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合集下载

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优化

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优化

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优化作者:吴存兵,吴君艳,李西腾,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4期吴存兵1,吴君艳2,李西腾2,陶维春3,何园园1,任悦1(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江苏淮安223003;2.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1;3.淮安市粮油质量监测所,江苏淮安223001)摘要:通过对藜蒿(ArtemisiaSelengnesisTurcz.)的浸泡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样品常温浸泡65min,超声30min,80%(V/V)乙醇提取,超声功率257W,液料比34mL/g。

在此条件下提取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8.26±0.10)mg/g。

该提取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藜蒿(ArtemisiaSelengnesisTurcz.);三萜类化合物;超声波;响应面试验中图分类号:TS2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4-6110-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4.055收稿日期:2014-09-28基金项目:江苏省淮安市科技局项目(SN1082)作者简介:吴存兵(1980-),男,安徽淮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检测与分析研究,(电话)13952384972(电子信箱)wucunbingw@163.com。

藜蒿(ArtemisiaSelengnesisTurcz.),属菊科蒿属,又名芦蒿,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经人工栽培后,能成为对人体无污染的特种绿色蔬菜食品。

藜蒿营养价值丰富,每100g藜蒿含有维生素C3.73mg、维生素B2 0.28mg、胡萝卜素139mg、蛋白质3600 mg[1]。

藜蒿一般生长在低洼潮湿的河湖岸边以及沼泽地带。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2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2

4、研究概况
游离三萜 1963~1970年——发现232个 1990~1994年—— 发现330个(多为新骨架) 三萜皂苷 1966~1972年——鉴定了30个皂苷
1987~1989年—— 鉴定了1000多个皂苷
(尤以海洋生物中得到不少新型三萜) 5、结合糖种类 单糖—— glc、gal、xyl、arab、rha、fuc、
21 18 17 11 1 19 13 9 3 14 30 5 29 28 7 15 27 20 22 24 26 25
HO
20
24
O OH
OR3
R1
环黄芪醇
R1O OR 2
R2
H glc H glc
R3
H H glc glc
H
黄芪苷Ⅰ xyl(2,3-diAc) 黄芪苷V glc(1→2)xyl黄芪苷Ⅶ xyl


C4- β 、 α - 2个CH3
C13-αCH3
20 22
17 13 9 10 3 HO H 4 5 H 8H 14
楝烷型(meliacane)
23
20 18 17 19 1 9 7 11 30 13 14 15
O 21
Hale Waihona Puke 35H H
H
HO
29 28
五环三萜
• 一、齐墩果烷型(oleanane)
glcA、 galA、qui等
双糖、三糖、四糖 6、结合位置—— C3、C28、C16、C23、C29
7、生源途径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squalene) 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
合欢酯(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尾尾缩合生成。

灵芝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总三萜的含量测定(精)

灵芝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总三萜的含量测定(精)

— 70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第24卷第5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0 Sept.,Vol.24 No.5灵芝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赤芝和紫芝的总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强壮、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等功效。

灵芝主要成分为多糖类和三萜类。

三萜类成分复杂,曾祥丽等[1]报道灵芝含有122种三萜类成分,其中最主要是灵芝酸37种。

林志彬等研究认为灵芝三萜具有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保肝、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等药理活性[2-5]。

本文对灵芝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总三萜的含量测定作以下报道。

1 仪器、试剂旋转蒸发仪(日本生产,EYELA ROTORYEVAPOPATOR N-1000);GB204电子天平(瑞典);75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灵芝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总三萜的含量测定侯敏娜1,刘剑 2(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责任公司,陕西商洛 726000)摘要: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定其总三萜的含量。

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用硅胶柱进行总三萜分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含量。

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用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 ;用 30倍量硅胶装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和7:3)进行洗脱;经分离得到针状晶体Ⅰ和Ⅱ,测定该品种中灵芝总三萜含量为9.07%。

结论本提取方法稳定可行,可作为灵芝三萜工业化生产的参考。

关键词:灵芝三萜; 提取分离 ; 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S56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005-0070-02 Ganoderma Triterpenoids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TriterpenoidHOU Min- na1 , LIU Jan2(1.Shan’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Xianyang 712046, China ;2. Shan’anxi Xiangj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Shangluo 72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ign the best out of Ganoderma triterpenoids extract programs and separ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d the total content of triterpenoid. Methods Filter through the orthogonal extraction method, using silica gel column for the total separation of triterpenoids by ultraviolet -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triterpenoid content. Results The optimum extraction method is to use fi ve times the amount of 95% ethanol was extracted three times for 1.5 hours each time; loaded with 30 times the amount of silica gel column with petroleum ether - ethyl acetate (9:1 and 7:3 for elution; by ultraviolet -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n order to ursolic acid as a reference substance, the total triterpene content of Ganoderma lucidum were determined. Conclusion The extraction method is stable and feasible, and Ganoderma triterpene content was to 9.07%.Key words: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e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厂);硅胶G (青岛高能达化工有限公司);薄层层析硅胶板HSGF254(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熊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2. 碱提酸沉法
利用内酯化合物在热碱液中,开环成盐而溶于水中,酸化后又 闭环, 析出原内酯化合物的特性来提取倍半萜类内酯化合物。但
是当用酸、碱处理时,可能引起构型的改变, 应加以注意。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3. 吸附法
1. 活性炭吸附法: 苷类的水提取液用活性炭吸附,经水洗除去水
(二) 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1. 结晶法分离 2. 柱层析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中性氧化铝)。 亦可采用硝酸银柱层析进行分离。 3. 利用结构中特殊功能团进行分离 如倍半萜内酯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加酸后又环合,借此可 与非内酯类化合分离;
萜类生物碱也可用酸碱法分离。不饱和双键、羰基等可用加 成的方法制备衍生物加以分离。
(6)
(140mg)
(7)
(84mg)
(8)
(89.4mg)
(9)
(201mg)
(10)
(79mg)
(11)
(51.6mg)
(12)
(89mg)
(13~18)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冬凌草叶干粉(2400g) 乙醚提取 残渣弃去
冬凌草甲素的分离
乙醚液 回收乙醚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TYPE OF TERPENOIDS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TE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一) 萜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1. 有机溶剂法
2. 碱提酸沉法 3. 吸附法
(二)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1. 结晶法分离 2. 柱层析分离
3. 利用结构中特殊功能团进行分离

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进展

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进展

具有优秀的保肝活性。
物有显著的抑制 HIV-1 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在抗 HIV
病毒的作用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
抑制 HIV 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或膜的融合,同时还抑制
HIV-1 反转录酶、HIV-1 蛋白酶等生物成分[6]。
分的研究已十分广泛,其中对于灵芝三萜的药理研究最
1.4 调节血脂作用
的灵芝三萜与羟自由基反应,加入结晶紫后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以检测灵芝三萜的抗氧化性。显而易见,反应
介电常数,从而改变水的极性。在亚临界下离子水合、
后溶液吸光度越大,
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就越强[14]。
离子缔合等微观结构发生特殊变化。此外,亚临界水还
可以充当酸碱催化剂或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
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种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在上古时期,灵芝被称
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
心神不宁[1],其用药部位为子实体。灵芝含有萜类化合
物等有效成分。本文论述了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及抗
氧化特性,
以期为产业化生产和药理研究提供帮助。
1 灵芝三萜的药理作用
自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对于灵芝脂溶性成
超氧阴离子在人体内有一定数量存在,不发生化学
参与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的降解及其他反应产物的提
变化且对人体无害,但与羟基(-OH)结合后的产物会导
取。相对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亚临界水提取具有
同时还能
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以及诱导癌细胞凋亡等抑制癌细胞
在体内扩散。灵芝三萜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不同的三萜
类物质对于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也不同,如子实体中提取
纯化的中性三萜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活性抑制作用,而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O H
RO
H
甘草次酸 甘草酸 乌拉尔甘草皂苷A 乌拉尔甘草皂苷B 黄甘草皂苷
R H β-D-gluA2-α-D-gluAβ-D-gluA2-β-D-gluAβ-D-gluA3-β-D-gluAβ-D-gluA4-β-D-gluA-
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42H62O16 ; 822.92 药理作用: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毛细血 管通透性,减轻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的 血清胆甾醇。 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6O4 ; 470.64 药理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抗菌、抗肿瘤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 作用,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气 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眼耳鼻喉科炎症及溃疡等。
20 22 23 17 16 15 24 8 4 19 10 5 29 9 18 13 14 30
26
H
8 7
H
6
H
羊毛脂甾烷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四环三萜主要有以下类型。
1、羊毛脂甾烷型 (Lanostanes)
2、大戟烷型 (euphane)
3、达玛烷型 (Dammaranes)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与分离 五、结构测定
第一节
子。


三萜 (triterpenes):多数通式为 (C5H8)6,基本母核含30个碳原
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由三萜与糖而成的一类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且水溶
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结构中多有羧基,故又

8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8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羊毛脂烷、达玛烷、甘遂烷、环 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烷、 楝苦素型和原萜烷型三萜类。
一、羊毛脂烷型
21 12 19 1 3 4 28 11 9 10 18 17 20 22 23 27 24 26
H
8
13
15 30
H
7
29
H
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 )
从环氧鲨烯由全椅 -船 -椅式构象形成,其 A/B, B/C, C/D环均为 反式。 10 、 13 、 14 位 分别连有b, b, a-CH3, C20为R构型,C17侧链 为β构型,C3位常有OH存在。
+ HO
Baccharenyl cation
+
HO
Lupenyl cation
H +
HO
H
H
Oleanyl cation
H
HO
b-amyrin
+
HO
Oleanyl cation
H H H +
HO
H
H
a-amyrin
HO
Section Three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 少数三萜类成分也存在于动物体,如从羊 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鱼肝脏中分 离出鲨烯;从海洋生物如海参、软珊瑚中 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21 12 19 11 9 18 17 20
22 23
24
26
27
H
8
13
三、存在形式
1 3 4 28
10
15 30
H
7
29
H
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 )
结构类型和重要化合物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吕超田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吕超田

灵芝( GANODERMA) 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 多孔菌科、灵芝属的子实体,作为传统中药已有 2000 多年的 历史,《本草纲目》对其药性和功效作了详尽的记述[1]。灵芝 三萜化合物,是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另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 性的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如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抗肿瘤、抗 病 毒,保 肝 护 胆,降 低 胆 固 醇、降 血 脂、降 血 糖 等[2],目前已分离到的灵芝酸类化合物有 130 余种[3]。目前 对灵芝酸的发酵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较多,而对其提取纯化 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提取纯化直接影响 到灵芝酸制品的质量和药理作用,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也有 利于灵芝酸制品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对其 研究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 1 有机溶剂浸提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 有机溶剂,传统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浸提为主[4]。袁媛 等用无水乙醇在热水浴中回流浸提灵芝子实体中的灵芝三 萜,得到最佳工艺条件: 溶剂为无水乙醇,用量为 18 倍量,时 间为 2 h,温 度 为 80 ℃ ; 在 最 佳 条 件 下,三 萜 的 提 取 率 达 94. 47%[5]。张宪民等以提取率和灵芝醇 A 量为指标,以提 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采用正交试 验设计,得到最佳提取工艺: 以氯仿或丙酮为提取溶剂,加热 回流提取 3 次,每次提取 3 h,三萜类物质的提取率则相对较 高,而糖、氨基酸等大极性物质的提取率较小[6]。王林等采 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了灵芝菌丝体中胞外灵芝酸的正丁 醇提取工艺,得最适提取工艺: 乙醇沉淀上清液用正丁醇在 25 ℃ 、pH 值为 4. 0 的条件下萃取,静置 24 h,得胞外灵芝酸 最大得率为 0. 67 g / L[7]。 1. 2 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 2 × 104 ~ 1 × 107 Hz 的声波,其在媒质中传播时,通过机械作用、空化作用和 热作用,产生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化学等一系列效应,可 用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8]。用超声波提取灵芝三萜,可提 高提取率,缩 短 提 取 时 间。姚 松 君 等 以 赤 灵 芝 子 实 体 为 原

中药化学三萜

中药化学三萜

25
21
OH
20
17 13
14 8
O O
H
达玛烷
HO H
酸枣仁皂苷元
4、葫芦素烷型 B/C为顺式稠合; 5,8,9-β;10-α
葫芦烷
罗汉果甜素V
6
,
g
1
l
c
2
,
1
O glc glc
H
OH
HO
H
H
1, 6 glc glc O
H
5、原萜烷型 C20-S构型;10,14-βCH3;8-αCH3
泽泻萜醇A
(3)Rosen-Heimer反应:纸片反应 25%三氯醋酸乙醇液;100℃显红-紫色
(4)Salkowski反应:试管 氯仿-浓硫酸;硫酸层(下层)——绿色荧光 氯仿层(上层)—— 红色或青色
(5)Tschugaer反应:试管
冰醋酸-乙酰氯-ZnCl2 ;稍加热,红色
(6)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香草醛-定量
均有旋光性。
3、溶解性
游离三萜——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
甲醇、热乙醇和稀醇,难溶于低极性有 机溶剂。
正丁醇常作为皂苷的提取溶剂。
4、发泡性: 持久、不因加热而消失。
5、溶血性
溶血指数:
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恒温)下 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 解的最低浓度。
2、 13C-NMR
C=O:150-210ppm C=C :110-180ppm 糖端基C:90-110ppm 苷元与糖连接的C:70-85ppm 糖上其他C:65-85ppm 苷元上的C:10-70ppm 季C:37-43ppm
用于区分五环三萜的类型。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复习:三萜类化合物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复习:三萜类化合物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复习:三萜类化合物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复习: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是由数个异戊二烯去掉羟基后首尾相连构成的物质。

大部分为30个碳原子,少部分含27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概述1.定义:三萜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

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糖醛酸等组成。

由于该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此称为皂苷。

结构中多具羧基,所以又称之为酸性皂苷2.分布: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伞形科、毛茛科、石竹科、葫芦科、鼠李科等植物分布较多。

如:人参、三七、甘草、柴胡、黄芪、远志3.生理活性:具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生育等活性。

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肝炎人参皂苷B2、柴胡皂苷A——降低高血脂甘草次酸——抗病毒作用4.生物合成焦磷酸金合欢酯(倍半萜)经过尾-尾缩合形成鲨烯,鲨烯在经过不同方式环合形成三萜化合物(二)分类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1.四环三萜达玛烷型:C8和C10有β-构型的角甲基,13位有β-H,17位的侧链有β-构型,C20(手性碳)构型为R或者S 书P232羊毛酯烷型:C20为R构型,侧链的构型分别为10β、13β、14α、17β 书P2302.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又称β-香树脂烷型,五环无侧链,8个角甲基程8个单峰,无裂分,H积分为3;A/B环、B/C环、C/D环均是反式,D/E 环均是顺式书P235乌苏烷型:α-香树脂烷型,多为乌苏酸衍生物。

8个角甲基,C29和C30上的甲基形成H积分为3的二重峰(有裂分) 书P236 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的H谱区分:E环上的'取代基有无甲基的裂分,有则为乌苏烷型,没有则为齐墩果烷型。

羽扇豆烷型:E环为五元碳环,19位有异丙基为α-构型书P237 羽扇豆烷型与齐墩果烷型不同点:C21与C19连成五元环E环,D/E环为反式。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1. 本文概述茯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珍贵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种三萜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茯苓药材中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作用。

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茯苓药材的来源多样,其品质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茯苓药材指纹图谱对于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对茯苓皮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茯苓药材的指纹图谱,以期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茯苓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而且对于推动茯苓药材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茯苓,又称延胡索,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

在我国,茯苓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常与其他中药方剂配伍使用,具有利尿、镇静、滋补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萜类成分是茯苓主要的药效成分之一。

近年来,对茯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上。

这些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茯苓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茯苓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为建立准确、可靠的药材指纹图谱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中,HPLCMS联用技术被用于对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的茯苓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可以评估不同来源茯苓的质量差异,为茯苓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第八章 三萜及其苷

第八章  三萜及其苷
3 11 1 4 10
R3 R R2
17
R1 8 R4 15
HO
四、五环三萜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Triterpenoids)
√ • • √ • √
齐墩果烷型( 齐墩果烷型 Oleananes ) 乌苏烷型( 乌苏烷型(Ursanes) ) 羽扇豆烷型( 羽扇豆烷型(Lupanes) )
20R 原 参 醇R 人 二 =H 20R 原 参 醇R -O 人 三 =α H
羊毛脂烷型( (二)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s )
• 结构特点 A/B, B/C, C/D环均为反式 C/D环均为 环均为反式 10、13、14位分别连有β, β, α-CH3 10、13、14位分别连有 位分别连有β CH3 8位连有β-H 位连有β C17侧链为β构型 17侧链为 侧链为β C20为R构型 20为
羊毛脂烷
大戟烷
• 从藤桔属植物 Paramignya monophylla 的果实分离得到: 的果实分离得到:
20 17 13 8 14
OH
10 3
H
O
4
H
3-oxotirucalla-7,24-dine-23-ol
(五)楝烷型(Meliacanes) 楝烷型(Meliacanes)
• 结构特点 26个碳 个碳 A/B, B/C, C/D均为反式 均为反式 8、10、13位分别连有 β, β, α,-CH3 、 、 位分别连有
A
4 10 20 17
羊毛脂烷
C 9 B
8
13 D 14
环阿屯烷
常见中药成分:黄芪苷 常见中药成分:
2 4 2 5 2 0 1 9 1 3 0 6 9

中药化学第八章三帖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第八章三帖类化合物
某些萜类(如三萜酸),胺类、脂肪酸、树脂和酸败的油脂类也可 引起溶血,因此在进行溶血试验时要注意将三萜皂苷纯化后再做 (胆甾醇沉淀,沉淀得到的甾体皂苷再作溶血试验)。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1.醇类溶剂提取法
为提取皂苷首选方法
(1)含油脂高的原料可事先用石油醚脱脂以后再用醇提, (2)过滤时要趁热。
连一去氧己糖 479[(M+Na)-162-162-146-132]+准分子离子峰-己糖×2-去氧己糖-戊糖:
去氧糖前连戊糖,且此四个单糖组成一条糖链 479=齐墩果酸分子量+Na (苷元):糖链全部打掉。
以上FD-MS测定数据与该三萜皂苷的分子量及糖链连接顺序完全吻合。
三、NMR谱 1.1H-NMR: 可提供甲基质子、连氧碳上质子、烯氢质子及糖端基质子结构信息。
环的碎片峰.
由于分子中存在C12双键,具环己烯结构,故C环易发生RDA裂 解,出现含A、B环和D、E环的碎片离子峰。
(2) 羽扇豆醇型三萜皂苷元 其特征碎片离子峰为失异丙基碎片离子峰[M-43] + 。
2.三萜皂苷 主要以FD-MS和FAB-MS测定。
例 :齐墩果酸-3-0-β-D-葡萄糖基-(1→4)-0 -β -D-葡萄糖基-(1→3)0-α-L-鼠李糖基-(1→2)-0- α -L-阿拉伯糖苷.
2.大戟烷(euphane)型
17 13
H 14
H H

结构特点 是羊毛脂烷的立体异构体, C13、C14和C17 上的取代基构型与羊毛脂烷相反,分别是 13α、14β、17α-构型。
COOH
9 8 7
O H
乳香二烯酮酸 △7(8) 异乳香二烯酮酸 △8(9)
3.达玛烷(dammarane)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1 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如:将药材用乙醇浸提3次,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浸膏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1/3,用饱和NaHCO3溶液碱化,取氯仿层部分浓缩,得到棕色浸膏将所得浸膏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等。

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由于SFE在萃取过程中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且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特点,在中药化学成分的萃取分离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

崔星明等[3]采用SFE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

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

雒廷亮等[4]采用SFE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SFE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1.3 半仿生提取
该法模拟口服给药,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材先用一定pH值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 值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据报道此种方法经济实用,可保证疗效[5]。

龚慕辛等[6]通过比较水、不同浓度的乙醇、半仿生法及碱水提取对齐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半仿生提取齐墩果酸,提出量远高于一般水提。

以pH=12的碱液提取女贞子可以使齐墩果酸提出量大于75%乙醇的提出量,并且齐墩果酸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将提高,提取成本也大大降低。

1.4 超声循环技术
黄书铭等[7]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时,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通过实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

1.5 化学衍生法
化学衍生法chemical derivatizationmethod是色谱分析中用未处理样品的一种方法。

衍生化的目的是使那些本不能直接进样分析的物质经过衍生化反应后转变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色谱分析的物质。

仲兆金等[8]用重氮烷和卤代烃的化学衍生法使结构相近、难以分离的三萜酸酯化,不改变三萜骨架结构,利用其酯化物容易分离的特点,分离后再部分水解,分得茯苓三萜,确定其结构。

2 中药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中药总三萜类成分的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中药质量评估的一种检测手段。

如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9],灵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0],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11]等。

3 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
目前用于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有光谱学、生物学及色谱学方法等,尤以色谱法应用最广泛。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法,以及它们与质谱联用技术等。

其中薄层色谱法经济、简单、分离能力强,相当一部分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定量,但其重现性、选择性较差,直到高效薄层色谱法的出现才得以改善[12]。

气相色谱法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占有一定比例[1314]。

由于该方法要求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许多挥发性较弱的三萜类化合物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三萜类化合物分析的最常见方法。

另外,
随着液质联用(LC MS)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定量研究中日益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高锦明.植物化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255281.
[2]郝宏曹,朱旭芬,曾云中.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及调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2):224230.
[3]崔星明,王勇为,陈光宇.超临界流体萃取芦笋中熊果酸的研究[F].上海农业学报,2004,21(1):123123.
[4]雒廷亮,张景伟,曹文豪,等.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5,22(2):68.
[5]易中宏,郑一敏,胥秀英,等.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J].药,2005,16(4):847848.
[6]龚慕辛,贾富霞,王敏,等.不同提取方法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1999,10(3):53.
[7]黄书铭,杨新林,张自强,等.超声循环提取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5):508510.
[8]仲兆金,刘浚.衍生法分离茯苓三萜[J].中药材,2002,25(4):247.
[9]黄书铭,杨新林,黄健,等.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灵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4(6):555558.
[10]张雁冰,王克让,刘宏民.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29530.
[11]Corthout J,Naessens T,Apers S,et a1.Short communication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ensitometr[J].J Pharm Biomed Aanl,l991,21:187192.
[12]Kuanzinger A.Baumelster A,Cuda K,et a1.Determ inationofll ket0bo swellic acid in human plasm[J].J Pharm Biomed Anal,2002,28:729739.
[13]武星,严铬铬,刘琬晖,等.超临界提取东北刺人参挥发性成分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28.
[14]张杰,张亚芝.野生龙胆的生态学调查[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36.
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是初级中药士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分段沉淀法:(适合于皂苷的分离)
①原理:利用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

②操作:将粗皂苷先溶于少量甲醇或乙醇中,然后逐滴加入乙醚、丙酮或乙醚-丙酮(1:1)的混合溶剂(加入量以能使皂苷从醇溶液中析出为限),边加边摇匀,皂苷即可析出。

③分段沉淀法,逐渐降低溶剂极性,极性不同的皂苷就可分批沉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段沉淀法虽然简便,但难以分离完全。

2.胆甾醇沉淀法
①原理:皂苷可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三萜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不如甾体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②操作:先将粗皂苷溶于少量乙醇中,再加入胆甾醇的饱和乙醇溶液,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混合后需稍加热),滤过,取沉淀用水、醇、乙醚依次洗涤以除去糖类、色素、油脂和游离的胆甾醇,然后将此沉淀干燥后,用乙醚回流提取,胆甾醇被乙醚提出,使皂苷解脱下来,残留物即为较纯的皂苷。

但是,此法已经基本不被应用。

3.色谱分离法
色谱法是目前分离三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采用多种色谱法相组合的方法。

①吸附柱色谱法;②分配柱色谱法;③高效液相色谱法;④大孔树脂柱色谱;⑤凝胶色谱法。

(1)吸附柱色谱法:
①常用方法,可用于分离各类三萜化合物。

②依据所用的吸附剂性质的不同,分为正相吸附柱色谱和反相吸附柱色谱。

③正相吸附柱色谱的吸附剂常用硅胶。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④反相柱色谱通常以键合相硅胶Rp-18、Rp-8或Rp-2等为填充剂。

(2)分配柱色谱法:多用于分离皂苷,常用硅胶等作为支持剂,固定相为3%草酸水溶液等,流动相为含水的混合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水,正丁醇-水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分离皂苷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分离效能较高。

用于皂苷的分离制备一般采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乙腈-水等系统为洗脱剂。

(4)大孔树脂柱色谱:适用于皂苷的精制和初步分离。

操作:将含有皂苷的水溶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后,先用水洗涤除去糖和其他水溶性杂质,
然后再用浓度由低到高的甲醇或乙醇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极性大的皂苷可被l0%~30%的醇洗脱下来,极性小的皂苷则被50%以上的醇洗脱下来。

(5)凝胶色谱法:分子筛的原理来分离分子量不同的化合物,在用不同浓度的甲醇、乙醇或水等溶剂洗脱时,各成分按分子量递减顺序依次被洗脱下来。

即分子量大的皂苷先被洗脱下来,分子量小的皂苷后被洗脱下来。

应用较多的是在有机相中使用的Sephadex LH-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