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梦魇熊胆粉背后的商业江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熊梦魇熊胆粉背后的商业江湖

熊胆粉下游企业近200家市场规模100亿元

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说:“如果早知道搞上市这么苦我就绝对不上市。”归真堂欲上市所引发的风波让她始料未及。

2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中,归真堂赫然在列。旋即,阻击归真堂上市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亚洲动物保护组织、慈善基金、知名人士以及大量网友强烈抵制归真堂上市,并要求取缔“活熊取胆”业。

为了平息外界舆论,归真堂特意举办了“活熊取胆开放日”。然而此举并未减轻外界的声讨。邱淑花觉得很委屈,归真堂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早的黑熊养殖企业,为何招致如此谩骂?她认为归真堂被陷害了。

一场阴谋论传出,剑指亚洲动物基金AAF。该组织受西方利益集团的资助,长期反对我国黑熊养殖,目的是削弱中药竞争力,为西方利益集团谋取更大利益。

AAF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对其进行了反驳。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已经有49家药企可以生产熊胆粉的替代品,并非只能进口。其次,我们不是针对某个公司,而是取缔这个产业。如果归真堂上市,将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最大打击和挫败。

阴谋论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但毋庸置疑的是,黑熊养殖业确实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也衍生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外界对归真堂的关注,从养熊的农户、熊场、到药企、到消费者,一条隐藏背后的产业链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熊胆粉的产业中,需要熊胆粉的中药达153种,以熊胆粉为原料的制药企业为183家,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保守估计市场规模100亿元。投资归真堂的鼎桥创投合伙人张志?]认为,整个产值将达到200亿-300亿。

正所谓,有买卖便有杀戮。即便在国家禁令整顿之下,黑熊养殖业悄然中仍有扩大之势。这些珍贵的熊胆粉,也并非仅流向医药行业,利润丰厚的礼品、走私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黑熊养殖业的产生,到衍生出来的上游的活熊取胆

业,再到下游的以熊胆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走私品市场,一条黑熊养殖的灰色利益链清晰呈现出来。

源自吉林延边的黑熊养殖业

活熊取胆最先是从吉林省延边开始。

熊胆何时入药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但市场上最先出现用熊胆汁作为保健品上市,是在1992年秋季左右,而且,最先出现在市场而非药店,就是吉林省长春市。在此之前,活熊胆制品只是在东部几个小城范围流通。

1992年,长春大小商场和药店,就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带有熊胆制品的保健品或“疗效显著”的药物,随之而来的,是销售人员―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人员均来自吉林东部靠近

和朝鲜接壤的地带。当时销售熊胆制品的宣传单几乎都写着“有显著的保肝功能”,虽然当时熊胆制品“护肝”这一功能真伪难辨,但东北人无论男女,皆擅饮。开启啤酒时,把用熊胆汁调制成的保健品兑入到啤酒中,可以“护肝、养目、外加千杯不醉”,这一说法当时甚为流行,所以喝酒兑用熊胆汁在长春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采访中,汪清县养殖黑熊的陈正和(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1994年左右,大连人到他们这里游玩,返回时买熊胆制品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也是一种很好的馈赠。

陈加入活熊取胆这个“行列”是在1995年,虽然和早些年就做活熊取胆的“老大哥”们比较,属于“小字辈”,但可以推算出,在整个东北,活熊取胆,起码在1995年之前,还是局限在吉林省,还没有大规模扩散。

“目前正在取胆的,还有10头左右,每年收入大概20万元,不想再扩大了,现在养这个的太多了。”陈正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据时代周报记者在延吉了解到,在2000年前后,在吉林延吉,养殖活熊取胆的熊场,规模在200头左右,能叫得出名的,大约不超过20家,现在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越了,而且,小型零散养殖取胆的,已经不计其数。

从1998-2000年,活熊取胆从延吉开始往整个吉林省扩散,扩散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到2011年年底,养殖活熊取胆已经涵盖整个吉林省全境,并发展至黑龙江和辽宁直至全国。

记者调查黑熊取胆

榆树市青山乡,这里正在打造中国北方的黑熊繁育养殖基地。

据当地媒体介绍,人工驯养繁育黑熊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个主要产业,每年给当地带来的收入超过4000万元。榆树市青山乡党委副书记杨贵军说,养一头熊一年的利润在1.5万-2万元之间,养一头猪一年利润是200元左右,而养一头牛一年的利润1000-2000元。

据称,为进一步壮大黑熊繁育养殖规模,榆树市青山乡正在建设标准化的黑熊牧业小区,将全乡的黑熊繁育养殖工作,全部纳入牧业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开发新产品等,力争在三到五年时间,使青山乡成为中国北方黑熊繁育养殖基地。

青山乡位于长春以北160公里左右。黑熊养殖户伞国彦计算后告诉记者,如果把他这样只有五六头黑熊的养殖户都算的话,整个青山的黑熊数量应该在300头左右。伞国彦已经养殖了五年黑熊,数量从开始的两头增加到现在的五头。

“这几年熊出栏的价钱涨得厉害,一个就要两万,成熊最少四万,一头熊从四五岁开始出胆,一年总出胆量是15

市斤,收入你自己按市场价算好了。”伞国彦边说边带记者走到位于他正房后面一间外面看上去类似仓库的房子,走进门,在昏暗的室内,有四头黑熊被分别关在80厘米宽、120厘米长几乎无法转身的铁笼子。

“他知道我来取胆,害怕了。”伞国彦笑着说。

从北向南,紧挨着的第二个铁笼内,一直熊的前左脚掌被一条不到40厘米的铁链固定在笼子的底部―铁链一头绑在笼子底下,一头拴在熊的左前掌,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狭小的笼子里,另四头黑熊起码能有左右摇晃身体这个最大幅度的自由,而这只黑熊,只能是以前左掌为中心,轻轻摆动幅度不超过10厘米的距离―这是它能享受到的最大快乐!

伞国彦把一只装着淡黄色的液体胆袋取下,把另一只袋子按放进去,松开能活动的铁栅栏,一次取胆完成。

这时,时代周报记者看到,在铁笼中的每头黑熊的腹部,

都有一根透明的管子插进黑熊体内,伞国彦说,是直接插进黑熊的胆囊中,而管子另一头接上后,这样,黑熊每天分泌出的胆汁,就不再供黑熊自己使用,正是由于取胆时非常痛苦,每头熊都会下意识地用爪子去抓挠伤口,为了避免胆汁袋被挠破和伤口感染,于是,只要能抽胆汁的黑熊,就被穿上一种专用特制的“铁马甲”。

“原来马甲是用白铁皮做,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腐蚀,现在都改成不锈钢了,使用时间长,比原来重,一副有40斤。”伞国彦边对另一笼子重复刚才的取胆动作,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来东北采访前,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亲自给时代周报记者做过一次示范,当着时代周报记者的面,他钻进解救黑熊时一并带回来的笼子中。

“我简直要疯了!”钻进钻出,前后不到一分钟,张小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的形体比黑熊还轻和细多了,都是这样的感觉,真的要疯!”

对于黑熊在狭小的笼子中是否会疯,伞国彦这种农民是没有能力辨别的,但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的却肯定是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