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2019年文档.doc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一、国家中高职衔的政策演变轨迹1.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依据,初步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出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
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999 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教发 [1999]2 号 ) ,文件强调要“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
由省招办统一择优录取。
对招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能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具体的录取标准”。
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了中高职衔接的步伐。
2. 教育部再次强调扩大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比例,中高职研究出现一股热潮。
2002-2005 年,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两个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发 [2002]16 号) 指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
高等职业学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考核。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更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三年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及目标任务近年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中等职业教育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滞后,教育理念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及教材改革和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西部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问题入手,突出改革重点。
以改革为动力,着力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对接不够紧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2.坚持整体规划,紧扣关键环节。
以提高支撑产业建设和2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战略构想,在保证规模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机制、模式、方式和方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2.22•【文号】教职成司函[2006]80号•【施行日期】2006.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6]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有关单位:“十五”期间,教育部立项并组织开发、编写、出版了包括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及重点建设专业骨干课程在内的1000多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04年我司又组织立项、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推荐的教材。
这些教材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教材质量和教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国家规划教材因调整和修订工作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个别地方、学校和出版单位无视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自行编写、出版、使用了包括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在内的一些教材,甚至有些学校使用盗版、盗印教材等。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教材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抓好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及有关课程教材的编写、审定等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经我司研究决定,“十一五”期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十一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新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摘要:中等职业数学作为一项其他理论、技术学习的基础性工具,有着较为宽泛的应用。
其教学应着重着眼于应用而非深究。
但是,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并不理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作为各学科的学习基础,数学教育对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与高中数学教学不同的是,中职数学是学生其他理论、技术学习的基础性工具,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应着重于应用而非深究细节,只需涵盖基本知识点。
通常来说,中职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晋升到更高层次学府学习奠定基础;服务专业课,为其需要的数学理论作准备;培养严密的数理逻辑,让学生懂得数学应用和知识迁移。
一、职业学校数学教育重要性1、数学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会计、电工、建筑、统计、计算机、测量等学科中应用广泛,没有数学作铺垫这些学科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中职学校数学可谓不可或缺,须在学生中培养一定的数学基础,方便日后各相关学科的学习。
2、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学在让广大的同学得到重要的数学理论基础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培养出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也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能力提高了,才可以说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
3、数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运算、逻辑推理,这些科学思维让他们在日后学习、工作中有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为他们后续晋升到高级学府提供了条件。
而大量的就业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如果在学习阶段数学知识没学好,那么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出现效率低,升迁机会少的问题,而数学学的好的同学情况却恰恰相反。
有些晋升到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同学,如果数学基础不好,则下一步的学习也较为困难。
二、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现状1、学生基础薄弱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都比较弱,有的甚至都搞不懂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运算,这些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则难度可想而知。
新形势下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求
”
。
近 几 年来
,
为 适 应 中等 职 业 教 育 各 个 中等 职 业 学 校 不
。
,
在教材 的编排 上
、
能力应 该是必 备 的 们 大 多数 来 自农 村 弱; 另
一
。
但 现 实 是 中职 生 在
一
形 势 发 展 的 需要
,
写作
口 语 交 际三
条线 交 替 穿
、
这方面 的能力非常 差
,
。
方 面 是 由于 他
,
方 进
础
,
中等 职 业 学 校 语 文 教 学 要 注
是 思 维 的基
语 文素养是 学
感 知 的基 础 上 能力
,
,
准 确 地 把 握 话 语 内容 的
,
针与 政 策 明 确
二 入: 十
一
,
创 造 了 非 常 有 利 于 中等
。
重 实 用 性 和 实效 性 语 文是 交 际 的工 具 是 传承 文化 的载体
。
适
是非
正误优劣
。
品评 话语 的 能力是听
一
中等 职 业 学校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首 先 应
,
根 据 目前 中 等
,
话 能 力较 高 层 次 的
种
。
该 更换 老 教 材
换 上 与新 形 势 相 适 应 的
“
职 业 学 校 语 文 教 学 的现 状
中等 职 业 学
,
的提 高与 个 人 的 知 识 积 累
生 活 体验
,
、
新教材
为基 础 进
一
。
校 语 文 教 学 必 须 注 重 实用性 和 实 效 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8.23•【文号】人社部发〔2019〕89号•【施行日期】2019.08.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各中央企业人事部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构建分类清晰、名称统一、科学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畅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相统一。
以德能兼修为导向,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水平。
2.坚持统一制度和分类评价相结合。
建立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对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坚持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相统一。
创新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促进人才评价与使用相结合,使职称制度与中等职业学校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
2024年中职教育教学计划
2024年中职教育教学计划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计划旨在为2024年中职教育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如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基础等,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各专业特点设置,如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护理等,确保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
4.实践实训课程: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艺术类、语言类、管理类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改革措施1.推行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
3.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8号文件
教育部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2024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24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全区2024年教育工作会精神和区局2024年工作要点,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满足学生就业有技能、升学有保障的需求,真正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落细,结合中职教学实际,现就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教风、促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把国家职业教育20条和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落到实处,让学生精进专业技能、厚实文化基础,培养就业创业有技术,升学深造有保障,干事创业有作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工作重点1.全面推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需要,更是改进课堂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法宝。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深挖学科思政因素,利用好每一个教育契机,潜心设计,精心育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逐步改变学生学习上认识模糊、动因不足、兴趣不浓的局面,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1学习动力、点燃理想之灯,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学校要适时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大比拼,让课程思政成为一种教学风格,变为教师自觉行动,坚决纠正和避免重教书、轻育人的现状,让中职生的课堂首先变成育人的主阵地。
2.采取得力措施,改进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对中职生来讲,课堂组织管理尤为重要。
组织教学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反映。
要做到课堂教学有序推进,教师首先要管控好课堂,让学生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对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要狠抓严管;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基本要求,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专心,紧跟教师思维,积极进行有效互动;第三要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同伴互助等学习策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24-2025学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024-2025学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市教育局关于20xx年工作调度研讨会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校的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凸显技能培养,技能实训课满足专业岗位需要,全面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程。
二、工作目标(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教师量化考核机制,使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二)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作用,深化改革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行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三)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法、岗位模拟、工作导向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使课堂教学职业化;(四)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适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造重点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五)强化学校教育科研引领地位,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和兼职教师进学校教学双向交流机制。
1加大教师培训投入,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三、具体内容、措施(一)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水平。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握常规并贯彻执行。
教务处督导科组织企业专家、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听课情况进行反馈。
注意检查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
2、修改学生成绩考核机制,增加学生德育(课堂表现)量化比例,引入企业参与多元评价。
规范补考制度,严格执行学生学习成绩考试制度。
(二)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方案为目标,努力完成重点建设专业的各项建设任务。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行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内涵发展。
2、构建与“职业行为导向”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标准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资源,融“教、学、做”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3、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根据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2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全面实现“教(课程讲授)、学(模拟实践)、做(实景实训)”一体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12.25•【字号】鲁教职字[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字〔2008〕13号各市教育局、省属中等专业学校:为进一步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现就规范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市级统筹,规范管理体制1、加大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力度。
各市要认真总结《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通知》(鲁政办[2003]97号)下发五年来的执行情况,对措施不到位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
要进一步加大市级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力度,转变管理方式,加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各市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力求做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城镇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2、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
对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对规模小、专业结构和地理位置相近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适当的撤并。
要切实解决好由于部门分头管理、学校布点分散、专业设置重复等原因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办学不成规模、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学校规范办学,有序竞争,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各市要统筹建设一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骨干示范专业和设施先进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到2010年,每县要至少建设一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带动本地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职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中职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2022年中职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政策。
2.积极探索和实践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3.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召开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会,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2.督促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和改革研讨,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教学案例。
3.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
4.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施方案
1.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2.建立教学档案,及时跟踪教师教学记录和教学教研成果。
3.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推动学科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4.举办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分享教改经验,相互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个 企 业 生 产 产 品 的 初 期 目标 是 销 售 ,而 产 品 能 否 畅
光 点 ” 和课 堂 表 现 ,并 据 此 及 时 调 整 教 学 内容 ,运 用 灵 活
教 学 内容 改 革 其 实 就 是 教 材 改 革 ,而 教 材 改 革 的 明智 之举 就 是 自编 校 本 教 材 。 因 为 到 目前 为 止 ,尚 找 不 到 一 本 切 实 适 合 职 业 教 育 的 教 材 ,其 实 这 也 是 不 可 能 办 到 的事 。
格 的 产 品 是 能 够 就 业 的 学 生 ,优 质 产 品 是 不 会 失 业 的 学
1 持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以 教 师 为 主 导 的 课 堂 教 学 过 . 坚 程 。 如 果 把 课 堂 教 学 比 作 一 场 戏 , 教 师 的 位 置 既 不 是 演 员 ,更 不 是 观 众 ,应 该 是 出色 的 导 演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避 免 “ 堂 灌 ” 模 式 ,启 发 引 导 学 生 “ 己 的 事 情 自 己 满 自
无论从 内容上和时 间上 ,都应该 为专业课打下基 础 ,扫清
障 碍 , 使 专 业 课 教 学 能 顺 利 地 与 实 训 课 接 轨 , 与 企 业 接
轨。 ・
销 受 到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首 先 是 看 有 没 有 销 路 ,其 次 是 产
品质量 ,再者是 售后服务 ,等等 。学校 的产品是学 生 ,合
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 数 学 是 学 生 各 学 科 学 习 的 重 要 基 础 .
数 学 知 识 在 许 多 学 科 里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如 会 计 基 础 、 统 计 原 理 、 计 算 机 、 电工 基 础 、 建 筑 、 测 量 、程 序
会 ,认为 要学好 数学 就是 要多背 例题 、多做 练 习、会做 题 ; 也 有 的 教 师 认 为 , 只 要 记 住 数 学 公 式 , 会 用 数 学 公 式 解 题 就 行 了 , 不 需 要 弄 清 公 式 的 推 理 过 程 等 等 这
尽快就业 。
于 高 中 数 学 教 学 , 中 职 数 学 作 为学 习 其 他 专 业 理 论 和 技 术 的 工 具 , 其 应 用 极 为 广 泛 。 因 此 , 数 学 教 育 应 把 应 用 作 为 调 整 重 点 , 笔 者 认 为 不 必 像 数 学 专 业 一 样 细 致 地 研 究 其 来 龙 去 脉 , 不 必 深 究 其 细 节 问题 , 也 不 必 学 习 太 多 .
样 严 重 割 裂 了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本 质 联 系 , 与 专 业 课 结 合 也
设 计 等 。 没 有 数 学 的 基 础 知 识 这 些 学 科 都 没 有 办 法 学 习 , 因 而 数 学 在 职 业 学 校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门学 科 ,而 且
必 须 让 学 生 建 立 起 一 定 的 数 学 基础 , 才 有 利 于 以 后 的 学 习和 其 他 学 科 的 学 习 。
很 少 , 这 不 仅 加 重 了 学 生 的 负 担 , 脱 离 了职 业 教 育 的 本 ’
质 , 不 能 做 到 学 有 所 用 、 学 以致 用 , 而 且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 力。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0.03.21•【文号】教职成[2000]1号•【施行日期】2000.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00年3月21日教职成〔2000〕1号)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遵照执行。
请将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情况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现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办法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为全面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提高及办学特色的形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中等职业教育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并逐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条教研管理机构及教研活动管理1、教研管理机构(1)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的任务: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具体负责制订教育科研活动计划;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开展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编写教育教学研究刊物和资料;组织论文选送和评审;探索和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
(2)教研组的基本任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研究和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及公开课等活动;落实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分析;抓好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内容。
学校应加强教研组管理工作。
要选择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2、教研活动应有计划、有总结、有考勤、有记录。
学校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学科研活动。
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科研活动,并认真撰写教学研究和专业论文,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条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管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申请人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关机构评审批准后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按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及校本教研课题,按类型分为教育规划课题和专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按重要程度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1、管理组织。
学校应设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教育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学校的教育科研规划、统筹管理教学科研及课题研究。
2、教育科学课题研究项目的主要选题范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教育教学管理;教书育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急需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兴起。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起步较晚,发展过快,加上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比较复杂,主要时普通学校招生落榜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成绩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不佳,在人才培养上还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是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
如何使教学改革能跟上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教学方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理论环节中的关键一环。
其次是实践应用的需求,当前继续沿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很普遍,具有中等职业学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此类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第三是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能具有高质量、高效益,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能培养出“有文化、有技术、有思想、有道德”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进校到走向工作岗位。
这一理念贯穿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始终。
体现在教学上主要有以下两点:
(1)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首先,深入社会、企业调查研究,了解相关
行业的基本情况。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确立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的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本行业的一些宏观背景及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对第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等。
其次,根据“有效需求”原则,进一步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细化,以便有选择地确定该专业的学生能完成哪些典型工作岗位。
再次,进行有关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项基本要素构成。
对有关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专业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的建构必须要考虑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的编写必须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相关领域的理论课程和通用性技能课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框架为: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与职业技术认证课程融合,实验课、实训课围绕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展开,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能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需求,选择专业模块的内容进行组合,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弹性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以满足各专业不同岗位的需求。
(二)从培养目标出发,适时改进或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理论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如果不适时改进或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使整个教学计划更是难以完成。
再者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由于他们原先在初中阶段打下的基础和学习态度的不同,领会和掌握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程度也截然不同。
如果继续按固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势必会使学生的专业成绩两极分化,造成处于成绩差及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最终走向弃学的道路。
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教学质量上的问题,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声誉,对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们负责,对用人单位及社会负责,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是,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包括在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整合一切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进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方法。
1、分层次教学法:
在同专业同年级,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1)课堂授课内容分层次,即教师备课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要求设计授课内容,以基础课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堂内容。
(2)课后练习分层次,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的内容留必做题外,还可适当增加一到两个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选做题,拓展题或讨论题。
(3)考试内容分层次,即每次单元测试及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都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70%,提高内容占30%(最好采用A、B卷)。
这样既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激
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2、模块达标教学法:
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关于课程的界说,钟启泉教授在其《现代课程论》中表述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在充分分析学科知识特点和中等职业学生接受知识实际将课程目标分成各个模块,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合理划分各学段的教学进度,明确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模块教学基本要求,恰当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科学地编制模块考核试题,运用考试、实践等多种方式实施模块考核,学生分模块学习,阶段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效果表现明显。
3.从专业实际出发,强化专业实习实训教学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中职生通常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事业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四个学期。
为了尽快使学生能掌握好专业技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角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强化实训教学。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人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模拟实践,目的是把生产、经营、服务的流程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演练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角色的转变。
在本阶段实践中,学生的学生身份逐渐淡化,他们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和实践,完成企业员工应当完成的任务。
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完成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实训时强调密切合作、角色转变,力求做到“实训车间工厂化”,为学生将来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实训的组织形式也是做好实习实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保障。
实习实训教学应该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协调,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专业教研组。
整个实习实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实训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拟写实训报告,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并写出感想。
实训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所写的实训报告,作出相应的评价。
总之,中等职业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动态市场为导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为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强能力的中等职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