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合集下载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主要流派
一、20世纪上半叶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派、达达派)1、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_风格奔放随意而无拘无束。

2、立体派代表人物:毕卡索_代表作品:亚维农姑娘
3、未来派代表人物:卡拉有可能译成巴拉,一个意大利的画家。

代表作:水星在太阳前面经过
4、表现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孟德尔松、蒙克译名可能有出入。

5、达达派代表人物:阿尔普、毕卡比亚、曼雷、杜尚、恩斯特等等
二、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艺术倾向和流派(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超级写实艺术)
1、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德库宁、波洛克、苏特纳等
2、波普艺术代表人物:R.汉密尔顿、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等
3、欧普艺术代表人物:瓦萨雷里、凯利、雷黎、斯特拉等。

4、偶发艺术代表:J.戴恩、C.奥尔登伯格、R.劳森伯格、R.利希滕斯坦、R.格鲁姆斯、R.惠特曼、G.乔治
5、行为艺术代表:科拉因、约瑟夫_波伊尔
6、观念艺术代表:杜尚、罗伯特_劳申伯格
7、大地艺术代表:克里
1/ 1。

20世纪西方绘画流派

20世纪西方绘画流派

―― 20世纪绘画作品一. 野兽派绘画 1 . 马蒂斯(1869~1954)二. 表现主义绘画 1. 蒙克(1863~1944) 2.克林姆特(1862~1918)三. 立体派绘画 1.毕加索 1804―1926 四. 超现实主义 1.达利 1904―1986 五. 抽象主义 1.康定斯基 1866―1944 2.蒙德里安 1872―1944 俄裔法国籍画家。

他的作品显示出强烈的色彩,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

他认为一幅作品的成功取决于情感的表达,因而在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

《即兴》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荷兰画家。

他爱利用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来表达一种绝对境界,他反对使用任何曲线,崇尚直角美,认为通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与和谐。

他的画色彩单纯简练,色块与线条之间有着极为严格的协调关系。

《百老汇的热门音乐》蒙德里安这幅画画家通过一些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同时使用三原色和一些灰色交替配置,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一些动感,以此象征美国纽约百老汇街道的嘈杂与热闹。

《红黄蓝》蒙德里安《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蒙德里安 * * “野兽”一词是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野兽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不顾对象的体积和明暗,用纯色来代替透视),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

他用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

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还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立体派艺术简介

立体派艺术简介

立体派艺术简介立体派(Cubism)是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主要由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所开创。

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立体派不仅在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雕塑、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体派以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创新的构图技巧和对形体结构深入的分析而著称,下面将系统地介绍立体派艺术的起源、发展、主要作品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起源与历史背景立体派艺术的兴起离不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大背景。

在此时期,西方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思潮也在悄然变化。

传统的艺术观念受到挑战,新思想不断出现,尤其是对空间、时间与视觉感知的新认识,使得艺术家们逐渐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立体派的形成受到多位艺术家和思想家影响。

在毕加索与布拉克的早期创作中,他们受到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启发。

同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的作品也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启示。

塞尚强调“有机体”形成的基础上,他运用几何形状来解构自然对象,尝试以多角度呈现物体,从而为立体派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立体派的核心理念立体派艺术强调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对象,即不再只通过单一的视点呈现事物,而是将多个角度、不同的位置整合在同一画面中。

这种新颖的方法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方向理解和欣赏作品。

实际操作中,立体派艺术家通过几何形状来进行再创造,省略了不必要的细节,以突显物体本质。

此外,立体派并不局限于描绘可见世界,它还加入了抽象化的元素。

通过将物体简化为基本元素,使得画面更具空间感,而这种空间感正是知识、情感和想法交织产生的结果。

立体派使艺术成为了一种探讨和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主要风格与流派立体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立体派和高峰期立体派。

初期立体派主要是在1907年到1912年左右,标志性的作品包括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

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

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乔治·布拉克是法国画家。

与毕加索早期作品属印象派和野兽派。

与毕加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发起立体主义绘画运动。

最早将字母糅合进绘画,将颜料与沙子混合作画和使用拼贴画法。

晚年作品包括静物画和风景画,风格渐趋现实主义。

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

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1905年在参观了秋季沙龙之后,他对野兽派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遂在以后两年中参加了野兽派绘画运动。

不过,他的作品却以其“安祥如歌一样”的基调,与那种色彩强烈、笔法奔放而令人兴奋的地道的野兽派作品风格迥异。

之后遇到了对他的艺术起了关键作用的毕加索,这两位伟大画家的协作史也就是立体主义的早期发展史。

直到1914年,他们俩亲密合作,创造出自“文艺复兴”发明透视法以来的最具革命性的视觉艺术风格。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创作了两组惊世骇俗的系列作品,即《画室》和《黑鸟》,终被尊崇为20世纪的法国绘画大师。

对其早期绘画影响最大的是塞尚和毕加索。

他抛弃了印象主义和当时富于装饰性曲线的野兽派风格,减少了过度的色彩,以追求横贯整个画面结构的最大紧凑性。

他对立体主义运动早期的大多数重要的技法“发明”都作过贡献,第一个在画面上使用了文字和油彩刷,引进了模仿木纹和大理石纹的过渡法。

在颜料里掺进沙子和其它成分以产生各种肌理效果,最后又发明了贴纸法。

在材料技法试验上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他被公认为本世纪最重要、最具革新精神的静物画家。

布拉克对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毕加索把他和詹姆斯·乔伊斯并列,称他们是当代“两个最费人猜疑却又人人都能了解的人”。

布拉克立体主义绘画《曼陀铃》这幅画的生命力便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运动所派生:一是向上的运动;一是旋转的运动。

画中的色彩,仍象他早期作品的色彩那样简单,不过,在不失其纯朴特质的基础上,显得更加明快和富于变化。

1908年布拉克与杜菲一起到塞尚的故乡埃斯塔克画风景。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展开全文六、二十世纪立体主义。

1908年产生于法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松散的美术社团。

野兽主义画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同时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

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维也纳分离派。

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代表人物有克里姆特、席勒、霍夫曼等。

超现实主义画派。

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布雷东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马格利特、唐吉等。

达达主义。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了解艺术风格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了解艺术风格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了解艺术风格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三种艺术风格。

它们分别代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不同艺术思潮和创作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三种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们的创作流派,主要特点是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印象派作品追求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强调观察者的主观感受。

印象派作品通常以明亮的颜色、快速的笔触和模糊的轮廓来展现。

其中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是印象派的代表之一,通过颜色和笔触的运用,表现了自然界中荷花的神秘和变幻。

二、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物体的多个视角,并将其分解为几何形状,以体现立体感。

立体主义作品具有抽象化的倾向,常常将物体拆解、重组,使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感知作品。

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有毕加索、勒·柯布西耶等。

毕加索的《听音者》是立体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多重视角和几何形状的组合,将音乐家的形象呈现出来,表达了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重要艺术流派,它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追求超乎意识的创作。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涉及梦境、幻觉和不可思议的图像,通过展示非理性的情感和想象力,挑战传统艺术规范。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

例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以变形的钟表和融化的时钟为主题,展现出时间和思维的错乱,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总结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三种艺术风格。

印象派强调光影和色彩的变化,立体主义追求多角度和几何形状的表现,超现实主义试图超越现实界限,追求超乎意识的创作。

通过了解这些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

立体主义画派

立体主义画派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 人物是毕加索, 1881年10 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马拉 加,1973年4月8日去世与 法国木甘.伟大的西班牙 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 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 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 最年轻的作家”呢?这是 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 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 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 物好》
《 翁 布 拉 斯 佛 拉 画 像
.
《格尔尼卡》
曼陀林和吉它
在《曼陀林和吉它》中,也有点和 线,包括直线和曲线,它们构成形象或 者形象的局部。画面上还可以看到画家 用立体主义观念分解的实物的各种形状 的面,把它们在组合后,还可以让人保 留一些扭曲的实物的立体感觉。画中的 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 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 合空间中。
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象还是第一次看到一在曼陀林和吉它中也有点和线包括直线和曲线它们构成形象或者形象的局部
立体主义画派由来: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 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 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 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 布拉 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 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 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 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 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 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探源

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探源

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探源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流派,它在20世纪初期兴起并迅速发展。

立体主义艺术家们以新颖的视角呈现出了对于物体形态的刻画,通过对物体空间和形状的再造,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和构图规则,使得作品呈现出更加奇特和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探讨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的起源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期为读者展示这一特殊的艺术流派。

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艺术家们对于立体几何形状的研究。

在20世纪初期,几位法国画家和雕塑家开始将立体形式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试图以此来探索和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

他们对立体空间的领悟和探索成为了立体主义流派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代表立体主义的三位法国画家——皮卡索、勒杜切和格列兹(Georges Braque)相继涌现,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对于立体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我们来谈谈著名的立体主义画家—皮卡索(Pablo Picasso)。

皮卡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也是立体主义流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对于物体形态的再诠释和变形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人物、静物和风景的解构和再组合,这使得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空间感和形式感。

其中以《亚维农小镇》、《哥哥》、《标本》等作品闻名。

与皮卡索齐名的是勒杜切(Georges Braque),他也是立体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皮卡索合作创作了大量的立体主义作品。

在勒杜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物体形态的抽象和重组,以及对于空间和色彩的大胆运用。

他的作品《音乐家》、《硬币》、《窗户》等作品均为立体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品。

除了皮卡索和勒杜切之外,还有一位法国艺术家在20世纪立体主义流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就是法切廖(Robert Delaunay)。

法切廖是立体主义流派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对颜色和光的研究而著称。

他在作品中大胆运用了分离颜色和光线,使得作品呈现出了极具动态感和节奏感。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什么是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英文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

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立体主义的主张和贡献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

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

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2024考研艺术类美术学知识总结:立体主义

2024考研艺术类美术学知识总结:立体主义

2024考研艺术类美术学知识总结: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指1907年至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影响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的一个艺术流派。

主要受到塞尚结构观念的启示和非洲雕塑艺术的影响。

立体主义标志着现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比野兽主义离传统更远,观念和手法也更新奇。

立体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即把对象分解成各个几何形体,然后加以组合,或把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同一对象的结果,组合在一个画面上,用色及其简单,目的是让观众把视点集中在形体结构上。

二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采用拼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手法,去重新创造一个意念,而不是复制对象。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突破传统的单一视点观察方式,以多视点、多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

追求形体的几何化,并且把这种追求发展到极端。

打破传统,甚至突破了画笔画布的限制,采用拼贴加绘画的综合方法进行创作。

代表画家为毕加索。

他学习和研究过卢浮宫里前辈大师的作品,也吸取了劳特累克、高更、纳比派画家的营养。

他对艺术的最大贡献可以说是在艺术风格和手法方面永无止境的开拓,对自己已有的成就不断否定。

绘画中强调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他是以塞尚绘画中的几何体造型为启发而强化的一种创造原则。

立体主义者首先在作品中表现出主观极端化的形体的几何性和多面性。

它严格而理智地抽取着物体深层的本质结构。

1910年,毕加索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摒弃物象的可视空间而转向分析空间,即表现实际存在但不一定可视的现象。

把不同视点所见的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形成不合视觉规律的画面。

毕加索和布拉克又开始探索另一种立体主义表现方法,他们把实物拼贴引进画面,将具体可触的真实物体和抽象的形态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主义艺术。

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这幅画改变了画面上塑造三度空间的传统概念,在分割成几何形状的背景上,有5位奇形怪状的少女,这些女人没有柔软的曲线、完美的比例和美丽的面庞,画面也没有空间深度。

学习现代艺术中的立体派风格

学习现代艺术中的立体派风格

学习现代艺术中的立体派风格在现代艺术的浩瀚星空中,立体派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立体派风格?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和理解它呢?立体派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法国,其代表人物有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等。

这一艺术流派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冲击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都促使艺术家们寻求新的表达方式。

立体派风格的核心特点在于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对单一视角和固定形态的描绘。

它主张从多个角度同时观察物体,并将这些不同角度的形象融合在同一画面中。

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中的物体不再具有明确的轮廓和清晰的立体感,而是呈现出一种碎片化、重组化的形态。

比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这幅作品被视为立体派的开山之作。

画中的少女形象被分解成几何形状的平面,五官和身体的比例也被扭曲和重构。

这种大胆的创新让观众在第一眼看到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震惊,但仔细品味后,就能感受到艺术家试图传达的对传统美学的挑战和对新的视觉语言的探索。

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习立体派风格呢?首先,要培养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但立体派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惯性思维。

试着围绕一个物体走动,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它,感受其形状、色彩和光影的变化。

其次,要学会分析和理解物体的结构。

立体派作品中的物体虽然被分解和重组,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

了解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构成元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画面的构图和形式。

再者,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

不要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技巧,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笔触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许是用粗犷的线条来勾勒轮廓,或者用鲜明对比的色彩来突出物体的不同部分。

另外,多欣赏和研究立体派大师的作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的画作,分析其创作思路和技巧运用,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

立体主义以及赏析

立体主义以及赏析

立体主义以及赏析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一种具有革命性的艺术运动,它首次引领了艺术的现代化,给绘画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介绍立体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并赏析几位杰出的立体主义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立体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立体主义在20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兴起,由乔治·布拉克和奥古斯特·皮埃尔·勒及其他艺术家发起。

他们试图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绘画,来呈现物体的三维体积、形状和空间。

立体主义艺术家探索了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将物体的不同面向及在空间中的位置一并表现出来。

立体主义通过多角度观察,将物体分解为各个平面和几何形状,并将它们重新组合成复杂的画面。

这种画面不再受限于传统透视法的单一视角,而是通过多角度的构图呈现出多重现实。

立体主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力图通过这种方式展示物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立体主义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1.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乔治·布拉克是立体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毕加索一同开创了立体主义运动。

他的作品《包纸上的小提琴、管子和果盘》展现了立体主义的特征。

在这幅作品中,他将多个角度的物体同时呈现,通过断层构图和平面的碎裂式表现手法,使观者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待物体。

2. 奥古斯特·皮埃尔·勒(Auguste Herbin)勒是一位对彩色立体主义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50黄》使用饱和的色彩和几何图形,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了多个平面。

3. 彼埃·布吕内尔(Pierre Bruneel)布吕内尔是立体主义的后期艺术家,他的作品《主日的晚钟》以一种分解空间的方式呈现了教堂的钟楼。

通过几何形状的组合和多角度的视角,他创造出了一种立体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钟楼的存在感和威严感。

三、立体主义的影响立体主义的出现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透视法的束缚,让艺术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描绘物体,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元。

世界名画家系列——立体派大师乔治·勃拉克作品集

世界名画家系列——立体派大师乔治·勃拉克作品集

世界名画家系列——立体派大师乔治·勃拉克作品集世界名画家系列——立体派大师乔治·勃拉克作品集在立体主义画家中,布拉克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

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另外,立体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等。

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

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布拉克出生于塞纳-马恩省河畔阿尔让特伊的一个漆工家庭,其父亲和祖父都是业余画家,这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1893 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尔,不久他便在当地一所美术学校学习。

1902 年,他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受到博纳的指导,后又转入安贝尔学院。

他于 1904 年创办了自己的画室。

1905 年在参观了秋季沙龙之后,他对野兽派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遂在以后两年中参加了野兽派绘画运动。

不过,他的作品却以其“安详如歌一样”的基调,与那种色彩强烈、笔法奔放而令人兴奋的地道的野兽派作品风格迥异。

他的性情极为平稳,因而不滥用野兽派画家陶醉其中的自由。

1907 年,他与毕加索相识,深为其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所倾倒,两人遂成为至交,共同筹划起立体主义运动。

1908 年,布拉克来到埃斯塔克,那儿是塞尚晚期曾画出许多风景画的地方。

在那里,布拉克开始通过风景画来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房子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这种表现手法显然来源于塞尚。

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种形体归纳为圆柱体、锥体和球体,布拉克则更加进一步地追求这种对自然物象的几何化表现。

他以独特的方法压缩画面的空间深度,使画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偏了的纸盒,而介于平面与立体的效果之间。

景物在画中的排列并非前后迭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这样,使一些物象一直达到画面的顶端。

立体派艺术简介

立体派艺术简介

立体派艺术简介立体派艺术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几何形状的重组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立体派艺术的起源、特点和代表性艺术家,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一、起源立体派艺术起源于法国,最早由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于1907年创立。

他们试图挑战传统的透视法和单一视角,通过将物体的多个视角同时呈现在画布上,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动态感。

二、特点立体派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视角:立体派艺术家通过将物体的多个视角同时呈现在画布上,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使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作品。

2. 几何形状:立体派艺术家喜欢使用几何形状来表现物体,将物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形状的组合,以突出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3. 空间感:立体派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和重叠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深度和空间感,使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性和动态性。

4. 色彩:立体派艺术家在色彩运用上注重对比和鲜明度,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强调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三、代表性艺术家立体派艺术有许多杰出的代表性艺术家,以下是其中几位:1.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毕加索是立体派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亚娜·玛丽亚》和《吉他手》等都是立体派艺术的代表作品。

2.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布拉克是立体派艺术的另一位创始人,他与毕加索合作创立了立体派艺术。

他的作品《音乐家》和《静物》等也是立体派艺术的代表作品。

3. 胡安·格里斯(Juan Gris):格里斯是立体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吉他和报纸》和《瓶子和水果碗》等以几何形状和明亮的色彩为特点。

四、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立体派艺术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和单一视角,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立体派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对形态结构的关注,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

谈谈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 和认识

谈谈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 和认识

谈谈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和认识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和认识引言:立体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在绘画领域中探索了新的视觉表现方式。

本文将对立体主义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其特点、来源、影响以及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等。

一、立体主义的特点立体主义是以立体形式的表现为特征的绘画艺术流派。

它试图通过将不同角度的物体同时呈现在画面上,以展示物体的多个面和不同的空间视角。

立体主义强调几何形状和角度,追求对物体的全面和多重视觉表现。

在立体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角度错乱、碎片化的形象,使观者产生错觉和立体感。

二、立体主义的来源立体主义起源于法国,由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等艺术家于20世纪初期创立。

他们受到非洲和玻利维亚古代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古埃及和伊比利亚雕塑。

这些艺术家试图挑战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和线性构图,追求新的视觉表达方式。

三、立体主义的影响立体主义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视觉表现方式,引领了艺术创作的革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对物体的多重视角和碎片化的表现,使观者在观看作品时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立体主义的思想和技巧也对后来的抽象艺术、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等艺术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立体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1.巴勃罗·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依兹特兰》:这幅画展示了毕加索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解构。

他以多个角度同时表现了阿维尼翁城堡,打破了传统透视法的限制,呈现了立体主义的特征。

2.乔治·布拉克的《音乐家》:这幅画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形象,通过碎片化的构图和角度错乱的形象,展示了布拉克对立体主义的探索和表达。

五、立体主义的局限性尽管立体主义在艺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立体主义强调几何形状和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解构和碎片化,这使得作品有时候难以理解和把握。

立体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导致了一些观者对作品的困惑和争议。

结论:立体主义绘画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对形式的创新,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体主义革新绘画风格的代表

立体主义革新绘画风格的代表

立体主义革新绘画风格的代表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艺术界引起巨大轰动并对绘画风格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艺术流派。

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对现实的重新解构,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在立体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有一位艺术家以其杰出的作品,成为了立体主义革新绘画风格的代表人物。

他就是巴勃罗·毕加索。

革新者:巴勃罗·毕加索巴勃罗·毕加索是西班牙艺术家,他的画作使人们对传统绘画方式的认识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毕加索不断挑战传统的透视法和视觉表现形式,他将物体分解成由几何图形和平面构成的碎片,以此来展示多个角度的视觉效果。

他引入立体主义的思想和技巧,大胆地在画布上创造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更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展示。

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将立体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并成为了这一艺术流派的代表之一。

立体主义的内涵立体主义的核心是重新审视和诠释艺术中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绘画追求逼真和真实感,而立体主义则试图超越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色彩,表现出物体的多个角度和维度。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将物体分解,将不同的视角合成一幅画面,以此来突破传统的透视法和视觉表达方式。

他们用几何形状和平面来重建形象,使观者在二维平面上感受到三维的立体感。

这种创新的画风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们对于表达方式的极限有了全新的认识。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巴勃罗·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他的作品《亚嵌》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画中,毕加索将物体视角从正面转为侧面,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限制。

他用几何形状和平面构成了主体物体,使画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感。

观者通过欣赏这幅作品,可以感受到物体的多个维度和角度,彷佛能够以立体的视角来观察到物体的全貌。

这种独特的创新让观者不仅仅是欣赏画面,更是投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中。

立体主义的影响立体主义革新了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术欣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美术欣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美术欣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在艺术界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以颠覆传统的二维平面绘画,试图以多角度和多面的方式来描绘物体。

而毕加索(Pablo Picasso)则是立体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

本文将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艺术进行欣赏和解析。

第一部分:立体主义的介绍立体主义起源于法国,最初由乔治·勒穆(Georges Braque)和毕加索共同创立。

这一时期的立体主义作品将视觉现实与多维空间的表现相结合,追求在平面上呈现物体的多个角度和面貌,使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作品。

第二部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毕加索将立体主义推向了极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立体主义作品。

例如,“争斗之牛”(Fighting Bulls)和“吉他手”(The Guitarist)等作品都展示了毕加索对立体表现的独特理解。

他用大胆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创造多面的效果,使作品更立体、更丰富。

第三部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毕加索在创作立体主义作品时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利用立方体、棱柱和多面体等几何形状,将物体分解成多个面,再将其重新组合在画布上。

这种拼贴式的创作手法为观者呈现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使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作品。

第四部分:毕加索立体主义的艺术意义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

他通过颠覆传统绘画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多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这不仅使观者能够独立思考和感知作品,还扩展了绘画的表现能力。

他的作品同时也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结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艺术作品以其突破性的创新、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多面效果,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欣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多重角度和面貌,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空间和形式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领悟艺术的机会。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立体主义时期(1907—1916年):1906年,毕加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受到莫大的感动。

黑人原始、大胆、强烈的造型,给毕加索很大的刺激。

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成为他创造立体派风格的里程碑。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1909年,当爱情逐渐消逝,毕加索笔下的费尔南德也发生了改变。

毕加索的立体派不是纯美学,而是走向理性、抽象,将物体重新构成、组合,带给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一、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布面油画,244*233cm,创作于1907年,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毕加索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亚威农少女》灵感来源于伊比利亚雕塑和非洲面具。

毕加索参观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艺术,特别是黑人雕刻的那种简练朴素、怪异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

画中少女们变了形的脸,是画家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雕塑的结果。

青年时代的毕加索曾长期在巴塞罗那生活,他对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非常熟悉。

亚威农大街是当时欧洲著名的红灯区,是妓女和三教九流的各等人物常出没的地方。

画家从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找到了灵感,以其在亚威农大街上见到的景象创作了这幅《亚威农少女》。

这幅画画面上一共有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上面有几串葡萄。

人物完全扭曲变形,难以辨认。

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

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得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工业设计《立体主义》(精)

工业设计《立体主义》(精)

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 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 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关于未来主义的宣言
• • • • 《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未来主义绘画宣言》 《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未来主义服饰宣言》
风格派
风格派抽象主义
•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 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 为中心。创始人为T.van杜斯 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1944, 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 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 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 (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 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 张 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 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 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 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 的纯粹精神表现。
立体主义
Cubism
•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 索所建立,当时他们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他们于 1907年相识。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两人一 直非常亲近地在一起工作。立体主义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 偶然性。1908年,乔治· 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 -1963年)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 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 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 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帕布洛· 毕加索和布拉克。 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10年),被认为是包含了 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 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 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 波罗克,也是正统派。另一 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 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 的。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 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什么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英文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

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立体主义的主张和贡献
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
的表达模式。

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

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

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

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

”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

”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

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立体主义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

随着
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

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尽管立体派的画看来并不“立体”,而且难于弄清楚物象的关系,但他们却认为:用传统的写实技法画出来的三度空间的“真实感”是虚假的。

为他们辩护的理论家豪盖特说:“杯子是圆的透视画成椭圆就是骗局,近大远小也是骗局。

”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其实是“强词夺理”。

因为视觉上产生的透视变化,是由眼球的特殊构造而决定的,人类正是依据这一特定的器官正确地认识世界。

虽然看起来远处的洋楼比手上的书本还要小,但人人都知道远处的洋楼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估量出大多少倍。

但是立体派重新创造了一个认识物象的方法,大体说来是把对象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个平面上。

前期“分析的立体派”的作品,好象粘贴的剪纸,后期“综合的立体派”的作品,好象叠置起来的碎玻璃。

早期的立体派理论家格列西斯说:“眼睛能看到多少,物体就有多少现象,脑子里产生多少理解,物质就有多少实质。

”这完全是以画家个人的主观为中心,以个人“脑子里的理解”来代替客观世界本身的规律。

他又说:“绘画要用自身的语言去控制、指导观众,而不是为
了让他们理解。

”那么立体派在艺术表现上究竟有没有较清楚的原则呢?他们要用以“控制”和“指导”观众的“语言”,依据的是什么样的“语法”呢?人们去问这个画派的创始者法国画家布拉克。

这位立体派的画家回答说:“与其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写些,我宁可把它弄得含糊些。

”“它远非要人们感到快乐,而是要使他们感到迷惑。

”1911年立体派盛行之际,有一群崇拜新花样的艺术青年们去拜访毕加索。

一个青年小心地问这位立体大师,按照立体派的原则去画人的脚应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以权威的口气回答:“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脚!”于是时髦的青年们方如大梦初醒,带着这句名言高兴地飞跑而去。

立体主义画派的影响力
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

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

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

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

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

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

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

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

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

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

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立体主义受到世人的极端仇视,它毕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成为未来几十年许多画家的灵感来源和与传统分手的标志。

这场运动的生计勃勃、硕果累累,与毕加索和布拉克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

立体主义美术运动的鼎盛期虽仅有7年,但却造成极其广泛的影响,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代表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梦》、《卡思维勒像》、《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
费尔南·莱热,代表作品:《三个女子》、《都市》
乔治·布拉克,代表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单簧管》、《弹吉他的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