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公开招考《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考试背景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是为了衡量考生对教育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的综合考试。

本次考试主要针对教育类专业的拟录取研究生或进入教育类岗位的应聘者。

考试内容本次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00道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总分100分,其中: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发展史、教育经验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质量等方面。

2.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本概念、人类认知过程、情感和人格、社会认知与互动、发展心理学等方面。

3.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优秀教师传统、教育评价等方面。

4.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包括教育行政、教育资源管理、课程与教材管理、师资管理与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质量监督等方面。

5.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合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

6.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技术学概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

第二部分主观题主观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以及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涉及的内容如下:1.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2.教育评价及相关指标3.教育热点及相关政策解读4.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5.学校质量保障与改进措施6.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考试要求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与本科目相关的纸质或电子资料。

3.除成才网提供的工具外,考生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通讯设备。

4.考试结束后,不得在考场范围内私自交流答案或将答案拍照发至社交媒体。

考试评分1.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通过。

广东深圳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广东深圳市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分为一般类、教育类、医疗类、护理类。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大部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内容包括教育教育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两部分,大纲参见附件一),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三)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医疗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医疗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医疗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医疗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二),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护理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护理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护理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三),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是指制定教育类考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要求,以及考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的文件。

本文将从考试大纲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背景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职业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同时,考试大纲的制定还能够促进教育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教育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要求:对考生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详细要求,包括各个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重要原理和研究方法等。

2. 业务能力要求:针对各类教育工作人员的特点和职责,对其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行要求,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综合素质要求: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等。

4. 伦理道德要求:要求考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育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三、考试方法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笔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应用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让考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操作,考察其对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展现其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

4. 面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问答,综合评价考生的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四、评价标准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对考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业务能力:评估考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能力。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重要性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为了评估考生在教育领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该考试内容广泛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考试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核心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此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理解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 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必备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掌握教育管理与领导、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等管理学知识。

4. 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实践环节。

考试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发现问题所在,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三、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1. 考试形式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文题等。

考试时间为3小时。

2. 评分标准选择题采用客观评分方式,按照正确答案进行评分。

简答题和论文题则根据考生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性等进行主观评分。

四、备考建议1. 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 多种复习方法结合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采用多种复习方法相结合,如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教材、教育类期刊、相关案例分析等,加深对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的理解。

3. 做试题进行练习与总结通过做真题进行练习,考生能够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命题特点,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总结与补充。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法律一、宪法(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二、民法(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有效要件,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所有权的内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五)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格式合同,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合同的担保(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十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案件的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第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第二审程序相关规定,审判监督程序三、刑法(一)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四)刑罚的种类(五)犯罪的种类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四、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四)劳动争议的范围、处理原则和方式五、劳动合同法(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概述(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种类、试用期和条款(三)劳动合同的无效(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五)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等特别规定(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六、道路交通安全法(一)道交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对象(二)车辆和驾驶人(机动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特殊机动车的管理、禁止性行为、非机动车的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管理、驾驶要求)(三)道路通行条件(四)道路通行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规定,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五)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付七、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具体适用(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二)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社会公德规范(三)职业道德规范(四)家庭美德规范第三部分国情省情一、国情知识(一)国土与资源概况(二)人口与民族概况、主要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三)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四)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外交政策二、省情知识(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分布概况,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熊猫故乡,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战胜了两次特大地震灾害(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合实力、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人民生活概况第四部分公文写作一、公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四)公文的主要作用二、公文的格式规范(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三、公文的撰写(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三)调查报告、简报、公务信息、总结等信息反馈文书的特点、作用、分类、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撰写要求(三)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请柬)、聘请书、倡议书等日常事务文书的基本结构及写法(四)启事、声明、海报、公示等告启文书的用途、基本结构及写法第五部分事业单位基本常识一、事业单位概述事业单位的概念、内涵、作用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事业单位类别划分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及基本规定(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一)公开招聘的范围、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基本程序(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七、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一)考核的原则、对象、种类、档次(二)考核结果的使用八、事业单位的奖励(一)奖励的原则、情形(二)种类和对象范围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一)给予处分的行为(二)处分的原则、种类、权限、程序、期限和适用(三)处分的解除及程序十、人事争议处理(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二)人事争议处理的渠道和基本原则(三)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的概念及特点(四)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原则、依据、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时效(五)人事争议诉讼的概念、特点和依据第六部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一、经济常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微观经济常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三)宏观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一)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科学前沿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的智能,人工智能(三)高新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五)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三、文化常识(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与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经史子集”。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篇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XX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XX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7,(),16A.9B.10C.11D.12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

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2024教资考纲

2024教资考纲

2024教资考纲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内容涵盖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所任教学科的掌握程度,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分析教育案例,指出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实践。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能够在教学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应试者熟悉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能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六、教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和课外拓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三篇篇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XX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XX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7,(),16A.9B.10C.11D.12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

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分为一般类、教育类、医疗类、护理类。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大部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内容包括教育教育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两部分,大纲参见附件一),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教育教学基础(初中教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2.我国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第八条)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七条)4.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第十八条)5.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二十条)6.国家学业证书制度(第二十一条)7.国家学位制度(第二十二条)8.对举办学校的规定(第二十五条)9.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10.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教师职业的界定(第三条)2.教师的基本权利(第七条)3.教师的法律义务(第八条)4.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5.初中教师的学历要求(第十一条)6.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方法(第十三条)7.教师资格的剥夺与丧失(第十四条)8.教师聘任制度(第十七条)9.教师考核制度(第二十二条)10.教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第二十三条)11.教师工薪制度(第二十五条)12.教师奖励制度(第三十三条)13.处分或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14.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第二条)2.实施义务教育的方针(第三条)3.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第十二条)4.禁止招用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第十四条)5.学校的设置和规划(第十五条)6.学校的建设要求(第十六条)7.学校的均衡发展原则(第二十二条)8.学校不得违规收费和谋利(第二十五条)9.学生违规的处理方式(第二十七条)10.禁止体罚与侮辱学生(第二十九条)11.教师资格和职务制度(第三十条)12.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一条)13.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三十四条)14.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第五十五条)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未成年人享有的法律权利(第三条)2.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第五条)3.保护未成年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第十八条)4.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教育(第十九条)5.禁止体罚未成年人等行为(第二十一条)6.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第二十二条)7.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第二十三条)8.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处理要求(第二十四条)9.对营业服务性场所的禁止性规定(第三十六条)10.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原则(第四十条)11.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12.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五、初中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初中生感知活动发展的特点2.感知觉活动规律在初中生教学中的运用(二)记忆1.初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2.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初中生记忆力的培养(三)想象1.初中生想象发展的特点2.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四)思维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2.初中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3.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五)注意1.初中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2.注意规律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3.初中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六)认知差异性1.智力及其分布特点2.智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3.初中生能力的不同发展及表现4.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六、初中生的情意发展(一)情绪情感发展1.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2.初中生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3.情绪情感辅导及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二)意志1.意志的品质2.初中生行为控制方面的常见问题3.初中生良好意志的训练与培养七、初中生的人格发展(一)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构成、发展特点及功能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偏差3.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2.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3.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三)品德心理1.品德的构成要素2.初中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3.初中生常见品德心理问题4.初中生常用品德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四)人际关系1.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2.初中生常见的人际心理问题3.如何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人格差异性1.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2.气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意义3.初中生异常人格的预防(六)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2.初中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八、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和生物因素1.遗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2.教师应如何对待初中生的遗传差异(二)家庭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父母素质对子女成长的影响3.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三)学校因素1.同学和班级集体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教师威信建立的主要因素3.教师期望效应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4.教师人格特征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四)社会因素1.社会因素对初中生的影响2.帮助学生识别与对待不同的社会影响教育教学技能(初中教师)一、初中教师的教育素养1.教育目的观2.初中教育的性质和作用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4.初中的师生关系二、初中德育的实施1.初中生思想品德的特点2.初中德育的基本原则3.初中德育的实施途径4.初中德育方法的运用5.德育网络的建设三、初中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班主任的角色3.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内容4.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四、初中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共青团工作1.初中的课外校外活动2.中学课外校外教育工作3.初中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五、教学设计技能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2.教案编制技能六、课堂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讲授技能3.提问技能4.板书技能5.课堂小结技能6.教学管理技能七、教学评价技能1.课堂教学评价2.学生评价技能3.教学反思技能教育教学基础(小学教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2.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第八条)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七条)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二十条)5.国家学业证书制度(第二十一条)6.国家学位制度(第二十二条)7.教师制度及其内容(第三十四条)8.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9.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10.学校危房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教师职业的界定(第三条)2.教师的基本权利(第七条)3.教师的法律义务(第八条)4.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5.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第十一条)6.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方法(第十三条)7.教师资格的剥夺与丧失(第十四条)8.教师聘任制度(第十七条)9.教师考核制度(第二十二条)10.教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第二十三条)11.教师工薪制度(第二十五条)12.教师奖励制度(第三十三条)13.处分或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14.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第二条)2.实施义务教育的方针(第三条)3.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第十一条)4.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第十二条)5.学校的设置和规划(第十五条)6.学校建设要求(第十六条)7.学校的均衡发展原则(第二十二条)8.学校不得违规收费和谋利(第二十五条)9.学生违规的处理方式(第二十七条)10.禁止体罚与侮辱学生(第二十九条)11.教师资格和职务制度(第三十条)12.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一条)13.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三十四条)14.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十六条)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未成年人享有的法律权利(第三条)2.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第五条)3.保护未成年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第十八条)4.禁止加重未成年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二十条)5.禁止体罚未成年人等行为(第二十一条)6.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第二十二条)7.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第二十三条)8.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处理要求(第二十四条)9.对营业服务性场所的禁止性规定(第三十六条)10.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原则(第四十条)11.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12.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二)记忆1.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2.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三)想象1.小学生想象的特点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四)思维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分类、比较、概括)的发展3.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五)言语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2.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六)注意1.注意的类型及小学生注意的特点2.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六、小学生的情意发展(一)情绪与情感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3.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二)意志1.意志的品质2.小学生的意志特点3.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七、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一)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基本心理成份2.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作用与类型2.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三)人际关系1.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3.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四)品德心理发展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3.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五)心理健康与辅导1.心理健康的涵义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八、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制约2.教师应如何对待小学生的遗传差异(智力、气质、性别)(二)家庭因素1.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2.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三)学校因素1.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2.教师期望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3.校风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4.同伴交往的影响(四)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途径的影响2.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育教学技能(小学教师)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1.我国的教育目的2.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4.小学的师生关系二、小学德育的实施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2.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3.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三、小学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班主任的角色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基本内容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四、小学课外校外活动与少先队工作1.小学的课外校外活动2.少先队的性质、基本任务与特点3.少先队教育活动4.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五、教学设计技能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2.教案编制技能六、课堂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讲授技能3.提问技能4.板书技能5.课堂小结技能6.教学管理技能七、教学评价技能1.课堂教学评价2.学生评价技能3.教学反思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教育概念和理论。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教育的定义与特点(2)教育发展的历史概述(3)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与学科特点(4)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发展主义等(5)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途径2.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1)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与主要内容(2)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与管理(3)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4)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5)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与措施3. 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法(5)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4.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保障(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意义(2)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构建与改革(3)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与指标体系(4)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概念与内容(5)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措施与政策5. 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1)教育发展的主要观点与趋势(2)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方向(3)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4)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5)学生发展与德育工作三、考试形式1. 选择题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

每个题目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 填空题考生在题目给出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答案或关键词。

3. 简答题考生需简要回答问题,要求答案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回答问题的问题。

四、考试时间和分数分配1.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总分:100分。

3. 每题分数分配: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五、参考书目1. 张宝军. 教育学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 李曼. 教育学要点与面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杨笑梅. 教育改革与发展[M]. 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陈丽华. 教育法律法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六、考试评分方式考试采取纸笔形式进行,评分标准按照答题要求进行评分,总分取各题目得分之和,最后按百分制得出成绩。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一、前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是教育类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和要求,为考生提供指导。

二、测试内容1. 学科知识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第一部分是学科知识。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这部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认同、职业心理素质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考查。

考生需要展现出积极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素养。

3. 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考核。

考生需展示出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测试要求1. 知识广度与深度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具备广阔的知识面,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并要求在某个学科领域具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要求旨在考察考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2. 分析与应用能力考试要求考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应用,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要求旨在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思维和团队合作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强调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考生需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并能在团队中积极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四、考试形式1. 笔试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主要形式是笔试。

考生将根据考试要求,完成一系列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来展示他们的学科知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口试/面试在一些教育类考试中,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还可能包括口试或面试环节。

通过与考官的交流和沟通,考生能够更好地展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职业潜力。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示例:
考试科目:教育综合知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教育理论与发展(20分)
1. 教育的定义及其目标
2. 主要的教育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教育的相关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育制度与政策(25分)
1. 国内外教育制度的比较与评析
2. 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3. 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4. 教育资源配置与公平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20分)
1. 学习理论和学习风格的研究
2.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要点
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4. 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的识别与处理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5分)
1.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2. 常见的教育评价方法与工具
3. 教育评价结果应用与反馈
4. 教育研究中的测量方法与数据分析技能
五、教育技术与创新(20分)
1. 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2.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发展
3.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与挑战
4. 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
六、教育职业道德与素养(20分)
1. 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 师德建设与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育行为伦理与处事原则
4. 教师发展与自我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备注:以上的考试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考试时请遵守考试纪律,如实作答。

祝您考试顺利!。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本文将针对《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论述,旨在全面解析该考试科目的内容和要求。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介绍考试科目的背景和意义;接着,阐述考试科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然后,分析该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最后,总结该科目的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

一、考试科目的背景和意义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是对教育相关知识的综合评估,旨在测试考生对于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项考试的设置有助于选拔和评估具备基本教育专业素养的人才,以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考试科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 教育理论: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等。

2. 教育法规: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名称、内容、适用范围以及教育行业的相关政策等。

3. 教育心理学:考察考生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等。

4. 教育管理:考察考生对教育组织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分配等。

三、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通常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考试的时间通常为3小时。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考生在试卷中展现出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判。

除了正确回答问题外,对于有些题目可能还会要求考生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论述,评分时也会重点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针对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1. 熟悉考试大纲:仔细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设置1.教师岗位、财会岗位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

2.教师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内容为《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财会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为《财会专业知识》。

二、考试方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财会专业知识》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采取现场试讲、说课等方式进行。

三、测查内容及试卷结构《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为客观性试题。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含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基础、教师职业素养等四部分)等方面的知识。

(一)综合基础知识(70%)1。

政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讲话精神,学习理解市委四届历次全委会精神。

2。

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3.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4.公文写作.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设置1.教师岗位、财会岗位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

2.教师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容为《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财会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为《财会专业知识》。

二、考试方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财会专业知识》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采取现场试讲、说课等方式进行。

三、测查容及试卷结构《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为客观性试题。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

考试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含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基础、教师职业素养等四部分)等方面的知识。

(一)综合基础知识(70%)1.政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讲话精神,学习理解市委四届历次全委会精神。

2.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3.经济。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容的理解和运用。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是一项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综合能力和知识面的考试。

本文将从考试的背景和目的、考试的科目和内容、考试的评分方式以及备考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这一考试。

一、考试的背景和目的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的背景是当前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综合能力和知识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旨在选拔具备广泛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素质等。

其中,语文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阅读理解等能力;数学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外语考查考生的外语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

三、考试的评分方式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分。

评分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客观题采用计分器进行打分,主观题由专家进行评卷。

综合考核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四、备考方法1. 查阅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之前要认真查阅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科目、内容和评分方式,明确备考目标。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3. 多练习题:通过多做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熟悉考试形式,培养答题技巧。

4. 提高阅读能力:考生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增强对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5.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考试注重考察综合能力,考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的大纲内容包括了考试的背景和目的、考试的科目和内容、考试的评分方式以及备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仔细研读并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考,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提高考试成绩,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广度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是为了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设立的,它对于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展开论述,首先介绍其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大纲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内容,最后探讨其对于教师素质提升的作用。

一、背景和意义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的设立,是针对社会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教师队伍现状的需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应对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的实施,有助于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结构和重要内容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思想、教育规律、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

下面将对几个重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教育思想:教师要了解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掌握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

2.教育规律:考察教育规律的掌握程度,涉及到教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原则,如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

3.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教育管理:熟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校组织管理的要点,了解教育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5.教育评价: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设计和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工具,对教育过程和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估。

三、对教师素质提升的作用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的出台实施,对于教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

通过考试,教师不仅要了解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要具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7,(), 16A.9 B.10 C.11 D.12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

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若每隔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123米的道路上共栽多少棵树?A.121 B.122 C.123 D.124解答: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共124棵树,所以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涉及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与运用等文字方面。

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

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位,要求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例题: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B.层层C.微微D.浓浓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适合,但“层层”的云与“在我们头顶上流着”不太合适。

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

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例题:从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A.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

所以答案为D。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

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推理。

例题: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

中药不仅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A.治疗某些炎症,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

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

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使用。

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的作用比中药差得多。

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

(四)判断与推理判断与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

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1)店主生气(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4)孩子们玩棒球(5)孩子们四处奔逃A.(1)(2)(3)(4)(5)B.(5)(2)(4)(3)(1)C.(4)(2)(3)(1)(5)D.(3)(1)(2)(5)(4)解答:从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孩子们玩棒球把店玻璃打碎这一件事。

按照这一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交待背景(4)孩子们玩棒球→(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

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是最合理的。

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图形推理。

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该组图形呈现出与前一组图形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A B C D解答:正确答案为B。

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三种题型:演绎推理。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

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售价2元500克的洗洁精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没有除臭剂,另一种加有除臭剂。

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相同,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加有除臭剂的洗洁精。

因此后者:A.味道更好闻些。

B.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

C.具有添加剂。

D.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解答: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的比较问题,售价都是2元500克,所以,B、D两项可以排除。

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中放不放添加剂的问题,故C选项也应排除。

因此,A是正确答案。

(五)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

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

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

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点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请根据这段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居住在海拔200—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A.56.2% B.27.8% C.24% D.29.5%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A.0—200米B.200—500米C.500—1000米D.1000米以上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A.我国的拉萨B.南美洲的安第斯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 B.27.8% C.72.2% D.29.5%解答:正确答案:1.C,2.A,3.B,4.C,5.C 。

第1题和第2题可以直接观察资料得出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第1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在供选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只要具有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就可以直接推理得出,而无需计算。

因为世界上一半多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陆地上,其密度当然是最大的了。

第3题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算法是100-(56.2+24+11.6)=8.2,答案B是正确的,若仅凭文中“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这句作主观推断,很容易选A这一迷惑性较强的选项。

凡资料后面题中出现的四个选项都是数字时,一般都要经过计算得出它的精确值。

第4题就是对题意的把握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给你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

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

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的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然后用“1”去减就可以了。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施测程序1、施测须知《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卷和答题卡。

考生阅读试卷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

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2B 铅笔和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考试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规则。

(2)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考生首先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

(3)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份试卷,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写完后应把笔放下,等候监考老师的开考指示,不得提前答题,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应注意把握答题速度。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等监考老师收完试卷与答题卡,宣布可以离开后才可以离开考场。

若发现考生带走试卷、答题卡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成绩。

3、答题卡填涂方法由于《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涂)好个人信息(姓名、准考证号)和所选答案。

其基本要求是:(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栏填好本人姓名,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2个空白方框中,填写本人准考证上的准考证号(12位数)。

(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

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非2B铅笔等涂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