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
贺拉斯曼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发展的影响教育管理
贺拉斯曼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发展的影响教育管理贺拉斯曼,全名马克·约瑟夫·贺拉斯曼(Mark Joseph Horacek),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在20世纪初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推动了教育改革,也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贺拉斯曼的背景与贡献贺拉斯曼出生于1883年,是捷克裔美国人。
他曾担任过中学教师、学校校长和教育咨询顾问等职位,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他对于公立学校运动中的问题和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
贺拉斯曼在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教育的普及与公平贺拉斯曼坚信每个孩子都应有权利接受优质教育,他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
他认为,公立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无论他们的背景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普及与公平发展。
2. 强调班级教学管理与师资培养贺拉斯曼认为,班级是教学与学习的核心场所,对班级的管理与师资培养非常重要。
他提倡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同时,他也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提出了“教师是学校改革的关键”这一观点。
3. 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贺拉斯曼对于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贺拉斯曼通过实际操作,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贺拉斯曼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发展的影响贺拉斯曼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实践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管理领域,贺拉斯曼提出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原则,为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他的观点强调公正、平等以及学生参与,深刻影响了美国教育管理体系的发展。
其次,贺拉斯曼强调班级管理与教师培养,提出了教师是学校改革的关键。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一、20世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脉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邦教育部、促进科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果《普及科学——国2061计划》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的关注。
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本素质。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在1991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教育目标之一,并称到2000年“美国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世界上名列前茅”。
1994,克林顿又签署了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法案》。
1993年美国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
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准备。
为所有儿童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证所有生享受中学后教育和终身教育。
2001年,基于美国全国对“教育重要性和教育部在国家教育目标的领导地位”的认识,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划》,提出了美国教育发展使命和四大战略目标。
但由半年后“9·11”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家战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化,最终终止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实。
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的教育公平理念解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
面 。 u 教育 权利 的平 等 主要 是 从法律 层面来 体现 ,对于 当代 的绝 大多数 国家 ,受教 育 权利 的人 人平 等 都 已经 J
实现 ,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在于教育机会均等 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仅仅指入学机会 的均等 ,科尔曼在 16 9 年就已经将教育公平的内涵 由起点公平延伸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过程 的公平是结果公平实现 6 的必要条件 , 但教育结果的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最终 目的。 过程公平 ,即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包括 : 1 ()国家投入各学校的资源 ( 生均支出、学校设备、校
《 cB法》体现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 平 ; NL 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承担责任 ;教育公平 的
结果与 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 关键词]《 不让一个儿 童落后法》 ;教育公平 ;政府责任 ;国家命运 [ 中图分类号]H l 3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18 (090 — 02 4 0 8 7 x 20 )6 0 3 —0
《 c B法》的题名即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 ,而且法案开篇就指 出,“ NL 通过绩效责任 (c ut i 、灵 ac n b ) 0 al
活性 (e iy n l )以及选择 (hi )来消除学业成绩差距 ,以保证没有一个儿童落后”2 N I 法》要求 i t co e c £j 。《 cj 3
[ 收稿 日期]2 0 0 一l 09— 9 1 [ 作者简介]谢 小萌(95 , 吉林 九台人 , 17 一) 男, 长春 工业 大学高等教 育研 究所助理研 究员, 士, 硕 从事高等教育研 究。
・
e .
美国基础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
美 国 前 总 子落伍法》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简 称 NCLB 法 ),它 强 调 教 育 公 平— ——要 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落伍。 它旨在提 高教育质量, 使义务教育在新世纪 上一个新台阶。
这几个方面又集中体现在中小 学教育责任制上。 中小学教育责任 制的总目标规定全国所有学生的阅 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在 2014 年前 必须达到熟练水平(大约相当于 A、 B、C、D 等级分中的 B 等 级 )。 为 了 实现这一总目标, 各州必须根据学
zhong guo min zu jiao yu
美国“先行计划”是政府解决社 会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不仅唤起 了公众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还 赢得了贫困家庭的信任和尊重。
二、 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典 型 研 究— — — 科 尔 曼 报 告 。
1966 年 发 表 的 科 尔 曼 报 告 在 美国被认为是国内社会科学史上最 著名的量化研究报告, 也是当代世 界上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三大重要 报告之一。 全面解读科尔曼报告的 背景、内容和结论,有助于我们对教 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深入理解, 特别 是在我国追求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的过程中, 科尔曼报告对教育基本 理论建设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以科尔曼教授牵头的调查组收 集 了 美 国 各 地 4000 个 学 校 64.5 万 个学生的数据, 其学校比例占美国 全 国 学 校 的 5%左 右 , 是 当 时 教 育 领域所做的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科尔曼调查结果发现:
1.美 国 公 立 学 校 中 存 在 严 重 的 种族隔离情况。
在少数民族人群中, 黑人的种 族隔离程度最大;而在所有人群中, 白人学生的种族隔离程度最大。 在 1 年 级 和 12 年 级 中 ,白 人 学 校 中 黑 人 学 生 所 占 比 例 不 足 10%。 此 外 , 调查学生与教师的种族对应情况也 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就全国平均而 言,黑人学生所 在 的 小 学 中 ,65%的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一、平等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即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
受教育权平等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在要求。
权利平等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
权利平等废除了基于性别、身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附加条件的限制,体现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
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制度,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遇,它要求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机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
机会平等实际上是一种过程的平等。
利益的实现是一个持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机会。
首先,参与起点要机会均等;其次,在参与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力大小不同,利益实现的水准也会有区别,但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提供的帮助应该是同等的。
4在制定、实施教育公共政策,落实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时,必须谨防进入两个误区。
其一,过分强调起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均衡。
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受教育还不够,还应该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同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平等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主导目标。
美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1988年,美国教育部长向总统提交了《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是美国运动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对所有学生实行同等的教育。
如果仅仅扩大入学机会而不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无异于变相地执行种族歧视。
“对于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我们没有向他们提供他们应入的第一流中小学,这种情况太多了。
我认为,提升教育质量是摆在运动面前的中心任务,也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要实行教育机会均等,我们就必须在学校里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1994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标在于“保证所有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学业的高质量水准”。
美国教育的精神
美国教育的精神对平等、自由、机会均等的长期不懈的追求,使美国今天的教育更趋于公平和机会平等的目标。
倡导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而由此形成美国教育的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
美国人认为,从整体上讲,学校培养不出天才,而是培养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
影响美国这一教育理念的有两位教育家,一是纽曼,一是杜威。
两位都主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
约翰?亨利?纽曼生于1801年,逝世于1890年,是英国的宗教领袖和教育家。
他在《大学的理念》(有的翻译为《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教育。
其实,杜威还是一位平民主义的教育家,他坚决主张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平民。
他宣传平民主义教育思想,提出平民主义教育的两个要素:发展个性的智慧和养成协作的习惯。
他大力提倡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平民和公民。
美国人认为,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是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能力,宽容精神,尊重人,合作精神等,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美国的学校和教授们认为,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和创造之魂,像人文精神一样也是教育之魂。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说:“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提出质疑,不管是你从这个学校的老师,不是从同学那里学到的,或者是你从书上读到的。
第二点是学习,虽然你应该先提问题,但是你需要学习读书,得到更多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努力学习。
最后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会如何独立的思考。
”美国人认为,让孩子们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改革蓝图》:促进美国教育公平的政策
《改革蓝图》:促进美国教育公平的政策提供优质而公平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实现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政府干预教育的趋势日渐增强,尤其在如何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20XX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的《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以下简称《改革蓝图》)旨在修改完善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在20XX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
政府致力于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改革评估体系,鼓励先进学校,资助落后学校,使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更加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发展。
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干预力度,尤其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上,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一、《改革蓝图》的缘起。
20XX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
该项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将在教育领域增加一倍投入,总数超过1000亿美元,这样做不仅可以创造出数十万个教育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实施学校改造项目,额外产生数千个建筑业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奥巴马又任命邓肯出任教育部长,负责实施新一届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
由于奥巴马的“教育新政”是借《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推出,新一届政府只能够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允许的政策空间里实施教育改革计划,也就是以“经费投资”来吸引各州响应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计划。
利用“资金刺激”发动教育竞争,很难实现奥巴马的教育改革设想。
但想将其改革计划上升为独立的新教育法案,因政府无法说服国会接受新的法案,所以只能设法延长前任政府的法案的有效期。
据此,奥巴马通过立法推行改革,只能在细节方面修改《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而不能有悖该法案的精神。
奥巴马通过反复描绘一幅十分美好的基础教育改革蓝图,试图打动美国民众,使美国民众相信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教育可以走出此前的“黑暗时代”。
20XX年3月,旨在修改《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教育《改革蓝图》应运而生。
教育公平
罗尔斯虽然承认差别原则达到了补 偿的目的,或起到了补偿的作用,即对 出身和天赋的不平等进行补偿。但他又 认为,差别原则不等于补偿,而是社会 合作中每个人的“应得 ”。其理论既体 现了自由,又体现了平等,而且还重视 了其间的差别问题。
从罗尔斯正义论对教育公平基本内涵 再进行剖析,具体包括四个层面:
北京 上海 河南 山东 青海
26 9 0 3 0
6 5 0 2 0
23.01 4.52 0 0.36 0
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招生总数 1520 1391 5086 3965 1393 3943
所在省招生 占招生总数 外省招生总 占招生总数 比例( ) 比例(%) (%) ) 数 数 248 205 2226 2268 340 1394 16.3 14.7 43.8 57.2 24.4 35.4 1272 1186 2860 1697 1053 2549 83.7 85.3 56.2 42.8 75.6 64.6
(一)公平的概念
1、柏拉图认为在社会分工基础上按其不同才能和天 性形成不同的等级来担任适合其天性的不同职务; 不同等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就是正义,即 这就是一种公平的状态。 2、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就是对性质相同者给予相等 的待遇,对不相同者给予不相等的待遇 。 3、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认为:公平是行为对象应该 承受的行为,是给与人应得,而不是给与人不应得 的行为;反之,不公平是行为对象不应承受的行为, 是给人不应得,而不是应得的行为。
我国学者认为: 公平是平等利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不公平 是不相等的利害相交换的恶行,或者说公平 是等利害相交换的行为,不公平是不等利害 相交换的行为。 从根本上说,公平是社会关系的特有属性, 公平是对某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评价的基 本尺度。
第二节 当代政治与教育 当代教育中的政治问题:教育平等
张通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缩小义务教育效果的差别,扩展教育
机构等。(改良观) (3)激进的观点:强调教育制度内部的改革,尤其是学前教 育机构的建设。布卢姆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差异早在进
小学时就已存在。因此,以为学校可以成为实现平等的主要角色
是错误的。他主张将这一作用让学前教育机构来发挥。还有观点 认为,教育机会均等的最深刻的目标是达到整个人生机会的均等,
一定比例的人从教育中得到相似的教育成效。它不仅重视教育的
数量,也重视教育能否有效培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力。 四是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指通过教育克服人的
出身、性别等本来的天然差别,取得同样的社会成就。也即教育
制度能补偿父母财富、收入、地位、教育、社会关系、文化等的 差异,使这些因素不会影响成年子女在财富、收入、地位、社会
巴克和格姆泊在《大学校、小学校》中指出:“在小型学校里就
读的学生往往比在大学校里就读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处于活动的中 心地位,表现更为积极主动、更富责任心,拥有更为丰富的体 验。” ⑸“参与”的概念。指社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经营管理。
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政治体制与社会历史背景下, 人们关注教育平等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
(2004年新华社报道:北京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99年)
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小学及以下文 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51.5%和16.3%;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 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和 323倍。(《报刊文摘》2005/2/21)
者是有区别的。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均等,但还包括其它方面,
如教育条件、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的平等。 另有一个相关的概念是“教育公平”,其内涵比教育平等更 宽泛。除包括教育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内涵外,更侧重于 教育要符合人的个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外国教育史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启示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海丽素外国教育史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启示摘要:人们在谈到历史学时,都要谈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历史学的认识功能、借鉴功能、教育功能。
而教育又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根本性事业。
本研究探讨了历史进程中的外国教育史,具体包括德国国立教育、美国“平等”教育。
再根据国内外的国情的不同,分析对我国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借鉴之处。
本研究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例举外国教育史,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的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是各国教育史对我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贫困地区;借鉴1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进程1.1德国国立教育在十七世纪后期,德意志民族兴办了学校,但学校是为教会而办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
这种类型的学校宗教氛围浓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德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初等教育设立了天主教的教区学校,中等教育设立了拉丁文学校。
但仍无法改变整体落后的状况。
但到了近代,德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代德国执政者十分重视教育,大力倡导发展教育事业。
普鲁士王腓特烈即位后,立刻下令整顿教育。
拨款设置学校,又设置教师入门条件,保证贫困地区教师质量。
他还派专人到偏远地区修建学校,并为其拨专款。
1741年,腓特烈二世即位,颁布了普通农村学校法规,要求父母在小孩五岁的时候送到学校,十三十四才能离校,违者要罚款。
按时离校后才能颁发证书,有了证书才有就业的资格。
并且规定了每日授课时间、学费、政府对学生的学费补助。
但实际上当时义务教育实施的并不彻底。
尽管这样,德国的初等教育还是很快的发展了起来,并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德国在教育发展的初期推行了国立教育,强调国家对于教育的领导。
在宗教改革后,国家想要从教会手中收回学校,在中央设置了教育局,负责处于与教育有关的事务。
在1794年,普鲁士终于以法令的形式宣布收回学校。
国家将中央教育局的教育部分事务下分给各个省,省之下的郡管理初等教育,郡之下的县管理小学等等一层一层划分,就这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体系。
【推荐下载】分析20世纪90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分析20世纪90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有一系列重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颁布的一系列贴合时代背景的报告和法令上。
以下为为您编辑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脉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教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联邦教育部、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并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成果《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骤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制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标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据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而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基本素质。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在19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式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的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教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宣称到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1994年,克林顿又签署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
1993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
该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具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步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好准备。
2024年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国内现状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 区、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教育质量差异:不同地区、学 校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 性别等因素影响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社会 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 进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激发创新和创造力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公平与机会 均等是创新人才 培养的基础
教育公平与机会 均等可以激发学 生的创造力和潜 能
教育公平与机会 均等可以促进学 生的个性发展和 多元化发展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教育公平与03机会均等的
重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减少贫富差距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
贫困问题
贫困地区教育 资源匮乏,难 以提供高质量
的教育
贫困家庭无法 承担高昂的教 育费用,导致 孩子无法接受
良好的教育
贫困地区的教 育设施落后, 无法满足现代
教育的需求
贫困地区的教 师队伍不稳定, 难以保证教育
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简述
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简述谯欣怡;沈有禄【摘要】教育机会均等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也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西方主要学者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显示,教育机会均等首先是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然后是保证这种权利获得与发展的起点、过程中保障资源的平等,最后才有可能是过程及实现教育结果及前景的某种平等.【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权利;资源【作者】谯欣怡;沈有禄【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6现在世界上普遍把教育公平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并认为给所有人提供技能以使他们终生保有就业对实现个人及社会福利都是至关重要的(Demeuse,Crahay和Monseur,2001,Meuret,2001)[1]17。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教育不公平的事实。
正如埃德加·富尔指出的那样,“在这个教育世界里,不公平的现象仍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着。
同公平合理完全相反,那些最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们往往享受不到普遍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贫穷的社会里,他们是首先被剥夺权利的人;而在一个富裕的社会里,他们是唯一被剥夺权利的人。
这些事实是可悲的,但它们确实存在,而教育体系又不能消灭它们。
但是教育体系至少不应该使这些情况变得更坏。
不管教育有无力量减少它自己领域内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但是,如果要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它就必须事先采取一种坚定的社会政策,纠正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2]99早期的西方学者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最初起源于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领域,主要把教育平等作为一项社会权利,以及围绕教育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一直众说纷纭,歧义颇多。
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分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我国教育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启示。
二、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这一时期,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
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重视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开始重视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如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提出的“课程设计原理”,强调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强调终身教育,关注教育公平这一时期,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强调终身教育,关注教育公平。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实现教育公平。
4. 21世纪初至今:关注教育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这一时期,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关注教育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
如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特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注重课程改革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3. 关注教育公平国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关注教育公平,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
美国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美国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罗必新的美国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一、美国的教育理念一、教育是一种信仰。
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并伴随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
教育与宗教并行,教育与宗教一样重要。
美国人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与信仰宗教一样的虔诚境界。
1620年,欧洲最早的第一批移民,坐着五月花号这只船抵达美洲,就是在现在的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普里茅斯上岸。
如今,在当时上岸时的一块石头上写着1620几个数字,就是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纪念。
那时的移民生活艰苦异常,但从1620年起,这批移民就同时在当地建学校与教学,并在1636年创办哈佛大学,所以,哈佛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很自豪,说美国算不了什么,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欧洲移民到美洲以后,每到一处,必先做三件事:一是建教堂,这些移民大多是受到欧洲宗教迫害的新教徒,建教堂是首先必做的一件事,他们认为,有了教堂,人的精神就有了归宿,人就有了精神家园。
二是建学校,他们认为,学校是教化之源,是一个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教育可以消除很多人性中的许多弊端。
三是建邮局,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在过去,邮局是人们联系外部世界、认识外部世界的有利工具。
这种理念在美国诞生之前一个半世纪就已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教育与宗教同样是一种信仰理念,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此,政府和民众对教育的认识,不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人们对教育具有了宗教般的虔诚。
二、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
美国人和美国政府认为,美国就像一座大厦,支撑这座大厦有三大支柱,一是政府,美国政府分四级,即联邦政府,州政府,郡政府(郡有的翻译成县),市政府;美国政府的概念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平时我们所说的三权分立的三权都属于政府的范围。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政府就不成其为国家和社会。
二是宗教,美国人中,有统计说10人中有9人信教,还有1人也信教,其中,基督教新教占57%,天主教占28%,犹太教占2%,还有信其他宗教的,以信仰基督教新教为主,美国是一个法治加神治的国家;实行政教分离、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
关于美国联邦政府保障特殊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政策研究
2012年第06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6,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4期)Total No .294收稿日期:2012—04—16作者简介:楚琳(1984—),男,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各国教育制度比较。
项目简介:本文系2011年度邯郸市重点学科“特殊教育学”专项课题“河北省特殊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研究”(TJ11303)系列成果之一。
关于美国联邦政府保障特殊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政策研究楚琳(邯郸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系,河北邯郸056000)摘要:教育机会均等是每个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诉求和方向,而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和学生的教育机会平等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
美国格外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学机会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和现实举措保障其教育机会的平等。
关键词:美国联邦政府;特殊教育;教育机会均等中图分类号:G7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23—03一、美国特殊教育法律政策保障特殊教育机会均等美国特殊教育的高度发达与其特殊教育立法息息相关。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各类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尤其对促进特殊儿童教育机会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联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美国特殊教育的立法都要以此为依据。
美国联邦宪法的许多条款对特殊教育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其中对美国特殊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美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它规定每个州应该对任何宪法允许的范围内的个人给予平等的保护,没有适当的程序和证据,不应剥夺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这就以国家最高权威保证了特殊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美国教育券制度及其蕴含的公平意义
美国教育券制度及其蕴含的公平意义姚文峰(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公平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教育改革领域的重要论题,也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论题。
它既涉及公民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也涉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与今天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回归教育、补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许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其所蕴含的公平意义分析,希望能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教育券制简述1.教育券制的缘起与弗里德曼计划教育券起源于美国,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
二战后,西方国家从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目标等因素出发,都十分关注公共教育体系的扩展。
由于公立学校的质量每况愈下,历次改革均不能令人满意,就有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公立学校制度。
其中,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带头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于1955年首先提出了教育券的概念。
在《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Freedom)一书中,弗里德曼详细解释了教育券的定义:“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
如果孩子进人‘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这些票证就代表每个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
这样,家长们就能自由地使用这种票证,再加上他们所自愿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购买教育劳务。
教育劳务可以由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教育机关或非营利的教育机关所提供。
”他提出的教育券理论就是他力图解决教育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对策,总结起来,核心问题有四个:(1)资助:教育兼具有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政府应该资助教育(受教育者本人可添加);(2)办学: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办学,但需达到政府所规定标准,以保证实现政府要求的教育的社会利益;(3)教育券(vouchermechanism也译为“学票”):学生用政府发放的学券,再加上他们所愿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经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购买教育劳务;(4)竞争:通过这样的设计,教育机构间为争取学生(客户)而进行竞争,建立选择机制,建立教育选择市场,提高效率,激励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政府对基础教育资助非常大。
所有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
中、小学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是完全免费的。
相当于中国幼儿园大班的Kindergarten,也是完全免费的。
相当于中国幼儿园中班的Pre-Kindergarten,并且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
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课本也由校方免费提供。
要知道,美国的教课书普通的都要一百多美元。
另外,中、小学的早餐也是免费的。
奖学金:对于有意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只能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士竞争数量极为有限的对外籍人士开放的奖学金。
但对于有绿卡的人,能享有奖学金的范围,远远超过一个外国人所能申请的。
因为美国很多发放奖学金的机构限定奖学金只适用于“美国人”(含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
学生贷款:18岁以上的绿卡持有者可以在拿到绿卡的当年申请各种类型的学生贷款,如上美国优秀私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多达三万美金左右,当绿卡人士想读一个两年硕士时,六七万美金可一笔贷款。
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可不还贷款,找到工作后分年还清,通常每月只拿工资的五至十分之一还贷款。
在美国,没有因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人。
对于持有美国绿卡的学生来讲,在报考美国大学的时候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但是美国的大学每年95%的名额只针对当地居民和公民开放,5%的名额才针对国际生开放,因此获得绿卡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入学,在同样的竞争环
境中,持有绿卡的学生会占优不少。
在进入大学以后,就是专业的选择,一般好的专业是需要绿卡才能读的,比方说医科、生物工程、国际政治、法律等。
美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教育资源,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前来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