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空气
1、【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
为瓶内空间的1/5。

符号表达式:P + O2点燃
____→P
2
O5
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用途
N2-----保护气,化工原料等
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等
二、氧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碳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1、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红光)
2、放热
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符号表达式:C + O2
点燃
____→CO
2
(2)硫与氧气反应
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1、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符号表达式:S + O2
点燃
____→SO
2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
吸收燃烧产生的SO2有毒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3)铁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热
3、生成黑色固体
符号表达式:Fe + O2
点燃
____→Fe
3
O4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4)镁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1、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大量热
3、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符号表达式:Mg+ O2
点燃
____→MgO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反应原理:△
KMnO4K2MnO4 + MnO2 + O2
(紫黑色或暗紫色固体)(黑色粉末状固体)
MnO2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KClO3KCl + O2

(白色固体)
MnO2
H2O2H2O+ 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无色液体)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排水法: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
已收集满。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催化剂的判断标准: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一变两不变)
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5、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三、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如S + O2
点燃
____→SO
2
分解反应(一变多):如MnO2
H2O2H2O+ O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S + O2
点燃
____→SO
2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特性:①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②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等等)
③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0mL 酒精与10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气
体热胀冷缩)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序数 =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3、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
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 1 ,通常省略不写。

Ar (X )=12
1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x
Ar (X )≈ 质子数 + 中子数
三、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如Mg 2+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l - :一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3、离子与原子的联系: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四、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3、表示方法: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元素符号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
3Fe 表示3个铁原子
4、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共1 6 个族,7 个周期。

5、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养闺女贴盖”)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而原子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