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工艺学

合集下载

肉制品工艺学肉的分割与分级

肉制品工艺学肉的分割与分级

三、肉品屠宰分级分割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30年,绿色、营养、健康食品的可视化与体 验将是消费者对饮食的最大需求,也是我国肉品加 工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智能化屠宰分级分割、 生鲜肉智慧物流保鲜、传统肉制品绿色加工、共产 物高值化利用、质量与安全及营养健康将是我国肉 品加工科技创新的方向。
➢ 1、智能化屠宰分级分割
智能化分级技术。开展基于大理石花纹、生理 成熟度、肉厚等综合信息的胴体质量和产 量等级研究,建立我国畜禽胴体分级评价体系,开 发基于近红外、高光谱、超声、生物标志物、机器 视觉、x射线等智能化分级技术与装备,畜禽肉分 级分割核心装备自给率达80%以上,打破国外垄断。
借鉴发达国家的牛肉分级标准南京农业大学等 起草的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637-2011《牛肉分 级》,为了对牛分割肉具体部位做更进一步详细的等 级评定标准,2012年颁布的GB/T 29392-2012《普通 肉牛上脑、眼肉、外脊、里脊等级划分》。
猪肉的分割技术。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建立
了冻猪分割肉车间,对猪肉分割技术有了一定的了 解和重视。八十年代,建立了冷却肉小包装车间, 开始从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引进分割肉 和肉类小包装生产线。但长期以来,我国猪肉加工 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畜禽智能化屠宰技术。开展畜禽屠宰装备机械材料特性 与安全性、数字化设计、信息感知、仿真优化等新技术、新 方法、新原理和新材料研究,突破一批加工专用装备、核心 装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规模化、连续化、 成套化的自动开趾骨、自动开膛、自动去头、自动劈半、自 动打印章等技术。
智能化分割技术。建立适合中国膳食习惯的畜禽肉分割标 准,开展畜禽肉品质、结构、形态的物性学数字化特征研究、 畜禽肉视觉及力觉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基于力觉和位置信 息的机器人分割柔性控制技术研究,创制畜禽肉品机器人精 准智能分割技术与装备,实现畜禽肉分割环节机器换人。

《肉制品工艺学》课件

《肉制品工艺学》课件

肉制品的加工工艺 和技术
热加工工艺:包括煮、烤、炸、炒等 热加工技术:包括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火候控制等 热加工设备:包括烤箱、烤炉、炸锅、炒锅等 热加工注意事项:包括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等
腌制目的:改善肉制品的口感和风味,延长保质期 腌制方法:干腌、湿腌、混合腌等 腌制时间:根据肉制品的种类和品质,腌制时间不同 腌制温度:腌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以保证腌制效果 腌制添加剂:包括盐、糖、香料等,可以改善肉制品的口感和风味 腌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止细菌滋生,保证食品安全
质量控制:研究肉制品的质 量标准、检测方法、质量管 理体系等方面
古代:肉制品 制作技术简单, 以腌制、风干
为主
近代:工业化 生产,引入现 代科技,提高 生产效率和质

当代:注重食 品安全和营养, 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产品附加

现状:肉制品 行业规模庞大, 市场竞争激烈, 技术更新迅速
原料肉的加工和处 理
● 分类:新型肉制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功能性肉制品:具有特定功能的肉制品,如低脂肪、低胆固 醇、高蛋白等。 b. 营养强化肉制品:通过添加营养成分,提高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c. 方便肉制品: 便于携带和食用的肉制品,如肉干、肉脯等。 d. 休闲肉制品:具有休闲食品特点的肉制品,如肉松、 肉条等。 e. 绿色肉制品:采用绿色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肉制品。
质量问题:微生物污染、脂肪氧化、蛋白质变性等 改进措施:加强原料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等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改进措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等
新型肉制品的开发 和展望
● 定义:新型肉制品是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对传统肉制品进行改良和创新, 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口感、保质期等性能的肉制品。

8N食品工艺学第八章食品工艺学肉品

8N食品工艺学第八章食品工艺学肉品


• 第一节 肉用畜禽的种类 • 第二节 肉的形态学与特性 • 第三节 常见肉制品的加工
第一节 肉用畜禽的种类
❖ 肉品工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主要是家畜和家禽,简 称肉用畜禽。我国用于肉品生产的畜禽有猪、牛、 羊、鸡、鸭、鹅、家兔、驴、骆驼及某些野生动 物。由于其品种等因素直接影响肉和肉制品加工 的质量,因此对肉品工业生产的原料,必须提出 一定要求。
骨骼肌的肌浆内有发达的线粒体分布,说明 骨骼肌的代谢十分旺盛,习惯把肌纤维内的线粒 体称为肌粒。
横管和肌质网
★横管:在A带与I带过渡处的水平位上,有一条横行 细管称横管,横管是肌纤维膜上内陷的漏斗状结构 延续而成。横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末梢的冲动传
导到肌原纤维。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相当于普通 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呈管状和囊状,交织于肌原 纤维之间。肌质网的管道内含有 Ca2+,肌质网的小 管起着钙泵的作用,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产生动 作电位),可以释放或收回Ca2+,从而控制着肌纤维 的收缩和舒张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肌肉的辅助器官
➢ 筋膜: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能连接肌肉、器官,起到 保护组织、防止脂肪沉积等功能。
➢ 腱:存在于前后肢,起保护作用,减少摩擦。 ➢ 滑车:处在关节部位,通过运动,调节方向,改变肌肉
作用力。 ➢ 子骨:附着于骨骼的肌腱、韧带中的发育而来的小骨块
(一)肌肉的宏观结构
❖ 由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即形成肌肉块,外面 包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epimysiu m)。这些分布在肌肉中的结缔组织膜既起着支 架的作用,又起着保护作用,血管、神经通过三 层膜穿行其中,伸入到肌纤维的表面,以提供营 养和传导神经冲动。此外,还有脂肪沉积其中, 使肌肉断面呈现大理石样纹理。

肉制品工艺学5

肉制品工艺学5
肉制品工艺学5
吉普赛烤肠
里昂纳香肠
PPT文档演模板
上海大红肠 y_zhang@
蒜蓉肉大制红品工肠艺学5
啤酒肠
美式牛肉热狗
PPT文档演模板
烟熏腊香肠y_zhang@
肉热制狗品工肠艺学5
第七章 干肉制品
v 肉干类制品是指瘦肉经预煮、切丁(条、片)、调味、浸煮、收汤、 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干熟肉制品。主要有肉干、肉脯和肉松三大类。
第二节 肌肉蛋白质的胶凝特性和肉乳浊液
二、香肠的乳化
❖ 香肠加工中的乳化效果好, 可以防止脂肪在制品中的分离, 改善产品 的组织状态和品质。
(一)肉的乳化
▪ 乳化剂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两种基团,肉中的蛋白质本身就是一种乳化 剂,在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侧链上,一些基团为亲水基,另一些为亲油 基。
▪ 肉乳浊液是以肉中脂肪作为分散相,食盐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以及分散在 的肌纤维颗粒和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复合体为分 散介质的分散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y_zhang@
肉制品工艺学5
三、加工工艺要点
⑤灌制
做到紧密无间隙,分段打结;
⑥烘烤
蛋白质变性,促进发色 温度控制在70℃,10~60min;
⑦煮制
温度控制在80~85 ℃,结束时产品中 心温度高于72 ℃;
⑧烟熏、冷却
增香、赋色、脱水、杀菌 温度50~80 ℃,10min~24h; 用10~15 ℃的喷淋冷水喷淋肠体10-
肉制品工艺学5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6
肉制品工艺学5
第十章 香肠类制品
香肠是我国的传统产品,民间多在腊月生产,因此又叫腊肠。在英语单词中 和西式火腿肠都用sausage。 第一节 香肠制品的分类和原辅材料

《肉制品工艺学》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肉制品工艺学》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1、胴体2、冷却肉3、屠宰工艺6、系水力(肉的保水性)7、肉的成熟二、填空题(每格0.5分,计49分)1、畜禽宰前检验多采用和办法。

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的观察三个环节和、、、四个要领。

2、畜禽宰前击晕的方法有:、、和等。

3、畜禽屠宰工艺过程大体都包括、、、、、和等工序。

4、刺杀放血的方法按刺杀部位不同可分为、、和等。

5、宰后检验时一般以、、三部分为基本环节,对猪还须增设和的检查。

6、宰后检验的方法以和为主,必要时辅之以化验。

7、检验后肉品分别做出、、和四种处理。

8、动物胴体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

9、我国商业上常将猪半片胴体分割为、、和四大类。

10、我国试行的牛胴体分割法,将标准的牛胴体二分体首先分成、、、、、、和八个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割成十三块不同的零售肉块。

11、导致肉类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和。

12、低温直接迫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和。

13、肉品的成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和。

14、肉品品质变化大致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15、肉品保鲜方法有、、、、和保鲜等。

16、国家规定在肉制品中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有三种:、和。

17、肉类腌制的方法有:、、和四种。

18、中式肉制品可分为、、、、、、、和九大类。

19、西式肉制品可分、和三大类。

20、肉中脂肪含有20多种脂肪酸,最主要有、、和四种21、在生产中把肉从0~4℃降至-15℃,需时间称为慢冻,需称为速冻。

22、采用空气冻结法冻结畜禽肉类一般用温度为,相对湿度为,风速的空气,冻结终温为。

三、选择题(每题0.5分,计15分)1、当屠宰畜禽由产地运输到屠宰厂以后,在未卸下车船之前,兽检员须索阅“三证”,核对畜禽种类和头数,了解产地有无疫情及途中病亡情况,经初步视检和调查了解,认为基本合格时,允许卸下赶入()。

A、待宰圈B、隔离圈C、预检圈D、屠宰间2、经检验确认,患有一般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且有治愈希望的畜禽,或未经确诊为传染病的畜禽,应于()。

肉制品加工工艺学PPT课件

肉制品加工工艺学PPT课件

CHENLI
6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 原料
四:肉的形态学
(一)肉的形态结构
1. 肌肉组织
宏观结构 • 肉按形态或生理机能划分,有
心肌、平滑肌、横纹肌三种。 • 用于食用和肉制品加工的主要
是横纹肌(骨骼肌或随意肌), 约占动物机体的30~40%。
CHENLI
7
图2-2 横纹肌的横断面
• 脂肪细胞大、脂肪滴多,出油率高。脂肪在体内的蓄 积,依动物的种类肉呈大理石状,肉质较好。
• 与制品风味有关,对改善肉的感官性状, 增加适口性,促进蛋白质吸收有重要作用.
CHENLI
17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四:肉的形态学
第一节 原料
(一)肉的形态结构
4.骨骼组织
化学成分 水分约占40~50%, 胶原蛋白占20~30%,无机质 (主要为Ca、P)约20%,其 余为脂肪。
第一节 原料
肉是指屠宰后的畜禽,除去血、皮、毛、内脏、 头、蹄的胴体。包括有肌肉﹑脂肪﹑骨骼或软骨、 腱、筋膜、血管、淋巴、神经、腺体等。
图2-C1HE肉NLI
4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二章 肉制品加工工艺
二、:种类
第一节 原料
•畜类 猪﹑ 羊﹑ 牛﹑ 驴、兔 •禽类 鸡 ﹑鸭 ﹑鹅、火鸡 三、原料要求
第一节 原料
肉指动物体的可食部分, 不仅包括动物的肌肉组 织 , 而且还包括像心、肝、肾、肠、脑等器官在内的 所有可食部分。由于鱼类是水产品的一个大的类别,所 以,一般把它们归为水产品类。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 肉,主要指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品种。
CHENLI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考试资料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考试资料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考试资料1、名词解释干香肠正确答案:经过细菌作用,PH在5.3以下,再经干燥去掉25%~50%的水分,最终使水分与蛋白质比例不超过2.3:1的碎肉制品。

2、问答题肌肉中的蛋白质分(江南博哥)为哪几大类,各有什么特性?正确答案:1、肌原纤维蛋白质: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和2~3种调节性结构蛋白质。

①肌球蛋白:是粗丝的主要成分,构成肌节的A 带,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属球蛋白性质。

②肌动蛋白:是细丝的主要成分,属于白蛋白类,能溶于水及稀的盐溶液。

2、肌浆蛋白质:包括肌溶蛋白、肌红蛋白、肌粒蛋白等,又称为肌肉的可溶性蛋白质。

3、结缔组织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及黏蛋白等,属硬蛋白类。

3、问答题写出肉制品常用的香辛料的名称。

正确答案:辛辣性香辛料有胡椒、花椒、辣椒、芥子、蒜、姜、元葱、葱和桂皮等。

芳香性香料主要有丁香、麝香草、肉豆蔻、小茴香、大茴香(八角茴香)、荷兰芹和月桂叶等。

4、名词解释肉的腐败变质正确答案:指肉在组织酶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失去食用价值。

5、填空题液体解冻法主要用()或喷淋的方法。

正确答案:水浸泡6、问答题简述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肌肉嫩度的实质主要是结缔组织的含量与性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化学结构状态。

影响肌肉嫩度的宰前因素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项:(1)畜龄(2)肌肉的解剖学位置(3)营养状况(4)尸僵和成熟(5)加热处理。

7、填空题眼肉主要包括()、部分肋最长肌、肋间肌等。

正确答案:背阔肌8、填空题肌浆网分为纵小管和终池两部分,1根纵小管和两端的终池称为()。

正确答案:三联管9、问答题何谓肉的冷却?简述肉冷却条件的选择?答:正确答案:1.肉类的冷却就是将屠宰后的胴体,吊挂在冷却室内,使其冷却到最厚处的深层温度达到0~4℃的过程。

2.冷却条件的选择:(1)冷却间温度(2)冷却间相对湿度(3)空气流速10、单选高压灭菌保温温度是()。

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

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

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介绍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是一门研究乳品和肉制品的加工工艺的学科。

乳品包括牛奶、酸奶、奶油等,而肉制品则包括各种类型的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牛肉干等。

本文将介绍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起源于人类对食物加工的探索和需求。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乳制品和肉制品作为食物来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乳品和肉制品加工工艺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专门的工艺学科。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发展。

最初的阶段是原始加工阶段,人们通过简单的方法将牛奶和肉制品进行加工,如酸奶的自然发酵和风干肉的自然风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乳品及肉制品加工工艺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化。

到了现代,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乳品和肉制品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探索,人们能够更好地改善乳品和肉制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主要内容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乳品及肉制品的加工原理、工艺流程、加工设备以及品质控制等方面。

加工原理乳品及肉制品的加工原理是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的基础。

它涉及到乳品和肉制品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知识,包括乳品和肉制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指乳品及肉制品加工的具体操作步骤。

不同种类的乳品和肉制品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流程,但通常都包括原料处理、加工操作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确保乳品及肉制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加工设备加工设备是乳品及肉制品加工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乳品及肉制品加工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和高效。

常见的加工设备包括搅拌机、过滤器、发酵罐、熏烤炉等。

合理选择和使用加工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品质。

品质控制品质控制是乳品及肉制品加工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原料的选择和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等方面。

肉制品工艺学肉干制品

肉制品工艺学肉干制品

四、干制方法
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主要包括晒干、风干等。要求设备简单、费用低 ,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湿度条件很难控制,大规模的生产 很难采用,只是作为某些产品的辅助工序。
2.烘炒干制
又称热传导于制,也称间接加热干燥,传热干燥的热源可 以是水蒸气、热水、燃料、热空气等;可以在常压下干燥, 也可以在真空下进行,适合于小批量生产。
以江苏靖江生产的果汁牛肉干为例,每l00kg 鲜肉所 用辅料:食盐2.50 kg,酱油0.37 kg,白糖10.00kg ,姜 0.25 kg,大茴香0.19kg ,果汁露0.20 kg,味精0.30kg 鸡蛋10 枚,辣酱0.38 kg.葡萄糖1.00 kg。
⑤ 蚝油肉干配方(蚝即牡蛎,软体动物,有两个贝 壳,肉可食用,也可提制蚝油):
原料肉修整→切块→腌制→熟化→切条→脱水一包装
3 .加工工艺
腌制结束后,在100℃ 蒸气下加热40 -60min 至中心温度80-85 ℃ ,再冷却至室温并切成3mm 厚的肉条。然后将其置于85-95 ℃ 下脱水至肉表 面呈褐色,含水量低于30 % ,成品的Aw低于0.79 (通常为0.74 -0.76 )。最后用真空包装成品无 需冷藏。
(一)肉松传统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与整理→配料→煮制→炒压→搓
松→跳松→拣松→包装
2. 加工工艺 (1 )原料肉及其整理 ( 2 )配料肉松生产中,配料的种类及比例因原料 肉的种类及产地等而异。
➢ ① 猪肉松配方: 瘦肉100kg ,黄酒4.00 kg,糖3kg ,酱油22
kg,大茴香0.12 kg,姜1kg。
同肉干、肉脯一样随着原料、辅料、产地等的 不同,肉松的名称也不同。按加工方法和配料的不 同可分为太仓肉松和福建肉松等;按加工原料的不 同可分为猪肉松、牛肉松、兔肉松、鸡肉松和鱼肉 松等。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知识学习(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知识学习(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肉制品工艺学知识学习(题库版)1、名词解释湿蛋制品正确答案:是指将新鲜鸡蛋清洗、消毒、去壳后,将蛋清与蛋黄分离(或不分离),搅匀过滤后,杀菌或添加防腐剂(有些制品还经浓缩)后制成的一类制品。

2、名词解释(江南博哥)蛋白指数正确答案:蛋白指数是指浓厚蛋白与稀薄蛋白的质量之比,浓厚蛋白越多则蛋越新鲜,新鲜蛋的蛋白指数为6:4或5:5。

3、问答题形成肉色的物质是什么?影响肉色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1.肉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产生的。

2.影响肉色变化的因素:(1)环境中的氧含量(2)湿度(3)温度(4)微生物。

4、单选在对猪胴体进行分割时,按我国的划分标准:将猪胴体的从最后腰椎与荐椎结合部和背线成直角切断的肉是().A.肩颈肉B.臀腿肉C.背腰肉D.肋腹肉正确答案:B5、填空题腌肉温度一般因控制在()℃以下。

正确答案:46、问答题促进肉成熟的方法有哪些?正确答案:1、物理因素:(1)温度:温度对嫩化速率影响很大,它们之间成正相关。

电刺激:在肌肉僵直发生后进行电刺激可以加速僵直发展,使嫩化加快,减少成熟所需要的时间;(2)电刺激可以加快死后僵直的发展。

(3)机械作用:尸僵时带骨肌肉收缩,这时向相反的方向牵引,可使僵硬复合体形成最少,从而得到较好的嫩化效果。

2、化学因素:(1)屠宰前注射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等,使其加快糖代谢,肉的极限ph较高,能保持较好的嫩度。

(2)在最大尸僵期时,向肉中注入Ca2+可以促进其嫩化。

(3)刚屠宰后注入磷酸盐、氯化镁等可减少尸僵的形成量。

3、生物因素:从外部添加蛋白酶强制其嫩化。

7、名词解释DFO正确答案:是肉猪宰后肌肉pH值高达6.5以上,形成暗红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8、填空题肉的颜色本质上由()产生。

正确答案: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9、问答题试述我国猪肉的分割方法?正确答案:我国猪肉分割通常将半胴体分为肩、背、腹、臀、腿几大部分:(1)肩颈肉(2)背腰肉(3)臂腿肉(4)肋腹肉(5)前颈肉(6)前臂和小腿肉。

肉制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肉制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1.胴体:畜禽屠宰后除去血液、毛(皮)、头、蹄、内脏后的部分,也称“白条肉”。

2.红肉和白肉:西方国家常用,前者指猪牛羊肉,后者指禽肉和兔肉。

3.肉的保水性:也叫持水力或系水力,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其保持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

4.肉的粘着性:指肉能连结其他物质而形成具有弹力制品的能力,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反映其强弱,表现在抗拉伸、抗破裂的能力大小。

5.韧度: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有高度持续性的抵抗力,肉质强韧,不易咀嚼。

6.肉的嫩度:指肉在咀嚼时对碎裂抵抗力的大小,表明了肉在被咀嚼时柔软、多汁和容易嚼烂的程度。

7.畜禽屠宰:将肉用畜禽经过刺杀、放血和开膛去内脏,最后加工成胴体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8.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空腹活重的百分率。

9.净肉率:胴体去骨后重占宰前空腹活重的百分率。

10.肉的僵直:屠宰后的肉尸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逐渐消失,关节失去活动能力,肉体由热变冷,由软变硬的过程。

11.肉的成熟:僵直的肉品继续处在冰点以上温度环境中,肌肉由硬变软,保水性和风味都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12.肉的自溶:成熟后的肉继续在环境温度下存放,在自溶酶的作用下发生的蛋白质分解过程,称自溶。

13.肉的腐败:肉的腐败是指肉类在外界因素(主要是微生物)作用下,肉的成分和感官性质发生变化,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的过程。

14.最大冰晶生成带:通常将从初始冰点降到-5℃这个大量形成冰晶的温度范围称为最大冰晶生成带。

15.肉类辐射贮藏: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照肉,杀灭其中的害虫,消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腐败细菌,或抑制肉品中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理过程,从而达到保藏或保鲜的目的。

16.肉制品加工辅料:在肉制品加工中,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天然物质或化学物质,以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形、组织结构和贮藏性能,这些物质统称为肉制品加工辅料。

17.香辛料:是一类能改善和增强食品香味和滋味的食品添加剂,故又叫增香剂。

肉制品工艺学试卷

肉制品工艺学试卷

肉制品工艺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 PSE肉:动物在宰前糖原消耗过多,尸僵后肉的极限pH值高,易出现生理异常肉,猪肉最容易引起PSE肉,使肉色变得苍白、柔软、多汁。

2. 胴体:指肉畜经屠宰、放血后,去皮(毛)、头、蹄、尾、内脏及四肢下部(腕关节以下)后的躯体部分。

3. 水分活度:所谓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 Aw)是指食品在密闭器内测得的水蒸汽压力(P )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力(P0 )之比。

即: Aw=P/P04. 电刺激:电刺激是在适当的时间内对宰后的胴体施以一定电压电频的电流刺激,以加快成熟过程,改善肉质的一种方法。

5. 冷收缩:当牛肉、羊肉和火鸡肉在pH值下降到5.9~6.2之前,也就是僵直状态完成之前,温度降低到10℃以下,这些肌肉收缩,并在随后的烹调中变硬,这个现象称为冷收缩。

6. 冻结膨胀:水变成冰时,其体积大约膨胀9%。

因此将水冻结时,体积会增大7. 冻结速度:所谓某个大小的食品的冻结速度是食品表面与中心温度点间的最短距离与食品表面达到水点后食品中心温度降到比食品冰点(开始冻结温度)低10℃所需时间之比,该比值就是冻结速度,V=cm/h。

8. 添加剂:为了增强或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的需要或某种特殊营养需要,常在食品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这种添加的有机或无机物统称为添加剂。

9. 发色剂:所谓发色剂其本身一般为无色的,但与食品中的色素相结合能固定食品中的色素,或促进食品发色。

10. 肉的腌制: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或钾)、蔗糖和香料等的腌制材料处理肉类的过程为腌制。

11. 干腌法:干腌是利用食盐或混合盐,涂擦在肉的表面,然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

12. 香肠:它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或未经腌制)、绞碎或斩拌乳化成肉糜状,并混合各种辅料,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中成型,根据品种不同再分别经过烘烤、蒸煮、烟熏、冷却或发酵等工序制成产品。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与⾁制品⼯艺学名词解释第⼀章⾁与⾁制品1.⾁:(⼴义)凡作为⼈类⾷物的动物体组织均可称为“⾁”。

(狭义)指动物的肌⾁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管。

2.红⾁:⽜⽺⾁、猪⾁。

⽩⾁:禽⾁和兔⾁。

3.热鲜⾁:刚宰完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

4.冷却⾁:冷鲜⾁,是指严格执⾏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鲜⾁。

5.冷冻⾁:经低温冻结的⾁(中⼼温度≤-18℃)。

6.⾁制品:以⾁或可⾷内脏为原料加⼯制造的产品。

第三章⾁的组织结构与化学组成1.⾁畜胴体:主要是由肌⾁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骼组织四⼤部分构成。

(去掉头、尾、脚、内脏)2.肌内膜: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有⼀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

3.肌束: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

4.肌束膜:肌束外包⼀层结缔组织鞘膜。

5.肌外膜:由许多⼆级肌束集结在⼀起形成了肌⾁块,外⾯包有⼀层较厚的结缔组织。

6.肌纤维:肌细胞是⼀种相当特殊化的细胞,呈长线状,不分⽀。

两端逐渐尖细,因此称为。

7.肌纤维膜:肌纤维本⾝具有的膜,由蛋⽩质和脂质组成,具有很好地韧性。

8.肌原纤维:肌细胞独有的细胞器,是肌⾁的伸缩装置。

9.肌浆:肌纤维的细胞质,填充于肌原纤维间和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

10.肌细胞核11.结缔组织:将动物体内不同部分联结和固定在⼀起的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很⼴,是机体的保护组织,使机体有⼀定的韧性和伸缩能⼒。

12.脂肪组织: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或单个或成群地借助疏松结缔组织联在⼀起,起着保护器官和提供能量的作⽤。

13.⾻骼组织:由细胞、纤维性成分和基质组成,其基质已被钙化,所以很坚硬,起着⽀撑机体和保护器官的作⽤,同时是钙等矿物质的贮存组织。

14.结合⽔:指借助极性基团与⽔分⼦的静电引⼒⽽紧密结合在蛋⽩质分⼦上的⽔分⼦,不易受肌⾁蛋⽩质结构或电荷变化的影响,甚⾄在施加严重外⼒条件下,也不能改变其与蛋⽩质分⼦紧密结合的状态。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

第一章:原料肉的结构及特性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组织(5%~20%) ;肌细胞的组成:肌纤维、肌膜、肌原纤维、肌浆、肌细胞核;肌纤维的种类:红肌纤维、白肌纤维、中间型纤维;动物细胞中的最大的细胞:脂肪细胞;动物脂肪分为:蓄积脂肪、组织脂肪;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无定形的基质组成;纤维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肉的化学成分: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及少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影响肉化学成分的因素:动物种类、性别、畜龄、营养状况、解剖位置;蛋白质分类: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肉基质蛋白质、颗粒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种类: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α-肌动蛋白素、M-蛋白等肌球蛋白是粗丝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是细丝的主要成分;肌原蛋白的三个亚基:钙结合亚基、抑制亚基、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肉基质蛋白质为结缔组织蛋白质,包括:肌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粘蛋白;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糖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肉的颜色本质上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产生;影响肌肉颜色变化的因素:环境中氧含量、湿度、温度、PH、微生物;肉香味化合物产生的三个途径:①氨基酸与还原糖间的美拉德反应;②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糖类、核苷酸等生物物质的热降解;③脂肪的氧化作用;肉的保水性也称亲水力或亲水性,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等加工或贮藏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影响肉保水性的因素:①PH;②尸僵和成熟对肌肉亲水力的影响;③无机盐对肌肉亲水力的影响;④加热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柔嫩度概念:①肉对舌或颊的柔软性;②肉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③咬断肌纤维难易程度;④嚼碎程度;人工嫩化肉的方法:电刺激、酶法、酸渍法、压力法、碱嫰化法;第二章畜禽的屠宰与分割1 畜禽宰前准备:待屠宰畜禽的饲养,宰前休息,宰前休息宰前禁食、供水,猪屠宰前的淋浴2 家禽的屠宰工艺:淋浴,击晕,刺杀放血,洗猪与洗猪机,浸烫脱毛,剥皮,剖腹取内脏,肉尸修整3 宰后检验方法:视,触嗅,剖检,4 宰后检验要点:头部,皮肤,内脏,酮体,旋毛虫检验5 冷剔骨:就是将酮体冷却到0-7度再分割剔骨6 热剔骨:是对热酮体进行分割和包装。

肉制品加工工艺培训

肉制品加工工艺培训

肉制品加工工艺培训本次肉制品加工工艺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对肉制品加工工艺的理解和技能,以确保生产出安全、卫生、优质的肉制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肉制品加工的基本流程。

肉制品加工分为前处理、研磨、混合调味、充填模具、熟化、冷却等环节。

前处理包括去皮、去骨、去脂等步骤,为后续的加工作准备。

研磨是将肉块细磨成肉泥,以增加产品的口感和质地。

混合调味环节要求加入适量的调料和香料,保证产品口感和风味的均匀。

充填模具是将混合好的肉泥注入模具,使产品形成特定的形状。

熟化是将充填好的模具放入熟化室中进行发酵和成型,使产品获得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最后,经过冷却,产品即可包装入库。

其次,我们要讲解肉制品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和技巧。

在前处理环节,我们必须要确保分离肉与骨的干净和溶解脂肪的适度,以避免对后续环节的影响。

在研磨环节,要注意控制研磨机的温度和速度,以防止肉泥的氧化和变质。

在混合调味环节,要做好调料和香料的配比,并充分搅拌均匀,以确保产品的风味和质地。

充填模具时,要注意控制充填量和压实程度,保证产品的成型效果。

熟化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品味。

最后,在冷却环节中,要适时控制冷却速度,以防止产品变形和质量的下降。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肉制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安全措施。

质量控制方面,我们要注意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和安全。

在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遵守加工的标准和规程。

卫生安全方面,我们要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设备和环境的消毒。

同时,要做好员工的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最后,我们还将开展实践操作环节,让大家亲自参与肉制品的加工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大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肉制品加工的流程和技巧,并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次肉制品加工工艺培训,我们相信大家在加工肉制品方面的技能和认知都能有所提升,为今后的生产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生产出更优质的肉制品做出贡献。

肉制品工艺学腌腊肉制品

肉制品工艺学腌腊肉制品
腌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肉制品。 咸肉又称腌肉,其主要特点是成品肥肉呈白色,
瘦肉呈玫瑰红色或红色,具有独特的腌制风味,味稍 咸。
常见咸肉类有咸猪肉、咸羊肉、咸水鸭、咸牛肉 和腌鸡等。
(二)腊肉类
以鲜(冻)畜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辅料, 经 腌制、烘干(或 晒干、风 干)、烟熏(或 不烟熏)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肉制品。
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特殊风味。 腌菜发酵产物风味及产物之间作用产生风味 吸附作用产生的风味 非发酵型调味品的风味较单纯,发酵型的风味复
杂,如酱和酱油包括醇、酸、酚、酯、羰基化合 物等
咸味的形成 经腌制加工的原料肉由于食盐的渗透扩散作
用,使肉内外含盐量均匀咸淡一致,增进了风味。 研究发现,所有与腌肉的风味有关的影响因素中 最主要的是食盐,如果含盐量太高( > 6 % )或 太低(< 2 % ) ,其风味将不受消费者欢迎,因 此,腌制时必须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
+O2
氧化的卟啉环
红、绿或无色
(1)亚硝酸盐发色作用机理
硝酸盐首先在肉中还原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
+2H
NaNO3
NaNO2+H2O
肉中硝酸盐还原菌
生成的亚硝酸盐与肉中的乳酸产生作用而形成亚硝酸
NaNO2+CH3CHOHCOOH→HNO2+CH3 CHOHCOONa
NaNO 2
H
HNO 2
亚硝酸盐通过生物体内的还原作用而生成一氧化氮 3HNO2→2NO+HNO3+H2O
肌原纤维组织几乎完全解离,形成蛋白质网络 (在加热凝固前)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形成颗粒状的拉线样网 络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6⒈肉: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统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部分。

2.胴体:即家畜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内脏后的肉尸,俗称白条肉,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

3.肉品加工: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配以适当的辅料和添加剂,对原料肉进行工艺处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得的产品即为肉制品。

4.白条肉:我国将家畜屠宰后的胴体称为白条肉5.鲜肉:把刚屠宰后不久的肉,称为鲜肉6.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状态称为冷却肉7.分割肉: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分割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肉块称为分割肉8.高温肉制品:加热介质温度高于100℃(通常为115℃~121℃),中心温度高于115℃并恒定适当时间的肉制品,又叫硬罐头或软罐头。

低温肉制品:相对于121℃进行高温加热杀菌的肉制品而言,采用较低温度进行巴氏杀菌,肉制品中心温度达75 ~85℃的肉制品。

在低温车间制造并需要在低温条件储存的肉制品。

第二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 14骨骼肌:通过韧带、筋膜、软骨或皮肤附着于骨骼上的组织,它的收缩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所以又称随意肌,而心肌与平滑肌称为非随意肌。

一.肌肉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二.结缔组织与肉的嫩度有关:为什么动物年龄增大,肉的嫩度就下降呢?随着动物年龄的增加,肌肉结缔组织中的交联,尤其是成熟交联的比例增加;而胶原蛋白分子间的交联,特别是成熟交联是导致胶原蛋白不溶性和坚韧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胶原蛋白的溶解度下降并对酶的敏感性下降;肌纤维变粗三.水分、浸出物第四章肌肉生物化学与宰后变化 191.骨骼肌收缩所需知识点:①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构成的;在肌原纤维之间充满着肌浆(液体状态)和肌质网体(细的网状结构);肌质网的管道内含有Ca2+,其中肌质网膜上有钙泵的作用,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可以释放或收回Ca2+ ,从而控制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节,肌节由两个相邻Z线间的肌原纤维单位构成。

它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两个位于A带两边的半I带;胶原纤维由比较粗的肌球蛋白纤丝和细的肌动蛋白纤丝所组成,粗丝和细丝不是永久性结合的,由于某些因素会产生离合状态。

②肌肉收缩的主要因子:::收缩因子: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能源:ATP;调节因子:初级调节因子——钙离子,次级调节因子——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疏松因子:肌质网系统和钙离子泵2.极限PH:(宰后肌肉的糖原进行糖酵解作用使PH降低)通常当pH值降到5.4左右时,就不再继续降。

因为肌糖原无氧酵解过程中的酶会被ATP降解时产生的氨气、肌糖原无氧酵解时产生的酸所抑制而失活,使肌糖原不能再继续分解,乳酸也不能再产生。

这时的pH值是死后肌肉的最低pH值,称为极限pH值。

一.肌肉的宰后变化——宰后尸僵1.定义:屠宰后的肉尸(胴体)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逐渐消失,由弛缓变为紧张,无光泽,关节不活动,呈现僵硬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2.宰后僵直的机理:①ATP浓度下降:无氧酵解使ATP的供应受阻;体内ATP的消耗造成宰后肌肉内的ATP含量迅速下降;引起肌球蛋白头部的ATP酶活化,加快ATP浓度下降。

②肌浆Ca2+浓度升高:由于ATP水平的下降和乳酸浓度的提高(pH值降低),肌浆网钙泵的功能丧失,使肌浆网中Ca2+逐渐释放而得不到回收,致使肌浆Ca2+浓度升高,引起肌动蛋白沿着肌球蛋白的滑动收缩;同时由于ATP的丧失又促使肌动蛋白细丝和肌球蛋白粗丝之间结合形成不可逆性的肌动球蛋白,从而引起肌肉的连续且不可逆的收缩。

收缩达到最大程度时即形成了肌肉的宰后僵直,也称尸僵。

3.宰后僵直对加工的影响:达到宰后僵直时期的肌肉在进行加热等处理时会变硬,肉的保水性差,加热损失多,肉的风味差,不适合于肉制品加工;但是,达到宰后僵直后的肉如果继续储藏,肌肉内仍将发生诸多的化学反应,导致肌肉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使肌肉变软,同时肌肉的保水性和风味等都增加。

4.宰后僵直的过程:迟滞期、急速期、僵硬后期。

5.宰后收缩的形式:⑴热收缩(是指一般的收缩过程,缩短程度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收缩是在尸僵后期,当ATP含量显著减少之后发生)、⑵冷收缩(在pH5.9—6.2之间,温度降低到10℃以下,肌肉急剧收缩,并在随后的烹调中变硬,这个现象称为冷收缩)、⑶解冻僵直收缩(肌肉在僵直未完成前进行冻结,仍含有较高的ATP,在解冻时由于ATP发生强烈而迅速的分解而产生的僵直现象,称为解冻僵直)防止冷收缩的方法:①采用电刺激的方法,使肌肉中ATP迅速消失,pH值迅速下降,使尸僵迅速完成,即可改善肉的质量和外观色泽。

②去骨的肌肉易发生冷收缩,硬度较大,带骨肉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冷收缩,所以目前普遍使用的屠体直接成熟是不太会出现冷收缩的。

对于猪胴体,一般不会发生冷收缩。

二.肌肉的宰后变化——肉的成熟1.定义:尸僵持续一定时间后,即开始缓解,肉的硬度降低,保水性有所恢复变得柔嫩多汁,具有良好的风味,最适于加工食用,这个变化过程即为肉的成熟;肉的成熟包括尸僵的解除及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成熟的过程。

2.影响肉成熟的因素P115:⑴物理因素:①温度(不适宜的提高温度会导致肉的自溶或腐败;温度对嫩化速率影响很大,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在0~40℃范围内,每增加10℃,嫩化速度提高2.5倍;当温度高于60℃后,由于有关酶类蛋白变性,导致嫩化速率迅速下降,所以加热烹调就中断了肉的嫩化过程。

所以在卫生条件很好的成熟间,适当提高温度可以缩短成熟期)②电刺激(家畜屠宰放血后,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下,对胴体进行通电,从而达到改善肉质的目的;主要用于牛肉和羊肉防止冷收缩;目前常用低电压,较为安全。

③机械作用(力学因素):刚屠宰后的牛肉或羊肉,施以98MPa的压力,在30℃条件下作用1min以上,则糖酵解加速,其硬度要比对照组小。

这是由于在高压下,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脱离重合,横桥解离所致。

⑵化学因素:人为屠宰前注射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等,使动物在活体时加快糖的代谢过程,肌肉中糖原大部分被消耗或从血液中排出;宰后肌肉中糖原和乳酸含量极少,肉的pH值较高,在6.4~6.9的水平,肉始终保持柔软状态;在最大尸僵期,往肉内注入Ca2+ 可以促进软化;刚屠宰后注入各种化学物质如磷酸盐、氯化镁等可减少尸僵的形成量。

⑶生物学因素:微生物蛋白酶、植物蛋白酶;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木瓜蛋白酶。

可以采用宰前静脉注射或宰后肌肉注射的方法3.成熟对肉质的作用:⑴成熟肉的物理变化:PH变化、保水性变化(肉在成熟过程,保水性有所回升,但是恢复不到原来状态;;pH值下降,保水性也随之下降,在极限pH值时肉的保水性最差;肌肉充分成熟后,保水性有所增加。

)、嫩度变化(随着肉成熟的发展,肉的嫩度产生显著的变化。

刚屠宰之后肉的嫩度最好,在极限pH值时嫩度最差。

成熟肉的嫩度有所改善。

)、风味变化(肌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较多,这些氨基酸都具有增加肉的滋味或有改善肉质香气的作用。

)⑵成熟肉的化学变化:蛋白水解、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形成、肌浆蛋白溶解性的变化4.PSE肉和DFD肉三.肉类腐败变质时产生的感官变化1.发黏: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后,使肉表面有黏液状物质产生,拉出时如丝状,并有较强的臭味,这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物。

这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也受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越易产生发粘的现象。

2.变色:最常见的是绿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这种化合物积蓄在肌肉和脂肪表面即显示暗绿色;黏质赛氏杆菌在肉表面能产生红色斑点;深蓝色假单胞杆菌能产生蓝色;黄杆菌能产生黄色;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

3.霉斑: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是一些干腌肉制品,更为多见。

如枝霉和刺枝霉在肉表面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侧孢霉和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扩展青霉、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蜡叶芽枝霉在冷冻肉上产生黑色斑点。

4.变味:最明显的是肉类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恶臭味;另外,还有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的酸味,霉菌生长繁殖产生的霉味等。

第五章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16一.肉的颜色二.肉的嫩度三.肉的保水性第六章肉的储藏与保鲜 10一.保鲜方法冷却保鲜P148冷冻保鲜P158辐射保鲜P169真空包装P170充气包装P171(是通过特殊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再进行密封,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促腐败,延长食品货架期的一种方法)化学保鲜(防腐剂、抗氧化剂;常用的有——有机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及其钠盐、乳酸及其钠盐、双乙酸钠、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水溶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及其盐类)活性包装技术(特点是维持其产品所具有的生命,而不是单纯的保护其色香味,一旦产品失去生命力和停止呼吸,它将失去价值或贬值。

)抗菌包装技术P175;涂抹保鲜技术P176二.栅栏技术第七章肉制品加工原理 26一.腌制1.概念: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或钾)、亚硝酸钠、蔗糖和香辛料等腌制辅料处理肉类的过程2.腌制的目的:防腐保藏;改善风味和颜色,以提高肉的品质;提高原料肉的保水性和黏着性肉中起保水性、黏着性作用的是肌球蛋白;当溶液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以一定比例存在时,肌动蛋白能加强肌球蛋白的黏着性。

3.腌制成分极其作用:⑴食盐P198——腌制过程最基本的成分,必不可少。

肉品加工中一般不使用粗盐(粗盐中含有较多的钙、镁、铁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杂质,会影响肉制品的质量和风味)⑵糖P199——常用葡萄糖(短期腌制)、蔗糖(长期腌制)和乳糖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P202 ⑷碱性磷酸盐P204——使用目的:提高肉的保水性。

常用:焦磷酸钠(Na4P2O7·10H2O):最大使用量1g/kg,三聚磷酸钠( Na5P3O10 ):最大使用量2g/kg,六偏磷酸钠( NaPO3 )6 :最大使用量1g/kg ⑸抗坏血酸盐和异抗坏血酸盐 P203 ⑹水:一种腌制成分。

作用:使腌制配料分散到肉或肉制品中;补偿热加工(如烟熏、煮制)造成的水分损失;使制品柔软多汁4.腌肉的呈色机理:为什么直接使用亚硝酸盐比使用硝酸盐的呈色速度要快?5.影响腌肉制品色泽的因素:①亚硝酸盐的使用量——用量不足:颜色淡而不均,易变色,最低使用量0.05g/kg;用量过大:生成绿色衍生物,毒性,最大使用量0.15g/kg ②肉的pH值——注意碱性磷酸盐的加入量;酸度过低,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增大,易引起绿变;发色的最适pH5.6~6.0 ③温度——烘烤、加热时呈色进程速度加快;迅速操作,及时加热④腌制添加剂——抗坏血酸:助色,护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