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辅助治疗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家长需密切关 注宝宝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05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01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孕期健康,避免早产、感染等
风险因素。
出生后早期喂养
02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排
出。
避免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
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
足月儿大于85μmol/L(5mg/dl)/日, 早产儿大于171μmol/L(10mg/dl) /日。
结合胆红素水平
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 (2mg/dl)。
鉴别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
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胎儿红细 胞破坏,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通 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并进行性加重。
病理生理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红 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
肝脏处理能力不足
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 成熟,对胆红素的摄取、 转化和排泄能力有限。
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 建立,肠腔内β-葡萄糖醛 酸苷酶活性较高,可促进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黄疸
食欲减退
精神状态改变
其他症状
新生儿皮肤、巩膜出现 黄染,通常在出生后2-3 天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宝宝可能会出现食欲不 振、吸吮无力等症状,
导致体重下降。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 宝宝精神萎靡、嗜睡或
烦躁不安。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呕吐、 腹泻、发热等症状。
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 220μmol/L(12.9mg/dl),早产儿 大于255μmol/L(15mg/d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称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黄疸的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或排泄减少所导致,或兼而有之。
因此,黄疸的出现是多种疾病的征象。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未结合型最为多见,过量积累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可导致核黄疸。
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偶尔可能发生在肠道外营养并发的胆汁淤积。
新生儿败血症和胎儿型有核红细胞增多症也可表现有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母乳型黄疸是新生儿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形式,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偶尔有母乳喂养的足月儿,在第1周内发生进行性的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在以后的怀孕中有再发生的趋势。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1gG)引起。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
因为O型血孕妇中的抗A、抗B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坏。
理论上母A型血,胎儿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儿A型或AB型血也可发病。
但临床少见。
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产妇,其抗B、抗A的"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是由Rh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引起的,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E、e、C、c次之,而d抗原目前尚未发现。
在中国国内,Rh阴性多见于少数民族妇女,因此当Rh阴性妇女怀孕的胎儿为Rh阳性时,其D抗原会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进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出现溶血。
黄疸是Rh血型不合溶血的症状之一,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治疗及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治疗及护理摘要:分析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的96例患有高胆红血素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后的黄疸和胆红素指标,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中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黄疸指数,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护理效果一:资料与方法:选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的96例患有高胆红血素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所有患儿均已经过高胆红素血症确诊,符合蓝光照射条件,体重在2.5kg以上,排除其他生理缺乏,无其他先天性重大疾病,两组患儿家属签属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日龄2-8天,平均5.14±0.84d,体重2.61-4.14kg,平均3.51±0.42kg。
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日龄3-7天,平均4.56±0.77d,体重2.72-4.31kg,平均3.44±0.39kg。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分析,P>0.05。
二:研究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药物护理干预。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进行干预,同时科学指导患儿家属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干预,以此来强化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2)定期给予患儿抚触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保证动作轻柔,同时辅以笑容和安慰,给患儿带去安全感。
(3)将保温箱的温度与湿度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温度保持在30~32℃左右为宜,而光疗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0~25℃。
重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脑损伤的预防和干预
[(6.9±5.1)d]明显晚于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5.5±3.7)d];感染和ABO血型不合溶血是重要原因;对
多数患儿未能进行系统的随访。上述资料说明胆红素所致的脑损伤在我国依然常见,医护人员对高胆红素 血症高危因素的识别和早期干预能力及脑损伤的临床判断能力仍有待加强。若能在我国建立相应的胆红素
四、有必要针对新的情况调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指南或干预方案
应强调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是一个动态过程,与新生儿出生胎龄、日龄、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有关,传统 的基于某个数值来定义病理性黄疸并进行干预是不合理的,有治疗过度或不足的风险,因此处理高胆红素血
症时,切忌单纯以某个数值来定义,而应根据胆红素动态变化的列线图并结合相关高危因素综合判断,及时 正确地干预。
脑病报告制度,亦有助于监控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二、应重视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的识别 胆红素脑病可以预防。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并及时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脑损伤的发生和发 展。近30年来感染的治疗手段有了较大发展,而非感染因素,尤其免疫性溶血所致的胆红素脑损伤仍时有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水平相关,而何种程度的总胆红素水平可致脑损伤尚无定论。 Newman等”。的一项研究对140例新生儿期胆红素峰值>427.5斗mol/L(25.0 mg/d1)者进行随访,其中 130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27.5~499.3 i上molfL(25.0~29.2 mg/d1),10例>513.0 txmol/L(30.0 mg/d1),结果在2~5年的随访中无一例发生核黄疸,认知发育、神经系统异常及可疑异常的比例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该研究随访率高、样本大且观察全面,一直被视为是对足月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
Chinese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 20%-5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核黄疸,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2.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包括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等,这些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
3.感染:新生儿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4.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等,这些疾病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6.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存在某些成分,如激素、酶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1.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喂养史、家族史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评估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依据。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即为高胆红素血症。
此外,还需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肝脏、胆囊、胆管等器官的病变。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
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
出血、肺出血及其他 部位出血
胆红素生成过多
同族免疫性溶血
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
胆红素生成过多
感 染
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
支原体和原虫等可引起重症感染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
起的败血症多见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肠循环增加
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 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胎粪排泄 延迟→胆红素吸收↑
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红蛋白病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F-Poole 血红蛋白Hasharon
胆红素生成过多
其他: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使红细胞
膜结构导致溶血。
B、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其他:甲减、二 一3体综合征、垂 体功能低下 窒息、缺氧、酸 中毒及感染
药物:磺胺、维 生素K等
Crigler-Najjar综 合征
同族免 疫性溶 血
红细胞 形态异 常
感染
红细胞 酶异常 母乳喂 养
肠肝循 环增加
A 胆 红 素 生 成 过 多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
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 蛋白>220g/L,红细胞压积>65% 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 延迟、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 亲婴儿等
胆红素生成过多
1、新生儿黄疸概念
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 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成人
正常:低于17umol/L(1mg/dl) 异常:大于34umol/L(2mg/dl)
新生儿
肉眼黄疸:大于85umoll/L (5mg/dl)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 出现生理性黄疸。
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陆月合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21
【摘要】目的:通过对72 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分析,以期降低该病发生率.方法:选取72 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且对其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围生期因素24 例(33.33%),ABO 溶血因素12 例(16.67% ),母乳性黄疸因素14 例(19.44% ),感染因素16 例(22.22% ),其他因素6例(8.33% ).结论:加强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调查与分析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能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总页数】1页(P4532)
【作者】陆月合
【作者单位】广西水电医院,广西南宁53021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J], 王亚超;李娥;张孟孝
2.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J], 陆月合
3.COHB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性分析 [J], 陈淑芳;陈妍;王六燕;俞静云;方晓丹
4.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评估
[J], 叶珍珍;沈伊娜
5.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脑功能变化观察 [J], 常贺生;田润雨;鞠俊;黄淑霞;郑婧;秦选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
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大家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吗?宝宝刚出生的这段时间是非常脆弱的,容易多发病,那么如果宝宝得了新生儿abo溶血症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由妈妈网百科来告诉大家新生儿abo溶血症怎么治疗吧!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主要目的防止胆红素脑病。
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μmol/L,亦需换血治疗。
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
产前治疗产前治疗的目的为纠正贫血,减轻病情。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孕妇治疗:包括综合治疗、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
2、综合治疗:为减轻新生儿症状,减少流产、早产或死胎,在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用法:维生素K1 2mg/d,维生素C 500~1000mg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注射,氧气吸入,20min/d。
口服维生素E 30mg,3次/d,整个孕期服用。
3、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其作用为抑制母体抗血型抗体的产生,阻止母体抗体进入胎儿,封闭胎儿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阻止红细胞被破坏。
用法:对于中、重度ABO致敏的孕妇静滴,1次/d,每次200~400mg/kg,4~5天为1个疗程,2~3周后重复1次。
4、血浆置换:分娩过重症ABO溶血病的产妇,再次怀孕后,若抗人球蛋白法测定抗体效价高于1∶64,可考虑作血浆置换术(孕妇的浓缩血细胞以生理盐水悬浮后当即输回,用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作置换剂)。
一般在妊娠20周后开始,每次1000ml左右,为保持抗体低于治疗前效价常需作多次血浆置换术。
胎儿处理1、宫内输血:目的是纠正贫血,防止胎儿宫内死亡,仅限于严重受累、肺部尚未发育成熟的胎儿。
2、提前分娩:因妊娠越接近足月,抗体产生越多,对胎儿的影响越大,故接近足月时可考虑提前分娩。
产时处理溶血病新生儿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出生时容易窒息,临产时应做好抢救准备,防止窒息。
胎儿娩出后立即钳住脐带,以免脐血流入胎儿过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干预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干预方法作者:黄广阔王秀菊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8期【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病因;早期干预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8-0128-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
现将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男53例,女39例,男女之比1.36∶1。
其中足月儿41例,早产儿48例,过期产儿3例,发病日龄28 d 3例。
1.2诊断标准(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L;(2)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3)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早产儿>255 μmo 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或加重。
1.3检测方法经皮测胆(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4病因(1)缺氧46例(占50.0%):脐带绕颈或绕四肢21例,宫内窘迫18,出生时窒息7例;(2)早产14例(占15.2%);(3)感染20例(占21.7%):新生儿败血症2例,肺炎8例,脐炎4例,皮肤感2例,胎膜早破(>10 h)3例,TORCH感染1例;(4)母乳性黄疸1例(占1.08%);(5)溶血6例(占6.2%):ABO溶血5例,RH溶血1例;(6)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占1.08%);(7)原因不明4例(占4.3%)。
2结果患儿住院期间全部经蓝光照射治疗,此外针对病因治疗,分别抗感染、应用碱性液体、中药退黄、肝酶诱导剂、静脉注射白蛋白等综合治疗。
痊愈68例(73.9%),好转12例(34.1%),发生胆红素脑病1例(1.08%),自动出院2例(2.17%),转上级医院3例(3.26%)。
新生儿ABO溶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防 治 新 生儿 ABO 溶 血 及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起 着 重 要 作 故 羊 水 胆 红 素 含 量 可 用 来 估 计 病 情 和 决 定 终 止 妊 娠 。 羊 水
用 ,现 将 护 理工 作 总结 如 下 。
在 波 长 450 nm 处 的 光 密 度 与羊 水 中 胆 红 素 含 量 呈 一 定 相 关
进 入 胎 儿 循 环 ,发 生 同 种 免 疫 反 应 导 致 胎 儿 、新 生 儿 红 细 胞 次 。 若抗 体 效 价 上 升 、起 伏 不 定 或 由 高 转 低 者 均 提 示 d,JL可
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新 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 是新 生儿时 期常 能 受 累 ,当 抗 体 滴 度 达 1: 32时 宜 作 羊 水 检 查 。 由于 自然 界
There were children with yellow meconium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after time and X2 test were signif icantly different(P<0.05);two groups of neonata l hyperbilirubinemia incidence of Blood by x2 test was signif 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s:The prenata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图分 类 号 : 11722.1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672—0369(2010)19—2478—02
Neonatal ABO hem olytic prevention and care interventions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进展
早期(initial phase)主要体现:(1)轻度迟钝;(2)轻度 肌张力低下,运动降低;(3)吸吮不好,哭声稍高尖。
中期(intermediatephase)主要体现:(1)中度迟钝-激 惹; (2)肌张力变化不一、常增高,有些出现颈后仰一角 弓反张;(3)吃奶极少,哭声高尖。
≥17~120 ≥86~188
≥86~120 ≥120~154 (≥5~7) (≥7~9) ≥103~154 137~222 (≥6~9) (≥8~13)
≥103~171 ≥171~257 (≥6~10)( ≥ 10~15)
≥120~205 ≥205~291
≥120 (≥7)
≥154~171 (≥9~10)
3.不能用一种固定旳界值作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旳分界点 及新生儿黄疸旳干预原则。
8
病理证明93例核黄疸新生儿旳胎龄与胆红素水平旳情况
胎龄(W)
25-28 29-32 33-36 37-40
例数 百分比 (%)
55 59.14
32 34.41
4
4.30
2
2.15
平均胆红素水平 (mg/dl)
8.4 9.4 12.4 13.9
肉疼痛。 神经病变及听觉丧失可轻重不一。
27
急性胆红素脑病后旳病程随访
任何总胆值>25mg/dl、全部换血者、任何脑干诱发 电位反应异常(虽然为临时异常)及体现为中度急性胆红素 脑病者均需在婴儿期与小朋友期随访直至学龄期。
3个月起随访:涉及:(1)肌张力,神经发育(尤其注意 锥体外系功能及发展过程);(2)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CMS(耳蜗微音效应)及OAE (耳声反射);(3) 磁共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联合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采 用光疗、换血、药物等联合治
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治疗效
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低 血糖、低钙血症等,确保新生
儿安全度过治疗期。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阻塞性黄疸
多由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引起,表现 为白陶土样大便、肝脾肿大等,血清胆红素以结 合胆红素为主。
感染性黄疸
多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引起,可伴有 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高可 低。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新生儿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需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建议
010203加强 Nhomakorabea产期保健
对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 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危险因素。
早期筛查和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胆 红素水平监测,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高胆红素血症 。
合理喂养和排便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 儿肠道蠕动和排便,有助 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处理方法介绍
辅助诊断技术应用示范
80%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无创、便捷地监测新生儿胆红素 水平,适用于筛查和动态观察。
100%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病原 体,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80%
基因检测
针对遗传性黄疸相关基因进行检 测,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结果判读和报告出具流程
结果判读
根据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程度和预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升高超过出生1周时正常水平的两倍以上。
正确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患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下面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标准:
一、早期哺乳
早期哺乳可以帮助新生儿排出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应当在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前四天每天哺乳9-1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二、增加皮肤接触
增加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母乳分泌和胆汁排出,有利于新生儿排出多余的胆红素。
母亲应当亲自抱着孩子,确保新生儿每天有至少1小时的皮肤接触。
三、暴露在阳光下
阳光可以帮助新生儿合成维生素D和消化胆红素。
在出生后头三天,每天可以让新生儿暴露在阳光下10-30分钟,勿直接照射太阳。
四、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新生儿应当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每天至少喝8次母乳或配方奶。
不要使用瓶子或奶嘴,以免影响婴儿吸吮和吞咽的技能。
五、进行胆红素监测
新生儿应进行胆红素监测,确保其血清胆红素值正常。
如出现高胆红
素血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六、及时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输血治疗,详细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患儿的情况调整。
以上就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标准。
希望家长们注意这些措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 2004 年AAP制定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
的防治指南
≤35周或体重<2000g早产儿的干预
• 临床干预范围大,无统一标准 • 酸中毒、窒息、败血症、溶血病、脑室内
出血、贫血是高危因素
• 继续沿用传统分类方法, 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 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缺少支撑依据。
陈昌辉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5.
国际观点
• 1999年Maisels提出对NICU的高危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 一名词已无意义及使用价值,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 下确定不同TSB的干预指标有更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生理性”黄疸?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病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 量儿) ,即使低于现行的“生理性黄疸标准”,也可发 生胆红素脑病。
• 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低胆红素核黄疸”的概念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0 例早产儿中, 7 例急性胆
红素脑病患儿平均TSB为124. 8μmol/L。 • 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13例早产儿中, 5例急性胆红
• 国外有学者认为间接胆红素>342umol/L 是 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临界值。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在胆红素脑病干预中的作 用
• 90年代推荐使用胆红素(B ) /白蛋白( A)比值 评估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度
• B /A(μmol/L∶g/L或 mg/dl∶g/L)比值越 高,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越大。提示胆 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越松,游离胆红素水平越 高, 易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
二、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丁国芳光疗的优越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红素,而是使循环中10-20%胆红素转化为水解的异构体,使其比原有亲脂性的胆红素IX-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2000-2500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A.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B.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在生后的最初4-5天,大多数新生儿都有一个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高峰时期,从出生时脐血胆红素26μmol/L (1.5mg/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 (6-12mg/dl)。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
成人胆红素>34μmol/L (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 (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
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
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 (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 (10-12 mg/dl)水平。
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12-15mg/dl)水平。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干预的研究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干预的研究兰燕灵;王利民;张志哲【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0(022)004【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预防或减轻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的效果。
方法:取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断ABO溶血病,对脐血总胆红素达25.5μmol/L以上新生儿于出生48小时内用IVIG800mg/kg·d,定时检测末梢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总胆红素,并与对照组对比。
结果:IVIG组在总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BC、Hb、HCT高于对照组(0.05>P>0.01)。
作自身对照IVIG组治疗前后RBC、Hb、HCT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
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由新生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症和贫血。
【总页数】3页(P730-732)【作者】兰燕灵;王利民;张志哲【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8【相关文献】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J], 陈晓霞;冯海哲2.静脉注射用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剂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J], 李名锋3.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J], 王海燕4.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J], 滕丽英5.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法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 [J], 王自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概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超过了新生儿肝功能代谢的能力,导致胆红素沉积在体内各组织中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喂养管理、光疗和其他辅助护理。
病情观察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 - 皮肤黄疸的程度和范围 - 黄疸进行过程的速度 - 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尿液和粪便颜色的变化喂养管理1.需要给予足够的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
2.遵循按需喂养原则,不过度限制喂养次数和量,让婴儿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食。
3.避免使用水样奶或葡萄糖溶液,因为这可能会增加胆红素的吸收和沉积。
光疗1.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光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如蓝光或白光。
•确保光源的照射面积覆盖整个婴儿身体,尤其是头部和胸腹部。
•控制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以避免可能的眼部损伤。
•定期检查光照的效果和婴儿的病情变化。
2.光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持婴儿的温暖和舒适,防止过度蒸发和感染。
•需要遮挡眼睛,以防止光线刺激。
•观察婴儿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他辅助护理措施1.鼓励婴儿适度运动,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2.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注意室温和湿度的调节。
3.观察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提醒家长加强新生儿的个人卫生和日常护理,包括皮肤清洁、衣物更换等。
结论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病情观察、喂养管理、光疗和其他辅助护理。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并促进患儿的康复。
同时,护士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定期评估患儿的病情,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安全。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蔡丽娅【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06(021)011【摘要】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 of newborn,HD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
ABO溶血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国内报道占HDN发病率的85.3%,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的贫血、心衰,或因胆红素脑病而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HDN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
我院从孕期开始即对ABO溶血病进行系统的检测管理,及早确诊HDN并进行早期干预,及时地控制了溶血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22-1023)【作者】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蔡丽娅【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张勤;闫烨;王丽娜;关德意;李明月;郭华;吕毅2.内皮微颗粒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预后价值的研究 [J], 杨旭;杨讯;许词;胡松;余东;韩海心3.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指数和球形红细胞计数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 黄军;李丽莲;刘祥玉;童辉纯4.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IVIG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J], 段玉龙;李晓兰;贺湘英5.血型IgG抗体效价联合脐血溶血3项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朱东波;吴媛媛;李东演;陈智华;詹细珍;吴湘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
发表时间:2011-08-29T11:20:3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周兴良
[导读] 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周兴良(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北流 5374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35-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方法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
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
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
(P<0.05)。
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关键词】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婴儿新生儿
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病情进展快,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而诊断治疗延误可致胆红素脑病,造成脑损伤。
本文通过对在我院出生足月分娩诊断为ABO溶血病64例婴儿的研究,探讨早期监测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4例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出生足月的新生儿,其中6例因社会因素出生24h后出院,后随访监测发现黄疸加重即再入院。
所有病例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
其中:男38例(A型22例,B型16例),女26例(A型14例,B型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
两组患儿出生时情况包括性别、出生胎龄、体重、Apgar评分、黄疸出现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黄疸监测两组病例均在生后24h内开始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皮肤黄疸变化,测定前胸3次取平均值,每12小时监测1次。
出现黄疸且经皮胆红素测定值24小时内大于5,48小时内大于10时,采静脉血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作为早期干预的依据;当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大于16时,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抽取静脉血行血清胆红素测定确诊。
1.2.2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根据静脉血生化检查结果。
诊断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0.6μmol/L(12.9mg/dl),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分度标准:胆红素220.6~256.0μmol/L为轻度、256.0~
307.8μmol/L为中度、>307.8μmol/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2]。
检验仪器为德国罗氏产PP模块生化检测仪。
1.2.3 治疗方法两组新生儿均指导母亲合理喂养,帮助母亲早吸吮;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口服,1天3次。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者,予早期干预。
采取四项综合干预治疗措施:(1)早期抚触: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采用国际标准按摩法施行。
操作者双手涂婴儿润肤油,在新生儿吃奶0.5~1h后进行抚触。
首先头面部和四肢,持续5~6min,然后胸部、腹部、背部,动作轻柔,每天2次,每次15min。
(2)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0.5,1天3次,增加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3)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800~1000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3天。
(4)早期光疗:血清总胆红素24小时内>85μmol/L,48小时内>154μmol/L者,即予蓝光治疗,采用XHZ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连续光疗48-72小时;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0μmol/L时予光疗,光疗失败有换血指征者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换血治疗按文献推荐的方法[2]。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均数±标准差),组间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中重度黄疸、换血、胆红素平均峰值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黄疸、换血、总胆红素峰值比较情况 (例数)
2.2治疗效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11例治愈,6例需换血治疗者,全部换血成功。
3 讨论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以黄疸为主要症状,黄疸出现多在出生后24h~36h,少数在出生36h后出现;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如不加以干预,会有约30%~40%的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过220.6μmol/L,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
在黄疸出现时早期监测、早期明确诊断并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在早期干预措施中,抚触可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尽早建立肠道菌群,产生细菌的β2葡萄糖醛酸苷酶,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排出体外,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黄疸。
IVIG有免疫封闭作用,加快血型抗体在体内的清除,还可通过阻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从而阻断溶血过程;早期使用IVIG还能有效防止或减轻由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早期光疗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经胆汁
和尿液排出,以控制每日胆红素上升的幅度, 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峰值,是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提示,早期综合干预,可抑制溶血,减少胆红素生成,加速体内胆红素代谢,使血清胆红素尽快尽早排出,从而降低体内胆红素浓度,及时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使中重度黄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干预组全部治愈,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照组6例用换血疗法,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对照组6例需用换血疗法者刚好是因社会因素出生24h后出院,后随访监测发现黄疸加重即再入院的患儿,表明早期综合干预可避免换血治疗。
两组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可能与在院内及早处理有关。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8-122.
[2]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1,30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