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中医认识思路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的中医认识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消渴;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内科学。
摘要:中医内科学“消渴”的病名确定,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通过对《中医内科学》“消渴”的学习,本人稍微了解了中医对消渴的解释以及病因病机。后来在临床见习发现,如果将消渴与糖尿病结合,即中西医理论融合于临床实践,发现更容易理解,本人通过大量查找资料,将自己所理解的消渴病的中医认识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
第一,确定病名:消渴和消渴病不可混为一谈
《中医内科学》教材定义: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明确指出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可以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可见,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易将“消渴”和“消渴病”混为一谈。前者主要强调多饮、多食、消瘦之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尿崩症、神经性口渴症状等;后者指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病名,与今之糖尿病相接近。故此,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以统称为“消渴病”较为合适。病名是对疾病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共性和个性的复合体。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诸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的中医病证范畴,应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整理、分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经临床反复验证、推敲加以统一。目前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应分别归入中医学不同病证范畴讨论。见下表: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范畴
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范畴
糖尿病消渴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秽浊、脱证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中风
糖尿病性心脏病心悸、胸痹
糖尿病性肾病水肿、虚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
糖尿病性白内障银内障、圆翳内障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血痹、脱疽
糖尿病性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痹证
糖尿病性非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痿证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气淋、劳淋、癃闭
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痰证
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阳痿( 男) 、阴冷( 女)
糖尿病性口腔病变口疮、龈肿、齿摇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痈疽、瘙痒、疖肿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呕吐
第二,病因转化: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如素体阴虚,饮食失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医研究糖尿病病因,也要以系统方法,全方位把握。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为发病的主因、内因。《内经》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论,与西医所说的遗传因素、体质因素是一致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使肾虚、肺燥、胃热,阴虚燥热的病机蕾线乃成,六淫侵袭,化热损阴,里应外合发为消渴病。六淫侵袭犯肺伤阴,与西医病毒感染启动了自身免疫,导致胰岛细胞的毁损而发生糖尿病的认识基本相同。情志
不调,郁久化火,上损肺津,中伤胃液,下耗肾水发为消渴病,与西医理论紧张刺激可致内分泌失调、焦虑状态血胰岛素含量减少可诱发糖尿病观点一致。饮食不节,蕴热伤滓可致胃火亢盛,上耗肺津,下损肾阴发为消渴病,为发病的外因之一。西医亦十分重视饮食失控导致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诱发糖尿病。劳逸失度,房劳伤肾,使人的禀赋愈亏。体内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与胰岛素相拮抗,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而发生糖尿病。由此可见,糖尿病是先天不足,饮食、劳倦、房劳、六淫、七情等复合病因。耗伤肺、胃、脾、肾之阴所致,肺、脾、肾等脏腑柔弱,津液代谢失常,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可造成气滞、血瘀、痰凝。使病情迁延缠绵,变证百出。西医研究亦证实,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缓慢、组织缺氧,既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是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元凶。
第三,病机特点: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阴虚贯穿病程始终
消渴病的主要病机为阴液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有3大主要特点:首先,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脾.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可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亦常相互并见。其次,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本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式微之候,亦有初起即兼有气虚或阳虚者,多与患者素体阳虚气馁有关,临床上虽属少见,但亦不应忽略。再者,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炽,炼液成痰,痰阴经络,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成水肿。若阴津极度耗损,虚阳浮越,可见面红、头痛、烦燥,恶心呕吐、目眶内陷、唇舌干红、息深而长等。最后可因阻竭阳亡而见昏迷、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象。此外,消渴发病常与血瘀有关,阴虚燥热是消渴血瘀的主要原因。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血,或病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阳虚则寒凝,变可导致血瘀。生理情况下,胃的“游溢精气”、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小肠的“分清别浊”都靠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实现。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气亏虚,或年老肾气衰弱,肺、脾、肾发生病变,均以肾虚为病变中心,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无论何种因素,均可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津耗液发为消渴病。高血糖是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渗注脉中,成为血糖的组成部分所致,为津停气阻,津亏血瘀,水湿痰饮与瘀血交阻的具体表现。脾肾气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职是发病的关键,肺、胃、肝也起重要作用。因此,糖尿病的病机需以整体观念动态把握,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为发病的基础,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脾肾、肺胃,与肝、小肠等亦密切相关,阴虚贯穿病程的始终。糖尿病早期般表现为阴虚燥热之征,很快即进入气阴两虚阶段,气阴两虚由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或阴虚燥热病程日久,气虚及阴,阴虚及气转化而来,为糖尿病较为漫长的病理阶段,当糖尿病出现慢性并发症后,病变终末期可表现为阴阳两虚。脏腑代谢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输布、运化障碍的病理产物水湿、瘀血、痰浊、湿热等常相互交阻,停于体内,留而不去,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的始终,把握病机时尤当注意。
第四,辨证论治:注意病位标本,证型动态演变
传统辨证一般强调三点:首先,辨部位。消渴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据其表现程度上的轻重不同,可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以肺燥为主,临床表现以多饮烦渴为突出:中消,以胃火炽盛为主,临床表现以善渴、易饥、多食较为突出;下消以。肾虚火旺为主,临床表现以尿频量多,甚至饮一溲一,小便稠浊较为明显。其次,辨本证与变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而痈疽,而痈疽、眼疾、中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