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2阶段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四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将工业区位论与行为科学结合起来的是( C )。

A、韦伯
B、廖什
C、克鲁梅
D、艾萨德
2、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 B )。

A、同心圆模型
B、扇形模型
C、多核心模型
D、城市域模型
3、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了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 C )。

A、同心圆模型
B、多核心模型
C、城市域模型
D、扇形模型
4、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 C )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城市研究中。

A、海克尔
B、斯宾塞
C、盖地斯
D、帕克
5、在城市生态化发展模式中,(A )是基础。

A、自然生态化
B、经济生态化
C、社会生态化
D、文化生态化
6、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以( c )作为划分阶层的社会标准。

A、财富
B、权力
C、威望
D、职业
7、城市化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是(c )。

A、机器大生产
B、工业革命
C、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8、选用表征意义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描述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测量方法是( c )。

A、复合指标法
B、综合指标法
C、主要指标法
D、查英测量法
9、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发展为具有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 b )。

A、逆城市化
B、郊区化
C、卫星城运动
D、内部市区化
10、下列违背城市化发展规律而出现的反常城市化过程是( d )。

A、郊区化
B、逆城市化
C、卫星城
D、反城市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结节地域由( ab )构成。

A、结节点
B、吸引区
C、中心地
D、外城区
2、下列关于城市生态化描述正确的有( ab )
A、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B、是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C、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唯经济发展模式
D、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社会组织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 abc )。

A、单位的社会职能弱化
B、新型组织迅速发展
C、社区功能强化
D、以单位为核心
4、卫星城从发生根源上看属于( ab )
A、飞地型城市化
B、他力型城市化
C、自力型城市化
D、外延型城市化
5、城市文化冲突具有( abcde )的特点。

A、普遍性
B、时代性
C、世界性
D、民族性
E、区域性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过度城市化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工业化)的速度。

2、我国城市化的体制特点是(城乡双重性)。

3、从文化传播的方向来看,城市文化传播是城市文化的(互动)。

4、根据城市文化的层次,可以将城市文化变迁分为(物质层面的变迁),制度层面的变迁和观念层面的变迁。

5、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社会组织是以(单位)为核心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城市文化融合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2、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

3、发展轴理论由德国经济史学家沃纳。

松民特指出。

随着连结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形成了新有利区位,新的交通线对产业和劳动力具有新的吸引力,形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线聚集并产生新的居民点。

这种对地区开发具有促进作用的交通线被称为“发展轴”。

发展轴由三部分组成:线状基础设施束,发展轴的主体部分,发展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

4、主要指标法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

这种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比例指标,二是土地使用状况指标。

5、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工业化过程必然是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2)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

(3)工业化使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冲击和破坏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中国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
答:(1)城镇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

(2)由于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农村人口流往城市。

(3)这种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可以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村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所需的建设资金。

3、发达国家城市化具有哪些特点?
答:(1)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

(3)发达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4)发达国家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4、当今世界城市经济结构有哪些新的发展?
答:(1)传统的产业升级规律被打破,城市主业由服务业向信息业的转化,由制造业向创造业的升级,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全球化和无边界经济活动将有可能把城市的发展与全球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以地域为中心呈发散式扩散的经济发展过程将可能改变。

(3)对人的创造性产生的空间条件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对城市经济的产生,培育,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制约作用。

5、简述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特点。

答:(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例性当高。

(2)城市中流动的总趋势呈向上流动。

(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问题。

(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

(6)流动中出现无序与越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