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研究资料2008年第2期(总第242期)

本期要目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二、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

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实效性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种不同凡品的出类拔萃课程,如果没有“规范”作为基准,没有质量监控制度,是不可能创建成功的。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功利化色彩浓重,突击申报、盲目跟风、追求轰动效应的现象比较明显,把“建设”视为评估验收。尽管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评审采取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网上申报和评审方式进行,但在线申报“材料”的赶制成份居多,材料所述及的内容甚至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符,并把申报的材料等同于课程建设成果,其申报的目标是围绕“名”和“利”而进行的,从而忽略了其持续建设和内在质量。事实上,精品课程是一个长时间积淀和反复实践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因此,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树立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质量观和教学质量观,目标指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其次,必须建立相应标准以规范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估与管理、教学梯队建设等环节上,应有相应的规范措施,防止其重申报轻质量、重效应轻建设等不良操作现象的发生。如果精品课程建设失范或无约,则可能滑入功利化操作的泥沼,这也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本旨与目

标。 

实效性,就是确立一种质量意识,向名师要质量,向教学内容要质量。在精品课程的资源配置中,教师是主力。名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形象代表,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一流学校的表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建设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且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否则,精品课程就难以维持久长的生命力。教学内容的改革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由于占大学生学习时间最多的是课堂教学,占大学生阅读量最大的是教材,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革上首先要强调精品教材建设。所谓精品教材,应是同类教材中最高水平的教材,它要反映世界科技、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时适应我国科技、社会发展现状;反映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规范教材建设的目的在于以防止内容陈旧、低水平重复的平庸教材或劣质教材影响精品课程建设,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教材使用上,提倡创新,反对平庸,要以纸介质教材为主,电子、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的教学包,呈现于课程建设之中,为学习主体提供优质的服务。不管如何,精品课程建设没有规范化的措施为支撑点,就可能演绎成为徒有花架而无实质性建树的一门空壳课程,如此,也就背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因此,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规范精品课程教学要素,严格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评估验收,绝不能以简单的总结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展示来确认课程建设的质量,以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二)创新性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易旨归 

当前,整个世界无论是人的思维水平,还是科技的发展都是革命性的,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不断闪现的新思想对高等教育构成了挤压冲击,而教育改革的步伐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使生产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落后性的矛盾日显尖锐。因此,如何根据转型经济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特征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并使之现代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只有革新教学内容,才能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教育创新的内容丰富,辐射面广,涵容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其中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核心,不抓住这一关键因素,就不可能获取创新实效,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毫无疑问,创新应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价值取向。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所谓“精”,就是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育内容、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绩效;所谓“品”,就是指有特色,有辐射和示范效应,它是品牌课程的重要生成要素。特色缘于创新,只有守持创新理念,才能形成特色效应。而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特色课程。看一门课程是否一流,是否精品,其关键是“特色”二字,个性缺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致命

伤。就教学内容而言,如果不本着创新的精神去架构教学体系,组构教学信息,其教学就不可能上档次有特色。有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关键问题,有52%的学生认为现行课程内容陈旧,57%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方法单一。因此,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以创新为抓手建设精品课程,就是要求本着发展的思路,不囿于成见,发掘潜在优势,拓展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摒弃固步自封的思想。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学习主体身心发展的现状,重新组构现有的课程内容,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要素,重视学法指导,改变“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听书”的操作方式,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发展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以全新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传输教学信息。事实上,能否组构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和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教学内容,能否把当前日趋活跃的学术态势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教学之中,是衡量一门课程建设好坏的重要尺度。如果一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有待推敲,与前沿研究相距甚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放弃优秀教材不用,尽炒陈年旧货,既无前沿理论阐释,又无学术动态传递,而仅以学生熟记自己所讲内容的多寡检评教学效果,就很难谈什么优质课程。创新,就是要改变现行教学中的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教材平庸、评价低效、管理乏力、教学苍白无力和考核流于形式等不良现象,以“精”和“品”的理念开展课程建设。 

(三)数字化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 

伴随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校园计算机、在线浏览、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和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等组构而成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的诞生及其高速发展,极大推动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交互共享,提升了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这不仅利于最大限度地展示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而且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互动性与开放性是精品课程的两个显著特征。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建设者与使用者、同行教师、专家之间的互动建设,这对于延续精品课程的质量,维持“精品”地位有重要意义。信息网络无疑为“互动建设”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大大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合作交流的迟缓性和高成本化。开放性则解禁了课程的使用权限,扩展了课程资源的辐射范围,实现了成果共享。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求课程的申报、评审等在网上开放式进行,而且要求与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习题及参考文献等全部上网,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共享”这一目标,而这一切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是难以完成的。当然,课程资源的开放,不只是一次性的教学成果展示,而是一个持续建设的流动式和更新式的开放。期间,开放的背后远非“共享”的价值定位,这更是课程建设者自我促进、自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