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丙烯市场——企业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中国丙烯市场——企业篇
2014-09-18刘健金银岛资讯
丙烯,对于炼厂来说只是副产品,附加值高但量少。这些年来炼厂对丙烯的定价一直存在随意性,特别是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央企,基本就是看PP来定丙烯价格的思路。相对而言,地方炼厂对丙烯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对丙烯定价时也会参考更多的下游产品。这样就导致了中石化、中石油对丙烯的定价跟着地方炼厂“跑”的现象,而大家似乎也早就习惯了这种模式。
今天金银岛分析师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丙烯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这里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分为3个部分:炼厂、煤化工企业、丙烷脱氢企业。
1、炼厂
a、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
石油系统长期以来对丙烯的定价基本就是跟着聚丙烯走,也就是“找价差”,丙烯与聚丙烯的价差一般控制在700-900元/吨之间。而且调价基本是“周调”,对于丙烯这类价格波动频率较高的产品来说,一周的时间也许一波行情就过去了,等这边反应过来也许是市场已经经历了一轮涨跌又回到起点,于是这周初定价继续“稳”。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丙烯市场价格在一个月内经历数次涨跌,而中石化的价格则是“一条直线”这样尴尬的局面。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终端产品如编织袋、BOPP等才是他们看重的,丙烯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中间环节,况且对于产业链完备的央企来说,丙烯的外销量相对较少,他们似乎并也不指望靠它“挣大钱”。
然而,近几年聚丙烯市场行情并不乐观,特别是今年西北几家煤化工企业生产的PP大量涌入市场,让石化系统着实感到“压力山大”,这难道还不足以给行业内人士敲响警钟吗?另外,丙烯的其他下游产品如丙烯腈、环氧丙烷、丁辛醇等在近几年的利润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石化系统是否能从产业链的角度审视各生产环节,是否能以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生产,是否能够打破地域限制、部门隔阂、繁琐审批程序的枷锁及时调价、精准销售,我想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b、地方炼厂
地炼基本就是看库存定价。据了解,大多数地炼都配套有气分装置,催化装置出来的原料气再进入气分装置,分离出液化气、丙烯等,所以我们看到丙烯原料气一直处于十分紧缺的状态,因为炼厂在有气分装置的情况下,卖高纯度的丙烯要比卖原料气“实惠”的多。而原料气短缺导致其价格一路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涨了丙烯价格。
说到地炼就不得不提山东,36家地方炼厂和几十家下游工厂的聚集让山东很自然的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有如此众多的企业聚集,难怪山东市场一直有丙烯市场“风向标”的地位了。
虽然地炼较多,但因为装置开工率较低,山东地区丙烯缺口还是很大的,近年来随着下游产能的快速扩张,这种供应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如联泓、阳煤恒通等MTO、MTP 项目及时跟上,甚至有的地炼自己也在上新装置,如鲁清石化的MTP、京博石化的混烷脱氢、玉皇集团的二甲醚制丙烯等,有的只为满足下游装置需求,有的则准备外销。
在这里笔者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目前山东地区丙烯供应仍然存在缺口,但是像东北、天津、西北、甚至华东地区的丙烯都在流向山东,而且流入量有增加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自身产能的快速增长或许将在未来打破当地供需平衡。
2、煤化工企业
提到煤化工企业,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财大气粗”。没错,动辄上百亿元的项目说上就上,在前几年还经常收购一些中小企业,看起来确实“有钱”。但是最近两年,随着政府对各地大小煤矿加强管治,随着银行信贷政策的紧缩,如今众多煤化工企业也终于感受到了“缺钱”的滋味。笔者在与某煤企高层接触时提到:“现在这个阶段恐怕没有哪家企业敢说自己不缺钱吧?”随后对方表示出深深的认同感。如何在“缺钱”的情况下“挣钱”呢?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说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化工企业。
就拿丙烯产业链来说。笔者曾经跟企业的朋友开玩笑说:“卖丙烯还是卖PP,这是个问题”。没错,这确实是个问题。就拿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从原料丙烯算起,生产一吨PP可以有三四百元的利润。但问题是,生产出来要能卖掉吧?企业三天不出货、五天不出货库存就能“见顶”了,然后怎么办呢?降负荷,甚至停工,然后卖丙烯。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卖丙烯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理论上一吨几千元的利润着实诱人。但是人家企业说了:“我们是国企呀,我们还有生产任务,我们的PP装置不能闲着呀”。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前一段时间西北大量的PP流向市场,随后PP价格一路下滑的景象。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PP卖不动果断卖丙烯啊!”好了,如果像这位朋友说的煤化工企业都去卖丙烯,短时间内钱是能赚不少,但是根据笔者对丙烯市场的了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丙烯价格在一个月之内至少要下降500元/吨,或许在一两年之后丙烯就彻底变成“白菜价”了。原料当白菜卖了,下游产品还能卖上价去吗?企业指望什么盈利呢?
警钟已然敲响,好在目前还处于“可控”的状态。笔者的建议是,煤化工企业可以根据丙烯和PP的价格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相对的“平衡”。比如企业周边有丙烯需求的,适当放一放丙烯也未尝不可,但最好要避开行情下行的时间段。至于PP,是否可以多跟下游的塑料企业接触一下呢?有时候想赚钱真的需要“拉下面子”。
3、丙烷脱氢企业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丙烯市场来说,最热的莫过于丙烷脱氢(PDH)了。前段时间笔者在《PDH:浙江三巨头初现江湖》一文中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今天主要说一说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还是要提一下我国第一套PDH,天津渤化集团旗下这套装置自去年9月正式投产,到现在已经满一年时间。可以说,在这一年中丙烯市场并未出现非常剧烈的波动,笔者了解到渤化集团有意识的将他们向市场投放丙烯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可以从渤化对丙烯调价的幅度和
频率验证。自天津渤化PDH投产后,加上天津港的优势,天津地区也成为我国丙烯集散基地之一,国内丙烯市场不再是山东地区“一家说了算”。
然而,自浙江卫星,尤其是海越石化的PDH投产后,丙烯价格就一路下滑,单看9月上半月就跌了300-400元/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之一:渤化、卫星以及即将投产的三圆石化均配套有下游装置,其所产丙烯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为了满足自用的,而海越的60万吨/年PDH所产丙烯则是全部外销。笔者认为,前期准备不足以及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是目前海越石化丙烯“销售难”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二:天津地区近年来一直与山东地区保持供需关系,山东众多下游工厂一直将天津视为丙烯来源的重要基地。而浙江地区下游工厂比山东少的多,现在又一下子冒出三家PDH生产商,这几家企业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笔者了解到,目前除山东地区外,华南地区也存在丙烯供应不足的情况,并且有加剧的趋势。后期浙江的多余产能是否会流向华南、华北地区,值得关注。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几套PDH 陆续投产,地区甚至全国市场的供应格局将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