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进一步增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进一步增强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本文提出了民主监督存在着机制不健全,随意性大,监督方式不多,监督落实不力,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分析了制约民主监督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民主监督程序不够规范和民主监督渠道不畅通,阐明了新常态下增强民主监督实效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推进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形成“党委重视,人大配合、政府支持、政协努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实践和思考

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是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政协委员对国家宪法、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这为政协改进民主监督指明了方向。民主监督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措施,是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毋庸讳言,在政协

工作实践中,民主监督始终还是履行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正确把握民主监督着力点,努力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对新时期搞好政协工作意义重大。

一、民主监督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政协在如何履行好民主监督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大,监督方式不多,监督意见落实不力,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民主监督认识不够

民主监督过程的漫长和步履艰难,造成民主监督观念淡化和监督功能脆弱,在行为上漠视民主监督、应付民主监督、抵制民主监督。从外部环境看,部份党政干部对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差。从政协自身看,缺乏监督的热情和责任,表现出三种工作情绪:一是热点问题不敢监督,心存顾虑,怕受打击报复;二是难点问题无力监督,认为“说了白说”,不如糊涂;三是不好监督,认为掌握情况难,没有知情权。

(二)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尽管中央和政协章程对民主监督内容、程序、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工作实践上看,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知情—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随意性大,组织机构不健全,民主监督渠道单一,正所谓“硬监督不能上,软监督不管用,多监督惹麻烦,少监

督不到位”。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后续效果如何体现?相关程序和制度还处于不完善和探索阶段。

(三)监督程序运作不规范

民主监督之所以乏力,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方面就是程序化缺失。一是知情明政难。如列席重要会议、定期通报情况等多流于形式,可有可无。二是监督环节不健全,上通下达时有断档,无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批评意见落实不力。三是政协例会走过场,跟踪不力,监督不容易得到反馈。

(四)民主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履职实践中,民主监督与群众期望和社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缺乏调动委员民主监督积极性的管理办法。二是委员对监督内容调研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建议和意见缺乏全局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工作和改进作风指导性不强,。三是委员的主体作用和集体智慧发挥不够,民主监督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较低下。

(五)民主监督力量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

人民政协的监督是一种非权力监督。如缺乏与人大等权力机关协调配合,会导致民主监督缺乏刚性;缺乏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使政协民主监督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另外,特约监督人员与推荐组织联系不紧密,监督行为无法代表组织,实际上演化为一般性群众监督。

(六)监督主动性有待提高

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是政协组织、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和政

协委员,由于不同程度的“虚”、“怕”、“过”三方面的模糊认识,思想上存在不愿、不敢、不善进行民主监督,因而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七)监督刚性不足,执行不力

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监督,主要通过提案和批评建议的方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一是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问题解决难。二是监督对象和内容不够全面。对政府决策和制度执行、民主测评、行政管理效能等了解不多。三是缺乏发挥民主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部份领导和群众对政协了解不多,还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

二、制约民主监督的原因分析

有资料研究表明,制约政协民主监督有效实施的原因排名依次为民主监督程序、民主监督渠道、民主监督意识、民主监督机制,由此可见,政协民主监督程序不够规范占主要因素,其次是民主监督渠道不畅通。

(一)社会历史背景影响

民主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必然受政治、经济、文化和体制的制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元化显现出来,面临新课题,增加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复杂性。

(二)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有的认为民主监督太软,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有的干部接受

民主监督自觉性不强,对批评意见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有的认为民主监督“无事找事”,潜意识存在抵触情绪。

(三)工作机制瓶颈制约

政协民主监督仅在章程和相关文件上原则体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靠“书记开明、”“政府首长情面”来推动工作,有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有时还可能受到不公正对待。

当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机遇和挑战共存,政协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把握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切实将“三严三实”根植于实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言献策,实现新作为。

三、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性的途径和措施

政协的宪政地位决定了民主监督及“三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党委重视、人大配合、政府支持、政协努力”。只有执政党重视,才能具备权威;只有人大配合,才能上升为法律监督;只有政府支持,才能使监督落到实处;只有政协努力,监督才具有生命力。

(一)提高认识,争取重视,优化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首先,要依靠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和多方配合,着重提高党政领导的民主意识,将政协民主监督提高到融洽党群关系,主动接受群众批评意见中去,作为检验党政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