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手法
古诗作文手法有哪些类型
古诗作文手法有哪些类型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环境,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描绘边疆大漠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孤寂、苍凉的心境。
2.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理想或情感。
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
3. 用典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前人诗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处用典,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刘裕北伐的事迹,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4. 对比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富贵人家的奢华与穷苦百姓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5. 动静结合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是静态的,清泉流淌是动态的,动静相映,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6. 虚实相生实写眼前之景、之事,虚写想象、回忆或未来之景。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句是实,后句是虚,虚实结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7.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比如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莲花象征高洁等。
8. 烘托通过对周围环境、人物或事物的描写,来烘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六宫粉黛的失色来烘托杨贵妃的美丽。
这些手法使得古诗富有韵味和深度,能够生动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的十五种手法
古诗词的⼗五种⼿法古诗词的⼗五种⼿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陈⼦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
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居⾼处,叫声⾃然传的很远,并⾮依靠风的⼒量。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诗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 ⼈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见渔灯,孤光⼀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描⼿法写出了诗⼈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动⼀静,相辅相成。
诗词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手法诗词写作手法丰富多样,诗人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塑造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写作手法。
1.赋、比、兴: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直接描写对象,铺陈其事,如杜甫的《春望》。
比:通过比喻来表达情感,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兴:借助其他事物来引发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或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如月亮常常象征团圆和思念。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更深层的意义,如鸽子可以象征和平。
4.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现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6.对仗:在诗句中使用平仄、字数、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形成韵律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设问:在诗中提出问题,有时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时则是自问自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9.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和表达激动的情感。
10.用典: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前人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增加深度,如杜甫的《咏怀古迹》。
11.隐晦:不直接表达意思,而是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来传达情感,如李商隐的《无题》。
12.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1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王维的《相思》。
14.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诗歌创作效果。
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创作意图,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诗歌作品。
古诗词写作手法
古诗词写作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三、修辞方式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一)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二)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五)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扩展资料: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三、修辞方式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一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二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五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古诗 写作手法
古诗写作手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写作手法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写作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文学手法,它在古诗词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 拟人:拟人是指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这种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具有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大、扩大,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夸张可以使情感更加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4. 用典:用典是指在诗歌中引用古代典籍、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等。
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 双关:双关是指一句词句同时具有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之美,使读者在品味词句时获得更多乐趣。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6.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7.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与借景抒情相反的一种手法,指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这些写作手法在古诗词中常常结合使用,共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对这些手法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之美,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手法、顺序),抒情,议论,(铺陈)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结构手法)、正\侧、象征、
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
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4、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5、语言特色:
①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
②富有色彩的词、鲜明的画面
③意象的叠加,
一(词)句一景。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❹设问、反问句、(散文小说)排比句、整散句,倒装句、长短句。
⑤风格:是指由
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陶渊明-冲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李白-
雄奇飘逸,韩愈-深奥险怪,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清浅通俗,李商隐--艳丽、隐晦。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
—高雅,老舍:通俗易懂,儿化音、富有京腔京味。
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诗歌中常用得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特征及分类1、记叙记叙人物得经历或事情得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得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得值得纪念得往事.与记叙有关得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得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得具体描绘与刻画。
常见得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就是视觉角度;“声”就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味”就是触觉角度。
立足点得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得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得直接得描写就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得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得就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得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得娇美形态。
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就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得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诗歌中得景物描写,有动态得描写,也有静态得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王维得《山居秋暝》中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得画面:皎洁得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得松树上,落下斑驳得月影,清澈得泉水在青白得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得响声。
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得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诗歌中常见得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得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用写作手法
古诗词常用写作手法
嘿,你知道古诗词那可是超级有魅力的呀!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仰望。
古诗词里常用的写作手法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比喻吧,“不知细
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这多形象啊!
你想想,春风那么轻柔地吹拂着,就像剪刀在裁剪着树叶一样,是不
是一下子就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就是比喻的厉害之处呀!再
比如说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把花和鸟都赋予了人
的情感,花会流泪,鸟会惊心,让我们对那种国破家亡的悲伤有了更
深刻的体会,厉害吧!
还有夸张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一夸张,那庐山瀑布的壮观简直要冲破天际啦!就好像那瀑布真的是从天上倾
泻而下的银河一般,让我们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那震撼的画面。
想象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苏轼这一番想象,仿佛真的要飞到那神仙住的地方去了,
多神奇!
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也会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想法呀。
古诗词不就是古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嘛!
你看,古诗词的这些写作手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古
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能和古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是
多么奇妙的事情啊!它们让那些遥远的情感和画面变得如此生动、鲜活,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所以呀,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欣赏和学习古诗词,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呀!
我的观点就是:古诗词常用写作手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让古诗词变得无比精彩,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传承。
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呀!就像你想看得超级远,那不得使劲往上爬嘛!它夸张地表达了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这里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呢!把春风比作剪刀,多形象啊,就好像春风真的能像剪刀一样裁剪出细细的柳叶来。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哇塞,这夸张得太厉害啦!那瀑布简直像是从天上的银河直直落下来的,这手法太妙啦!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对仗多工整呀!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就像两个人在比谁更厉害一样。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了比喻呀,把雪比作梨花,一夜之间仿佛春风吹来,让好多树都开满了梨花,这画面感,绝了!6.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这夸张得也太吓人了吧!白发都三千丈啦,那得有多愁啊,真让人感叹!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比喻得恰到好处呢,沙漠像雪,月亮像钩子,这描写多生动啊!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多么自然的白描手法呀,就简单地描写春天睡觉醒来听到鸟叫,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思念,这想象的手法真厉害!10.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好一幅欢乐的画面啊,用简洁的语言就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这写作手法太赞了!我觉得古诗中的这些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真的是太神奇了,能让简单的诗句变得那么有魅力,让人回味无穷啊!。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归纳及说明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归纳及说明诗歌的写作技巧篇一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附:写作技巧写人看似简单,实际很难。
因为要写一个人容易,但要突出他的个性特点,让他在自己的笔下与众不同,就不那么容易了。
加之中考时往往可以避开,同学们平时自然就对这类少了关注。
其实,写的技巧往往是相通的,只要你做有心人,在你的心中、笔下,一定会有一个个神采奕奕的面孔诞生的。
正如我们读名著往往记得最牢的是人物形象,写好人物,也将使你的文笔生辉。
这里就介绍几个写好人物的方法,或许对你会有一点儿帮助。
一、表里如一,细节激活。
要写好人,就不能光注意外表,还要善于通过外表展现内心世界。
因为一个人外在的言行往往流露着内在的心理,所以在写人物的言行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都应时刻想着人物与之相应的心理。
言为心声,行即神形,一个细节,或许足以激活一个人物,激出一段往事,激发一篇美文。
西施的一笑一颦,美就美在那是真情的流露;东施仿效,则一定反为不美了。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写也正是这个理儿。
二、烘云托月,对比增效。
烘云托月是名家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
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增强表达的效果。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表现的是岳王祠里岳飞和秦桧的塑像。
在人物的对比下,青山当然“有幸”,白铁自然“无辜”了,这就是对比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古诗的手法
古诗的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
2.描写手法: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
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渲染、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细节描写,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3.修辞手法:比喻,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比拟,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反问,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对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4.结构技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
”铺垫、照应、伏笔、承上启下、点面结合等。
这些手法有助于增强古诗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古诗词手法技巧
古诗词手法技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精妙的手法技巧,这些手法就像魔法师的魔法棒,让古诗词充满了魅力。
一、比喻手法。
比喻在古诗词里就像一个超级好用的“形象制造机”。
比如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把瀑布比作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哇塞,一下子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展现出来了。
我们一读就仿佛能看到那高高的瀑布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银河一样,从九天之上飞奔而下,这可比直接说瀑布很高、水流很大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个比喻,李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让我们对庐山瀑布的印象深刻得不得了。
二、拟人手法。
拟人呢,就像是给大自然或者事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像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会“护”着田,山能“排闼”(推开门)送青来,这就把水和山当成了有感情、会动作的人。
水就像一个忠诚的守护者,环绕着农田;山呢,就像热情的朋友,推门而入送来满眼的青翠。
这样写不仅让诗句变得生动有趣,还让我们感觉到山水都像是有灵性的伙伴,和我们人类有着亲密的关系。
三、夸张手法。
夸张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把事物的特点放大好多好多倍。
还是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谁的头发能有三千丈啊,这明显是夸张嘛。
但是呢,这样一写就把诗人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他的忧愁多得像那三千丈的白发一样,怎么都理不清,这种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忧愁的程度,简直是愁到了极点。
四、借景抒情手法。
这可是古诗词里的“情感隐藏小能手”。
诗人常常不直接说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
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面几句全是在写景,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萧瑟的景色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种很凄凉的氛围。
然后最后才点出“断肠人在天涯”,原来前面的景色都是为了烘托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心情不好,看到阴天都会觉得更郁闷了,诗人就是利用景色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词的写作手法
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比兴、比喻、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烘托、衬托、渲染、铺垫、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远近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用典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与它相对应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间接抒情)
2、工笔(细节描写):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3、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4、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
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5、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6、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由此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某种精神、品质或者思想感情(它有一个由具体——抽象的过程)
7、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从中寄寓(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抱负或志趣。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8、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9、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讽刺评论现实。
27种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建议收藏,细细品读,写作不在难
27种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建议收藏,细细品读,写作不在难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古诗的常用手法
古诗的常用手法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诗的创作,常常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以达到更加精炼、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手法。
1.比喻:通过寓意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思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通过将月亮比作明灭的霜花,描绘出了月光在寂静夜空中的幽美。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其更具形象感染力。
例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将人的悲欢和月亮的变化进行巧妙的对应。
3.对仗:通过用词的对称和呼应,使诗句更加优美和协调。
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的每句都采用了七言句式,并且呈现出ABCB的韵律结构,形成了一种优美的对仗效果。
4.借景:通过选取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把冬日江边的苍凉景象作为一种比喻,表达出作者对于生离死别、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5.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故事,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例如《清明》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轻风明月都相好”,
其中的“红杏枝头”就是借用了《诗经》中的词句,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历史情怀和文化厚度。
通过以上手法的运用,古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性情感,又能够反映出他们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这些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传颂。
四种独特诗词写作手法
四种独特诗词写作手法以乐写哀:又可以说成以乐景写哀情。
主要是起反衬的作用,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回想出征时的情景。
以杨柳依依之美景,反衬出出征的悲凉。
又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空”是“徒”的意思,即:白白的、徒然。
阶上的绿草一道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可是无人来看。
隐藏在树中的黄鹂白白的唱得那么动听,却无人来听。
以美景来表达作者对世事的感伤。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以乐写哀。
翻译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风景,江南岸一片春光,可是,明亮的月儿啊!你什么时候才照着我回到故乡去呢?作者也是借春天又一次来临的美景来表达自己不能回到家乡的感慨。
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是遥想自己与妻子一起在晚上剪着烛灯的美好情景来表达自己不能相聚之苦,令人读之心酸。
以动衬静:以动衬静,顾名思义,就是用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即是典型的以动衬静之句,以蝉之声反衬林之“静”、以鸟之鸣反衬托山之“幽”。
其实我们常说的一句:“教室里只听得见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也是以动衬静。
比兴:《诗经》中最多的三种手法就是赋、比、兴。
然而,后来的格律诗也有许多运用了兴的手法。
兴,就是起兴,简而言之就是先写别的景物来引起所咏之物,是一种含蓄的手法。
可以说“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的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就是运用了兴兼比的手法,来烘托气氛。
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先写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的,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先写锦瑟起兴。
言近指远:诗是文学,而文学,却是美在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
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
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