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生老中医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济生老中医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19T13:29:43.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李春杰崔美玉高全明
[导读] 目前全球有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约1.35亿,预测到本世纪初(2025)将突破3亿。
李春杰1 崔美玉2 高全明2
(1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133000;2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 1330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79-02
李济生老中医是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吉林省老中医首届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糖尿病专家。对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多年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从发病率联想到中医《内经》“治未病”思想
目前全球有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约1.35亿,预测到本世纪初(2025)将突破3亿。近年来糖尿病坏疽的病人明显增多。由于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宣传重视不够,所以大多数病人都是到了出现明显病状甚至已有肢端坏疽的晚期才来就诊。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治疗困难,往往是内科治不了,而外科又不愿治,以至于病人痛苦地奔波于内外科之间,最后还难免截肢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我们疏忽了糖尿足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中医界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没有做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已病,壁犹渴而挖井,斗而铸锥,不亦晚手”的光辉思想,现代中医大师姜春华亦在六七十年代就提出著名的“截断、所转”的防治大法。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中医的科研、重点大都放在坏疽的治疗方面。导致了中医在预防方面的报道寥若晨星。而糖尿病坏疽病至晚期,西医近年来动脉重建手术和血管搭桥术的热门兴起,以及截肢手术平面准确率的提高,给很多患者带来福音,以至此阶段传统的中医疗法已无优势可言。所以我们中医界也必须提高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我们的战略目标转移到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方面,把糖尿病足拦截在“萌芽”状态,让西医所谓的尖端技术亦无“用武之地”。但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挖掘中医的宝藏,加之与现代科技的充分结合,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医现代特色的防治手段。
2 命名
糖尿病足作为诊所名词,是由Dakley于1956年首先在世界上提出。基于人们对其概念有不同的理解,1972年Cateerall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予以明确为,即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1999年5月在荷兰的第三届国际糖尿病足会议上通过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和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并发的足部病变比较复杂,因而就有不同的类型,所以1980年WHO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又提出,应把糖尿病并发的外周神经病变和单纯由于动脉阻塞性坏疽,与糖尿病区别开来。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又广泛采用“糖尿病坏疽”这一诊断名词。在糖尿病坏疽众多的报道文献中,有些病变是单纯缺血性坏疽,有些病变并发外周神经功能障碍,或有感染并发,或二者兼而有之。显然,肢体动脉阻塞所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疽,是糖尿病坏疽这一诊断的核心。因此可见,糖尿病足虽然为WHO所颁的病名,但仍然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对“糖尿病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等病名进行研究探讨,以利于对病名的更加科学规范。
至于中医病名,也在此简洁论述,糖尿病足中医诊断历来划在“脱疽”的范畴,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明显的组织破溃或局部改变,又如何诊为“脱疽”?笔者一管之见,既然中医已经汲取了西医的糖尿病作为中医的诊断名词,不妨也将糖尿病足病名直接引进,勿需再搞什么消渴脱疽之类病名,这样一则可以便于中西医统一规范,相互交流,二来可以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推动中医的学术走向世界。
3 分型亟待规范统一
糖尿病足目前的分型比较混乱,笔者根据资料,整理出如下分型,供同道参考,以为抛砖引玉之举。
1)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1型(肢体缺血代偿期)。
2)糖尿病性动脉闭塞2型(缺血失代偿期)。
3)糖尿病坏疽(坏死期)。
4 重视全身与局部关系的处理
在全身与局部的关系,首先要强调的是整体的调理,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糖尿病,改善微循环及大血管再疏通、抗感染,纠正各种相关急性并发症和支持疗法,而且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而后才能考虑局部的处理,如局部的理疗、坏疽的伤口处理,包括急性化脓切开引流手术等。如果不顾全身情况,单纯重视局部处理,忽视了糖尿病坏疽是全身疾病局部表现的特殊性,往往很难奏效,结果越治越重。糖尿病足端坏疽的局部治疗,必须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根据坏疽的性质和轻重程度,抓住治疗时机进行局部分级及分期处理,这绝对是治疗糖尿病坏疽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年来,我们中医界时常会见到某处方局部处理而忽视全身综合治疗的报道。这种倾向往往会使很多人误入岐途,劳而无功。
5 局部处理中二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关于含汞中药祛腐剂是否淘汰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中医外科传统的理论,有著名的“去腐生肌”的学说,“腐肉不去则新内不生”。而祛腐的药物,以含汞制剂红升丹,白降丹为代表。然而在临床中却事与愿违,往往弊大于利。不仅腐肉难去而创面更大,新肉亦难以生长,而且常常伤及血管及骨,造成血管及骨之破坏;早在六十年代,四川已故老中医文琢之先生就对五五丹等含汞制剂治疗周围血管病提出质疑,可见其先明性。但是,目前,我们中医界治疗糖尿病足采用含录制剂的报道比比皆是,甚至一些高级中医机构仍在依旧袭用。今在此提出质疑,供同道讨论,含汞制剂治疗糖尿病坏疽的取舍问题,自当会有一说。
2)中医外洗制剂治疗糖尿足的两面观
中医洗药,传统的一些方剂,外治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尤其是对糖尿病足的缺血期,面色苍白,肢体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的治疗,各种书籍、杂志记载极多,确切可靠,当以肯定。如果糖尿病足的坏疽,仅是皮肉破溃、外洗之剂,尚可应用。然而糖尿病足破溃至三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的破坏及肌腱的侵蚀,这种情况,能否依然外用洗剂,则需商榷,笔者认为应尽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