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解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耳又称迷路,为听觉和位觉(平衡觉) 重要感受装置所在部位。其身居颞骨的 岩部,结构复杂。外部检查无法窥及。
(一)、结构:
1、 按解剖学分三部分: 前下----耳蜗 后上----三个半规管 中间----前庭 2、 按组织学分两部分: 骨迷路;膜迷路。 3、 按生理学分为两部 分:听迷路(耳蜗); 平衡迷路(半规管及前 庭)。
先天性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感染
(二)、外耳道:
起自外耳门止于鼓膜。 1、外耳道长2.5--3.5厘米,直径约8毫米。 外三分之一为软骨部, 内三分之二为骨部。略 呈S弯曲。 (检查时成人向外 上方牵拉耳廓,儿童向 外下方牵拉耳廓。) 2、峡部:骨部与软 骨部交界处的外耳道较 狭窄,最窄处称峡部。
3、、外耳道生理功能: (1)、传递声波:对3000---4000Hz的声波有扩 音作用,可提高声强级10---12分贝。[噪音性 耳聋] (2)、保护作用:其弯曲形状、耳毛、耵聍协 同作用,可阻止灰尘及外物进入,抑制细菌和 霉菌生长,保护鼓膜不受直接损伤。 (3)、保持外耳道深部温度的恒定作用。
3、耳廓的名称: 后----耳后沟。 前----耳轮、对 耳轮、耳舟、耳屏、 对耳屏、屏间切迹、 三角窝、耳轮角、耳 甲艇、耳甲腔、耳垂。
4、耳廓的功能: (1)、形如贝壳,搜集声音,经放 大后汇入外耳道。 (2)、两侧耳廓协同作用,能够辨 别声源方向。(立体听觉) (3)、耳廓缺失,影响美观,引起 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
耳鼻咽喉解剖
一、耳部解剖 二、鼻部解剖
三、咽部解剖
四、喉部解剖
一、耳的临床解剖
按解剖分为以下部分: 1、外耳\ 2、中耳/---具有导音作用,合称为导音系. 3、内耳---具有感音作用,称为感音系。
1、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一)、耳廓: 1、软骨:内含弹性软骨支架,外面 为皮肤。耳垂无软骨,由脂肪及结绨组 织和皮肤组成 2、皮肤: 耳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血管 表浅,血流缓慢。
鼓膜中央性穿孔
鼓膜大穿孔,见鼓室及听小骨
鼓膜大穿孔
· (5)、、鼓膜正常标志:松弛部、紧张部。 鼓膜脐部、锤骨柄、锤骨短突、锤骨前皱襞、 锤骨后皱襞、以此区分紧张部和松弛部。光锥。 · (6)、鼓膜生理功能: · a.保护内耳、中耳。 b.收集声能。 c.传导声波:鼓膜总面积约85平方毫米,其 中55平方毫米为有效震动面积,其与锤骨柄紧 密相连,比镫骨底板的面积(3.2平方毫米)大 17倍,因此声波由鼓膜传到镫骨底板时可以提 高声压17倍,相当与声强级25分贝.鼓膜穿孔听 骨链中断时大约可损失听力25分贝。
4、耳的生理学
(2)、骨传导:
声波直接震动颅骨----外淋巴液相应震动----震动 基底膜----刺激螺旋器----听神经----中枢----产生 听觉。 (二)、平衡生理:
维持身体平衡有三大系统:前庭、视觉、本体感觉。 以前庭系统最重要。 前庭末梢感受器有三:球囊、椭圆囊、壶腹嵴。 半规管的壶腹嵴对角加速度敏感,球囊斑和椭圆囊 斑对直线加速度敏感。 在加速度作用下,内淋巴液震动----刺激壶腹嵴上 的感觉细胞----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前庭中 枢----通过反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
1、骨迷路:分为前庭、 半规管、耳蜗三部分。 (1)、前庭:位于骨迷 路的中部,前连耳蜗, 后连半规管。其外侧壁 有卵圆窗及圆窗与中耳 相隔。 (2)、骨半规管:共有 三个。位于前庭的后方。 包括:外半规管(水平 半规管)、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垂直半规 管)。 (3)、耳蜗:位于前庭 的前方,形似蜗牛壳。 为一中空的螺旋形骨管。 全长30----32毫米。
(4)、总鼻道: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5)、嗅裂:在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的总鼻道,即 相当于上、中两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为嗅裂。 上鼻甲----鼻前孔检查时常看不到,其后上方有一凹 陷,称蝶筛隐窝,为蝶窦开口处。 中鼻甲----其前端外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有一小丘状 突起称鼻丘。 下鼻甲----前端距鼻前孔约2厘米,后端距咽鼓管咽 口1厘米,故下甲肿大、肥大,鼻塞甚剧,并可引起耳部 症状。 上鼻道----外侧壁上有后组筛窦开口。 中鼻道----外侧壁有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于其前上方。
4、下壁 又称颈静脉壁,借一薄骨板与颈静脉球分 开。 5、后壁 上宽下窄,内侧有面神经的垂直部通过, 上部有鼓窦入口,与乳突气房相通。 6、前壁 称颈动脉壁,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 脉相隔,上部有咽鼓管的鼓室口与鼻咽相通。
(二)、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包括 锤骨、占骨、镫骨这 三块小骨通过关节相 接成链,合称听骨链。 2、听骨链的生理 功能:具有杠杆作用, 声波经听骨链的杠杆 作用传到卵圆窗时, 可提高声压1.31倍。

3、顶壁: 有额骨鼻部、筛骨水平板、蝶窦前壁。其中筛骨水平 板极薄,易骨折,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与颅内相通。 4、底壁:硬腭、软腭。和口腔相隔。 5、鼻后孔:成卵圆形与鼻咽部相通。 。
(三)、鼻腔的黏膜
分为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两部分。 1、嗅区黏膜: 成人仅占鼻腔上部的一小部分,分布与上鼻甲内 侧面及鼻中隔上与之相对应的部位。 儿童的嗅区黏膜范围较广,可包括一小部分中鼻甲 及与之相对应的鼻中隔表面的黏膜) 2、呼吸区黏膜: 占鼻腔的极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 运动方向自前向后,仅前下方一小部分向前运动。 黏膜中含有丰富的腺体----粘液腺、浆液腺、混合 腺体及杯状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使黏膜表面常 覆有一层随纤毛运动而不断移动的具有粘性的黏液毯。
(三)、咽鼓管 又叫耳咽管、欧氏 管。是沟通中耳鼓室和 鼻咽部的管道。 1、构成:全长35---39毫米,由骨部和软骨 部组成。近鼓室的一段 为骨部占全长三分之一, 近鼻咽的一段为软骨部 占全长三分之二。 咽鼓管鼓室端开口---鼓口,或称鼓室口。 位于鼓室前壁的上方。 鼻咽部的开口----咽口, 位于鼻咽部外侧壁。
一、外鼻的解剖
鼻根、鼻梁、鼻尖、 鼻小柱。鼻背、鼻缘、 鼻唇沟、鼻翼、鼻前 孔。 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 支架,外覆皮肤及软 组织。
(一)、骨部支架: 上----额骨鼻部,鼻骨。 下----切牙骨。 三部 分共同组成梨形骨质鼻 孔----鼻前孔。 两侧----上颌骨额突。
鼻骨:左右各一,彼此
相接于中线。 特点:上端窄而厚,下 端宽而薄 。
传导性耳聋听力曲线
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曲线
混合性耳聋听力曲线
鼻及鼻窦的临床解剖
鼻:分为三部分----外鼻、鼻腔、鼻窦。鼻腔上 方、后上方、两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鼻 及鼻窦一起占据大部分面颅,小部分脑颅。各 鼻窦彼此之间、鼻窦与鼻腔、鼻窦与眼眶、颅 前窝、颅中窝之间仅由一层很薄的骨板相隔。 鼻窦、鼻腔、鼻咽及中耳腔好似构成一个整体, 彼此相通,一方有病尤其是炎症,可影响到另 一方,中耳炎常起因于鼻和鼻咽部的病变。
2、外侧壁: (1)、三个鼻甲:外侧 壁有突出于鼻腔的三个 骨质鼻甲,成梯形排列, 游离缘皆向内下方悬垂。 分别称为上中下三个鼻 甲。 (2)、三个鼻甲从下到 上依次缩小三分之一; 前端的位置又递次后退 三分之一。 (3)、三个鼻道:各鼻 甲的外下方均有一个裂 隙样缝隙,称为鼻道, 故又有上中下三个鼻道。
(二)、软骨支架: 为透明软骨,弹性很大。共有以下几块软骨: 1、鼻外侧软骨:左右各一,与鼻骨和上颌骨额 突相接,共同支撑鼻背。 2、鼻中隔软骨:单个,是构成软骨部鼻中隔的 主要部分。前上缘和鼻骨共同构成鼻梁的支架。 3、大翼软骨:又叫鼻尖软骨,左右各一,内侧 相遇与中线构成鼻小柱的支架。外侧为鼻翼的主要 支架。 4、鼻副软骨:包括小翼软骨和籽状软骨。数目多 少不定,也可缺失。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
耵耳
2、中耳
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位于颞骨之中, 由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气房四部 分组成。
(一)、鼓室: 大小:上下、前 后径各约15毫米,容 积约1--2毫升。 结构:鼓室分为 上、中、下三个。具 有上、下、内、外、 前、后六个壁。与周 围组织结构有重要连 属。
1、鼓室外壁: 鼓膜。 (1)、外观: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椭圆 形的薄膜,外形如浅漏斗状。 (2)、位置:鼓膜前下部分在外耳道内侧端向 内倾斜,与外耳道底形成45---50度夹角,在新 生儿约成35度角。 (3)、大小:高9毫米、宽8毫米、厚0.1毫米。 (4)、构成:三层。 外---复层鳞状上皮。 · 中---纤维组织层,(肌层) · 内---黏膜层。 · 上五分之一----松弛部。纤维组织疏松。 · 下五分之四----紧张部。组织致密。
(一)、听的生理学: 人的听觉范围在16----24000Hz之间,常用 的听觉范围在500----2000Hz之间。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有两个。 (1)、空气传导: 声波----空气震动----耳廓收集----经外耳道 ----鼓膜震动----听骨链和鼓室内空气震动--卵圆窗震动----刺激前庭外淋巴液----液波---震动内淋巴液和基底膜----刺激螺旋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大脑皮层听中枢---产生听觉。
(二)、固有鼻腔; 起与鼻前孔,后止于鼻后孔与鼻咽部相通。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侧壁: 鼻中隔。由软骨部和骨部构成。鼻前庭内侧壁则由软骨、皮肤 、及皮下组织构成,可以左右活动。 软骨部鼻中隔----鼻中隔软骨。 骨部鼻中隔----上有筛骨正中板,下有梨骨。 (1)、鼻中隔表面不平整,多有弯曲。 (2)、立氏区----鼻中隔前下部位的黏膜常发生上皮化生,并呈 现小血管扩张和上皮脱落,最易出血, 称为鼻中隔易出血区。
2、膜迷路: 由上皮和结绨组织膜组成,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悬浮于外淋巴中。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分三部分。 (1)、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内。有三个膨大的 膜壶腹,内有壶腹嵴, (2)、椭圆囊、球囊----位于前庭内。内有椭圆囊斑 、球囊斑。 (3)、膜蜗管----位于骨蜗管内。又叫骨阶、中阶。 内含内淋巴液。 外壁---螺旋韧带,上有血管纹,可渗出内淋巴液。 下壁---螺旋缘和基底膜。螺旋器(听觉感受器)即位 于基底膜上,由支柱细胞、毛细胞组成,是听觉感受器。
咽鼓管
成人窄、长、弯。40度角。 小儿宽、短、直,与水平面10度角。 2、生理:通常关闭。吞咽、打哈欠、咀 嚼时可短时主动开放。 3、生理功能: (1)、维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维持正 常听力。 (2)、引流作用。 (3)、换气功能。保持鼓室内氧和二氧 化碳分压的恒定。 (4)、防止逆行感染。
3、内耳
2、鼓室内壁 为内耳的外壁,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有下 列结构: (1)、卵圆窗:位于后上方,内通内耳 的前庭。由镫骨底板及其韧带封闭,又称前庭 窗。 (2)、圆窗:位于后下方,为膜所封闭, 又称为蜗窗,此膜称为圆窗膜。 (3)、面神经管突的水平部(鼓部)。 3、上壁 3---4个毫米,或薄如纸。称鼓室盖或鼓室 天盖,与颅中窝相隔。
二、鼻腔的解剖
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两部分。 鼻腔是一个前后开放的 狭长腔隙,顶宽,底窄, 起于鼻前孔,止于鼻后 孔,由鼻中隔分成左右 各一。除鼻中隔的一部 分为软骨外,其余各壁 均由骨部构成。鼻前庭 处覆以皮肤,其余表面 覆以黏膜
Fra Baidu bibliotek
(一)、鼻前庭:鼻腔前段一小部分,外侧为鼻翼,内 侧为鼻小柱,起于鼻缘,止于鼻前孔。 鼻腔内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称为鼻阈。 鼻前庭皮肤富含皮质腺和汗腺,有丰富的鼻毛,易发 生疖肿、湿疹等病。
(三)、浅层组织: 鼻根部及鼻背部皮肤薄而松弛,易于移动。鼻尖及鼻翼部皮肤 较厚,富有大量皮脂腺和汗腺,与深部组织粘着较紧,并从鼻缘向 内反折入鼻前庭。为痤疮、酒渣鼻、鼻疖的好发部位,发炎时因皮 肤紧绷,神经末梢受压,极疼痛。 (四)、肌肉:略。 (五)、血管和神经: 静脉----面部静脉均与颅内海绵窦相通,静脉管内无瓣膜,血 液可上下流通,故当鼻部和面部有疖肿时,若治疗不当或挤压,细 菌进入血液扩散至颅内海绵窦,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 血栓性静脉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