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毅精神

一、陈毅同志生平

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又是卓越的文学家和诗人。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他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把历史挑在双肩,把自己溶入了历史,从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以其坚定的党性,卓越超群的才华,刚毅果敢,光明磊落的品格,以及元帅诗人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身体力行地实践了毛泽东伟大的思想和理论。

1、革命家:从“八一”南昌起义到渡江战役、解放大上海,陈毅同志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成为人民的优秀军事家、共和国的一代元戎。苏区的艰辛、赣南三年的困苦、江南抗日斿击战争的节节推进,更有那黄桥决战的硝烟、孟良崮的刀光、淮海大地的隆隆炮声、进军大上海的胜利喜悦,陈毅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

2、军事家:从留法勤工俭学到共和国的副总理兼外长,从生死疆场到国际外交舞台。日内瓦的风云变幻、万隆会议的谈笑风生、记者招待会的妙语连珠,熔铸着我们的元帅外交家出神入化的外交工作艺术。

3、外交家:从洋洋洒洒的演讲到画龙点睛的只言片语,从党的代表大会到战斗间隙的促膝相对,从谈判桌上到农民田间、工厂车间,陈毅所到之处,无不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高超的语言艺术温暖了同志、赢得了朋友,也征服了敌对者。

4、文学家、诗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到申请加入作协的副总理,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陈毅同志以自己的心、自己的志,饱蘸中国革命之墨,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堪称诗史的传世之作。朴实的诗风、不懈的探索,我们的元帅诗人不断升华着自己的诗词艺术境界。

二、陈毅精神

1、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陈毅在《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中教育自己的子女:“革命重坚定,永作做右铭。”要求他的子女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对自己的子女说:我的缺点很多,只有一个优点你们可以学习,那就是革命到底。他“投身革命即为家”,坚定地走革命道路。他的革命的坚定性来自于对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在四川知识界引起巨大的震动,工业学校更是议论纷纷,不同政见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辩论基本上分成两派,有钱人反对,穷人支持。陈毅当时正在我校学习,他当时立场坚定地站在穷人一边支持十月革命。他说:假如穷人知道过激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有何必替富人卖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他当时已看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曙光,将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新的选择。

1919年春,陈毅元帅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结识了蔡和森等人,从此他便逐渐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初步研究,并参加了巴黎工人运动。1922年秋,他经蔡和森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说:陈毅同志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入党是陈毅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入党以后,陈毅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党遭受重大挫折,革命处于低潮的严峻时刻,或在他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打击时,他对党的事业和革命前途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

例:陈毅有一首诗:“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短短的一首七绝,充分反映了陈毅同志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理想信念。所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说:我们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2、立志报国、一切为人民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

陈毅同志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从小就对旧社会愤怒不平,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因此,从小就立下了砸烂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的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1911年,十岁的陈毅就冒着砍头的危险剪辫明志,立志报国。青年时期的陈毅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为了救国救民,陈毅怀着“科学救国”的目的,远涉重洋,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在法国,陈毅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法国并不是他向往的“天国”,“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陈毅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和法国的工人运动。他也因此被法国当局武装押送回国。回国之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为推翻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英勇奋战,直至全国解放。

3、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坚强不屈精神

敢于斗争,从不向错误和邪恶低头,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对于一切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言行,他都要挺身而出进行抵制。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他对当时中央领导推行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左”倾军事路线带来的严重后果深表忧虑,连续发表了《几个支点守备的教训》、《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潮流》、《最近时期西北线游击斗争的检讨》等文章,主张红军应“集中一切力量潜入敌人之远后方”。但这些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被指责为“鼓吹攻击主义,实属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坚决抵制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倒行逆施,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敢站出来讲话,一个铜板也不值。”他为此遭到严重迫害,但仍不改初衷,坚持斗争。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毅认为,作为一个老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运动中出现的不健康现象要敢于提出批评。如果光讲好话,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就有愧于一个共产党员,有愧一个老共产党员。他说,不能随波逐流。随大流,向来不是我陈毅的性格。

4、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的严谨治学精神

1961年8月,陈毅写了首诗《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告戒他的儿女们: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博学多才,兴趣广泛,他喜欢文学,爱好诗词,他一生写诗三百五十多首,多是立马之作,一挥而就。陈毅和胞兄陈孟熙一起读高小时,比别人都要勤奋努力,每期学习成绩前三名。受工业救国的影响,陈毅自己考上甲种工业学校。在甲种工业学校共二年多的时间(1916.3至1918.6),陈毅勤奋学习,博览群书,读了许多书藉。

陈毅读书时专心致志,有一次边看书一边吃糍粑,糍粑本来应蘸糖吃的,结果蘸了墨水吃,吃得满嘴都是黑墨,太专心了。后来家乡的人们都亲切地称陈毅是“喝过墨水的人”。陈毅爱读书,视书如命。他曾说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被敌人追着屁股跑,什么东西都扔了,就是舍不得丢书。国民党军队搜山拣了一个包袱,打开一看是几本书,不由惊讶地说:“共产党苦的这个样子,还念书呐!”

陈毅在甲工校有三件轰动全校的事;

一是对“皇帝”的争论。他们的国文老师,就是那位与冯湛恩比赛作文的徐子休。有一天,不知为什么他忽然大发起“四川只出了几个文人,却沒有出过大将、皇帝的感慨”来,不料这番议论却触动了陈毅。当时讨袁战争一呼百应,中华帝国大皇帝袁世凯被逼得无路可走。可徐子休还在谈论皇帝。陈毅忍不住站起来,当众厉声说道:现在是民国了,无须出皇帝,况且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现在需要多出几个科学家就好了。反对帝制,崇尚科学,在学生中间人心所向,陈毅的反驳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徐子休面红赤耳、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二是试卷风波。一次作文考试,还是徐子休老师,他从《易经》中出了一个题目:“象日,存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陈毅第一个交了卷,说《易经》是古代文献,那时的人们没有科学知识,听见打雷就怕,如果科学发达,人们可以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就不会闻雷声而害怕了。所以当时的君子不过是无知识的胆小鬼而已。现在有了避雷针,根本用不着害怕。再者,俗话说:为人莫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君子既然严谨端直,无愧于心,又何必怕雷震呢!徐子休老师看了大发脾气,认为陈毅是离经叛道之徒,把文章判为倒数第一。这一来,不但陈毅不服,许多同学也为他不平,事情闹到校长那里,校长还召集了会议,并打圆场说,这不是陈毅的文章不好,而是他的为人处事之策不好,这又使陈毅感到气愤,他反驳说:“我们甲种工业学校,应该提倡科学,怎么能推崇迷信呢?”并要求把稿子退还,送报馆去发表,让社会上来讨论这下弄得校长也下不了台,大家不欢而散。陈毅和徐子休的两次冲突,前一次为民主,后一次为科学,说明陈毅心中对民主、科学的渇望之情是非常强烈的。

第三是足球先锋。

1919年陈毅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到成都时还看望过队长金安仁、雷国纲等。以后,甲工校足球队随着时代变迁,队员的交替,校名更换而延续和发展。1925年在西较场举行的四川省运动会上,甲工校的足球队队员参加比赛,获得了好名次。1935年学校名称改为四川省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高工校足球队仍活跃在成都,是教育界有名的足球队之一。

陈毅非常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即使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他也坚持学习。陈毅还非常善于学习,他坚持把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读书从不搞教条主义的搬运,而是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检验理论、提高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5、勇挑重担、努力创造一流成绩的工作精神

陈毅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建设。陈毅在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同时,出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市长。当时有人说:共产党打仗行,管经济不行。陈毅不信邪,他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以非凡的胆略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紧紧依靠党中央的领导、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上海人民,创造性地把党的政策同上海的实际结合起来,排除千难险阻,胜利接管并改造了这个城市,使上海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特别是统一战线工作取得巨大成绩,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得到改造,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毅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共产党人不但有能力结束一个旧中国,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后来,陈毅又接任外交部部长的工作,干的非常出色。陈毅在晚年,面对国际风云变换,我国急需调整外交战略,陈毅抱病接受任务,主持“四帅”形势务虚会,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了尽快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重视,对改变国际格局起到很好的作用。

6、真诚对待同志的坦荡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