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德国浪漫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浪漫派:

德国浪漫派的重要特征是它所具有的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以及对中世纪的美化和缅怀,这种情况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海涅的《论浪漫派》的发表才有所改观。它的产生是和施莱格尔兄弟联系在一起的,弟弟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断片》等,他认为文学应该成为基督教观念的体现者,要反映时代要求,赋予艺术家和文学形式高度的自由;哥哥奥古斯特·施莱格尔非常强调艺术的无功利性;海涅指出德国文学发展的道路应该吸收歌德和席勒的文学创作的精华。

弗·施莱格尔在《诗歌漫谈》中认为,席勒是素朴的,莎土比亚则是浪漫的。莎士比亚是想像力的真正中心和核心,并奠定了近代戏剧的浪漫性基础。在他看来,“浪漫的”不是诗的一种体裁,而是一个要素,它可以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也可以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但却是诗歌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一切诗歌都必须是“浪漫的”。

奥·施莱格尔在《论美文学和艺术》中完整地阐述和归纳了“古典的”和“浪漫的”的分别,并将这两个对举的概念看成是一个新发现,认为其作用就是允许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承认两种对立的文学类型。他认为,“古典的”是强调体裁的纯净性,而“浪漫的”是强调各种诗歌成分的混合。浪漫诗不仅在个别文学作品中而且在整个艺术进程中追求无限,浪漫型艺术就是无限制的前进。古典诗是造型式的和建筑式的,而近代诗(浪漫诗)则是图画式的;浪漫诗无可辩驳地要比古典诗更接近我们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