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说学法
1.诵读品味法。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 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教有千法,朗读为本。读品 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 化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新课标中说:“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因此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 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 喜悦。
作者简介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填写文言卡片
•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以文言卡片的方式积
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
教师出示多媒体表格,让学生借助课下注
释,利用工具书补充文言卡片表格后,再疏通
文意。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自读中的疑难问题,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 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 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 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 料,加深理解认识。
二、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 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以“点拨、启发、 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 课件辅助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在教 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参 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体验到参与学 习的乐趣。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文编排在第一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在此之前 教材中已经编排了三篇咏物抒怀的文章了,分别是 外国文学作品《海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白杨 礼赞》和《石榴》。《马说》之所以没有被编排在 其他单元,不仅仅因为它的写法是符合本单元的主 题,还因为编者意在让学生们在学习名家名篇,培 养阅读古文能力的基础上,清楚的知道早在很多年 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就已经有了托物寓意,叙议结 合的文章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热 情。本篇文章不但让同学们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 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从而引 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而且还为 第二单元议论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
3.创造性学习法。相信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 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朗读感知,填写文言卡片、翻译课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 (四)、探究寓意 (五)、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七)、课堂小结
介绍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陈述 作者对社会上某个问题的看法。它跟跟现 在的杂文或短篇的小论文大体相似,虽然 篇幅不长,却讲究文采。
朗读感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pián)死于/槽(cáo) 枥(lì)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 词的词义; 2、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
(四)、学情分析
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 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已初步具备了阅读浅 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借助课下注释与资料书,四人小组 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字词句的翻译。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 语文底子普遍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 力,因此要想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不 仅需要文言文只是卡片的帮助,而且还要教师加强对学生 这方面的引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随后全班同学与老师
一起解决。
•
(教师巡视,参与到合作能力较弱的小组中,
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 通假字
• 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难句翻译
梳理文章结构
1、文章题目中《马说》是谈马、论马的意思,那 么作者谈了自己的什么观点呢?
2、同学们,说说“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 系?
3、找到了作者的观点,也明白了“伯乐”与“千 里马”两者的关系,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 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4、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白了“千里马”被埋没的 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现在,我们把第三段 齐读一遍,想一想,作者又做了怎样的论述?
5、第二、三段都是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是由“食马者”“不知马”造成的,这些内容是 否重复了?
韩 愈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
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 至十六年间作的。当时,作者初登仕途,却郁郁不得 志。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篇取材于古代 伯乐相马的语言,借千里马因无伯乐赏识的不幸遭遇, 说明了“欲得士,必须善识士,善养士”的道理,控 诉了当时社会遏制、摧残人才的现象,沉痛谴责统治 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人才,表达了沉沦下僚的才智 之士乞求脱颖而出的渴望。文章托物寓意,把伯乐比 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 正人才。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 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借马说人,推物及人,情感 强烈。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 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适当积累文言文词句知 识。” ) 2、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 研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新课标提出 “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