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测试: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

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

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3.“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

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

这一变化反映()

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4.《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

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A.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 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 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

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6.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

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7.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

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8.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

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

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10.《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

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1.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

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12.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

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13.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

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

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15.“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

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16.《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

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17.“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18.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

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19.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

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 世禄制

B. 征召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20.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

主要问题是:(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6分)

(2) 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

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6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