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 路径-学术报告
中国水问题:现状、趋势与解决途径
中国水问题:现状、趋势与解决途径王浩博士清华大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水无所不在,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生态的控制要素,人的60%—70%.也是水,水问题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问题、工程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问题,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就下面四个方面谈水问题:一、目前存在的中国水问题二、如何看待水问题,造成此视的原因三、目前水问题的发展趋势四、解决的可能途径一、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
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
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在洪涝灾害上的损失平均为100亿美元,其中洪水只占三成四,伴随洪水发生的涝灾占六或五。
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
水脏:水环境污染等。
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这四大类问题的基本情况是:首先说洪水。
从四个方面认识洪水造成危害的机制。
先说洪水形成的生存环境。
森林植被影响洪水,如森林植被好,同样的降水量,同样的气候条件,形成洪水的过程比较缓,总量也较小。
换句话说,就是可能造成的灾害的风险小一些。
第二个是洪水的演进环境,包括在河道里、江河湖泊里的吞吐、澄净的过程,这时就要看防洪的体系如何。
第三方面,就是在洪泛区中的财产多不多。
财产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第四个方面,是说洪水造成的灾害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做为社会来讲,就是对洪水的抗拒能力和耐受能力,即灾敏感性。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这四个方面能做好,就能有效控制洪水造成的灾害。
就我国目前来说,水多仍是心腹之患。
如长江98-99的大水。
这样的灾害在今后的十年、十五年内,下非常大的力气,才能有所控制。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能有所缓解。
目前,我国关于洪水的问题,大约和25年前或30年前的美国差不多。
国家一方面就防洪的投入不断增多,98大水之后,防洪投入的力度非常大,每年都在200亿以上。
摘要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
operation mode of a water bank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cluding water storage,water loan and water interest rate.Water storage and borrowing constitute the
Abstract
China is shortage of water seriously.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ight system and water right market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o ease the water shortages.From the practical viewpoint,the scope of water right transfer is limited,the legal protection of water rights transaction is not mature and water rights trading is with lots of risks.At present,the”water bank”as a
II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水权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权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为一大难题,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其中,水权制度是保障水资源利用、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
但是,实践中水权制度实施数不尽如人意,还需要深入探讨和完善。
首先,不同地区的水权制度设置存在差异,需要评估不同制度的优缺点,为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其次,现行水权制度中涉及的主体、权利、义务以及争议解决机制亟待完善,以保障公平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高效的利用。
因此,研究水权制度,探讨其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并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开展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经验。
二、研究内容1.研究水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征,包括我国现行水权制度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存在问题;2.分析水权制度在不同地区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比较不同制度的优缺点并探究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3.探讨完善水权制度的措施与路径,包括制度设计、监管机制、税费制度等方面;4.案例研究,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或场景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不同制度下的水资源配置、开发和利用情况;5.如何通过改善水权制度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水生态等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调研主要包括对水权制度理论与应用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审视,总结归纳不同制度的优缺点,引用成功案例作为参考,从而提出本研究的一些见解;实地考察主要注重对制度落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立法、生态、制度实施等多种方法,了解不同区域和场景中水权制度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增加本研究实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改进和优化水权制度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国水权交易发展现状及推进对策分析
S t u d y o n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a d v nc a i n g me a s u r e s o f w a t e r r i g h t t r a d i n g i n C h i n a / / L i u Yu n j i e , S h i Y u b o , Z h a n g B i n
长 期 以来 . 国家 对 水 资 源 的 开
发 、 利用 、 节约 、 保护、 治理 、 配 置 等 管 理 一 直 采 用 以 国家 宏 观 调 控 和 政 府 具 体 行 政 管 理 为 主 的治 理 模 式 . 通 过 水 资 源综 合 规 划 、水 中长 期 供 求计划 、 取水许 可 、 计 划 用 水 等 行 政 管理手段 。 基 本 建 立 了 横 向到 边 、 纵
中图分 类号 : T V 2 1 3 + D 9 2 3 . 2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6 ) 2 1 — 0 0 0 1 — 0 2
党 中央 、 国务 院 高度 重 视水 权 水
市 场 建 设 .党 的 十八 大 和 十 八 届 三 中、 五 中全会 作 出 了重要 部 署 。水 利 系统 贯彻 中央 决 策 . 加 快 水权 制度 建 设. 出 台规 范 性 文 件 . 搭 建 国 家 级 水 权 交 易平 台 .开 展全 国水 权试 点 . 推 进水 权 交 易工 作 . 充分 发 挥 市场 机 制 在水 资 源配 置 中的重 要 作 用 . 不 断 提 高水 资源 利用 效率 和效 益
、
水 权 交 易 的 背 景
向到 底 的管 理 体 系 借鉴 国 际 水 治
中国水资源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水资源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中国是全球四大水资源大国之一,但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水资源研究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并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研究热点1.水资源开发利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建设中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成为了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
在这方面,主要着眼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措施的改进,解决水资源开发过度和浪费问题。
2.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一直是中国水资源研究的关注焦点,通过加强对水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通过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水源,应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
3.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导致中国大规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探索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制定更加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水资源研究发展趋势1.建立水资源保护利用机制针对目前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建立优化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机制是未来水资源研究发展趋势。
例如,制定和实施水资源税、水权交易制度,推进水资源开发治理、流域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从而实现全面的节约用水管理。
2.加强水资源监控和追踪水资源的快速发展和利用,使得水资源追踪和管理成为水资源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发展趋势。
加密监测储备水资源量,进行信息化集中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仿真,确保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依赖于可持续的水资源。
3.倡导节水意识未来水资源研究还将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培养,普及水资源知识教育,推广水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公众参与,实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方案1.加强政策制定和政府管理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是资源短缺、用水量大,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类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并制定完备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推行流域管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尽可能地优化用水结构和水资源分配。
中国水权改革与对策
中国水权改革与对策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课题组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07期1. 经济建设:工农业发展需要水权确权及交易。
中国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灌溉,其中表现为两个需求,一是保证合法在册耕地有水灌溉;二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要以确认水权为前提。
中国一些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由于没有富余用水指标,工业发展新增用水需要通过水权交易解决。
丰水地区虽然水资源富有,但是随着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在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下,经济社会发展与用水总量之间矛盾进一步凸显,从机制上倒逼一些区域和取用水户通过水权交易来满足新增用水需求。
2.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保障生态水权。
在配置工业、农业等水资源使用权的同时,必须要明确生态水权,包括明确维持江河湖泊的最小流量,以及维护动植物物种等生态环境健康延续的用水量及水质等。
同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为政府回购水权用于生态创造了条件。
水利部《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回购的取水权,应当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
3. 政府治理:提升水治理能力需要放开末端水权。
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江河水量分配和行业用水配置是水资源宏观和中观配置,不能由市场配置。
而取水许可环节是水资源的微观配置,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但要区分水资源用途。
让市场在经营性用水的微观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和产生腐败。
另外,在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情况下,如果经营性用水末端水权仍由政府配置,将存在政府无偿审批和通过交易取得水权的双轨制,这一方面造成不公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水权交易制度的推行。
4. 社会公众:提高节水动力需要水权驱动。
中国一直在提倡节约用水,采取了很多节水措施,但总是处于“要我节水”态势,“我要节水”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开展水权确权及交易,可以把用水行为与其利益联系起来,能促进人们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形成节约使用的内在驱动力。
我国水权制度研究综述
并且容易造成遗漏工程费用 。因此首先应从国家层面 、部 门 层面、 地方政府层面, 分工 同步建设水权转让定价机制, 明确 各部门、 各级政府水价 的管理权限 , 协调各管理机制逐级 向下 分解使水价 各环节之 问连接紧密 ,规范市场秩序 。其次积极 开展水价监 督、 水价听证等工作 , 比较各类水权转让定价方法 的优 缺 点 , 选 取 适 宜 地 区特 点 的定 价 方 式 , 促 使 水 权 转让 顺 利
我 国水权制 度研究综述
庄
摘 要
妍
李晔明
7 1 0 0 5 4)
( 长安 大学环境 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陕 西 ・西安
本 文在 阐释水权概念的基础 上, 总结 了国内外水权 的研究历程。 水权制度建设分为确权和实施两大部分 , 在
给 出水权制度框架的前提下 , 就确权 中两大环节的关键技术水权分 配技术和水权转让展开 了详细论述 , 分析其 主要研 究方法以及具体工程实践。并针 对我国现行水权制度建设 中的不足提 出了几点建议 , 为我国水权建设进一步 的研究 提供参考 。
过选择各类约束条件 以及相应 的 目标函数建立 水权初始分配 规划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水权第二层次初始分配 中。郑剑
锋 等 根据 博 弈 论 的原 理 建 立 各 时期 河 流水 资源 的 分配 , 从 而 揭 示 河 流 水 资 源 分 配冲 突 的性 质 、 特 征、 后果 , 并提 出 了协 调 解 决办法 ,为我国流域水资源分配和水管理机制 改革提供 了参 进 行 。 ( 3 ) 加 强市 场 调 配 的作 用 。一 直 以来 , 我 国 水 权 制度 都是 考依据 。 靠 国家宏 观 调 控 , 例 如 跨 流 域调 水 、 实行“ 三条 红 线 , 四项制 度 ” 2 . 2水权 转 让 研 究 我 国在着手 开展水权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引导和鼓励有条 的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这些虽然在水资源调控 以及保 障供 但市场竞争不足, 水价相对偏低 , 造成 件 的地方探索水权转让实践, 旨在运用水权理论来规范和指导 水方面有 了一定成效, 市场调节是提 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的有 效途径 , 水 资源管理及实践活动。水权转让是水权人通过买卖、 赠予、 了水资源浪费。 租 赁 或 其他 合 法 的方 式处 理 水 权 , 是在 水 资源 总量 一 定 而 用水 即由供求变化引起水价涨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利 主 体 不 断 增 加 的 情况 下 重 新 分 配 水 资源 。水 权 转 让 依赖 于有 用效率 。因此应加强市场调节 在水权管理制度 中的地位 ,充 提 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 。 形或无形的水市场。近年来水权转让的研宄也引起了学者越 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有关水权建设的思考
国外水权建设案例介绍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水权分配
该州采用了基于水权的分配制度,将水权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和地区,并通过市 场机制进行水权交易,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美国加州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银行制度
加州通过建立水银行,实现了水权的买卖和调剂,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 水资源浪费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对未来水权建设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法律法规
从国家层面制定水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 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为地方实践提供指 导和支持。
加快制定和完善水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水权界定、交易、监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保障水权建设的法制基础。
促进多元化参与
加强技术支持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 的参与和合作,形成水权建设的多元化参 与机制,共同推动水权建设工作。
水权申请与审批
水权申请与审批是水权管 理的重要环节,申请人需 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审查 合格后方可获得水权。
水权交易市场
水权交易市场是实现水权 流转的重要平台,通过市 场机制实现水权的优化配 置。
水权的法律与政策
水权法律制度
水权法律制度是保障水权合法性 和公正性的法律保障,包括水资 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的界定、保
水权市场建设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我国开始尝试建立水权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 ,对水资源进行买卖和转让,以实现水资源的价值化和高效利用。
水权管理体制
我国的水权管理体制主要由政府主导,通过各级水利部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同时 ,政府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权管理,推动水权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水权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的关键,对于保 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水权制度完善研究论文
水权制度完善研究论文随着人类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水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高,其优先使用的问题也变得尤为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水权制度的完善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现有的水权制度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如何优化中国的水权制度。
一、水权制度的定义和意义水权制度是指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利用权益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在这个制度中,各利用单位一方面需要尊重水资源的存在和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水资源的使用权益。
另一方面也需要确保自身的利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水权制度是保证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水环境、确保供水质量和公平分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水权制度的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趋于完善。
目前,我国水权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包括“三旧”改造、水资源法、水法实施条例、水资源利用周转金暂行办法、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办法等。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研究水权制度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例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中国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等。
这些机构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水权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的,例如,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权益分配不合理、水权转让存在定价不公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2. 国外研究:国外水权制度的研究与我国类似,主要是通过对各国的实践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水权管理方案和建议,例如,美国的流域管理办法、匈牙利的水权交易市场等。
三、我国水权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措施1. 不足之处:我国现行的水权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利益冲突或资源浪费。
水权转让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机制不完善,价格不透明,不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
同时,水权保护和利用机制不够灵活,不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变化。
我国水权之路如何走?——水权制度建设现状、思路与措施
例》、 《 取 水 许 可 管 理 办 法》、 《 水 资 源 费 征 收 使 用 管 理 办 法》 等 法 规 规 章 对 水 资 源 使 用 权 的 取 得 、 流 转 、保 护 、监 管 进 行
广 东 、河北 、贵州 6省将 2 0 1 5 至2 0 1 1 年全 国累计发 放取水许 年控 制 指标 分 解 到县 。另外 ,分 可 证 7 0余 万 套 ,许 可 取 水 量 超 流域 分水 源 指标 分 解 工作 初见 成 过 4 0 0 0亿 立 方 米 ,约 占 当年 全 效 ,河南 、海南 、甘肃 、宁夏 4 国总 用 水 量 6 1 0 7 . 2亿 立 方 米 的 了 一 些 规 定 。 明 确 了 取 水 许 可 个 省 区已完 成 分流 域 分水 源 指标 6 6 %。 目前 地 表 水取 水 许 可 管 理 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分 解 。水 量 分 配方 面 , 目前 已经 的形 式 多样 ,多数 直 接 由流 域 管 明 确 了取水 权人 可 以依 法有 偿 开展水量分配 的流域主要集 中在 理机 构 或水 行 政 主管 部 门发 证 给 转 让 其 节 约 的水 资 源 ;明 确 了 北 方 缺 水 地 区 ,包 括 黄 河 流 域 水库 管 理单 位 或取 ( 引) 水 口门
3 、实施 了取水 许 可制 度 。 等 ,初 步建 立 了保 障水 资源 使 2 5个 省 区 市 基 本 完 成 省 级 向 地 1 9 8 8年 《 水 法 》 颁 发 至 今 ,重 用权 配 置 的相关 制度 。 《 取 水 市级 的指标 分 解工 作 。县 级 指标 要取 水 工程 ( 包 括耗 水 和非 耗水 许 可 和 水 资 源 费 征 收 管 理 条 分 解 方 面 ,辽 宁 、 江苏 、 江 西 、 工程 ) 基本 实 施 了取 水许 可 。截
我国水权之路如何走
配 置 中 政 府 与 市 场 的 作 用 ,增 强 加 快 推 进 水 权 制 度 建 设 的紧迫 感 。 1 . 1 关 于 水 资 源 资 产 产 权 的 认 识 水 资 源 是 基 础 性 的 自 然 资 源 ,按 照 《 决 定 》的 要 求 ,健 全 自然 资 源 资 产 产 权 制 度 ,就 需 要 建 立 健 全水 资源 资产 产权 制度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l 2 - 2 5
作 者 简 介 :杨 得 瑞 ,男 ,教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中 心 主 任 。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精 神 学 习体 会 专 栏
用 、 收 益 、 处 分 等 完 整 的 权 能 。 有 限 产 权 是 一 种 不 完 整 的 产 权 , 主 要 是 指 从 所 有 权 中 分 离 出 来 的 仅 是 节 约 的 水 资 源 可 以 流 转 ,不 属 于 节 约 的 水 资 源 也 应 当 可 以 依 法 流 转 , 如 企 业 生 产 规 模 尚 未 达 到 获
我 国水 权 之 路 如 何 走
杨 得 瑞 ,李 晶 ,王 晓娟 ,王 建 平 , 陈金 木 ,汪 贻 飞
( 水利 部发 展研 究 中心 ,北 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0 0 0 3 8 )
摘 要 :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作 出 了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总 体 部 署 , 在 新 的 形 势 下 推 进 水 权 制 度 建
员讲 话 。 l 2月 1 9 日 ,水 利 部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党 委 举 办 “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一 系 列 讲 话 和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重 要 精 神 , 务 实 创 新 做 好 水 利 发 展 研 究 各 项 工 作 ”学 习 中 心 组 扩 大 学 习 班 , 学 习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精 神 和 习近 平 总 书 记 系 列 讲 话 。 会 上 , 中心 领 导 班 子 成 员 结 合 自 己 学 习 心 得 和 研 究 工 作 实 际 , 分 别 从 完 善 水 利 投 入 政 策 、 发 挥 市 场 决 定 性 作 用 、 水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健 全 自 然 资 源 资 产 产 权 和 用 途 管 理 制 度 等 不 同 角 度 , 畅 谈 了 学 习 三 中 全 会 精 神 、 习 总 书 记 系 列 讲 话 的 体 会 和 对 做 好 水 利 发 展 研 究 工 作 的 思 考 ,现 将 学 习体 会 刊 登 于 此 , 以 飨读 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路径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王晓娟处长代表李晶副主任作“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路径”的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确定了市场化改革取向,明确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稀缺资源。
这些重大改革部署必将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产生巨大影响。
2000年以来,水权制度一直在研究探索。
专家学者就水权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实践中水权转让案例也很多。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权制度建设屡屡提出要求。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将国家水权制度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多次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2012年国务院三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中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我国水权之路处于什么阶段?水权到底是什么权利?水权制度有什么作用?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今后的水权之路该怎么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地向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
在学者、管理者、媒体中对中国水权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近年以来,发展研究中心做了大量水权研究课题。
先后完成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八个专题、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四个专题、城市用水权交易制度研究、北京市水权水市场建设规划研究、国外水权水价研究等。
2012年完成了水利部重大课题《我国水权制度建设实践推进研究》。
根据项目预算安排,2014-15年还将承担水利部重大课题《水权水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面结合本人以往研究成果,谈谈我对中国水权之路的分析与建议。
一、进展: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一)实践探索——从水权转让案例说起1、案例概况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一些地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探索。
我们没有时间回顾这些案例,但又必须从这些案例中为我们的分析提供实践支撑。
为此,对这些案例从空间分布、时间排序和类型划分上进行如下总结:从空间上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内蒙、宁夏、甘肃、新疆,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福建和广东也有少量交易案例。
从时间上看,水权交易实践一直都没有停止(详见表1)。
从类型上看,主要有农业向工业转让水权、区域间水库向城市转让水使用权、农民间水票交易、政府向企业有偿出让水权等四种。
每种交易类型其交易主体、客体、方式、价格等各有特点(详见表2)。
表1 我国水权交易案例时间序列表表2 我国水权交易案例类型划分表2、案例成效上述水权交易案例经过多年的检验,效果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其积极效果已经逐渐显现:东阳义乌水权转让,为加快义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夏、内蒙农业水权转向工业企业后,在不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新上工业企业项目的水资源瓶颈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采取的渠道防渗措施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具有明显的作用;渠道糙率的降低,减少了农民灌溉用水的时间,节省了水费。
张掖市农民水票交易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节水意识,促进了农民节水。
新疆吐鲁番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水权转换实践,解决了工业企业新建项目用水问题。
与此同时,相关流域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积累了水权交易规划、论证、审批、建设管理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经验。
3、案例启示我们从这些案例和效果中得到哪些重要启示呢?1、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缺水地区,水权交易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效率及效益,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瓶颈问题。
2、市场机制不但在水权转让中发挥作用,而且在水资源配置环节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吐鲁番之例最有代表性,并且对以水权置换进行水利建设投融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水权转让的需求。
多数案例是发生在资源性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地区。
4、在多数交易类型中,农业用水向工业和城市转让居多,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5、在上述各类水权交易案例中,只有投资灌区节水进行取水权转让的案例能找到法律依据,或者说最接近现行法规460号令关于取水权可以转让的规定,其他类型的交易案例,均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权实践探索已经超出现行法律规定,水权法律制度滞后于水权实践。
(二)制度建设——从水资源管理说起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水资源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北京召开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在开幕词中提出:“所有河流湖泊均为国家资源,为人民公有,应由水利部及各级水利行政机关统一管理。
不论人民团体或政府机构举办任何水利事业,均须先行向水利机关申请取得水权——水之使用权和受益权。
”这表明建国后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初始安排就是国家所有,这是国家对水资源实行开发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也表明我国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1、制度现状我国《水法》确立了水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细化了取水许可、水量分配等制度。
包括: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了水资源国家所有和用水户可以依法取得取水权的权属制度;建立了水资源规划制度、水资源调查评价和论证制度、水量分配制度、水资源调度制度、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农业灌溉水源、供水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占用补偿制度、水事纠纷处理制度、水政监察制度等。
这些制度有的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取水许可制度;有的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于2002年修订水法时建立的,如取水权转让制度。
这些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水权制度相关。
2、制度面临的新要求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实施,有效地保障了我国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是,面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它在水资源短缺且用水指标分配完的地方遇到了新问题,对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以鄂尔多斯市为例:鄂尔多斯市的工业用水指标全部分配完。
但是全市取得国家和自治区核准备案的工业项目仍有102个未取得用水指标,缺口达到4.41亿立方米/年。
其中:国家发改委核准8个,需水1.85亿立方米/年;自治区发改革委核准备案57个,需水1.96亿立方米/年;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核准备案33个,需水0.58亿立方米/年;市级核准备案4个,需水0.02亿立方米/年。
这么大的用水缺口怎么解决?鄂尔多斯市提出利用市场机制,申请跨盟市水权转让。
鄂尔多斯市面临的问题和前面提出的水权交易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迫切要求建立健全水权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研究,水权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认识有分歧、基础工作弱、制度不完善、实践不充分。
1、认识有分歧在水权制度建设问题上,存在不少认识上的分歧。
包括对于水权的定义、可交易水权、可交易水权的主体、区域用水总量指标、水权的期限、水权制度的作用、水权制度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系、水权制度建设阶段的判断、推进水权制度的时机等。
这些认识分歧不解决,将影响我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
2、基础工作弱区域用水指标和水量分配是水权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区域用水指标正在逐级细化,地市级和县级的分解工作还未完成;绝大多数跨省江河和省内跨区河流未完成水量分配,已经开展的水量分配方案多数缺乏相关的落实制度,而且与取水许可管理不够衔接;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等水资源监控能力不足。
确认水权困难不少。
3、制度不完善一是缺乏具体的配套办法,如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权转让的具体办法;二是法律空白,需要创新,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水使用权确认制度、取水许可有偿取得制度、水市场监管制度、第三方影响评估与补偿制度、水权损害评估与补偿制度等;三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如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制度等。
四是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制度,如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等。
4、实践不充分。
一是取水许可制度不彻底、不规范。
2011年全国许可取水量仅占当年全国总用水量66%,南方多数灌区和北方多数取用地下水的农业用水户未办理取水许可证。
在不少地区,许可水量普遍偏大。
在黄河流域及其他一些地区,存在重复发证现象。
一些地方水权交易探索积极性高,但做法还很不规范。
农民用水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都非常薄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研判:对争议问题的再认识(一)关于水权定义水权定义直接关系到水权制度建设中权利义务的设定与行使。
那么,到底水权是什么?区域用水总量指标是不是水权?研究认为: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
水资源所有权:法律规定归国家所有,具体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配置和监督管理)。
水资源使用权:依法授予取用水者的权利,具体权能包括使用、收益和依法处置。
在水法中明确为“取水权”,在物权法中明确为“用益物权”。
在460号令中明确取水权可以有条件地转让和变更。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权是指水资源使用权。
区域用水总量指标:是管理性的控制指标,在性质上属于区域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是对区域内所有用水户水权的总体配置和管理权限。
在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的流域和区域,可探索总量控制下的区域间水量交易,南水北调受水区可探索地区之间分水指标的交易。
这些都是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只是目前没有法律规定。
关键看是否有实践需求?如果有,应当鼓励探索,但要注意交易的前提是确实有剩余水量,而不是为了寻租。
基于“物权法定”原则以及权利应当具有明确的主体、客体、内容等法理,政府不应当是水资源使用权人。
(二)关于水权制度的作用对水权制度作用的认识,关系到今后水资源管理政策取向,关系到今后我国水权之路怎么走。
有的认为水资源管理主要靠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发挥空间有限;有的则认为水权制度建设是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那么,水权制度到底有多大作用?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市场机制是否可以作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从国外水权制度上看,在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水权制度已成为现代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制度,成为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主要手段,并且将水权作为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