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种子形态构造和生理特性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为内胚乳,少数植物如甜菜、菠菜 的胚乳为外胚乳。
三类胚乳在外观、功能上无明显区别,属于同功不同源。胚乳 的位置、组织的质地、细胞的结构和所含物质种类因植物种类有很 大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品种也不尽相同
• 一般果实种子果皮上常见的构造有:
果脐、发芽口、茸毛、花柱遗迹(残物)
果脐有的裸露,如小麦、高粱,有的外附果柄,如玉米;
发芽口多数为果皮所掩。果脐、发芽口的位置亦由子房 内胚珠的类型所决定,与真种子相同。
外果皮上茸毛的长短、疏密,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 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差异极悬殊,既使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 子大小差异也很大(附表1),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表 1-1 主要作物种子的大小
作物
种子大小(mm/粒)
长
宽(Ф)
Fra Baidu bibliotek
厚
千粒重 (g)
水稻 5.0~11.0 2.5~3.5 1.5~2.5 15~43
小麦
4.0~8.0 1.8~4.0 1.6~3.6 15~88
玉米 6.0~17.0 5.0~11.0 2.7~5.8 50~1000
大麦 7.0~14.6 2.0~4.2 1.2~3.6 20~55
稷
2.6~3.5 1.5~2.0 1.4~1.7
3~8
大豆
6.0~9.0 4.0~8.0 3.0~6.5 130~220
花生 10.0~20.0 7.5~13.0
干种子的种被绝大多数由胞壁加厚的死细胞构成。
种被结构的致密程度、厚薄、强度等对种子的干燥、加 工、 休眠、寿命、发芽等有影响。
2. 种胚(embryo):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 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胚 本 部
胚芽——位于胚轴上端,由生长点+真叶或仅由生长点构成, 为茎叶的原始体;禾本科有胚芽鞘。
另有一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 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
种子的内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乳三大 部分构成。
1.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 (pericarp)和种皮(seed coat),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 颜色——种子因存在不同的色素而呈现各种颜色。不同种子
色素存在部位不同,有存在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子叶 等部位。
作物不同,种子颜色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子颜色 不同;不同成熟度、不同生态区,种子颜色也不同。
• 大小——种子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长、宽、厚,
多用于清选分级;另一种是千粒重,用于表示种子质量并计算 播种量。
1内脐 2种毛 3 脐条 4 脐 发芽口
棉花种子外形
5、种阜
(strophiole)——
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 瘤状起,外种皮细胞增殖 或扩大形成。
蓖麻、西瓜种子明显, 豆类亦有。
1 内脐 2发芽口 3脐条 4 种阜
蓖麻种子外形
• 种皮上这些构造的位置,为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 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有关:
胚轴——又称胚茎,为胚芽、胚根的连接部分,位于子叶 以下,又称下胚轴;其在萌发时伸长程度,决定
种
子叶出土与否。
胚
胚根——位于胚轴下端,萌发后长成植株的地下部分。多
数种子仅1条胚根,禾本科胚根外有胚根鞘, 还有
2-3条次生胚根,
单子叶
子叶——为种胚的幼叶,常较真叶厚且大,有的有 双子叶
叶脉。子叶的数目、功能因植物而不同
-
500~900
蓖麻 9.0~12.0 6.0~7.0 4.5~5.5 100~700
烟草 0.66~0.96 0.45~0.74 0.35~0.45 0.05~0.20
番茄
4.0~5.0 3.0~4.0 0.8~1.1 2.5~4.0
(二)种被上的构造
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 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 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 花被。不同植物不同品种间这些遗迹在着生部位、 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是进一步鉴 别种子的重要依据。
种皮上有哪些构造? 一般可看到:
1、种脐(hilum)——种子从 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 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所有种子均有种脐,尤以豆类 最明显。种脐的形状、颜色、凹 凸因植物种类、品种而不同。
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 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如 蚕豆、扁豆。
2、发芽口(micropyle)——
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 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 时胚根由此伸出。
3、脐条(raphe)——又 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 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 点的维管束遗迹
4、内脐(chalazal)—— 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 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 呈突起状,棉花、豆类明显, 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 部位。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位于种子基部而发芽口位于种子 顶端,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如银杏、板栗核桃等;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 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 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内脐之 间
合点:内脐 珠柄:种脐 珠孔:发芽口 缝线:脐条 珠心:胚乳 外珠被:外种皮 内珠被:内种皮 胚囊:反足细胞 助细胞(发育过程 解体) 极核 卵细胞 合子 胚
第二章 种子的形态 和生理特性
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
种子植物种类繁多,所产生种子的形态、构造各异。 掌握种子形态构造的差异,是进行种子鉴别、纯度检 测、清选分级、加工包装、安全贮藏的基础。
一、种子的外部形态
(一) 种子外部性状——植物种子外形千姿百态。外 形由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 形状——有圆(球)、椭圆、肾、牙齿形、纺锤、三 棱形、卵、扁卵、盾、钱币形、头颅形等。
多子叶
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六种类型(图 2-17 ):
(1)直立型;(2)弯曲型;(3)螺旋型;
(4)环状型;(5)折叠型;(6)偏左型。
3. 胚乳:是有胚乳种子的贮藏组织
内胚乳(endosperm,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胚乳又分 外胚乳(perisperm, 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常见
三类胚乳在外观、功能上无明显区别,属于同功不同源。胚乳 的位置、组织的质地、细胞的结构和所含物质种类因植物种类有很 大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品种也不尽相同
• 一般果实种子果皮上常见的构造有:
果脐、发芽口、茸毛、花柱遗迹(残物)
果脐有的裸露,如小麦、高粱,有的外附果柄,如玉米;
发芽口多数为果皮所掩。果脐、发芽口的位置亦由子房 内胚珠的类型所决定,与真种子相同。
外果皮上茸毛的长短、疏密,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 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差异极悬殊,既使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 子大小差异也很大(附表1),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表 1-1 主要作物种子的大小
作物
种子大小(mm/粒)
长
宽(Ф)
Fra Baidu bibliotek
厚
千粒重 (g)
水稻 5.0~11.0 2.5~3.5 1.5~2.5 15~43
小麦
4.0~8.0 1.8~4.0 1.6~3.6 15~88
玉米 6.0~17.0 5.0~11.0 2.7~5.8 50~1000
大麦 7.0~14.6 2.0~4.2 1.2~3.6 20~55
稷
2.6~3.5 1.5~2.0 1.4~1.7
3~8
大豆
6.0~9.0 4.0~8.0 3.0~6.5 130~220
花生 10.0~20.0 7.5~13.0
干种子的种被绝大多数由胞壁加厚的死细胞构成。
种被结构的致密程度、厚薄、强度等对种子的干燥、加 工、 休眠、寿命、发芽等有影响。
2. 种胚(embryo):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 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胚 本 部
胚芽——位于胚轴上端,由生长点+真叶或仅由生长点构成, 为茎叶的原始体;禾本科有胚芽鞘。
另有一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 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
种子的内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乳三大 部分构成。
1.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 (pericarp)和种皮(seed coat),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 颜色——种子因存在不同的色素而呈现各种颜色。不同种子
色素存在部位不同,有存在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子叶 等部位。
作物不同,种子颜色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子颜色 不同;不同成熟度、不同生态区,种子颜色也不同。
• 大小——种子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长、宽、厚,
多用于清选分级;另一种是千粒重,用于表示种子质量并计算 播种量。
1内脐 2种毛 3 脐条 4 脐 发芽口
棉花种子外形
5、种阜
(strophiole)——
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 瘤状起,外种皮细胞增殖 或扩大形成。
蓖麻、西瓜种子明显, 豆类亦有。
1 内脐 2发芽口 3脐条 4 种阜
蓖麻种子外形
• 种皮上这些构造的位置,为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 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有关:
胚轴——又称胚茎,为胚芽、胚根的连接部分,位于子叶 以下,又称下胚轴;其在萌发时伸长程度,决定
种
子叶出土与否。
胚
胚根——位于胚轴下端,萌发后长成植株的地下部分。多
数种子仅1条胚根,禾本科胚根外有胚根鞘, 还有
2-3条次生胚根,
单子叶
子叶——为种胚的幼叶,常较真叶厚且大,有的有 双子叶
叶脉。子叶的数目、功能因植物而不同
-
500~900
蓖麻 9.0~12.0 6.0~7.0 4.5~5.5 100~700
烟草 0.66~0.96 0.45~0.74 0.35~0.45 0.05~0.20
番茄
4.0~5.0 3.0~4.0 0.8~1.1 2.5~4.0
(二)种被上的构造
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 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 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 花被。不同植物不同品种间这些遗迹在着生部位、 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是进一步鉴 别种子的重要依据。
种皮上有哪些构造? 一般可看到:
1、种脐(hilum)——种子从 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 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所有种子均有种脐,尤以豆类 最明显。种脐的形状、颜色、凹 凸因植物种类、品种而不同。
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 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如 蚕豆、扁豆。
2、发芽口(micropyle)——
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 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 时胚根由此伸出。
3、脐条(raphe)——又 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 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 点的维管束遗迹
4、内脐(chalazal)—— 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 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 呈突起状,棉花、豆类明显, 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 部位。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位于种子基部而发芽口位于种子 顶端,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如银杏、板栗核桃等;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 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 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内脐之 间
合点:内脐 珠柄:种脐 珠孔:发芽口 缝线:脐条 珠心:胚乳 外珠被:外种皮 内珠被:内种皮 胚囊:反足细胞 助细胞(发育过程 解体) 极核 卵细胞 合子 胚
第二章 种子的形态 和生理特性
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
种子植物种类繁多,所产生种子的形态、构造各异。 掌握种子形态构造的差异,是进行种子鉴别、纯度检 测、清选分级、加工包装、安全贮藏的基础。
一、种子的外部形态
(一) 种子外部性状——植物种子外形千姿百态。外 形由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 形状——有圆(球)、椭圆、肾、牙齿形、纺锤、三 棱形、卵、扁卵、盾、钱币形、头颅形等。
多子叶
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六种类型(图 2-17 ):
(1)直立型;(2)弯曲型;(3)螺旋型;
(4)环状型;(5)折叠型;(6)偏左型。
3. 胚乳:是有胚乳种子的贮藏组织
内胚乳(endosperm,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胚乳又分 外胚乳(perisperm, 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