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审美活动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繁荣, 宗教隆盛,社会安定,风景名胜广为拓展,山 水旅游活动蔚然成风。
流传给后人的大量诗歌、绘画与游记等作品, 不同程度地起到了“以激千古”的历史文化效 应,是后人深入探讨景观审美价值和考察旅游 审美活动的宝贵遗产。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到处山水皆故 宅”
王维:“万事不关心”,“空知返旧林”
❖羊大为美;羊人为美
❖头上戴羽毛或者羊形装饰的(女) 人;图腾崇拜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 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与善同 意。……甘,美也。从口含一。
❖鲁迅先生:“美”是“戴帽子的太 太”
1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
2
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
3
旅游审美的多重效应
城市
第一节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
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二、旅游景观的审美历程
旅游欣赏的开展应该是多层次的、多样性的,在 综合欣赏中突出某一特点或某几个特点,或是把 某些欣赏特点,综合成一个欣赏面,这就是我们 所说的旅游欣赏面面观。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旅游 景观有:
1.明:广阔的海滩、阳光灿烂,宽畅的厅堂、窗 明几净,雨后彩虹、鲜洁明丽,峰顶睛眺、青翠历 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美 丽的自然景色中,旅游者凝眸审视,可以从细柳新 绿中寻求到春天的色彩;侧耳审听,又可以在黄莺 的百转中领略到春天的声音,绿草如茵,彩蝶飞舞, 泉流淙淙,恍如银河。
古与新也是两个相互组成的系联物,一个旅游景区往 往既有“古”的旅游点,也有“新”的旅游点,可各 选侧重,也可“古今由之,新旧兼顾”,既怀思古之 幽情,亦发时代之壮志。
5.宏:白茫茫的沙漠、灰楞楞的戈壁、连绵不 断、一望无际、海浪汹涌澎湃的东海之滨、冰川 漫天铺地的昆仑山顶,无不呈现自然的宏伟,盘 回逶迤长达6700公里的万里长城,浩浩列阵、多 达8000余具的秦始皇兵马佣,高达58.7米的乐山 大佛,不下4.5万平米的敦煌壁画,无不体现人 类的宏伟。
B 蝴蝶是一种害虫,不要接近它 C 那浩瀚的沙漠愉似母亲宽广的胸怀! D 沙漠是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必然恶果,建设防护林带
是解决沙漠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旅游在内容上 的本质是通过 体验对象获得 一种愉悦
审美:是人对美 的事物的观照, 享受和创造.最 终获得一种愉悦
旅游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
“与物为春”
“乘物以游心”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自然观上,也主要是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 础或价值参照系,重新发现了山水美或自然美的独 特效用。人们对自然山水一往情深,以“超以象外” 为审美原则,探寻“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玄 远幽深的审美意义与宇宙生命的深层内涵,并且沉 醉于其中。
(三)山水旅游发展时期
❖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 山水从单一的原始崇拜逐步过渡到以“比德”为主 要方式的审美评价。“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 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雅好山水时期 汉末之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精神、思想与
人格空前解放、自由和超越的时代。在艺术上, 主要以老庄的宇宙观为基础,追求简约玄远的意 味和超然绝俗的神韵。
3、审美活动的特征 超功利性特征 主体性特征 感性特征
认识活动
一种对客观世界真 理的探索活动
特征: 逻辑性 理性 客观性 科学性
审美活动



一种欣赏活动,不

同于认识活动


于 认
特征:

超功利性

主体性

感性
请你判断: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
A 春天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多么 动人的场面啊!
相互作用。
第三节 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
❖ 一、净化情感并调节心理环境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二、适应具有高尚灵魂的人 ❖ 优美的灵魂——爱美、知美和创美 ❖ 三、推动全社会审美化的进程 ❖ 四、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旅游审美面面观
◆中国自古就有旅游审美的传统
❖ 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 ❖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陶潜:“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 ❖ 宗炳:“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孤空 芳谷 自幽 赏香

潇筛 洒风 一弄 生月

梅兰竹菊“四君子” 不凌 趋霜 炎自 势行

儒家的旅游观
❖ 近游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 道。
❖ 远游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
(四)旅游景观完善时期
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旅 游业的突飞猛进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进程, 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历年中国旅游主题
❖ 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 ❖ 1993中国山水风光游 ❖ 1994中国文物古迹游 ❖ 1995中国民俗风情游 ❖ 1996中国度假休闲游 ❖ 1997中国旅游年 ❖ 1998华夏城乡游 ❖ 1999生态环境游 ❖ 2000神州世纪游 ❖ 2001中国体育健身游 ❖ 2002中国民间艺术游
除了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壮伟的感觉外,还可使 人心胸开阔、意气昂然、一吐胸中之浩然之气, 进而萌发出敬仰、自豪的情感。
6.细:精巧玲珑的苏州园林,以小见大,于细 微处下工夫,小小8亩的怡园,布局精巧、曲折 多变、山池花木、台榭亭廊、玲珑雅致、疏朗 宜人,给人以多样性的审美感受。 宏与细虽差别较大,但将其结合起来,在审美 上定会增加游兴。
2.朦:“三山半落青天外”,“红楼隔雨相望 冷”,雾中看花,雨中观海,模模糊糊的色彩, 湿漉漉的触觉;雨点轻击海面,碎碎声声;雨丝 斜飘脸颊,几丝凉意,此情此景,旅游者的眼前 的景色便会产生出一种看不清、摸不上、虚无缥 缈、空幻朦胧的美感。
明丽和朦胧是两个意境截然相反的景观特点,但 客观上又往往依托于同一个空间景观实体,只是 在不同的时间变度中展现出不同的景观特点罢了。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把西湖晴天的明 丽美和雨中的朦胧美统一了起来。“水光潋滟晴 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壮 浓抹总相宜。”
❖ 重民思想—"与民同乐"、"民贵君轻" ❖ 尚古意识—“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二)澄怀味象
“澄怀”,即虚静其怀,使人情怀高洁,不为物欲所 累,进入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直觉状态;“味象”, 即品味、把玩、体会宇宙万物的形象之美,从而感 应“神道”,领悟“大道”。
(三)崇尚自然
❖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审美上强调精神自由, 倡导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或人的异化,追 求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和美学思想 的基石。与儒家倡导的“中和”为美的理想准则形 成有机互补。
—南朝梁弘景《答谢中书书》
◆西方人旅游审美的传统
❖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呼吁“返回自然”; ❖ 渥兹渥斯:英国湖畔派诗人“热爱自然”; ❖ 梭罗和爱默生:钟情于“风云霞月”; ❖ 爱默生:“除了供给人类衣食之需之外,亦满足了一种更高
贵的需求,那就是满足了人类的爱美之心。”
❖ 恩格斯:认为在阳光照耀下的英国丘陵“具有一种难以形容 的魔力”,一望无际的碧海会使人“溶化在自由无限的精神 的骄傲意识中”,横贯欧洲的莱茵河“好比富有朝气的基督 教精神”,以田园风光著称的易北河的马铃薯原野“代表了 德意志的真正的散文”,甚至连自然界里由暴雨之夜和魅影 似的月色构成了荒芜景色“也是富有诗意的。”因此,恩格 斯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在认识了北德意志的荒野以后,我 才真正了解了格林的童话。”
3.古:漫漫长河中,我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寺观、 古园林等,其悠久、壮美、精巧、丰富,都是世界独 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最宝贵的旅游景观。
4.新:近现代史中,无论是建筑、园林、文艺和服务、 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五彩缤纷、新颖多趣的旅游 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如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独具特色 的微缩景区、电动游具、旅游飞机、气垫船、登山索 道等都是旅游者向往已久、跃跃欲试的新旅游资源。
一、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二、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儒、 佛、 道
君子比德
澄怀味象
崇尚自然
(一)君子比德
君子观赏山水不是简单地获得 身心感官的愉悦,而是要从审 美对象中获得塑造心灵美德的 感悟;
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 游思想、远游思想、 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 四个方面认识。
儒家除了要求人们通过教育的 方式塑造完美的人格外,同时 也倡导人们从自然审美对象中 获取教育的灵感和道德的启示。
旅游活动具有审美特性
自然景观:主体
会由于大自然的 绚丽多彩而获得 心灵愉悦。这一 点典型地符合审 美活动的基本特 点。
自然之美
人文景观:典型的艺术作品,
审美特性尤其突出
现代娱乐设施:旅 游者通过参与游戏 而获得一种愉悦
席勒:审美活动 是一种表现过剩 精力的游戏。
❖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 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 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 庙宇、服饰、烹饪、民情、风尚于一炉,涉及阴柔、 阳刚、秀美、崇高、绚丽、疏野、浓郁、飘逸、明 快、悲壮、轻松等一切审美形态,可满足人们从生 理到精神等不同层次的各种审美欲求。
三清山—写意山水 道家风骨
二、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 1.现代旅游审美活动继承了古代旅游审美的 两大核心内容:
❖ (1)感悟美,获得审美愉悦; ❖ (2)异地欣赏,具有明显的文化跨越特征。 ❖ 2.大众性、普及性的文化消费 ❖ 3.旅游审美愉悦与“世俗愉悦”并存 ❖ 4.旅游审美倾向与当代审美文化、市场文化
❖ 2003中国烹饪王国游 ❖ 2004百姓生活游 ❖ 2005 (未定) ❖ 2006中国乡村游 ❖ 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 ❖ 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 ❖ 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 ❖ 2010中国世博旅游年 ❖ 2011中华文化旅游年 ❖ 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 ❖ 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
第二节 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
7.奇:寒冬腊月,大雪纷飞;骄阳猛灼,西瓜 解渴,九月份的乌鲁木齐“晨穿皮袄午穿纱, 大雪纷飞吃西瓜”的奇景为旅游者所乐道。
8.险 “自古华山一条路”和昆明西山龙门达天阁 外
的月台,虽有护栏,但下面是百丈的深渊,壁 联称 “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 虽 险,但旅游者却通过赏险而获得心灵上的美的 满足。奇和险往往密切联系在一起,关上险阻 青壁万仞,白浪滚滚,石破天惊,置身于此, 往往奇险同来。 9. 康:(保健) 10.舒:(轻松)
❖ 因此,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 了审美,就谈不上什么旅游。
二、旅游景观的审美历程
❖ (一)自然崇拜时期 ❖ 远古时代,以敬畏与亲近等复杂情感为特征的
自然崇拜心理。“封禅祭祀,祈风求雨”
❖ 据《山海经》和《尚书》记载,九州之内约有400座山 和300条河,在当时被尊为神山神水而广受膜拜。其中东、 西、南、北、中等“五岳”,黄河、长江、淮水和济水等 “四渎”,均属主要祭祀对象。
康、舒在旅游中往往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
旅游景观的 美学特征
人是有着多重规定性的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的活动也具有多样性,包括 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文化活动、思维活动以及精神享受 活动等等
2.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 ❖ 审美活动—从现象上看,我们把欣赏活动称
为审美活动。
❖ 非审美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单纯的生 存需要所进行的活动、工作、认识活动、宗 教信仰活动等精神活动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
风景如画
风景如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一般的民众也向往大自然,旅游到高山和海边, 亲身体验山水之美
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一)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
人的活动具有多样性:社会交往活动、文化活动、
思维活动以及精神享受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方式。人的存在方式是随着人的活动 的变化而变化的,活动方式的变化又意味着人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活动不 仅是人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发展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