Ts细胞比值升高,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I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此类疾病。

5、B淋巴细胞(CD19+)慢性细菌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肝病等重可产生B淋巴细胞升高,但原发性B淋巴细胞缺陷以及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时多有B淋巴细胞减少。

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方法
按标记物有无放射性将免疫分析方法分为放射免疫分析 法和非放射免疫分析法。非放射免疫分析法包括酶联免疫分 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
Ⅰ 种类
免疫分析法种类
电泳技术
酶联免疫 吸附测定
Ⅲ Ⅳ

放射测量法
化学发光法
免疫 传感器
阻抗法
放射免疫 测定法
分析方法简介分析方法简介分析方法简介荧光免疫测定技术它是以荧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示踪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其中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放射基结合分析法它用的示踪物不是荧光素而是采用稀土元素标志抗体排除了样品中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测定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蛋白质药物病毒等的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标记技术 Ⅰ


化学发 光免疫

抗原和抗体 的标记是化学发 光免疫分析中十 分关键的一个环 节。标记免疫步 骤不仅要求标记 产物不易脱落, 性质稳定,更主 要的是标记后标 记物应保持原抗 原或抗体的活性, 保持标记基团的 发光活性。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类
不要求的繁杂的分离技术, 使操作手续大 为简化,目前RIA 技术有很多改进, 如竞争性 放射免疫测定法及免疫放射测定法的运用, 使 操作更为简单化、自动化。
Ⅰ Ⅱ
分析方法简介
放射测量法
放射测量法( RM) 是多种物理、化学诊断新 技术。它主要用于血培养基中微生物的检验。
分析方 法简介

RM 的原理是根据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利用培 养基中的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或盐类的底物,代谢产生 14CO2, 然后通过仪器测量14CO2 的含量增加与否, 来确 定样品中有无细菌存在, 如向培养基中加入14C标记的葡 萄糖, 当样品中有细菌时, 含14C的葡萄糖可被生长的细 菌摄取吸收.

免疫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免疫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免疫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它能够检测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白细胞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分子。

免疫受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类专门用于识别和结合抗原分子的蛋白质。

本文将讨论免疫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受体的结构在免疫系统中,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受体: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

T细胞受体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成的,包括α和β链或γ和δ链,每个T细胞只表达一对。

B细胞受体是一种Ig蛋白质,它由两个Id和两个Ig链组成。

这些链由可变区和常量区组成,可变区允许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免疫受体的功能免疫受体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并与抗原结合,这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体内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关键步骤。

当一种外来抗原进入体内时,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会寻找并结合与其匹配的抗原。

当T细胞受体或B细胞受体与抗原结合时,它们会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随后会开始释放抗体或分泌细胞因子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此外,免疫受体还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免疫反应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和程度下进行,以避免对宿主组织的伤害。

为此,免疫受体可以发出信号,调节免疫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例如,调节性T细胞可以通过T细胞受体发出信号,抑制过度激活的T 细胞和B细胞,从而保持免疫平衡。

总结免疫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分子的蛋白质,包括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同时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维持免疫平衡。

通过对免疫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为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报告

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报告

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报告尊敬的XXX客户,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免疫功能检查,并整理了相应的分析报告。

以下是具体结果和相关解读:检查结果:1. 总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参考范围:1.2-3.6×109/L结果:2.8×109/L2. CD4+T细胞计数(CD4+ T-cell count):参考范围:410-1590 cells/μL结果:520 cells/μL3. CD8+T细胞计数(CD8+ T-cell count):参考范围:240-1200 cells/μL结果:880 cells/μL4. CD4+/CD8+比值(CD4+/CD8+ ratio):参考范围:1.0-2.5结果:0.595.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参考范围:≥15%结果:18%分析解读:根据免疫功能检查的结果,我们对您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对每个指标的具体解读:1. 总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执行。

相较于正常参考范围而言,您的总淋巴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表明您的淋巴细胞数量处于适当水平。

2. 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对于调节免疫应答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检查结果,您的CD4+T细胞计数为520 cells/μL,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说明您的免疫系统中CD4+T细胞的数量良好。

3. CD8+T细胞计数:CD8+T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负责识别并杀伤感染和异常细胞。

您的CD8+T细胞计数为880 cells/μL,属于正常范围,表明您的免疫系统中CD8+T细胞数量充足。

4. CD4+/CD8+比值:CD4+/CD8+比值是反映免疫功能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CD4+/CD8+比值应在1.0-2.5之间,而您的比值为0.59,低于正常参考范围。

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

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

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原理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主要依靠体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目标物质,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与测量。

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基于免疫反应,即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是指能够激发生物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化合物。

而抗体则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这种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原理,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测量。

在免疫分析技术中,常见的抗原与抗体配对包括单克隆抗体与抗原、多克隆抗体与抗原以及抗体与抗体等。

其中,单克隆抗体是指源自单个克隆B细胞的抗体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而多克隆抗体是指由多个克隆B细胞分泌的抗体混合物,能够结合多个抗原。

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层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免疫荧光法(IF)等。

以下以ELISA为例,介绍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ELISA基本上由固定相和液相两个部分组成。

固定相通常是将抗原或抗体特异性地固定在微孔板上,形成固定抗原或抗体。

液相是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及其检测试剂。

ELISA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 预处理:对待测样品进行稀释、纯化、浓缩等处理,以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和灵敏度。

2. 反应孔涂层:将具有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孔板中,并使其在孔底表面吸附固定,形成固定抗原或抗体。

3. 样品加入:将待测样品加入含有固定抗原或抗体的孔板中,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固定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4. 洗涤:通过多次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减少背景信号。

5. 二抗结合:将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相应的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加入孔板中,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形成特异性结合。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2)生化指标 (2)1、免疫球蛋白G(IgG) (2)2、免疫球蛋白A(IgA) (2)3、免疫球蛋白M(IgM) (3)4、免疫球蛋白D(IgD) (3)5、免疫球蛋白E(IgE) (3)6、游离轻链 (3)7、冷球蛋白 (4)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4)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4)10、补体成分Cq(Cq) (4)11、补体成分C3(C3) (5)12、补体成分C4(C4) (5)13、补体成分C5(C5) (5)14、补体成分C6(C6) (5)15、补体成分C7(C7) (5)16、补体成分C9(C9) (6)17、B因子 (6)18、备解素(P) (6)细胞检测 (6)19、T淋巴细胞(%) (6)20、淋巴细胞亚群(%)。

(7)21. E花环形成试验 (7)22.B淋巴细胞花环形成 (8)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 (8)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8)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 (9)26.自然杀伤细胞(NK) (9)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 (9)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 (10)其他 (10)29、抗肿瘤及慢病能力评估 (10)30、免疫组库分析 (10)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 胞 膜 抗 原 标 记

细胞固定 和膜通透



检测细胞内的细胞因子表达,细 胞必须在穿透细胞膜前被固定, 以维持细胞的结构完整性; 细胞固定选用paraformaldehyde: 含4%(w/v)paraformaldehyde的 中性pH缓冲液(Dulbeccos’ PBS) 细胞穿透选用去污剂saponin 应用抗体标记的缓冲液含代谢抑 制剂叠氮钠(0.09%w/v),抑制抗 体结合引起的细胞膜蛋白的再分 布
单核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析



LPS是单核细胞的 特异刺激剂 LPS刺激4小时全血 选定CD14-的淋巴 细胞群和CD14+的 单核细胞群 只有CD14+单核细 胞群表达细胞因子 TNF-
完整细胞和膜通透细胞对 细胞膜抗体标记的影响
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
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图谱

细胞内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决定免疫效应细胞的构成和形成 介导免疫功能的转化(保护性免疫和对病原 体的炎症反应) 任何异常调节形式将导致免疫病理状态: 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 在健康和疾病中起非常重要作用,是临床 和基础研究的重点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因子的优势




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细 胞因子的表达; 多参数分析确定细胞活 化状态、细胞系及亚型、 与其他细胞、组织结合 能力; 作用类型:autocrine, paracrine, or juxtacrine; 混合细胞群中分析特定 细胞类型
PMA和Ionomycin刺激4小时Paraformaldehyde固定、 Saponin膜穿透、GolgiStop阻断
此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以Th1为主
特定细胞亚群的功能状 态与某些疾病过程关系




两例HIV阳性患者CD4+T 细胞亚群对刺激反应存在 差异 #13患者CD4+和CD8+细胞 对PMA刺激的反应强与#1 患者 #13患者在观察的5个月病 情稳定 #1患者则很快恶化死亡
红色为CD123+DC、绿色为CD11c+DC、蓝色为嗜碱细胞
注意事项:




细胞的穿透:未使用含穿透剂的溶液稀释抗体,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结合抗体减少; 蛋白分泌的抑制:细胞激活过程未用蛋白转移抑 制剂,细胞因子不能在细胞内蓄积; 细胞内标记前细胞的固定:细胞内标记前没有固 定,含有Saponin的缓冲液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 适当的细胞活化体系: 非特异染色:FcR结合;抗体浓度过高。
超级抗原活化T细胞的机制



超级抗原即来自各种病毒和细 菌病原体的蛋白通过TCR-V 与APC细胞的HLA II类分子 相互作用刺激T细胞; 与处理过的抗原识别TCR-V 和TCR-V链不同,超级抗原 活化人类T细胞中表达TCRV T细胞; 链球菌内毒素(SEB)仅与TCRV6反应而不与TCR-V8作用
NK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
Th和Ts细胞亚群早期活化细胞
Th和Ts细胞亚群中期活化细胞
Th和Ts细胞亚群辅助因子表达


CD28信号: 仅仅TCR复合物与MHC复 合物相互作用不能诱导T细 胞活化,导致细胞长期低反 应性、无能或细胞死亡; 共刺激分子如CD28通过与 APC细胞上的CD80/B7.1 和CD86/B7.2相互作用, 与TCR复合物共同诱导T细 胞增殖、上调细胞因子及细 胞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涉 及T细胞生存因子如Bcl-xL。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 抗原摄取、处理和递呈给T淋巴细 胞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缺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 胞的系特异性标记(Lin-); 表达CD83和CMRF-44细胞膜标志; CD123、CD11c或HLA-DR
DC定义为R3区、R4区及R5区
外周血DC局限于R7=R1 and R2 (R3 or R4 or R5);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




Brefedlin A(BFA)在细胞被激活4小 时内阻止细胞内合成蛋白质转运, 使产生细胞因子滞留于细胞内 荧光素结合的抗体标记细胞膜标记 裂解红细胞、固定白细胞、细胞膜 穿透、荧光素结合细胞因子抗体标 记细胞,洗涤细胞 流式细胞仪分析
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对照的设置

细胞固定和膜穿透 后,应用同一克隆 的无荧光素结合抗 体处理,能够区分 细胞因子特异和非 特异染色


应用重组细胞因子 蛋白预处理阻断荧 光标记抗体结合, 区分特异荧光和非 特异荧光标记; 某些重组细胞因子 反而增加非特异背 景信号;
阴性对照和阳 性细胞对照


荧光素结合的Isotype Ig作为阴性对照,阴 性对照的抗体浓度应 该与抗细胞因子抗体 的浓度相同; 细胞内细胞因子阳性 对照细胞:检测操作 过程和抗体的特异性; 抗体浓度的确定


细胞经过固定和膜 通透后,荧光标记 的进入细胞内,到 达Golgi与细胞因子 结合; 目前已有多种形式 的荧光标记的细胞 因子抗体,包括 FITC、PE、PerCP、 APC等用于流式细 胞术多参数分析
荧光素和抗体滴度


荧光素增加;弱信号采 用PE或APC,强信 号采用FITC; 由于荧光素结合抗体 容易产生高水平的非 特异背景信号,最好 预先测定最佳抗体浓 度,否则存在假阳性


细胞因子的产生是 伴随细胞活化过程 产生的,如图; 多数情况下,未刺 激的白细胞产生很 少或难以检测到的 细胞因子,必须以 一定的方式体外活 化刺激细胞因子的 产生;
诱导细胞因子产生的条件
有多种活化因子能够 诱导大量的细胞因子 产生细胞,应用于流 式细胞术分析; 蛋白转运抑制剂能够 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 的蓄积,便于对细胞 因子产生细胞的检测


上图:IL-1 FITC/IL1a PE/CD14 PerCP/ TNF APC; 中图: IL-1 FITC/ IL-1 PE/CD14 PerCP /TNF APC; 下图: IL-8 FITC /IL-6 PE/CD14 PerCP /TNF APC;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CD45RA是表达外显子B的CD45家族,CD45不同 异型体存在于不同功能T细胞组份中,是既是重要 的粘附分子又是T细胞重要的发育阶段标志,处女 型或静止型T细胞表达CD45RA抗原
Fas/APO-1为跨膜蛋白,属于TNF超家族,介导细 胞凋亡,CD95在 多数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显著上调。
免疫功能分析
淋巴细胞成分及功能
T细胞活化动力学
流式细胞术 多参数分析


多参数分析的最大的优势 是能够在混合细胞群中对 特定细胞亚群进行分析; 如全血细胞的三色分析, CD3-PerCP选定CD3+细 胞群,分析CD4+细胞 CD69活化可以的表达;
淋巴细胞群的确定
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T淋巴细胞的Th和Ts细胞亚群


不同蛋白转运抑制剂对细胞因子产 生细胞检测的影响


应用PMA和Ionomycin刺激; GolgiPlug或GolgiStop阻断蛋白转 运; TNF、IL-4抗体标记细胞内因子; GolgiPlug能够增强TNF的检测; GolgiStop增加IL-4的检测信号; 两者均不增加自发荧光信号;
Th1/Th2细胞的检测及应用



新的Th1/Th2模型包括: 一系列表达细胞因子的特定细 胞群:T、B、NK和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 I型细胞涉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 应,迟发过敏反应、巨噬细胞 活化、下调II型反应,病毒、 某些细菌刺激; II型细胞涉及体液免疫反应,B 细胞增生、多克隆Ig分泌、下 调I型反应,原虫、过敏原刺激。
蛋白转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GolgiPlug,monensin 为一种离子载体,阻 断离子跨膜梯度转移; Brefedlin A,是真菌 代谢产物干扰从粗面 内质网到Golgi复合物 的管道转运
A GolgiPlug、B GolgiStop C 无蛋白转运阻止剂
FcR阻断


对于小鼠细胞需要用 于FcR阻断剂(纯化的 抗FcII/III受体抗体) 减少非特异性荧光染 色; 对于人和兔细胞可以 应用纯化同种的Ig或 血清预先阻断Fc受体
IL-2是T细胞产生和分泌 的细胞因子,诱导IL-2分 泌是T细胞活化的第一步; IL-2又是活化T细胞的重 要自分泌生长因子,是 产生细胞毒T细胞所必需 的; Th1型CD4+T细胞主要产 生IL-2和INF-,Th2型 CD4+T细胞则产生IL-4和 IL-10
Th1和Th2细胞
病毒感染患者的外周血 +细胞亚群 Th1/Th2 CD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