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从 1946年正式问世起,仅30年就经历了5 代,8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运转速度提高了30 多万倍,而体积却缩小为原来的三万分之一。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也 大为缩短,如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以来的科 技发明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 4年、激光器仅为1年。人类科学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据联合国科教文 组织的《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的年增长率,在 50 年代为 9.5%,60年代为10.6%,70年代为12.5%。 第二,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科研探索 的领域也不断开阔。前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虽 然它们也带动了其它技术的发展,但是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连带产生 的新技术数量非常有限。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不然,在核能、电子计算机和宇 航技术的带动下,一批批新技术迅速出现并且汇入技术革命的洪流,进而形 成宏大的技术群。其中信息技术是带头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又以信息控制 为核心,它是优化物流、节约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财流的有效手段,被应 用到各个技术领域。信息控制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使各种技术在发展中 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突现出来,使各种技术呈现出极强的群体性。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程中,这场革命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极其密 切的关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所介绍的内容来 把握。如果能够说出更多的例证当然更好。 生:(回答)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 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如果按 照研究领域归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和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变革。同学们考虑一下,这场深深影响到我们人类与以 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生:(回答) 师: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点。第一,科学技术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瓦特的可以用作机器动力的蒸汽机发 明,共用了7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831年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出现到交流 电动机的发明,共用了57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导致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是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变 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 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如,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 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际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 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 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 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从一个国家 内部来观察的,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必然会看到科技革 命对国际经济格局也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所了解的事实 来说明这一影响。 生:(举例说明)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首先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 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这绝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产力只是被 动发展的。请看课本关于《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引文。第二,科学技术与 生产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 互促进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必然引出第三点,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的联 系,也就是综合性越来越强。另外,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研究越深入, 自然导致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由于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越来越深 人的研究过程中必然发现单一学科的研究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于是跨学 科研究就成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刚才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的 介绍中,已经清楚地看到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影响。首先,我们根据组成生产力的三个 基本要素来观察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生:(思考并回答)
第三,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学科越分越多, 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 朝综合性方向发展。以上技术之间的群体性,实际上由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所揭示的人类三大系 统:技术系统、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这导致第三次 科技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的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美国科技学的专 家普赖斯就此提出了“小科学”和“大科学”的概念,他指出二战以前 的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属于小科学,二战以后, 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 业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规 模越来越大,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的“曼哈顿 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现在的太空合作行 动更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进行思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生 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对象的不断改 进和扩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根据马克思主 义原理,一切机器在本质上都是人类劳动的模拟,机器工具是人类双手 的延伸,电子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功能的延伸。电子计算机在直接生产 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劳动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必须由 人类直接操纵的控制机器动作的机构,变成了由电子计算机操纵机器运 行的自动机构,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化的机器生产体系。以 上是导致作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生产工具方面发生的变化。 现实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以电子计算机 控制的自动化技术,使人的劳动从直接参加生产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控 制,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则无法同 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要求导致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劳动 者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三要素还有劳动对象。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不仅能 够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为劳动对象进行生产,还能够制造自然界中所 没有的物质材料作为劳动对象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按照生产 的需要创造大量本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人类 劳动对象的内容。
第七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 出现的条件和主要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的分析,培养 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引导学生对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进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2) 通过对第三次 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 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 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历 史地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掌握置历史事物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进行认识的历史学习方法。(2)在比较前两次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 分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比较的方法。
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二战和战后 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 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 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 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些情况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从理论上说,这是 社会实践的需要。第二,技术与物质条件是前提条件。科技的发展有历史的继 承性和连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新的科技革命 的基础。第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 革,二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 据。
这一切都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的论断是真理。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也就明白了尽可能提高 我们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科技革命对社 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 生:(分析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上的小字进行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 结构的变化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超过了第一、第二产 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强化。由于生产过程的智能 化,智能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密 集”企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的“劳动密集”企业。这种技术密集企 业包括微电子、机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以及现代通讯、新能源新 材料工业等。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职员人数第一次超过 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60~1978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与体 力劳动者的比例由 40.1∶54.6 变为 47.8∶49.3 ;日本由 28.2∶71.8 变 为41.9∶58。从事农业、牧业和渔业生产的人口比重,在二战前,美国 为 30 %、西欧和日本都在 40 %以上,而 1977 年,美国则降至 3.6 %, 1975年西欧和日本降至10%左右。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 科技革命有三大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第二,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 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不断开阔。第三,科学 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 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综合性方向发展。 学习此内容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见难点分析) 2.难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 二,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 的调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对此内容理解 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完整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 会生活结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差距是如何加大的。学习此 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加深对 经济基础作用的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七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第一节,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大家都知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 展过程,当然,这场科技革命还在继续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影响整个人类的 这场革命,我们必须给以极大的重视。那么,这场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有哪 些呢?(板书本课和第一目的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