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
纳粹的意识形态
纳粹的意识形态纳粹(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极右翼政治党派。
纳粹的意识形态深深影响了德国社会,其思想和行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本文将探讨纳粹的意识形态,从其政治、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智主义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纳粹政治思想纳粹的政治思想基于阿道夫·希特勒及其重要理论家的观点,鼓吹国家主义、极权主义和独裁统治。
他们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认为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者来实施集权政治。
此外,纳粹还倡导对某些社会群体实施歧视和迫害。
纳粹的政治思想打着“保卫国家利益”的旗号,但实质上是以极端主义为手段来追求权力和控制。
二、纳粹的种族主义纳粹的种族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的种族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同等级。
纳粹将雅利安人视作最高贵的种族,认为他们具备优于其他种族的生理和智力品质。
相比之下,他们将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少数群体定义为“劣等种族”,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加以歧视和迫害。
纳粹的种族主义观点严重侵犯了人权和尊严,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三、纳粹的民族主义纳粹强调对德国民族的优越性和保护。
他们鼓吹德国人民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纳粹将国家与民族紧密联系,将德国的兴衰与民族的兴衰相互联系。
纳粹的民族主义扭曲了对外国事物的看法,导致德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侵略和扩张政策,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纳粹的反智主义纳粹对知识分子和科学家持有怀疑和敌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由思想和学术研究会威胁到纳粹的统治。
纳粹试图控制和操纵教育体系,以保持对群众的思想控制。
纳粹的反智主义倾向导致了对科学和文化的扭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是这种反智主义的观念导致了德国的崩溃。
结论纳粹的意识形态充满了极端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智主义的思想。
纳粹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破坏。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警惕类似的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倡导以和平、包容和平等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但在教育中出现了反智主义现象。
这种反智主义体现在对知识和专业的轻视,以及对科学和理性的怀疑。
反智主义对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和教育资源浪费。
产生反智主义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爆炸导致知识碎片化,以及利益集团的操纵。
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反智主义问题,需要提高师生的素质,推行科学教育和思维训练,加强教育管理和舆论引导。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危害包括破坏学术精神和知识传承,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反智主义应该引起重视,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和舆论引导,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现象、影响、原因、挑战、危害、社会、重视、引导、知识、思维、教师、学生、学习、批判、理性、传统、创新、人文、科学、技术、教导、倡导、未来。
1. 引言1.1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一种贬低知识、智慧和理性的态度或行为。
它主张对专家、学者和科学的权威进行怀疑或拒绝,倾向于相信传统观念、迷信或偏见。
反智主义者通常会将个人情感或信仰置于事实和证据之上,并拒绝接受任何挑战或质疑。
他们可能会对科学、教育、文化和知识产生怀疑或敌意,试图削弱或破坏这些领域的权威和信誉。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尤为危险,因为它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甚至对真知识和真理的忽视或否定。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反智主义更加具有迷惑性和危险性,容易误导人们走向错误和愚昧。
我们必须认识到反智主义的危害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和阻止其在教育领域的蔓延。
1.2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轻视和贬低、对专家权威的怀疑和质疑、对科学理性的排斥和否定等方面。
在教育中,反智主义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能力的贬低,对教师和教育机构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对科学知识和严谨思维的否定,以及对历史事实和实证证据的无视。
这种反智主义思潮往往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反智主义存在於许多文化的不同层面中,具体的起源不可知。
一种说法是,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反抗。
通俗点说,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高雅打桥牌,我俗点斗地主;你高端下围棋,我上联众专攻五子棋,大家自娱自乐,互不影响,在各自的地盘里作各自的主。
反智主义的具体体现政治体现主要表现在执政精英与学术精英的行为脱离民意,引起人民的嘲弄或反抗。
教育体现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
比如中国广泛流传的“读书无用论”反智主义,英文就是“anti-intellectualism”,和“intellectualism(智主义)”相对立,它的核心就是反标准、反传统精英,用一句白话来形容那就是“我是大老粗,我怕谁”。
“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
如今,在美国传媒界仍有一股小小的霍夫斯塔特热,可见其影响依然不小。
霍夫斯塔特作此书时,是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共和党统治的一个反应。
当时,自新政到1968年尼克松上台,美国大部分时间是被民主党所主宰,唯有艾森豪威尔的八年是共和党入主白宫。
艾森豪威尔政府亲大企业,嘲笑满脑子道理的读书人是“鸡蛋脑袋”,对新政后得势的知识分子是个不小的冒犯。
其间更有麦卡锡主义崛起,对知识阶层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甚至迫害。
霍夫斯塔特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这一政治逆流进行反省,试图厘清美国文化传统中不尊重智力的反智主义的源流。
因此,霍氏用的“反智主义”显然是个贬词。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什么意思?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
广义上来讲,反智主义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它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
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2020年6月,全球已有600多万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而美国在确诊和死亡人数上遥遥领先。
有人总结说,在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冲击下,科学理性的声音被淹没,拥有世界先进医疗资源的美国因此成为疫情中的“失败国家”。
回看过去这段时间,美国各地反“居家令”、反疫苗、传播“比尔·盖茨要消灭人类”的阴谋论等一系列现象,刷新了外界对美国社会的认知。
很多人困惑: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美国,反智主义何以如此盛行?其实,反智主义在美国流行已久,且有着明显的美国特性。
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眼下美国有一个“反智政府”在推波助澜。
附件列表:。
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4章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而忽略了他人的 感受和需要。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等 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是错误的,因为人们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我们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我们就会失去真正的朋友和支持者。同时, 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破坏人际关系、加剧社会矛盾等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我们应该追求 公正、有道德的生活方式,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真 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04
第四,我们应该追求理性和科 学的生活方式。理性思考可以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 世界,避免盲目行动和决策; 科学的生活方式则可以让我们 更加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 更好地适应和改造世界
反智
反智:传统和现实某旅居美国的汉语时评家,自称“反智的书生”,让我哑然。
一度,“反智主义”是个时髦的词,但欧美语境下的反智和汉语语境下的反智截然不同,若不加细辨,只是取其“时髦”而贸然引用,甚至,把它当成一面可以当街舞动的时尚幡旗,就让人隐感不安了。
欧美语境下的反智,或有矫正理性僭妄、对抗专家骄横之效,而在中国,自古及今,理性从未占据过上风,对智慧的推崇更向来不曾凝聚成庙堂或江湖的共识。
围绕智慧的态度,中西文化存在着深刻差异,当我们试图拿西方的反智主义来观察中国时,效果不会优于深度近视者戴上老花镜。
大约三十五年前,余英时先生结合儒、道、法三家源流,对弥漫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反智气氛,作了洋洋两万余言的分析和阐述(详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我在叹服其洞察之余,也不免对我们文化里的反智传统及周遭种种反智现象,生出阵阵凉意。
根据余文,我们发现,古老中国之所以培育出世界上最持久的专制集权制度,与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即发明出世界上最精致、最高效同时也最冷酷的愚民术有关。
愚民术作为一项隐秘国策,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得到历代统治者心照不宣的贯彻和执行,两千年不动摇。
透视该隐秘国策的核心,无非一条:无条件地站在统治者一边,一切围绕着“万世一统”的统治出发。
为达此目的,不仅认识上必须视民众为无知无识之辈,行动上还得确保民众的无知无识状态得到维持。
虽然老子的思想并非是替某位有名有姓的君主建计献策,但他“绝圣弃知,民利百倍”、“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的怪异见解,既在空间上拉开了与古希腊贤哲的距离,也多半在时间上直接启示了商鞅、韩非和李斯,而论起千秋功罪,这三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恐怕一百个秦桧都甘拜下风。
三人中尤以精研过老子的韩非为最,我们知道,中国专制统治的独门心术是“百代皆袭秦制”,而秦制的终极设计者正是那位旷代奇才韩非——商鞅不过是韩非的一个先驱,而出于同行相嫉害死韩非的李斯,恰是韩非路线图的忠实执行者。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反智主义啊,就像是一场荒诞的闹剧里的主角。
你想象一下,知识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船只在智慧的海洋里航行,而反智主义呢,就像是一群戴着眼罩的海盗,故意朝着远离灯塔的黑暗处划去,还大喊着:“灯塔啥的最讨厌了,我们不需要那玩意儿!”这反智主义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看到那些高深的知识、理性的思考,就像看到苦药一样,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说:“我不听我不听,这些东西太复杂太讨厌了。
”他们觉得凭借着自己那点本能的直觉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就能横行天下。
比如说在科学领域,科学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每一块积木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试验、论证才放上去的。
可反智主义者呢,就像一群莽撞的大象,横冲直撞地闯进城堡,把积木踢得到处都是,还大喊着:“这破城堡有啥用,我们的感觉才是最准的。
”在教育上,教育是给人智慧翅膀的魔法,能让人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反智主义却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把这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说:“飞啥飞,在地上爬多实在。
”他们轻视教育的力量,觉得读书多了反而会变得“傻气”,这就好比觉得吃多了美食会消化不良,然后就干脆绝食一样愚蠢。
在社会事务中,理性的决策是一把精致的手术刀,能精准地切除社会的毒瘤。
反智主义就像是拿着大锤子的鲁莽工人,不管不顾地一顿乱砸,还觉得自己这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他们拒绝接受专家的建议,就好像病人拒绝医生的治疗,非要自己瞎捉摸,用一些土方子来治病,结果往往是让情况变得更糟。
而且反智主义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像那些骗子手中听话的木偶。
骗子随便编造一些谎言,反智主义者就深信不疑,跟着骗子的指挥棒跳舞,还以为自己在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呢。
反智主义就像是智慧世界里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疯长,把那些代表智慧的花朵和树木都给挤得没了生存空间。
我们可不能让这种荒诞的思想肆意蔓延,要像勇敢的园丁一样,拿着知识的剪刀,把这些杂草统统剪掉。
不过反智主义有时候也像个搞笑的小丑,他们的那些离谱的想法和行为常常让明白事理的人忍俊不禁。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反智主义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玩意儿!反智主义啊,就好像是一群人在知识和理性的大道上故意跑偏,走向了一条奇
怪的小路。
比如说吧,有些人明明有机会去了解科学知识,却偏偏相信那些毫
无根据的谣言。
就像有人坚信地球是平的,这不是瞎扯嘛!(例子:
网上那些宣扬地球是平的言论和相关组织。
)这就好比明明眼前有美
味的大餐,他们却非要去吃那些过期变质的食物。
再看看社会上,有时候一些人会对知识分子或者专家的话不屑一顾,觉得他们都是在吹牛。
哎呀呀,专家们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就被他
们这么轻易否定了!(例子:一些人对疫情期间医学专家建议的不重视,导致不良后果。
)这就像明明有专业的向导告诉你怎么走才安全,他们却偏要自己瞎闯,结果掉进坑里。
反智主义还会影响到教育呢!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觉得读
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去赚钱。
这多荒唐啊!(例子:身边那些不
让孩子好好上学,让孩子早早去打工的家庭。
)这就如同给孩子关上
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把他们困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反智主义可真是个害人的东西,它让人们失去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让社会变得混乱和愚昧。
我们可不能被它影响啊!我们要保持清
醒的头脑,多学习,多思考,用知识武装自己,别去理会那些反智的
言论和行为。
要知道,只有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进步,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下去呀!
总之,反智主义就是个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要坚决把它踢开!。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文学的发展受到了颠覆性的变革,并出现了一些反智的倾向。
这种倾向对于中国文学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时期的反智倾向进行探究,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
一、反智倾向的起因及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种要求对抗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倾向。
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对知识分子的贬低和一些著名作家的批判上。
二、反智倾向带来的影响反智倾向的出现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的极度紧张和分裂。
它对文学、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反智倾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的反智倾向不仅影响了知识分子,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它导致了作家的自我审查和自我限制。
四、反智倾向下的文学审美趋势中国的反智倾向导致了文学审美趋势的转变,由“重实用主义”转向“重政治文学”。
五、反智倾向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的反智倾向与毛泽东思想密切相关。
在毛泽东思想主导的时期,反智倾向达到了顶峰。
六、文化大革命的反智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反智倾向进一步升级。
大量的知识分子遭到了打压甚至失去了生命。
七、反智倾向的后果中国反智倾向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阻碍。
八、文学如何走出反智倾向的困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走出反智倾向。
作家和知识分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来扭转这种趋势。
九、当前中国文学的形势尽管中国文学中仍然有反智的倾向,但现在的文学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随着中国迈向现代化,文学的形势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1. 反智倾向的起因及表现这个提纲主要在探讨中国文学中反智的根源和具体表现。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反智倾向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文化的。
2. 反智倾向带来的影响这个提纲将反智倾向对中国整体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总结。
这让我们明白一个事实,即反智倾向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不利的。
学术失范名词解释
学术失范名词解释学术失范:是指学术人员或科研机构违反学术规范,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非学术因素介入而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二是制度的刚性不足。
1、“反智主义”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学术研究和行为上的偏激倾向。
美国科学哲学家罗杰·弗莱在谈到科学哲学发展趋势时说:“不再是‘数学是有用的’;不再是‘数学在科学中是必需的’;也不再是‘统计学的应用和效率要求统计学’;同样也不再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应该得到承认并可以解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
[1]当前,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由于对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及其结果的社会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起码的认识,甚至是完全的漠视,结果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反智主义”的产生。
2、学术腐败指的是在学术界中存在着种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而这些关系又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表现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部门的干部中或者公职人员中间,经常出现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使这些人的评审工作或者升迁机会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有的人办事收礼,借助于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3、学术霸权学术霸权:在学术界中,由于拥有某项学术专长,占据某种学术地位,垄断某种学术资源,以此作为从事其他学术研究的凭借,而能够左右学术发展进程,制约或者影响其他学术成果发表或出版的学术霸权,就是学术霸权。
学术霸权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某个学科具有绝对优势的学术霸权;二是在某个学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学术霸权。
[2]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南生、北京大学教授周宪等人均遭遇过“学术霸权”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4、学术失范指的是在学术界中存在着种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而这些关系又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表现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部门的干部中或者公职人员中间,经常出现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使这些人的评审工作或者升迁机会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有的人办事收礼,借助于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出,有大伪摘要:作为文化倾向与价值立场的反智主义对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在教育系统内部,反智主义往往以隐蔽的方式呈现,主要表现为对某一类型、性质或层次知识的否定。
教育内部反智最危险的状况是教师的反智,具体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将教育科学演变成了选择性科学与工程科学。
引导教师走出方法与技术拜物教的基本路径是“创新并重写理论”,促成经验、理论、技术间互动与生成,形塑教师实践智慧。
关键词:反智主义;轻视知识;技术主义;经验;实践智慧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3-0019-05一、何谓“反智主义”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以历史研究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美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和知识分子状况作出了分析与回应[1 ]。
而余英时先生则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1975)和《“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1976)两文中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反智主义进行了剖析。
总体上,人们基本认可余英时先生对“反智主义”的基本理解,即反智主义不是一种学说或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
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intellect)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
……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
”[2 ] 一般而言,当今社会中很少有绝对、严格的反智主义者,人们从总体上还是承认与尊重知识、理智对于个体人生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
面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与问题,人们也并未将之归咎于智识本身,而是归因于使用知识的人。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3 ]知识为人类对世界及其自身的解释、选择与行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运用知识与技术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非为它们本身所固有,而是由使用者的目的与价值选择引发的。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
在将介绍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
接着在将分别讨论反智主义的定义及表现、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及应对反智主义的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加强科学教育。
最后在将强调抵制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共同努力构建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及应对策略,为构建科学、理性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批判性思维、科学教育、理性、构建、抵制、环境1. 引言1.1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指一种不尊重知识、不重视学识、不注重科学、不看重理性的思潮。
这种思潮在当今社会中非常普遍,表现出对科学、知识、专家的怀疑和排斥,以及倾向于相信一些虚假信息、陈词滥调、阴谋论等。
这种偏见和偏执的思想,严重危害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个体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学术的尊重降低,对科学的信任受损,对教育的信心动摇。
应对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必须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的信任,共同构建一个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1.2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反智主义是一种对知识、科学和理性思维的敌视态度,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智主义思潮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甚至怀疑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
这种思潮还会阻碍教育体系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教育变得浅薄和肤浅,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智主义还会影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敌视和怀疑,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可能过分强调主观情感和个人观点,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教育变成了一种宣传和洗脑的工具,而非真正的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
有哪些反智的名言警句(精选2篇)
有哪些反智的名言警句(精选2篇)有哪些反智的名言警句「篇一」反智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仍然坚持并传播着一些反智的名言和警句。
这些言论无论是对科学、教育、进步还是人类价值观的质疑,都值得我们深思。
1. "知识使人迷失,只有无知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2. "只有在无知中才能真正快乐。
"3. "文化和科学只是分散人的注意力,毫无意义。
"4. "知识只是增加痛苦和焦虑的根源。
"5. "教育只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毫无价值可言。
"6. "孤立的个体比群体思维更加强大。
"7. "过度学习只会损害人的创造力。
"8. "过多的读书只是毫无意义的消遣。
"9. "科学只是另一种谎言。
"10. "学识只是精神负担,会限制人的自由。
"11. "信仰比理性更加重要和可靠。
"12. "冷静和理性只是无知的表现。
"13. "只有反叛才是真正积极的行为。
"14. "自由比知识更加重要。
"15. "人类的智慧只是一种虚伪的自我满足。
"16. "反智主义是真正的进步。
"17. "只有感受才是了解真理的方法。
"18. "思考只会带来困惑和痛苦。
"19. "质疑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混乱。
"20. "好奇心只是浪费时间的借口。
"这些反智的名言和警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培养未来世代的重要途径,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
对于这些反智言论,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坚守理性和思辨的原则,以真正的智慧去面对挑战。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作者:刘针杉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4期刷朋友圈的时刻,大家一定见过各种:“神奇”的养生须知,“经典”的李白藏头诗预言,“不转不是中国人”,以及“马云说”。
这些事物的存在,从广义上来说,是若干不同立场的思维,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
狭义上讲,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即“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是个泊来词汇,又称作反智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这个名词的提出,首先在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论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
反智主义的本质在于细致地定义智力与知识分子,引导大众成为一个积极维护理性,正义和真理的价值的人。
反智主义属于对社会对大众的反思而得出的社会理论学说,并不属于哲学范畴。
反智主义存在于许多国家、许多文化、许多领域、许多人群和许多层面中,以上任何一条不同,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广义上来讲,它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所以它无关褒贬义,它只是对矛盾对分歧的总结,只是对大众的思想做出的思考。
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反智主义为何存在?首先是知识分子上升通道的阻碍,与知识分子和现存权威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缺失问题严重。
然而,根源是知识分子、学界精英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纵观如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经商、从政,与人民大众这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知识和人民群众脱离,再者,传说文化中的糟粕成分根深蒂固,文化的对峙,导致伪科学广泛传播。
什么是反智主义?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指一种或多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旨在贬低知识、学术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最终导致对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怀疑。
反智主义是对于智识的一种反感,是对于传统知识结构所带来的对个人自由的压迫而进行的一种批判,但这种批判常常和科学、文化、学术等领域的进步相悖。
以下是对于反智主义的进一步解释:一、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反智主义的形成多有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例如,无法取得高等教育的人们或受到一定程度教育后无法从学校或社会中融入优越的阶层,可能会对知识与学问渐生质疑。
另一方面,智识与学问的传播并不受到社会的全面接受或赞同,可能构成了反智主义思想的土壤。
二、反智主义如何影响社会?(1)削弱民众的理性思考。
发展智力的本质在于全面、客观、独立的思考。
而一旦反智主义获得流行,社会上更多围绕感性而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和争吵便无人关注问题的本质。
(2)产生社会极端化。
反智主义的表现常常具有极端的倾向性,如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打压,构建对知识精英的目标化敌视等,这些行为常常加深社会的分裂,增加了矛盾的对抗性。
(3)对于社会进步构成威胁。
知识和智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反智主义固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阻碍,也可能会对动力在于知识和思考的领域产生消极影响。
三、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影响个人的?(1)个人进一步削弱其基础能力。
通过学习知识,人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望远的能力,而反智主义则会造成个人知识面的匮乏,降低自身处理新问题的水平。
(2)造成个人的思维萎缩。
这种情况下,人的思考极具惯性,对于新思想或新观点的认识非常困难。
这也造成了人们在习得新技能或适应新环境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削弱个人的自信心。
反智主义的影响,意味着对知识和教育的否定,造成个人的自我认同感下降,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将产生实质性的障碍。
综上所述,反智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合理的表达需求,但其肆无忌惮的发展已经严重危害了知识、科学以及文化等的推动,同时也对于社会个体、机构和道德标准形成巨大威胁。
论反智主义视阈下的孔子悲剧命运
[ 中图分类号]32 . 1 2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6 8 2 1 ) 1 0 6 0 10 2 3 (00 0 — 0 3— 4
Co m e t h a i t fCo f cu r m m n s 0n t e Tr g c Fa e o n u i s f o
Ve w fAnt — i t le t a im i o i— n e lc u ls
Z HAO u n. VA Da Ch a 、 N n
( ea m n o i rue Y nt nvri ,i zo 30 3 C ia D pr et f t a r, ag eU i s yJ ghu4 42 ,hn ) t Let z e t n
Ke r s a t —itle t l m ; o f cu ;rgc f t y wo d : ni n elc ui s C n u is ta i ae
Ab t a t C nu is g e t h n e e S rn n tn p e d, r ae o u in s n d o ae i w o i c l ew i sr c : o f c u , ra ik r n t p ga d Auu m r o ce td C n ca im a d a v c td h so n p l ia i t i h i i f t v n te sae . u ed d tfl eh sa i o . v n u lyh id w t e r si n Hi l ec u d b e e i d a l o a e is Un e e h t ts b th in f i mb t n E e t al e d e i d p e s . s i o l e d s r ui i h o f e b sf l f r g de . d rt u t h
反智主义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4.不相信权威
这是官方为了不让我们知道 XX 而想出来的阴谋! 科学家花了 XX 年解决的问题,竟早已被他看穿!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5.道德绑架
· 不转不是中国人! · 6月17号是父亲节……有孝心的请转发,转发后显 灵。不爱父母就不用转了……
反智主义
anti-intellectualism
反智主义本身没有褒贬,反智主义是对待知识和知 识分子的一种态度。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 对于智性( intellect )、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 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 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但是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 即是悖逆真理,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过度的依赖于经验,而不是思维方式。
1
2
情感的刺激代替了思考,直觉代替了思维。
3
先入为主,过于相信传统,不相信新知识
4
幽默与夸张。
如何避开反智主义
1.开拓视野与人生目标 任何人的争论根本原因不是观点不同,而是视野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江青的生活太腐败,床左边一罐白糖,右边一罐红糖, 想吃白糖吃白糖,想吃红糖吃红糖” ----批判“四人帮”中一个妇女所言 2.更好的认识自我和社会定位 3.常识与逻辑 4.学习和提升自我
生活中常见的反智主义现象 6.鸡汤指导人生
狐 狸在养 鸡 场 的山 崖 边 立了 块 碑 ,上 面 写 道: “大胆抛弃你传统的禁锢吧,不勇敢地飞下去,你怎 么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鹰!”从此,狐 狸每天都能在崖底吃到那些摔死的鸡!不要被那些没 有道理的“心灵鸡汤”所左右,更不要被别人的成功 经验所蒙蔽, 世界这么大,靠谱很重要!
《公主的月亮》中的反智主义思想
份差 异以及实 际解决 问题 的效果决定 了小说 的叙事框 架具 有强 烈的对 比性和反讽 的涵义 。而
对 比和 反 讽 最 终 指 向故 事 中所 隐 含 的 反 智 主 义 倾 向 , 即呆 板 、 械 的知 识 是 无 益 的 , 脱 “ 知 机 摆 认 依 赖 ” 非理 性 的经 验 和 直 觉 也 许 是 我们 解决 世 俗 问题 的钥 匙 。 的 ’
们 都 无 奈 地 表 示 自 己 无 能 为 力 。 最 后 国 王 找 到 了 宫 中
结 构 。故 事 中存 在 两 组 人 物 对 比 ,第 一 组 是 宫 务 大 臣 、皇 家 巫师 、数 学 家和 宫廷 小丑 的对 比;第 二组 人 物对 比是 宫务大 臣 、皇 家巫师 、数学 家和 小公 主蕾 诺 尔 的对 比。
寓 言 作 家 和 画 家 ,大 学 毕 业 后 他 做 过 记 者 ,也 曾任
来 ,天上又 长 出个新 的月亮 。
人 物 对 比 构 成 了 小 说 《 主 的 月亮 》 的 内 在 叙 述 公
《 约客 》杂 志 的编 辑 , 晚年 执 教 于 耶鲁 大 学 ,其 代 纽 表作有 《 当代 寓言 集 》 和 《 当代 寓言 续 集 》 。瑟 伯 一 生创 作 了大 量 的散文 、 寓言和 故 事等 ,他 也会 为 自己
甲 虫 、 圣 甲 虫 、 苍 蝇 琥 珀 、 蜂 鸟 的 舌 头 、 天 使 的 羽 毛 、独 角兽 的角 、 巨人 、侏儒 、美人 鱼 、龙涎 香 、没
的小丑 ,小 丑并 不 急着 告诉 国王 怎么 做 ,而 是去 问小 公 主 她 心 中的 月 亮 是 什 么 样 的 。得 到 小 公 主 的回 答 后 ,小 丑 吩 咐 工 匠 用 金 子 打 造 了一 个 小 月 亮 送 给 公 主 ,小 公主 欢天 喜地 ,病 立 刻就 好 了。然 而 ,随着 夜 幕 降临 , 国王有 了新 的担 忧 ,如 果小 公主 看见 天上 的 月亮 该 怎么 办 。 国王 又 向他 的智 囊 团请 教 ,但 他们 并 无 良策 ,于 是 国王又 找 到 了宫廷 小丑 。 小丑来 到 公主 的房 间, 问她为 什么 月亮 可 以 同时挂在 天 上和 她 的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智主义”思潮的崛起“反智主义’作为一股社会思潮,正在中国静悄悄的崛起.我可以算这一思潮最鲜明的倡导者.十几年前,我就写了一篇<<论<渴望>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分析当时红透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对知识分子的话语霸权挑战.两年多以前,我又以“反智的书生”为名开始了自己的博客,对国内主流知识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批评,迄今已经获得了一千三百多万的访问量.最近,吴稼祥先生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发表长文<<中国需要量“反智主义”吗?>>,系统批判我的观点.唐小兵先生则在<<南风窗>>上发表了另一篇长文<<底层与知识分子的民粹主义>>,把我在近著<<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中表达的反智思想,看成是“民粹主义”的“野火”烧进了自由派阵营.总之,不管是反对还是拥护,人们对“反智主义”已经不能视而不见.因此,作为这一思潮的发起人,我有必要澄清一下什么是“反智主义”,为什么“反智主义”是中国社会之必需.1批判“反智主义”仿佛是精英们的所谓“使命”“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无疑是个外来语,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被左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贬义词而广泛运用。
1960年代初,这派知识分子中的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写一本书《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一下子走红,获得了1964年的普利策奖,也把这一词汇的贬义成分固定化。
在中文思想界,余英时先生率先运用这一概念批判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反智主义”,并在海外文化界引起了辩论。
不过,无论是他还是他的批评者,也都把“反智主义”当成一个贬义词。
而我则从一开始就把这个贬义词当褒义词来用。
这当然也给我的批评者提供了方便的靶子。
比如,前述的吴稼祥先生,对霍夫斯塔特的观点不作任何分析,简单化地把“反智主义”描述为1950年代“代表大企业利益的艾森豪威尔的粗鲁统治,以及麦卡锡主义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的结果。
唐小兵先生则把我的“反智主义”理念归纳为新左派的倾向。
可惜,这两位批评者既不了解霍夫斯塔特思想的复杂之处,更不明白这种思想在美国政治文化脉络中的地位。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位先生都属于市场派人士,都把市场经济的理念作为一个思想解放、思想启蒙的果实来捍卫,因而批判“反智主义”或者“民粹主义”就成了他们的使命。
他们恐怕没有意识到,在美国的思想阵营中则正好相反:那些批判“反智主义”的,多是新政以来主张大政府、用联邦的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左翼知识分子;而那些所谓的“反智主义”者,则往往是要求实行彻底的市场经济的保守主义人士。
甚至像哈耶克这样的市场教祖,也可以归入“反智主义”的阵营内。
“反智主义”并不局限在美国,而且也是英国史中的重要因素。
有人甚至将“反智主义”归结为盎格鲁-撒克逊的政治文化传统。
而恰恰是这一传统为现代西方的宪政民主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这也绝不是简单的历史巧合。
从理论上说,“反智主义”是以宪政民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
在这种社会中,老百姓在政治上拥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并作为自由的经济人在市场上进行选择。
不管你拥有的知识和财富比别人多多少,也不能僭越这样的政治权利和经济自由。
这是我所鼓吹的“反智主义”的核心。
可是,在现实中,即使是民主的政府,手也经常可以伸得很长。
特别是政府有着比个人雄厚得多的资源和权威,并需要大量的知识服务。
当政府把那些“最”有能力的人集中起来以后,政府权力的诱惑就变得难以抵抗。
结果,不管是在政府之内还是政府之外,都有许多人会想:既然政府集中了这么多的人才,有这么多“专家”,那么这些人一定比那些没有念过什么书、没有离开过自己的镇子的愚夫愚妇更有远见。
既然你会花钱请比你更懂经济的财经专家经营你的股票,那么为什么不多缴几个税、让政府多雇些专家,让他们包揽你的个人事务呢?自罗斯福政府以来的“新政知识分子”,就有着这种舍我其谁、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
而罗斯福的“新政”使联邦政府迅速扩大,又使这些人在权力的核心占据了大量的位置。
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有着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智慧,让他们帮助老百姓进行一些生活抉择,恐怕比老百姓自己来抉择要更明智。
有些事情,聪明的政府如果不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话,社会本身是干不成的。
这一精神,并没有随着罗斯福的去世而完结。
上世纪60年代初的肯尼迪政府,就号称是通过“精英的精英”(The Best of the Brightest)来治理的。
约翰逊“向贫困宣战”的“伟大社会”计划,也是建立在让专家更多地运用纳税人的钱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念之上的。
然而,正像哈耶克所警告的,少数的精英官僚,不管多么聪明,靠他们的决策也无法有效地改善大多数人的福益。
一个社会太复杂,难以被少数人的智慧所驾驭,必须通过市场博弈、通过每个人的参与来达到健康的均衡。
一位欧洲作家曾经观察到:在美国这样的草根民主社会,小民百姓活得是如此地自尊和骄傲,乃至一个没有离开过村子的农夫,也觉得对于干他手里的活计而言,他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人选,绝不会听别人指手画脚。
这样的社会,也自然有着强大的反智传统,即对少数人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大众非常警惕,对这些人运用的政府权力更是怀疑。
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和技术官僚的权力越来越大,老百姓越来越感觉到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那些多喝了几口墨水、进入政府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代老百姓来决策了。
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时代,正是这种反对大政府的保守主义开始的时代。
虽然肯尼迪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尼克松当选了总统,使新政精神得以继续,但这种保守主义,还是随着里根时代而达到了高潮,并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主流。
在一个民主社会,精英们的自负迟早会撞南墙霍夫斯塔特对于“反智主义”的“民主面向”有着相当充分的认识。
他明确指出:“反智主义是建立在这个国家(即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平等的情操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的知识分子发现自己陷于一种几乎是不可能的努力之中:他们相信民主社会中的公民,但又要抵抗这种社会所创造的文化之痞俗。
……当公众拒绝知识分子的政治和文化诉求时,他们就感到受了伤害或者震惊……”也就是说,知识分子总有着作“社会良心”的怀抱,认为自己是为了公众利益而生的。
但是,在一个民主社会,他们的自负迟早会撞南墙:公众既用不着他们代表,甚至还可能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利益的敌人。
应该说,对“反智主义”的社会渊源,霍夫斯塔特是个明白人。
可惜,他自己却陷入他所描述的这种知识分子的自我矛盾中难以自拔。
他试图对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智识”(intellect)和专家或者一般人所具有的“智力”(intelligence)进行区别。
在他看来,“智力”运用的对象是可以预见的、有明确的甚至狭窄的界定的、实际的、切身的。
“智识”则是大脑中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冥想式的功能。
“智力”是对具体环境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把握和估价;“智识”则是对这种估价的估价,是对整个宏观环境的评判。
用我们比较浅近的语言来说,“智力”是大脑在具体领域中的认知职能,比如科学家研究干细胞,其研究对象有着具体的界定和范围,并必须把这一范围外的事务排除。
再如消费者买车,“智力”所考虑的就是价格、质量等实际因素。
“智识”则跳出这些具体领域之上,比如要考虑干细胞研究是否道德,是对生命的尊重还是不尊重;买车的社会后果是什么,是否在能源和环境上对人类的生存负责等等。
问题是,在一个民主社会,在可以具体界定的“智力”领域,人们不仅非常尊重专家,也愿意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专家。
比如干细胞研究,纳税人很清楚这种事情只能让科学家们来作。
但是,在超出了“智力”领域的难以具体界定的范围,比如干细胞研究道德不道德、政府是否应该资助这种研究,老百姓则常常不会让渡自己的权利,一定要通过投票来决定。
这时,他们的意志就往往和一些科学家相冲突。
当科学家发现自己只能听这些对干细胞连基本的科普知识也不具备的愚夫愚妇之时,就会悲叹民不可教。
霍夫斯塔特著作,在某种意义也是这样一本抱怨之书。
不过,霍夫斯塔特在抱怨的同时也指出,美国虽然有着强烈的“反智主义”传统,但自1930年代的二战前夜开始,人们就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美国实际上才是知识分子的乐园。
当时大量受纳粹迫害的知识分子发现,只有美国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让他们继续自己的生活方式。
新政之后,知识分子也被政府极其礼遇。
即使是在“反智主义”大盛的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也频频出入政府,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权力。
知识阶层内部的危机不是自己受到政府的冷落和社会的放逐,而是太被权力和公众所抬举,乃至知识阶层频频自问:自己是否已经被主流社会所收买?知识分子固有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原创性是否已经丧失?从中国主流知识阶层对“反智主义”的消化看,他们既没有意识到霍夫斯塔特的左翼思想背景,也没有霍夫斯塔特思想本身所蕴涵的那种复杂性。
霍夫斯塔特自己就明确地说:他之所以起来批判“反智主义”,是因为“在这个充满了危险的世界,美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过分尊重智识、把智识变成一种超越的价值来代替其他合理的价值的危险是实在不足虑的”。
也就是说,在美国这样的草根民主社会,知识的权力根本不可能践踏老百姓的民主权利。
在中国则恰恰相反。
中国的传统中的价值系统不被宗教所界定,知识很容易被尊重为一种超越一切的价值,知识的权力也很容易践踏民主的权利。
甚至这种知识权力凌驾于个人权利的现实,在传统中已经被制度化了。
比如在科举制度下,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在税收、刑法等等方面,都享受着普通人没有的特权。
三十多年前恢复高考后,考进大学的人身份自动变成了“干部”,和普通老百姓分开。
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制度化的特权之中,基本不受公众的制约和监督。
中国知识分子习惯凭借自己对知识的垄断占据道德高地“反智主义”的目标,就是取消这种制度化的特权,使老百姓和知识分子都能在一人一票的平等架构中参与市场经济的博弈。
而也正是在这方面,“反智主义”会遇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最顽强的抵抗。
这一点,我在《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中对此已经作了具体分析。
中国知识分子已经习惯于把知识看作是价值源泉,并凭借自己对知识的垄断占据道德高地。
比如在《韩非子〃和氏》中,所谓“法术之士”就被描述成屡次因为要奉献璞玉而被砍掉双脚的忠贞之士。
而“群臣士民”则全都嫉恨这种忠贞之士,使之不敢发言。
贤明的君主,则应该摆脱“群臣士民”的影响,任用法术之士,珍惜他们所奉献的璞玉。
这一故事,也成了极权主义的理论基础:统治者要在少数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建立对大多数“群臣士民”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