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的时候必须“入境”、“入静”,即做到目的明确,思想集中,心里踏实,适度紧张。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特别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踏实的道理。
专心学习的故事很多,可以讲给孩子听;也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看书,让孩子感受那种人人专心读书的气氛。
还可以用竞赛的方法进行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就能养成。
第二,让家里的环境适合孩子学习。
1、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桌椅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搬动。
这样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
桌子上不能乱七八糟地堆放东西,只能放课本、作业本、文具以及必要的工具书,旁边有一个小书架更好。
不要放玩具、零食,以免干扰孩子学习。
2、房间布置要适合孩子学习。
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能太多太杂。
墙壁以淡色为好,不要张贴很多东西。
有的家长让孩子自己编写格言、警句贴在墙上,这个办法可以借鉴。
适当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房间就应减少大红大绿、花色斑驳的东西,以免助长其不稳定的情绪;有的孩子过于内向、沉闷,房间的布置则要热烈、活泼一些。
3、保持安静的环境。
孩子学习时,家人应尽量保持安静,电视机、收音机最好不开,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
说话不应大声,尤其不要吵架。
4、有共同学习的时间。
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全家人同时学习,有的读书,有的看报,有的写东西,这样的家庭气氛最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第三,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孩子“入境”、“入静”的重要条件。
家庭人际关系如果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对孩子是一种心理干扰、情绪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惧、厌烦等心态,无法安心学习。
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需要校方的努力,更要在家庭生活中营造。
就家庭教育而言,我们家也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家长一个从事美术研究与评论,一个从事高校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学习而考上大学和研究生,并取得高级职称的。
我们不仅深悟终身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而且深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尚一墨同学的成长经历,也是我们家长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的过程。
因此,我们家庭不仅有多达数千册的书刊,不仅有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有我们家长孜孜以求的学习氛围和刻苦钻研的学习榜样。
这是我们家长期冀通过自己的言行营造学习环境、给孩子耳濡目染以启发心智的一种自然状态。
但一个知识型、学习型的家庭也未必等于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取决于孩子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
由于尚一墨同学天性好动、心绪不静,我们逐渐觉得培养她静心专一做好一件事是重要的。
为此,我们通过让他学习画画、写字和弹琴,来慢慢改变她个性上的缺陷,又通过学讲故事,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公众场合自我表达的胆量。
在生活中,我们为她自己配置了一张书桌,慢慢培养她自习、自立、自理的能力,特别是早晨,一定要让她抓紧时间,养成动作快的好习惯。
非典时期,由于她爸爸回南京,就更需要她能自理好自己的生活,下午放学后自己养成自习的好习惯。
尚一墨的性格和我们父母差别较大,这是我们都没有料到的。
因此,在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养成上,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而这其中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激发她的求知欲以及树立她自立、自强的信心与健全的人格是最重要的。
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和学校携手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适合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发展一个合作和尊重个体的人际环境。
这种人际环境最初是建立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如果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情况不良,比如常以情绪字眼发泄不满、愤怒等,都会造成孩子对人际关系的恐慌感,进而拒绝学习。
所以父母应良好理性地沟通,创造和谐、愉快的亲子人际关系,使孩子乐于学习。
当孩子不会视亲子人际为学习阻力后,他才能进一步与同学、老师有正确且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真正获得学习的效果。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
父母辛苦培养孩子,造就孩子,但孩子的能力或专长,不是日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或是能力达不到需要,看着孩子将来走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做父母的真是情何以堪!
培育孩子除了重视孩子本身的“个性”能力发展外,也要注意大环境的变迁趋势,根据趋势加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因此,大环境的变迁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指标。
大环境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指标,而小环境(家庭、学校、社区、人际关系)则为培养孩子能力的实境。
父母了解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后(如外语能力、反应力、应变力、特殊专长及电脑信息能力等),就要利用小环境,培育孩子应具备的能力。
大环境与小环境深深左右孩子未来的发展,大环境就像是灯塔一般,虽不是孩子马上面临的情境,但是指引孩子努力的方向。
小环境就像是载着孩子航行于学习领域的船只,若是破船一艘,不但未能到达彼岸(孩子的未来发展舞台),甚至会令孩子沉寂于茫茫人海中,无出头的机会。
孩子要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具有发展能力,其关键在于父母的用心为孩子布置最佳的学习环境。
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6大策略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是分不开的,成绩好的孩子,一般学习效率都比较高;成绩差的孩子,一般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教育的氛围、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提供些什么呢?
一、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学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因此,总是过多过分地干预孩子的学习。
如有的家长总是提醒念叨孩子完成没完成作业,有的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形式的补习班,还有的家长为孩子增加额外大量的作业……事实上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一是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你不行,你还需要努力”;二是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使其学习活动应接不暇。
这都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正确的做法应是:
首先,家长在思想上要相信孩子能够学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更要如此。
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
悉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这是用赏识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基础。
平时多对孩子的言行给予肯定,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其次,要经常给他们一个积极的暗示作用。
教育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一个经典的积极暗示的案例,就是“皮克马利翁效应”。
说的是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努力展示老师所预言的;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是难雕的朽木,那么,这个学生将表现得不思进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这样挖苦孩子:“就凭你这个笨劲还想考大学,做梦去吧!”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在他的脑海里会经常反响:“我笨,我不行,我考不上大学……”因此,家长必须克服自己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要经常说:“你行,我们相信你行,你一定能行……”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总以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是与其在校学习状况有关,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分数的高低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
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
对于儿童来说,他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学习”,甚至在游戏(平常所说的玩)的过程中都能学到好多东西,而且年龄越小这种特点就越突出。
而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当然这包括了生活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社会知识、科技知识的学习等,它们是学校学习活动的一种“延伸”。
如果能够处理好学校与家庭两种学习的关系,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首先要有一间单独供孩子学习的房间。
一般的家庭大都居住的是两室或三室的住房,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为孩子单独留有一间学习和生活的房间。
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除了衣柜、床铺之外,还要准备适合孩子的台灯、书柜、书架等学习必备物品。
其次,营造一个学习型家庭氛围:一是家长要养成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的好习惯,为孩子率先垂范;二是在装饰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文化气息的装饰风格,这样可给孩子以文化熏陶;三是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各自单位及个人的带有消极色彩的话题。
再有,就是家长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晚上不打麻将、不看电视很晚、早上不赖床等,另外在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大声说话或讨论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缺乏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讲课内容听不懂或不感兴趣,而不感兴趣就会不注意听讲,不注意听讲就会更加听不懂,听不懂就更加没有兴趣......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不断地下降,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家长要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听课与作业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难点问题,并结合实际,给予方法的指导与学习内容的辅导。
其次,与孩子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学习问题。
目前我国在中小学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试验,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更加注重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因此,广大家长不必担心与孩子之间没有共同探讨的话题。
另外,也可以让孩子担当家庭决策的小顾问,鼓励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
其三,培养孩子的乐学精神。
有句古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的是学习有三种境界:“知道学习”、“喜欢学习”、“以学习为乐”。
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启发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小学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在新学校学习了一个学期,由于幼儿进入小学和小学生升入初中,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转折点。
能否尽快地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能否尽快养成与该学段相适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尽快培养出对新学科的学习兴趣,都将决定着今后的学习成绩的好坏。
由于该学段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意志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总要有一个适应阶段。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家长要多关心生活起居,注意孩子的生活变化与习惯养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学段作息时间都有所不同。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不少孩子适应起来相对较慢,此时家长不要着急,尽量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能力。
其次,是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给予适当的辅导。
每天放学以后,让孩子说一说今天老师讲了哪些东西,并以甘当学生的姿态“请教”孩子一些问题。
当孩子“讲”错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要用新的问题激发他去积极思维。
另外,家长要在心理上尽快完成对孩子新角色的转换与过渡,即由原来的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小学生或是由原来的小学生成为初中生了。
家长必须
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做的,哪些是可以帮孩子做的,哪些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的。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会大有裨益的。
五、帮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心理学认知理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符合认识过程发展的所有规律。
即需要经历从感知、记忆等感性认识上升到想象与思维等理性认识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课前预习、课上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只知道上课注意听讲,但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这样不断反复学习的过程,因此,他的学习程度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感性认识阶段,等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再进行复习,许多知识依然是生疏的,等于重新学习新知识,这往往是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做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对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弄清哪些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弄明白,哪些自己不能弄明白。
待到老师讲解此内容时把自己不能弄明白的问题,作为听课需要重点攻克的部分。
可以避免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它是注意听讲的基础。
其次,是上课注意听讲;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可以借鉴教师的思维成果,避免认识上的弯路。
其三是较好地完成作业和及时复习。
做作业和及时复习是有效巩固知识和知识系统化的必要途径。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新知识学习初期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随着不断的复习和巩固,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
因此,较好地完成作业和及时复习,可以避免遗忘,增加记忆效果。
另外,通过作业和复习把知识归纳整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所有这些,对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上述学习习惯。
六、慎重地为孩子选择学习资料
由于近些年来出版物不断增多,许多家长盲目地为孩子选择大量的图书资料,陷入“复习资料越多越好”的误区。
试想孩子在学校每天要上四、五课,每天要接触四五门学科的课本及与之配套的庞杂的练习册、复习资料,还有老师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留的阅读书籍等,真正留给孩子的自由时间并没有多少。
如果家长再为孩子准备并要求他们额外阅读大量的书籍,其势必造成孩子学习上应接不暇的局面,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
那么,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家长要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及各门学科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倾听老师对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分析及建议,适当选择一些能够弥补其知识面不足的少量书籍。
其次,根据孩子读书兴趣,为他们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好书。
如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校园小说等儿童文学作品。
其三,弄清哪些是浏览的书籍,哪些是精读的书籍。
一般在小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大多属于浏览性书籍,而课本应该是学生精读的书籍。
注意不要强加给孩子过多的课外阅读书籍。
总之,家长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学习上应该做什么,为他们创设什么样的家庭学习环境以及营造怎样的家庭教育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