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概要教程文件
(完整word版)旅游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6483)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Q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Q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所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3、Q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4、Q :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 :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 尊称为旅游业A :a 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 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 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 年从莱斯特到利c 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 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 最早的旅行支票e 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 年)Thomas Cook 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6、Q :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 :(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 a 战后世界人口迅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普遍加快;f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 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 b 政府施.(2)意义: 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②通过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的发展.第二章旅游活动的概念名词解释: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活动: 一个人到其 (生活和工作的) 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者停留天数
人均停留天数(length of stay)这一指 标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 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在国外的一 些有关旅游研究中这一指标有时亦采用 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对 “ 艾 斯 特” 定 义 的 进 一 步 说 明
“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旅游活动的异 地性 “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反映 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不会导致定居”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 活动的暂时性 “不牵涉任何挣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 上是指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
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
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
动
本 书 的 定 义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
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 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类 型
旅 游 活 动 的 基 本 特 征
旅行和逗留的合成性 异地性 暂时性 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经济作用
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 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 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 的增加
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 富转移,国际旅游者到 访期间的消费直接构成 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规 律
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之一便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 常都是由近及远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 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
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 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 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笼统地 讲,旅游收入在数额上等于同期内国内外游客在该 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额。
1--2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二)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 游游客 1.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游客) ——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2.国际旅游者(我国称之为入境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不仅包括外国人,还有华 侨、港澳台同胞。 3.国际一日游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一日 游游客)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 游游客 1.国内游客 ——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2.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 ——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 国内游客 3.国内一日游游客 ——居民离开惯常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 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 主体和客体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因而也是旅行社赖以经营的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 的定义界定基本一致,但是对于 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却不尽相 同。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 游客 1.旅行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点进 行旅行的人。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2.游客:包括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3.旅游者:游客的一部分。 4.一日游游客主要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 或访问或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其功能是指它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和价值。
(二)旅游资源分类
1.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分类 ①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 生物景观类和天象气候类 ②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 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 ③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 就、社会发展成就、居民生活方式、居民好客态 度。
2.从旅游资源再生性分类
①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②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概要
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
(旅游经济发达)
周围旅游地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
郊区旅游地
(旅游经济不发达)
旅游发展递减
37
3、点—轴系统模式
1995年陆大道提出。 居民点或城镇——交通线——两点聚集各种设
施——交通延伸——形成产业带——交通支线 成为次一级的发展轴。(马路经济)
旅游增长极出现
交通形成旅游带
社会集聚使企业共同使用专门的设备、公共设施和市场,降低成本,实现 集聚效益。(二、三产业)
旅游业中表现为: (1)提供不同服务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宾馆、旅行社、 交通) (2)提供不同服务的各种企业组成一个地区的总体旅游形象。增 加吸引力,扩大共同的市场,带来整体效益(桂林) (3)地区内各个旅游企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同一市场,产生集 聚效益(旅游超市、生态美食街、大湘西旅游圈)
9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旅游地居民
经济
对
相 旅游开发者
关
互动关系
象
互 旅游地社会团体 系
文化
旅游者
互动融合
旅游人类学
10
(一)经济互动关系
第二节
旅游地居民
经
济 依
购
赖
关
系
经济交换 关系
旅游者
食、 住、 行
旅游开发者
游
经
、
济
娱
合
作
关
系
旅游地社会团体
11
(二)文化互动融合
第二节
抵触态度 谅解态度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 技术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
这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 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 形态。 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一是这种审美文化 具有主导性、强制性,从而使得导游人员 介入旅游者审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在意 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欣赏 艺术品必须具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艺术修养;三是艺 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 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与动物相比,人最大的特征是劳动。正是通过 劳动,人创造了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对自 然的适应,或者说人通过文化来适应自然。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 发展驱动的结果,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和文明之后 的结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 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追求自己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2.4.1.2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 (1)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消费 主要是对物的消费,注重物的功能性。而旅游作为人 们对另类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者不再从使用的角度 来对日常生活的物进行判断和消费,而是从物品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价值的认定,并进而从这样的文化 消费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1)旅游审美主体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实践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并与旅 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 旅游者。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旅游审美主体的特征:
其一,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其二,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其三,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 主体。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2.停留时间
下列情形不属于游客范畴:
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超过了 12 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游客,而视同为该 地的居民;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停留虽然不足12个月,但其 决定将该地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而不复离去者;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虽然不足 12 个月,但打算在12个月之内返回该地定居者。
3.获取报酬
报酬:指工资、薪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 括获自于到访地区的旅行津贴或者少量的补 足费。 界定游客的再一标准是,其旅行的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 或者不是为了作为追求报酬者的随从人员而 外出。
四.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 游客. 1.海外游客定义: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2.按照停留时间差别,海外游客分为: (1)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停留至少 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
概念界定:
1.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
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纬度: (1)第一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频率。也就 是说凡属一个人基于日常性事务而经常前往的地方, 即使该地距离其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通常都可认为 是其惯常环境的组成部分。 (2)第二个维度是距离。也就是说,凡是距离 一个人的居住点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并非经常 去这一地点,通常都可认为处于其惯常环境的范围 之内。 WTO提出将160公里用作界定“惯常环境”的临 界标准
(2)海外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 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有八种入境来访人员中不属于海外游客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
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B.《鸳鸯赋》C.《悲哉行》D.《衍波词》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B.艾斯特定义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C. 学生异地读书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B.逗留时间C.经济作用D.是否跨越国界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B.出境旅游业务C.入境旅游业务D.边境旅游业务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3)自豪感。旅游需求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 定程度后才能产生。能够出游,说明其经济 收入较高。可以说,旅游是人类的精神需求。 在旅游景区。旅游者是服务的受体,容易产 生自豪感,尤其当客源地与目的地经济发展 水平差距很大时,游客的逆境承受能力较差。
2.游客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游客管理中除了做好基本设施的建设外, 主要包括:正确引导游客不会与地方政府产生 矛盾,更不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1)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于 国家,国家通过景区资源折价的方式获得收益;
(2)景区与特定的旅游服务企业组合在一起, 与上市公司捆绑经营,上市公司对景区实行带 有垄断性质的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现在企业制 度经营景区模式有利于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 将景区经营与管理职能分开,作为专司管理职 能的委员会,将不必为经营权效益操心,因而 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作为经营者,必须严格 挂花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经营
管理者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制定完善的 员工管理制度;②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配置、 管理与培洲;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及监 督体系。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环境问题是全球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之一,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尤为如此。在旅 游景区内,环境本身就是资源的一部分。今 天的旅游业已完全大众化,旅游资源的利用 强度不断增大,如何解决环境压力与经济利 益这对矛盾是景区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二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概述
二、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问题 不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我国风 景名胜区隶属于国家建设部门,自然保护区 隶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博物馆隶属于国 家文化部门,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家林业部门,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 或国家宗教管理部门,水库风景区隶属于国 家水利部门。他们同时承担者保护功能,又 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社区管 理的职责。现例举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 体制
导游业务考点: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导游业务考点: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为大家提供导游业务考点: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更多导游资格证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导游业务考点: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游客(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业(介体)。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①游客的成因主要的客观因素:1.可自由支配的收入;2.闲暇时间。
主观因素:1.旅游需要(生理、心理需要);2.旅游动机。
重要因素:身体状况
②游客的分类旅行者和游客旅行者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游客包括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使之产生兴趣,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为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更要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必须考虑资源的“效益”功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天然形成,旅游的第一环境);2.人文旅游资源(旅游的第二环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性和艺术性)
我国多数著名风景区的三大特点:
1.优美的自然风光;
2.丰富的人文景观,显示民族艺术的创造;
3.先人的遗迹和文人墨客的遗风余韵。
旅游学概论_第二章__认识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一、旅游与旅游活动
关于“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
旅游
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
由旅游活动引起的 各种现象和关系 如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等
旅游者旅行、 游览的全过程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一、旅游与旅游活动
关于“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
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 的总和。他们不会形成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 性的)赚钱活动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1. 基于全球范围的观察
世界各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份额
欧洲 美洲 东亚太 非洲 中东 南亚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3.自助旅游 人们不经过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游行程,按个人 意愿进行活动的旅游形式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分类依据 按计价方式分类:包价、非包价 1.包价旅游: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 合的旅行路线产品。 (1)全包价:包括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旅游服务。 (2)小包价:只包括其中主要的几项服务。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2. 基于全国范围的观察
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理集中性
2. 基于全国范围的观察
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量
位于前五名的 广东 上海 江苏 北京 浙江
第三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地理集中性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40页PPT
2020/5/25
第二章
9
三、旅游动机
动机:引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 愿望。
旅游动机: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动机总是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产生的。
1、旅游动机的成因和类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是指一个人旅行到他(或她)通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时 间少于一段指定的时段,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在所访问的国家或地区获得经济 效益的活动。
“通常环境”排除了那些在居住地以内的旅行和日常休闲;“少于一段指定 的时段”则排除了长久居留行为。因此,把这种人们离开居住地,在所访问 地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行、游览行为称为旅游活动(tourism),从事该 活动的人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海外游客的分类 1.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又
称为过夜游客。 2.海外一日游游客,即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
海外游客,又称不过夜游客。
2020/5/25
第二章
4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 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或宗教。
“基本开支”在中西 方有不同的标准。
2020/5/25
第二章
7
入境旅游者的消费结构
指入境旅游者在中国旅游期间,各种消费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 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按照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 消费。基本旅游消费包括长途交通、住宿、餐饮和市内交通;非基本旅游消 费包括娱乐、邮电通讯、商品销售、游览和其他服务。 例如,2019年入境旅游者共在中国旅游消费174.06亿美元,其中基本旅游消 费额为88.19亿美元,非基本旅游消费额为85.87亿美元,两者基本持平。 就具体消费项目而言,长途交通和商品销售所占比重较高,分别达25.5%和 20.8%,这是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入境旅游者旅游路途较远,交通费用高;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旅游者都对悠久的中华文化感兴趣,会购买各种纪念品和 普通商品,所以购买商品的开支较多,在旅游中的比重也较高。 居第三位的消费是住宿,占整个旅游消费额的12.4%,所占比重也比较高, 而其他各项消费则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提高潜力。
第2章 旅游法概述 《旅游法规教程》PPT课件
旅( 5游)服进务入 中的国人旅员游 市。场 的
境外旅游组织
2) 旅5.游1法导律游关人系的员客管体理概述
5.1旅.1游导法游律人关员系 的的客概体念是及旅分游类法 律 关 系 主 体 间 权
利 和 义导务游的人共员同的指定向义对:象 。 旅 游 法 律 关 系 的 客 体
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离开了客体,旅游法律
旅游服务的人员。
5.1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5.1.1 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现行旅游法规和与旅游相关的法规的主要有
1 ) 旅导游游资人源员开的发定、义利:用 和 保 护 方 面 的 法 规 2 ) 旅依游 行照业《和导企游业人管 理员方管面理的条法例规 》的规定
3)旅游交通运输方面的法规
取4 )得旅导游游者证权 益,保接护受方旅面 的行法社规委派,为旅游者 提5 )供旅向游导市、场 管讲理解方及面相的 法关规
关 系 主依体照间《的 权导利游和人义员务 就管失理去条了例意》义 。的旅规游定法 取律 关得系导中游的证客,体 可接以受分旅为行三社类 ,委即派物,、为行 为旅和游与者 提人 身供相向联导系、的讲精 神解财及富相。关
旅游服务的人员。
3) 旅5.游1 法导律游关人系员的管内容理概述
旅5.游1.法1 律导关游人系员的的内概容念是及主分类体享有的权利和 承 担 的 义导务游。人 员 的 定 义 :
修理、重做或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
取响 、得恢导复游名 誉证;,赔接礼 道受歉旅。 在行旅社游委法 律派关,系为的 保旅护游中者, 提判 令供③支向刑付事导违措约、施金。讲和刑解赔事偿及措金施相是是经关指常对采于取构的成措犯施罪。的 依 法 旅追 究游刑服事务责 任的。人员。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 让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特点1.3 旅游的分类2.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2.1 旅游活动的主体2.2 旅游活动的客体2.3 旅游活动的媒介要素3.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1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3.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3.3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4. 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4.1 社会经济因素4.2 自然环境因素4.3 文化因素4.4 政策因素5. 旅游政策5.1 旅游政策的含义和作用5.2 我国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5.3 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2 第二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4.3 第三课时:讲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4 第四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的认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旅游业的市场结构6.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6.2 旅游市场的细分6.3 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7.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7.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7.2 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7.3 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8. 旅游服务与管理8.1 旅游服务的要素与质量8.2 旅游服务的管理8.3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9. 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9.1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流程9.2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9.3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10. 旅游伦理与旅游法10.1 旅游伦理的意义与内容10.2 旅游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10.3 旅游法的实施与监管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业的市场结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伦理与旅游法等内容。
旅游活动的主体PPT学习教案
(二)国内旅游者 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美国: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 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 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 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 超过4个月的人。
第3页/共40页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 旅游者是指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超过24 小时的人。 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
• 游客(旅游者):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 一个不是自己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
第12页/共40页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 观条件(自费旅游)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
第13页/共40页
问题的提出和讨论
旅游者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主要是什么?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收入水平对旅游需求及其 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什么是闲暇?闲暇与自我发展及其生命意义有何联系?
第31页/共40页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一)个人心理类型 自我中心型:喜欢选择哪些距离比较近、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哪 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近自我中心型:过渡型。 中间型: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没有苛求,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 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 近多中心型:过渡型。 多中心型:喜欢选择哪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旅游目的 地,特别是不愿意随大流去哪些流行的旅游热点地区。
旅游的主体教学设计方案
讲授法
头脑风暴法
小组工作法
引导文法
反馈法
【课堂小结,多元评价】8′
1.回顾本课教学,宣布每次应用活动的得分结果;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2.全体学生通过填写《学习评价表》对本堂课实行总结;
3.肯定本堂课中学生良好的表现和特长,提出期待。
【布置作业】′
为什么有的人有旅游需要,却又“不想”旅游?
活动四
作为旅游者的困扰是?
附件2:
课前学习任务单
学习记录
任务一
旅游者的定义是什么?
三大主角里边,属于旅游者的有?
主角徐朗是否属于旅游者?为什么?
任务二
成为旅游者,需要哪些条件?
王宝的旅游任务需要靠徐朗的帮助才能完成,是为什么?
王宝到泰国旅游,有哪些旅游动机?
任务三
按照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以分为哪几类?
【讲述】请学生起来述说自己作为旅游者会提出什么需要。
1、宽松的旅游政策
2、更多的旅游选择
3、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
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就涉及到旅游服务的各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吃的满意住的舒坦行的安全
游的痛快购的称心娱而得乐
【应用活动】“我需要协助!”
1、请各位“旅游者”角色找到卡片下面的类容:我的困扰。
第五组
第六组
团队合
作评价
成员参与度
(8分)
讨论热烈程
(8分)
按时完成(8分)
成果
评价
作品质量
(20分)
汇报展示
(12分)
知识技
能态度
评价
知识把握(8分)
技能把握(8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8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获取报酬
➢ 报酬:指工资、薪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 括获自于到访地区的旅行津贴或者少量的补 足费。
➢ 界定游客的再一标准是,其旅行的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 或者不是为了作为追求报酬者的随从人员而 外出。
四.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 游客. 1.海外游客定义: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 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 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2.按照停留时间差别,海外游客分为: (1)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停留至少一 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 (2)海外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 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武则天真容
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碑”
自古以来,树碑是为了立传。可出人意料唐代女皇
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块“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个 难解之谜。位于陕西乾县的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墓道上并列着武则天碑和唐高 宗碑。西面的一块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 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学者认为,女皇立“无 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因为她在位时政通人和, 国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说明她的功绩不是 文字所能表达的。
结论:只有在旅游活动中才能辨认旅游者。
旅游者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联盟:“国际旅游者——离开定 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 人。” 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 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 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 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为公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即
以距离为界定标准:指那些到离开其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 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以距离为界定标准:各部门或组织对国内旅游者采用的距 离标准各异。
以逗留时间为界定标准:指那些基于日常上下班以外的任 何原因,离开其居住地点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指基于消遣、健康、会议、商务或修学目的,离开其通常 居住点,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
义
游客:任何一个到其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且其旅行的主要目 的是消遣、商务、朝觐、健康等,而非通过所从 事的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或移民的人(赖昌 星)。
旅游者(过夜者):在访问地停留1夜次以上的 游客(并非必须在收费住宿设施中过夜)。
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 不在访问地 过夜的游客。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概要
女儿节是广元的传统文化节日,而广元是唐代女皇 武则天的故乡。该节取自“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 湾”,以纪念武则天生日。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 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 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处之畔的乌龙山上修建了 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 “金轮感孕所”。
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的人)
不包括:
(1)到某国就业谋职的人,不管其是否订有合同; (2)到国外定居者(偷渡客、政治避难者); (3)到国外学习、寄宿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即使在境
内时间超过24h。
二.罗马会议对游客(visitor)的定义
WTO提出将160公里用作界定“惯常环境”的临 界标准
2.停留时间
下列情形不属于游客范畴:
➢ 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超过了12 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游客,而视同为该 地的居民;
➢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停留虽然不足12个月,但其 决定将该地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而不复离去者;
➢ 如果一个人在某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虽然不足12 个月,但打算在12个月之内返回该地定居者。
游客:旅游者(国际)+短程游览者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 时的游客,其旅行目的可分为以下之一:
(1)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 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
(2)工商业务、家务、公务出使、出席 会议。
短程游览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国家作 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h的游客(包括 海上巡游中的来访者)。
➢ 我国旅游统计中有八种入境来访人员中不属于海外游客
五.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组织或国家 WTO
加拿大 美国 英国 法国
国内旅游者界定
指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 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离开其常住地,在居住国境内进行24 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分为国内“旅游者”和 国内一日游游客
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 大,所以,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还有人认为,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作法,功过是非让后人 去评说。但上述观点充其量只不过武则天立‘无字碑’ 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问题:如何辨认旅游者?
身高 体重 性别 年龄 着装 国度 宗教信仰
“女儿节”的前身是“妇女游河湾”活动,始于五 代后蜀年间。利州(即广元)百姓为纪念诞生于故土、 后来做了皇帝的武则天,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武则 天生日这天,妇女们成群结伴,盛装出游。上至则天 坝,下至塔山湾、河湾场,红粉阵容铺天盖地。对于 一年到头劳碌不堪的妇女们来说,这一天可以不出工, 不烧饭,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因而被视为妇女的盛大 节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每年的九月一日,这便是 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人节”。
概念界定:
1.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
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纬度:
(1)第一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频率。也就是 说凡属一个人基于日常性事务而经常前往的地方, 即使该地距离其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通常都可认为 是其惯常环境的组成部分。
(2)第二个维度是距离。也就是说,凡是距离一 个人的居住点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并非经常去 这一地点,通常都可认为处于其惯常环境的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