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
最新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练习题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断句和文言文的理解与练习则是提升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以下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最新的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和文言文练习题,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断句。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二)给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三)请为以下文言文断句。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文言文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尤:_____(2)日光下澈澈:_____(3)佁然不动佁然:_____(4)悄怆幽邃悄怆: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A.偷东西B.偷偷地C.私自(谦辞)(B )②儿痴.如此A.痴呆B.痴迷C.白痴(B )③恬.若不见A.安静B.安适C.坦然(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注】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止,仅仅。
③球: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其真无马邪(《马说》)B. 今披阅遗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篇目练习:译文 风姿特秀美嵇康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洒脱
大方,气质挺拔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 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 快要倾倒。"
【评价】 这段是描写嵇康优雅的风貌和仪容,而且通过好几个人的评点来夸赞他的风
度和精神面貌,从他们所赞誉的那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形象已经被神化了。这 些虽然建立在他的学识和修养之上,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魏晋人士们对于士 者姿容仪态的身长七尺八寸[1],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2],爽朗清举[3]。"或云: "肃肃[4]如松下风,高而徐引[5]。"山公[6]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7]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8]若玉山之将崩。"
查字典
【实词解释】(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风姿特秀:风度姿态 若玉山之将崩: 倒塌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1)范仲淹;滕子京(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C【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
并非衬托。
D. “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五课内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文中指飞奔的马(4)连接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固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昊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街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3)置胆于坐 坐: (4)女忘稽之耻邪 女;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5.《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秭、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皆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日:“此军何如?”获对日:“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2023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练(2)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文言文阅读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援疑质理________②啖粥而读________2.下边加粗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或夜昏怠/或以为死3.翻译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5.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6.请另举出一个勤学苦读的名人事例。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
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
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
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
观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
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
今后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
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
...的一项是()
A.苟.堪励志勤读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无裨.实益必能裨.补缺漏(《出师表》)
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但当涉猎
D.若.能分门别类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3.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4.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文言文语段阅读复习训练一、《桃花源记》语段训练,阅读一至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纷3、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 )A.便要还家(要:邀请) B、鸡犬相闻(闻:听见)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4、翻译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5、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6.第2段中,作者是从、和等三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生活状况和的精神状况,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和。
7、文中有个成语叫“豁然开朗”,这个成语的表意和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表意相近,出此以外,选文中还有成语和。
8.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习题。
(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____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
2.《陋室铭》采用了的写法,借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室主人________的美好,用主人________的美好来说明陋室________,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仙”和“龙”比喻的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帮助大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练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原文①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
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
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 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③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④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
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
’弃药径去,终身不返。
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
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
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山东平邑兴蒙学习李传鹏(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与谁归?1、文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A、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进退问题。
B、指“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
C、指“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其喜洋洋”这两种“览物之情”。
D、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两种心态。
2、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是”解作()A、这些B、这样C、正确D、同现代汉语“是”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译文正确的是的一项是()A、不因为外面的影响和自己的失去而悲。
B、不因物好就喜欢,也不因失去它而悲哀。
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原失意而痛苦。
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对“微斯人,吾与谁归?”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作“无”或“没有”解。
B、“斯人”特指滕子京。
C、译文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D、“吾谁与归”是个宾语提前句。
5、这段文字所引出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或异二者之为。
6、对文中带点的词“二者之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迁客骚人”的行为。
B、“古仁人”的心理活动。
C、“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行为。
D、“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即“或喜”、“或悲”的两种心情)。
(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作者孟子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把他和()并称。
2、本文划分段落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6、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7、文学常识填空:(8分)(1)《孟子》的作者姓孟名_________,是_________时儒家思想家。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代散文家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4)《饮酒》诗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的田园诗人。
9.按提示填空或据上下句默写(8分)。
(1)李白《行路难》中,通过景物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坚信理想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诗中,描写诗人隐居生活悠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段文字,回答10-14题。
(2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1)所以:__________ (2)恒过:__________ (3)行:__________(4)喻:__________ (5)入:__________ (6)忍:__________11.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2分)(1)“曾”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2)“拂”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12.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3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B、管夷吾举于士C、征于色,发于声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3.翻译画线句为现代汉语:(6分)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二)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5—20题。
(2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萧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15、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1)胜状__________ (2)骚人__________ (3)去国__________(4)仁人__________ (5)庙堂__________ (6)微:__________16、写出文段中的四对反义词:(4分)(1)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__________和__________(3)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__________和__________17.翻译文中画线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18.文章末段提到的“二者之为”是哪二者?试找出原文句表示。
(4分)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19.文中的“进”是指__________;文中的“退”是指__________。
(摘录原句填空,4分) 20.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分)【9----20答案】9.(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略二、(一)10.(1)用来(2)常犯过失(3)所做的(事) (4)了解(5)在国内(朝中) (6)使……坚韧11.(1)增,增加(2)弼,辅助12.B 13.略14.(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5.(1)美好景色(2)诗人(3)离开国都(京城) (4)品德高尚的人(5)朝廷上(6)没有16.(1)喜悲(2)进退(3)先后(4)忧乐17.略18.(1)“感极而悲者矣”;(2) “其喜洋洋者矣”1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兵革非不坚利也()⑵池非不深也()⑶委而去之()⑷多助之至()2、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正确解释是:(1分)3、“得道者”在文中的含义是:()(1分)A.得到道义的人 B.讲求道理的人 C.得到胜利的人 D.施行仁政的君主4.文章论述“战必胜”的原因是:()(1分)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凭借险要的地形,强大的武力。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
D.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
5.用文中语句填空。
(2分)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______ ___。
(1分)7.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是:。
(2分)(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
孟子,名____,是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1分)2.在文中空白处填写出原文。
(2分)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1分)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C入则无法家拂士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解释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广故数言欲亡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C温故而知新D既克,公问其故6.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1分)A.战于长勺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然后知生于忧患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