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5-5 19:06
提问者:我是陈呵呵- 一级
其他回答共3 条
化石形成过程:先是动物死亡并腐烂然后渐渐被沉积物掩埋,随着化石上的沉积物越来越多,化石就有可能因为压力而扭曲,后来由于地表侵蚀与风化作用让化石不断露出,化石一旦露出地表就会让人发现。
回答者:l1209065825 - 一级2010-5-5 19:37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如果想具体了解,看看下面这个链接
/view/9328.htm
回答者:多1°C热爱- 十二级2010-5-5 19:39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
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
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
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
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
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
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
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
脚印也能成为化石。
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
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
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
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
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
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回答者:icecream_cone - 六级2007-4-28 11:27
活化石”是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
更未发生线系中断(绝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
并须仍是现生的种类。
在生境不变,成种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于是相应的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的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
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
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
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
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
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
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
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
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
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
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
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
脚印也能成为化石。
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
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
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
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化石形成的条件
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
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
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化石的形成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10-27 19:17
它是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
提问者:卡丁王子JAY - 一级
最佳答案
不一定是骨头,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足迹、粪便、卵甚至内脏皮肤都可以成为化石,只是相对罕见罢了。
化石主要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当海水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沙、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
只有极罕见的化石出现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
火山岩原来是熔融状态,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
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使得原始的岩石中的化石一般都化为乌有。
然而,即使在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录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
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
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