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蒹葭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赏析
方案一: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方案二:如众所知,此诗名为《诗经 蒹葭》。初读此诗,在高中时代,读来只觉上口,尚未感受其中之意境,即便有点感觉,也不那么深刻。此时再温习之,不觉有些许想落泪的感觉。如若此诗作为一首送别诗,则诗中之人必抱着万分不舍的心情再深一脚浅一脚的芦苇丛中向着渐渐漂走的情人作别。那种不舍的情景怕是在旁人看来都有些痴痴迷迷。追随着人影,似乎出现幻觉。远去的人,似乎依旧在送别之人心头摇曳。
但最令人伤感的是,此诗多半是诗人在臆想一位美丽女子。诗人当时,躇立在高高的河堤之上,顺着苍苍的芦苇,远望见一叶小舟向河深处袭去,河面一片雪白的衣袂在微风中飘起,似乎可以嗅到女子微微的沁香,舟上的贮立的女子恍如仙子般漂在水面上。不追随,则感觉远,追之,却不可得。在茫茫的芦苇丛中,来回奔波,美人时而好似在水边,时而仿佛在水中草地上,时而又好象在河间沙甸上,
飘忽不定,时有时无,美不胜收。也许正是这种美丽,让作家琼瑶感触万千,有一本书即以《在水一方》命名。触摸不定,追随不得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些惆怅。道路荆棘,在诗人苦苦追索下,就连这种飘忽不定的意境也不可以让诗人多琢磨一会儿,江面上的人影还是消失了,可想作者在那一刻是多么失意。