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名师】柳咏梅: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派名师】柳咏梅:选择·磨砺·成长
【名师简介】柳咏梅,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南京市“第五届优秀青年教师”,第六届“语通杯”全国初中“十佳教改新星”,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教师教研能手”。

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

主持并完成省市级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级课题并参编出版了《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年鉴》(语文卷);主编出版了《南京地方文化》《每一个起舞的日子》等多部作品,出版专著《语文教学三部曲》。

被北京大学等高校聘为国家级、省级语文培训课程专家。

应全国中语会、人教社等单位邀请在全国各地做语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示范课数十场。

【名师思想】选择·磨砺·成长柳咏梅无悔的选择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

高考志愿填的全都是师范类院校。

1991年7月,我从南京教育学院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

读研读博在高校教书,走专业教师的发展之路,那时我给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2001年4月,我在南师大学习研究生课程,文学院公告栏上一个南京外国语学校学校需要应届毕业生
的通知吸引了我,唤醒了我多年前就想去教中学的念头,于是面谈、试讲、审核一切顺利,六月底我调到了南京外国语
学校,开始了我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

因为喜欢,我选择了转身。

可是真正走进中学教学现场,才发现,一切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啊!在高校工作时,白天做做系里的教务和团总支工作,晚上读读书,一周只有几节课的教学任务。

进入中学,除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还要当班主任。

从早到晚,几乎所有时间都被学生的事情塞得满满的。

生活内容、节奏的诸多不同,促使我要尽快适应。

我主动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备课、上课、制卷、辅导等。

可是,渐渐地,我越来越疑惑:每个学期教材上的30篇课文就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吗?全年级必须要统一作业吗?课内教学如何推进课外学习?如何
开展活动推进语文学习……这些都没有人能帮我解答。

我就像一个独行者,在隧洞里艰难摸索。

我鼓励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全心全意一路向前。

我要有属于我和学生们的特色语文。

在高校工作时我读了大量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法,宁鸿彬老师的思维训练,都曾给我很深的印象。

我试着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

我带着学生们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节课听记一则故事,每周出版一期班级语文报,每个学期开展班级文化艺术节……这些高雅丰实的活动贯穿了我的语文教学。

我与众不同地教语文,学生轰轰烈烈学语文,不管别人能否理解,我所坚守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实践教育之道,借活动来诠释语文的丰富内涵,以一腔热爱陪伴学生过一种纯真的语文生
活。

我的第一届的两个班,中考均分为101.3和103.4(满分120分),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一个教师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的中考最高均分。

历届学生返校看望我时,总是很感激地说我给了他们不一样的语文生活,他们因而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如今想来,我为学生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我的选择;无悔于我的选择,只有更努力地去谱写更多精彩篇章。

磨砺真功夫尽管学生们的中考成绩辉煌,但是因为总是身陷于班级管理与应对教学任务中,在中学工作的前几年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几乎空白。

一次校内公开课,我执教《孙权劝学》。

同事们对这节课评价颇高。

一位历史老教师跟我交流时问我:“既然是写孙权劝学,吕蒙也学有所成,为什么要写鲁肃拜见吕蒙母亲呢?”我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是我备课时压根没有想到的。

曾经以看熟《教师用书》用好教案为目标的我,开始主动加强研读课文能力的训练。

不借助任何资料,我用素读法走进文字中。

暑假的酷热天里,连续二十来天,我的生活除了做家务就是读课文写解读。

很多的时候,衣衫湿透,双胳膊因为久在电脑上,手腕甚至起了痱子;看似单调的生活,却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课文这么可爱,写作如此迷人。

家中厨房里是备有笔和纸片的。

有时,做饭时突然想到研读中的问题或者一个教学创意,我就立刻记下来,饭后录入电脑。

有一段时间,我对研读文本和创意设计达到了痴迷状态。

120多字的课文语段我写出
1000字左右的解读稿;1400多字的《谈生命》,解读稿达7000多字;《那树》一文我写了两个版本的解读稿,其中一稿达9000多字。

随着解读文本的增多,渐渐地,我归纳出一些有趣有效的方法,如破题解析法、逆推而上法、背景入手法、成语还原法、以词带篇法、情感同理法、细节证明法……这些方法既是解读文本的巧妙方法,也是产生创意设计的源泉。

2011年3月,我要开一节市级阅读教学公开课。

我特意选择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目的只有一个:磨砺自己。

这篇课文可参考的资料非常少,《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对《月》的解读。

我反复研读,不借助任何资料,写了四千多字的解读稿。

“找准角度,利用文本,关注活动,提高能力”,这是我对自己教学的一贯要求。

在反复研读后,我以课文导语中的“特殊的年代”“寄托着深意”“别样的心情”三个短语作为教学线索组织教学。

别致的角度、巧妙的结构、预设与生成完美的结合、学生精彩的发言……这节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好评。

特级教师丁卫军这样评点我的课:“通览柳老师的这节课和其他课例,我们会惊讶于她对教材的研究,就单说对‘导语’(无论是单元导语,还是课前导语)的研究,像她如此精微如此系统的,在全国怕是难找到第二人了。

这也是她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巧、课堂生成精彩、课堂开掘精深的基础。

”这堂课不仅锻炼了我独立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更推进了我对教材中课文学习导语的研究。


把人教版七至九年级的六册书共170篇课文的学习导语逐字录入电脑。

那段日子,我整个人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发现研究的新大陆的快乐填满了我零零碎碎敲击键盘的时间。

两万四千字的课文学习导语的原始素材成为一个巨大的矿藏,吸引着我深挖细找。

我将课文学习导语文字打印出来,深入揣摩研读,将它们进行重组,又结合平时的思考和自己的案例,最终完成了近两万字的一篇论文。

文章的第四部分《“学习导语”指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发表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将研读所得变成文字,虽颇费心神,却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

这几年,我发表了十多篇教材研究文章。

这样的磨砺,让我在课堂上更加自如、自信。

除了磨砺自己的基本功,我还关注并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做卡片的方法进行资料积累。

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名作欣赏》等六七种语文期刊。

每个月收到后,仔细读完每一篇。

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再次阅读,再按照课文,按照专题,把相关文章登记到卡片上。

假期里,数百张的卡片遍布我的书桌,是家里颇为壮观的美景。

外出讲学甚至旅游途中,我会带上一些卡片,在候车厅、在飞机舱,用碎片时间把卡片上新增的内容输入电脑。

这种几乎是最笨拙最原始的方式,让我拥有了一个微型资料库。

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参加国家教育部课题《语文年鉴》的编写工作,自建的资料库为我搜集材料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

解读文本,研究教材,积累资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这些磨砺,如今已成为我的常态生活,我习惯了并享受着我所选择的这个美好的工作——初中语文教学。

获得新力量近些年,我有机会被邀请外出作课和讲座,参加公益培训活动。

这些活动成为推动我成长的新力量。

2012年12月底,作为首批志愿者,我参加了全国中语专委会农语中心的义务援助计划活动。

上课时,整个报告厅遭遇了多次停电,我带着学生们处变不惊,向老师们展示了师生美好的风采。

苏立康老师和李元昌老师都对我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处理从容自如,可见备课入心。

”“课上出了新意。

这种新来源于执教者不仅有自己对文本的琢磨,更是建立在平时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

”这一次的停电事故,实实在在地考验了我。

如何面对突发事故,如何以超然的平静和灵活的处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课堂变化,这需要底气,更需要智慧。

从这一次的教学意外之后,我在备课时更加多多考虑各种可能,在后来的教学中,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亦更加从容。

为了能给国培班的学员们带去高质量的讲座,我对自己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写出了两万多字的讲座稿。

以丰富的资料,生动的讲解,获得学员们的好评,并成为“湖南省2013年度‘国培计划’各项目排名前五专家”。

有一次主办方临时通知我将原先半天的活动变成全天,再增加一个新的讲座,我
立刻在高铁上备课,整理自己的新思考新案例,撰写讲稿,制作课件。

因为平时积累丰富,因为一直在思考,最终从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每一次讲学,都是对方需要什么,我就得拿出什么。

这样的被“点菜”,着着实实是对我平时教学和科研的考查。

来自课堂的各种生动的状况,更是对我教学实力和教育理念的检测。

课上我以看似不经意的言行帮助并改变了一个自卑的学生,他下课前的主动发言是给我的最感人的回应;课前闲聊时,原本陌生的孩子们竟然称呼我为“柳妈妈”,我享受这份意外的幸福;一个学生朗读作文后,我就“教育伤害”做了即兴演讲,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许多个难忘的画面,许多个令人疼爱的孩子,丰富着我的讲学体验。

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真实的教材,让我常常反观自己的言行是否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于是我更加感恩身边的和远方的所有孩子。

我知道,语文教学不单是教语文,首先重要的是陪孩子成长。

因为参加活动我认识了许多的一线老师,他们对提高专业水平的渴望、对语文教学的敬业,常常让我感动,给我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最难忘的是去年12月在本溪的送教活动。

当地教研员说,我是“十多年里第一个走进本溪市送培的外地专家”。

想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这么重要的培训任务交给我,想到这些老师辗转奔波冒着风雪来学习,尤其是看到他们专注地笔记、认真地倾听,我心里满满的是责任和感动。

这一天,我站着七个多小时完成了两节
课和两场讲座。

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我把与讲座有关的课件及大量的链接资料整理好,全都留给了老师们。

活动结束时,外面天已经黑了,大雪依然在飘舞。

我知道,除了我在大雪中赶路,还有许多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在返程途中。

风雪中我们一同走在语文之路上,共享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快乐,这是何等的幸福!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与同行们一起成长,我不辍思考和写作,主动开发更多的专题研究。

如果这几年,我还算得上有点进步,那都得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与更多的老师们携手同行,欣赏更多的语文美景,是我此生一大乐事。

【思索感悟】教师是最真实的教材。

语文教师如果有热爱阅读的态度,勤于写作的习惯,敬业乐业的精神,求真尚美的理想,悲悯担当的情怀,他就给了学生们最好的语文教育!教学语录:1.语文教师的重要素养是真心地爱语文,真心地爱学生,真心地爱工作,唯有具备这“三真”,才能教好语文。

2.语文课堂是师生借助语文实现彼此生命共成长的美好殿堂,唯有相互尊重、相互疼爱、相互感恩,才能实现相互成就。

3.阅读教学就是带着学生在作品的文字间来来回回地观察、欣赏、品味,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人生经验通感的共鸣。

4.独立深刻的文本解读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前提;精美的教学设计能够表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

教学设计的唯一目标和检测标准是学生是否在语言学用的过程中有
所进步。

5. 阅读是吸,写作是呼,教会学生学会“呼”“吸”便教会了他们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以对待生命的崇敬态度来面对阅读和写作教学工作。

6.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生活,只有最朴素最清纯的心才能感受世界的丰富与美好,才能陪伴学生一起在喧嚣中体会语文的魅力、静享学习的幸福。

7.每一个学生都是独具特色的,都是伴我成长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我应该感恩的人,感谢他们给了我职业存在感和幸福感。

8.荣誉、名声,鲜花、掌声,所有能看见的东西在教师的人格魅力面前反而显得不真实;精神的鼓舞、生命的启迪、人格的尊重、心灵的关爱,所有看不见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化为学生的气质呈现出来,这些是教师最该努力给予学生的。

9.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阶梯,但不是普通的梯子,而是一台始终满含生活激情和工作热情的永不停运的电梯。

10.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成长是永远的事情。

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为了师生共同的成长,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自觉教育者。

(2015年6月4日星期四)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南京南京王铮亮- 2009年4月新歌速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