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智慧心理学》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 《发生认识论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62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 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62
/62
/62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 图式:运算图式的低级水平 特点:a.具备逻辑运算法则,思维有可逆性 、守恒性;b.思维需要具体事物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有逻辑思维和抽 像思维。

/62



(一)动作性游戏 (二)探索性游戏 (三)表现性游戏 (四)建构性游戏 (五)角色扮演游戏

六、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进行分类
(一)角色游戏 (二)结构游戏 (三)表演游戏 (四)智力游戏
(五)体育游戏
(六)音乐游戏 (七)娱乐游戏
70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游戏理论的 影响,建立在长期幼儿教育实践和经验之上的一种习惯 性模式,着眼于教育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内容及其与发 展功能的一致性,便于教师的识别和组织。 便于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进行教育教学,功利性较强,易 忽视游戏的趣味性、自由性和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
/62
38
39
40
41
类别
特点和表现
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 感觉运动游 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戏 动即快乐 徒手游戏或重复操作物体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将当前造型作为真实物体的象征物。 结构游戏 积木——桥梁 规则、竞赛性质、两人以上 规则游戏 是一种在幼儿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 标的社会性游戏。
(三)随着恋母期的出现,儿童认识到自己与成人间的差异,游 戏充当了儿童适应成人关系,幻想成人角色的中介(幼儿阶段) (四)儿童开始面向现实,并倾向于集体的依恋而不是前一时期 的恋母焦虑,儿童与同伴之间形成了崭新的、亲密的关系(幼 儿末期及以后)
68
五、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 及特征进行分类
七、按照游戏的关键性进行分类
Biblioteka Baidu
72
角色游戏 创造 性游 表演游戏 戏
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 围生活 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 指导幼儿进行扮演
结构游戏
智力游戏 有规 则游 音乐游戏 戏 体育游戏 娱乐游戏
利用沙、泥、积木、积塑、橡皮泥等进行建 造
语言游戏、数学游戏、科学游戏、智力竞赛 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有一定规则 发展基本动作为主 娱乐为主
渗透入任何一种游戏中,构成一种辅合性游戏。

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 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份。
(一)本体性游戏
八、按照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 进行分类
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 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 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 内在价值。
28
29
30
31
32
/62
/62
/62
规则性游戏

规则游戏是学前末期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 在两人以上
类型:打牌、下棋、跳房子、老鹰抓小鸡、木头
人、丢手绢 特征:显性规则、竞赛性
36


幼儿进行规则游戏有助于学会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准 则和道德规范。 规则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个体对规则 游戏的兴趣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淡化和消失,而是 伴随人的一生。



图式:感知-动作图式 特点:儿童通过感官及感官动作去认识客体,没有 表象与思维,动作带有智慧的特点 认知成就:主体与客体分化; 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 存的概念;因果关系形成
/62


2.前运算阶段(2-7岁)
图式:表象图式 特点:a.出现象征性功能(符号功能):语言、延 迟模仿、游戏、绘画、心理表象;b.没有可逆运算 和守恒概念;c.认知不能摆脱感知经验 实验:a.守恒实验:数量、长度、液体守恒 b.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区别

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是内隐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内 隐式的,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度较大,自由创造的“余地”
也很大;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公开
式的,儿童必须严格按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自由度较
小,自由创造的“余地”也较小。但这并不排除创造性的 存在,只是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发生变化。
/62
这是什么游戏? 这是哪种游戏?

/62
旁观行为

过家家游戏中,娃娃生病了,“爸爸”“妈妈”非 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办,在旁边观看的贝贝也非常着 急,并建议送娃娃去医院打针,在旁边观看的兵兵 则很好奇地问:“你们的娃娃在哪里找到的?”
/62
平行游戏

佳佳、晴晴并排坐着,都在摆弄各自的积木,佳佳 将积木搭高,晴晴将积木平铺,期间晴晴不时地观 看佳佳玩耍把那个尝试搭高,并说道:“我的也高 了”,佳佳也说:“哈哈,你的也高了”。之后两 人继续各玩各的,过一会儿,晴晴走开了,佳佳仍 在搭高。
58
59
60
类别
特点和表现
偶然的行为 偶然,无所事事,注视感兴趣的事 旁观游戏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看其它幼儿玩,不参加游戏 一个人玩 独自玩,自己玩自己的,没有交流 会加入对方游戏,但没有一致的共同目标 以集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严格的 组织,小组有分工,有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2
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

游戏理论是皮亚杰认识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儿童在 不同的认识发展水平上,便会 出现不同水平不同类型游戏。
/62




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 人。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 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 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 “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 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 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 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 、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这位二十世纪的伟人,于1980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与世长辞, 享年84岁。

前者强调儿童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自发的创 造性游戏; 而后者强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主张在教

师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游戏活动。
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的联系

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现象或交叉关系,只 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游戏类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
结构游戏



1.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在镜子前走来走去 2.像售票员一样对“乘客”说话 3.亮亮用积木搭好高楼后,站在一定距离处左右欣 赏,并发出“啧啧。。。”赞扬自己创作的作品。
四、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 段的游戏主题分类(莉莉· 佩勒)
(一)儿童关心他们自己的身体,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表 现人们期待的行为,游戏是儿童有能力幻想并控制行动(1岁 左右) (二)由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因她而产生的焦虑转化而来的, 游戏帮助儿童控制情感上对失去母亲的恐惧(2岁左右)
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点:
1.发展顺序不变,但具有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4.各阶段的顺序是自然的阶层(所有成功发展的阶段都会有 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与合作,但后一阶段比起前面的阶段,更 加不同,而且更加统整)。 5.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 量的差异。

44
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
特征:行为缺乏目的,东游西逛,注视碰巧 引起兴趣的事。 行为举例:玩玩自己的肢体、椅子上爬上爬 下、到处晃悠、跟随老师、坐在固定位置、 目光飘移
45
46
旁观行为
特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他人游戏,偶 尔与他人也有交谈,有时提出建议或问 题,但是行为不介入他人的游戏。
/62
三、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比勒)
(一)机能游戏:刺激感官、机能发展为主的游戏,
与感觉运动游戏对应
(二)想象游戏:与象征性游戏对应
(三)制作游戏:与结构游戏对应
主动性游戏
(四)接受游戏:如听故事、看电视等
被动性游戏
类别
机能游戏 想象游戏 接受游戏
特点和表现
感觉运动游戏,动即快乐 徒手游戏或重复操作物体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模仿和扮演 鉴赏游戏,通过看连环画、电视,听音乐、故 事来获得乐趣的被动游戏 创造游戏 利用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游戏
52
53
54
55

联合游戏
同的游戏,往往由于材料的借入或借出有交流
特征: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进行相似但不相 和沟通,也会有动作的自发配合,但是彼此之
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缺乏对材料、活动 的目的和结果的共同计划和组织。 你能举个例子吗???
56
57
合作游戏
特征:共同的主题;分工合作;计划组织 举例:娃娃家、超市
/62
22
23
24
25
26
27

结构性游戏
木工等。
类型:拼图、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手工游戏、堆雪人、 发展:2岁发生,学前阶段随着年龄发展有增加的趋势。3 -5岁占儿童全部活动的40%,4-6岁儿童的51%。我国
幼儿园、托儿所最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
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 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62
(一)感觉运动游戏(机能性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三)结构性游戏 (四)规则游戏
12

按照认知分类,这是哪种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这类游
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这种游戏的动
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
性质:可能是游戏
47
48
单独的游戏
特征:幼儿在交谈距离之内的伙伴旁边玩 或者与伙伴玩不同的玩具,专注地玩自 己的游戏,但不和附近的幼儿交谈。
49
50
51
平行的游戏
特征:幼儿玩着和附近幼儿相同
或相近的玩具,但是不与其他
幼儿交流。 举例:两个人都在玩拼图,但是 各玩各的,一个人的离开并不 影响另一个孩子。

例如:摇铃、拍水、滚球、滑梯等滑。
14
时间:最早出现的游戏类型。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
2岁这一阶段, 2、3个月开始,1岁前最多。以后
比例逐步下降,到6岁时,只占全部游戏的14%左右。
功能:对新习得的动作进行练习,促进心智发展。
/62
16
17
18
19


象征性游戏(幼儿阶段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身体或其他物品)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景
的活动。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于代替物(自己的动作、语言、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 以表象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 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20
主要特征:假装动作、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发展:2岁后大量出现,4岁后比较成熟(集体 象征) 集体象征呈倒U形曲线。5岁达到高峰占 全部游戏的71%,6岁为次高峰65%。 独立象征呈正U形曲线,5岁为低谷。
/62

按照认知分类,这是哪种游戏?
/62
二、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 学家帕顿(Parten,1932)根据儿童(2岁-6岁)在 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划分为六类行为: 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 旁观行为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44



第二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
第二节
学前游戏的发展
1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



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 二、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三、按照儿童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四、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 主题不同进行分类 五、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进行分类 六、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进行分类 七、按照游戏的关键特性进行分类 八、按照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